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252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10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docx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docx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高尚”为主题组元。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又在提倡“以德治国”,兴我中华。

举世瞩目的中华民族正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就是教育青少年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重视品德修养,提高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本单元共五篇课文,有伟人的故事,有凡人的故事;有渔夫的故事;有现代人的故事,还有古人的故事,即包容了中外的无垠地域,又涉及了古今的广袤空间,这些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身份有别,但他们身上的美德,却令人感动。

本单元所设的五篇课文,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诠释“品德修养”和“高尚情怀”的深邃内涵。

课文概述

《一夜的工作是一篇典型的以叙事为主的记述文,作者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周恩来总理彻夜工作的情景,讴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

《穷人》是一篇精炼的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为主的小说,通过一件小事,展现了穷苦渔民夫妇的善良和友爱。

《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运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三人的口吻,表达对一位无名看林工人无限思念的抒情散文。

《杨震暮夜却金》是一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的警示作用的文言文。

《尊敬普通人》一文在内容上对本单元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都值得学习和尊重。

教学建议:

学习本单元课文可采取精读和品读的方法,或采取学生自读为主的学习方式来探究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题

一夜的工作(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会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蒙眬、咨询、浏览、一小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体会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崇高品质。

教法

选择

合作交流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课件

是否采用电教手段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1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夜深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还在伏案工作,他正在批阅文件,他是多么专注,多么认真。

周总理生前经常是这样通霄不眠,辛苦工作。

我们今天学一篇新课文《一夜的工作》,这是何其芳同志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作者看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深受感动,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预习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读课文

  3.仔细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预习

  

  组词:

(中等生、学困生)

  咨(   )  询(   )  旬(   )  碟(   )

  资(   )  殉(   )  峋(   )  蝶(   )

请大家看这幅

图,看图上画的是

谁,在干什么?

(出

示插图)

 

读课文,把你感受最

深的语句画下来。

课文叙述的事情中

你有什么感受,进行

简单的批注。

自学生字新词。

 

读读课文

交流学习生字

 

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组词

四、理清课文脉络

  1.录音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1)周总理为什么叫“我”到中南海去?

(学困生)

  

(2)周总理晚上怎么工作的?

“我”所看到的周总理的生活是怎样的?

(学困生)

  (3)回家路上“我”是怎么想的?

(中等生)

  (4)文中哪一段重点描写出周总理的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

(中等生)

  2.按照思考的顺序理清课文段落。

(优秀生)

  第一段

(1)作者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

  第二段(2-6)作者在总理办公室亲眼看见总理一夜的工作和他简朴的生活。

  第三段(7-8)作者在回来的路上的感受和激动的心情。

板书设计:

                     

工作劳苦:

一叠、一摞、一尺来高

                                 看、画、想、问

一夜的工作             公鸡叫                        

                生活简朴:

一张、两把、一盏、不大的、小如此而已

                   一杯、一小碟、数得清颗数

指读课文,注意正音。

 

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从哪些语句上可以体现出周总理的工作辛苦和生活简朴?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

 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分段归纳段意

 

小结

 

朗读重点段落

 

学生回答问提

 

分段归纳段意

作业设置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题

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重点

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从看似平常的事情中体会周总理社会“公仆”的崇高品质。

教法

选择

讲解、读中感悟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课件

是否采用电教手段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学

时数

第2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三、总结全文。

   1、默读课文,思考中心。

   2、讨论中心思想。

   3、教师总结。

(作者通过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讲述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简朴,赞颂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表达了热爱总理的强烈思想感情。

   4、教师出示投影:

       时间:

1974年3月26日—27日(此时以身患重病)

       下午三时:

起床

       下午四时:

与尼雷尔会谈(五楼)

       晚七时:

陪餐

       晚十时:

政治局会议

       晨二时半:

约民航同志开会

       晨七时:

办公

       中午十二时:

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

       下午二时:

休息

指名逐段读课文。

请同学说说课文从那两个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并举例说明。

(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指名朗读课文第三段

讨论。

在回来的路上我为什么“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

“不断地”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说了哪些话?

这些话表达了作者

(读后同学评议)朗读课文第三段

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

感情齐读第三段。

(要求读出热爱总理的感情)

同学发言(教师启发鼓励)

 

四、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这篇课文继续了周总理一夜工作,读起来感人至深。

这和作者能够很好地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密切关系。

这篇课文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呢?

同学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想法。

五、感情朗读课文,各自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交流有关周恩来的资料,开个小故事会。

  1、自愿推荐周总理的事迹,其他同学谈体会。

  2、联系《十里长街送总理》谈体会,说说你心中的周总理是个怎样的总理?

  

 

板书设计:

一夜的工作

              工作劳苦(一丝不苟)

     总理{                     }“我”赞美(发自内心)

          生活简朴(同甘共苦)

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

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我们新中国的总理”表达了崇敬总理,并引以自豪的思想感情;“多么……多么……”表达了亲眼见到总理一夜工作后,赞扬了周总理崇高品德的发自内心的强烈感情。

“我”有高声对全世界说些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总结:

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写出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意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来写。

此外,在写事的时候,要带着感情写,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边叙事边抒情,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真切感人。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默读全文后,重点抓住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

启发学生从以下两方面讨论:

要对写的事情有感情;边叙事边抒发感

情。

 

学生背诵课文

交流有关周恩

来的资料

作业设置

课外阅读一些关于周总理的文章。

课题

穷人(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重点

难点

 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法

选择

讲解阅读指导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电脑课件

是否采用电教手段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读过了《跳水》,这是谁写的文章?

(列夫 托尔斯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另一篇文章《穷人》。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谁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听课件,按自己的理解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跟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以及自己觉得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备下节课展开讨论。

  三、学生学习课文

  1、指导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

怎么看出来?

(生活艰难,学生读讲有关语句。

  (3)桑娜家的生活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

教师谈话

纠正字音

《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

这篇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按这样的顺序,课文可分为三段:

(1—2)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3—11)

同学们交流自

己的资料,简介

 

作者。

 

 

读课文

 

一两个学生说

 

“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

 

 2、指导理解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

  

(2)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3)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4)把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样想的?

她为什么这样想?

  (5)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样想的?

(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是不行的,要赶快把他们抱来。

  (3)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四、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穷人

    渔夫

                                收养西蒙的孩子   

勤劳、善良、乐于助人

   桑娜

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经死了,便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12—结束)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来抚养。

 

指导理解第一、二、三段

 

感情朗读课文。

分小组练读课文

 

朗读文章

 

讨论回答问题

感情朗读课文。

 

作业设置

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

课题

穷人(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分析掌握桑娜的内心矛盾。

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法

选择

合作交流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课件

是否采用电教手段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学

时数

第2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1、读课文。

  

2、这篇文章为什么写得那么令人感动,使人难忘?

(细节描写给人留下真实、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找出你认为写得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地方来读一读。

    4、学生总结中心。

(课文通过渔夫和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两个孩子这件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二、练习感情朗读

三、练习续编课文

  1、这篇课文要求我们续编故事,在课外阅

思考:

本文有几位主要人物?

桑娜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渔夫又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这些反映了什么?

思考:

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的表达中心的?

  ①桑娜家生活艰

学生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学生总结中心

 

名配乐朗诵。

 

读时,老师曾经讲过续编的方法,谁还记得?

  2、总结续编方法。

情节发展要合理;想象要合理,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性格特点,中心思想不能有本质变化。

  四、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穷人

                续编要求:

1、情节发展要合理;

                                      2、想象要合理:

                                      a、主线不变;

                                   b、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变;

                                    c、中心思想不变。

 

难,渔夫出海打渔冒着风险。

②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举动和她的心理活动。

③渔夫决定抚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

这样一层一层讲下来,就是我们看到了这两个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看到了他们勤劳、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总结这棵内容

 

 

分小组讨论续

编内容。

  

指名说说你的

想法。

  

各自练写,鼓励

 

创新。

作业设置

继续续编故事。

课题

白桦林的低语(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2、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重点

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教法

选择

合作交流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字词卡

是否采用电教手段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7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自读2-8自然段,

三、讲读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

按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为几段?

2、讨论。

四、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第二、三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大兴安岭的景色,读一读,并展开联想。

3、齐读第二段。

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山起伏,森林茂密,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符其实的林海,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儿的白桦林吧。

思考:

作者从哪几方面进行叙述的?

读课文,正音。

自读2-8自然段。

讨论交流。

默读课文

五、讲读第三段

1、自读这一段,

2、讨论交流。

3、自读第五自然段,

 

板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

                                    

 坚守岗位

                        

看林人     无私奉献

                                  

  默默守候

 

讲读二、三、五段

思考:

“我”走进白桦林,样子是怎样的?

有什么感觉?

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

思考:

“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

思考:

林木工人为白桦林做出了哪些牺牲和奉献?

教师小结

 

感情朗读:

要读

出赞颂之情。

 

谈谈自己学习

本课的收获。

作业设置

1、抄写好词、好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课题

白桦林的低语(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重点

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教法

选择

合作交流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是否采用电教手段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学

时数

第2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wān yán qū zhé xù xù dī yǔ      

      (            )   (           )

qīngsùzhōngcháng  dīyín qiǎn chàng

   (                )   (                     )

   学生写出这几个词语后,找出在文章的位置,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这些词语包含的深情。

带着这种深情读有关的句子。

   2、请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括号内。

   

(1)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厉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

  (     )

   

(2)窗下是芒芒林海,随着山峦起伏,绣出层层叠叠、浓浓淡淡的绿浪。

   (    )

二、感情诵读,品味语言魅力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看林人是平凡的,而精神是伟大的,所以我对他们充满敬意,深深的怀念你——看林

出示小黑板

思考:

“白桦林”和“看林人”“林业工人”有什么关系?

   

教师出示练习

1、对下列句子正确理解的一项是:

   

(1)看林人啊,我的兄长……

   A看林人就是作者的兄长。

   B为了和看林人拉近感情距离。

   C表达作者对看林人的尊敬,爱戴。

   D称兄长是为下文抒情做准备。

指名拼读

学生天空

学生自己试读,指名读。

(学生接读文中的最后一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人,你能将作者的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读出来吗?

   

3、因此作者就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

   4、自由感情朗读

   三、小练笔

   请用文中的四个词语(蜿蜒、摇曳、绿毯、倾诉)再连缀一个新的画面。

可以加点联想或想象。

字数80字以内.。

   四、练习

阅读下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

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

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

你带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音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板书设计 

白桦林

看林人       林业工人 (平凡伟大)

           象征        代表缩影

(2)你一定还在睁大双眼,警惕着邪火出现的征象。

   A“邪火”就是妖火。

   B“邪火”是指有人在放火。

   C受气温,干湿度的影响产生的火。

   D指人为的森林火灾。

   

   

(1)说说看林人为了白桦林做出了哪些牺牲?

   

(2)这样牺牲表现了看林人的什么品质?

   (3)从看林人的品质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人思考后讨论

交流

 

归纳内容

 

阅读下段文字,

按要求回答问

 

谈收获

作业设置

1、完成课堂作业

 2、 预习《杨震暮夜却金》

课题

杨震暮夜却金

学习

目标

1、课下让学生找一些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课堂上可交流一下。

2、本文的故事性强。

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先讲一遍,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铭记于心,然后仔细揣摩语言

重点

难点

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

联系实际体会“慎独”的深刻内涵。

教法

选择

阅读指导讨论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收集相似的小故事。

(正面反面的都可以);查找有关杨震的生平资料。

是否采用电教手段

教学

时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故事导入:

二、读通文章

三、对照译文,读懂意思

      1、小组交流,再把问题集中起来。

全班交流

   2、指名自己试着练习说说故事的内容。

   3、讨论、理解杨震的高尚行为,并联系实际谈谈感受。

   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

   杨震“却”的是什么东西,多少东西?

你体会到什么?

(他却的是“金”,而且是“十金”,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拒绝接受巨额财产,可见他不爱财,更不贪财,为官廉洁,品德高尚。

 你知道那些古人高风亮节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

你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1、先自己读,你读懂了什么?

哪些地方读不懂?

在书的旁边做批注

3、古文与现代文对

1.自读课文

   2.范读、领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反复的自由的朗读,读完古文,再读读译文。

这些重金是怎么来的呢?

他为什么不收呢?

   (“十金”是经他举荐的做了县令的王密“暮夜”而“遗”,也就是说,是王密在夜晚趁没人时主动送来,带有感恩、谢恩之意,从某一个角度说,也带有人之常情之意。

可是,就是这样杨震也是坚决不收。

他认为,收受这“十金”天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

可见,他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他是清正廉洁的楷模,人格高尚,品德高尚。

 四、熟读、背诵课文,领悟、积累语言

   1.练习读熟;体会品质。

   2.练习背诵。

  五、给小故事换个题目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