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单元卷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190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小说欣赏》单元卷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外国小说欣赏》单元卷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外国小说欣赏》单元卷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外国小说欣赏》单元卷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外国小说欣赏》单元卷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小说欣赏》单元卷3.docx

《《外国小说欣赏》单元卷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小说欣赏》单元卷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小说欣赏》单元卷3.docx

《外国小说欣赏》单元卷3

阶段测试(三)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2012年高考预测卷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6月18日,重宾保利国际广场举行了封顶仪式,它以290米的高度一举超越了之前的重庆第一高楼——262米的世贸中心,成为重庆乃至整个中国西部已建成的最高建筑。

有人在评论中国城市近年来迅猛的发展和建设成就时说,每一个发展成熟的城市都有地标,如广州的中信、深圳的地王大厦、上海的东方明珠、重庆的解放碑。

“每个地标,都有很强的向心力,有了地标,城市才有了凝聚力”——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近年来中国城市建筑高度纪录不断被刷新。

“第一”在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崇拜情节,与隐含的物质利益结合在一起,让地标获得耀眼的光环。

但是,如果说城市的凝聚力来自地标,地标能够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则难以让人认同。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除了几个中心城市外,更多城市的中心区并不多么繁华和出类拔萃,其建筑物也并不见得气派,从而担负起“城市地标”的重任。

这种状况,让很多出国旅游的中国人产生“还不如我所居住的城市漂亮”之类的感觉。

在我看来,城市有其中心区和独特地标固然不错,如果没有,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西方的城市中心区通常是在漫长的经济社会演变过程中自发聚集、自发形成的,其间,行政力量保持了最大的克制,从而体现了“民众基于自由的创造”。

一些光彩夺目、活力四射的城市,显然并不是因为它拥有多么富丽堂皇的中心区和雄伟建筑物,而是那些在漫长历史演进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和人文精神。

就重庆而言,无论是草根衍生的“码头文化”,还是千年巴蜀凝聚的历史血脉,乃至抗战时期“陪都”构建的独特记忆,都使得重庆拥有了自身的城市气质,而解读这座城市的文化密码,无论是本地民众也好,还是外来游客也好,更看重的是其历史积淀的文化底蕴,而不是巍然入云的“西部第一高楼”。

“9·11”恐怖袭击虽然摧毁了纽约最具地标象征意义的世贸大厦,却无法撼动纽约的城市精神和人们捍卫自由的意志,纽约依然是最吸引世界的城市之一。

什么才是城市真正的内在核心和凝聚力?

马丁·路德说:

“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的教育、学识和品格的开明程度和高下之分。

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

”国家如此,一座城市同样如此。

对于所有的中国城市来说,梳理城市发展的时代脉络,文化地标比“××第一高楼”更重要。

(新华网,2010年6月21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城市建筑状况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重宾保利广场以290米的高度及跨度,荣膺中国西部最高建筑地标的称号,它引领了一股向上向高的建筑潮流。

B.从城市建设历史角度看,广州中信、深圳地王大厦、上海东方明珠、重庆解放碑,都曾在建筑高度上名噪一时。

C.地标建筑对城市而言,它不仅使城市更具吸引力,也使城市更具有凝聚力,还决定城市经济发展的地位与方向。

D.每个发展成熟的城市都有地标建筑,它可体现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成就,这或许是近年中国城市建设高度被刷新的原因。

答案D

解析A项中“以290米的高度及跨度”错,“跨度”于文无据,“中国西部最高建筑地标的称号”属于有意扩大,原文为“乃至整个中国西部已建成的最高建筑”;B项为偷换概念,原文为“每一个发展成熟的城市都有地标,如……”而非“建筑高度”;C项应为范围扩大,原文为“有人评论”,而“决定城市经济发展的地位与方向”为主观臆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崇拜“第一”的情节,与“第一”所带来的隐形或显性的经济利益,使得地标建筑在城市建设中有耀眼的光环。

B.很多国家的城市建设经验证明,那种认为将城市地标与城市凝聚力与向心力联系在一起的做法,很难让人认同。

C.西方国家的城市中心区,并不多么繁华与出类拔萃,其建筑物并非壮丽气派,但却担负起“城市地标”的重任。

D.西方城市中心区基于漫长的经济社会演变,基于自发聚集、自发形成的自然过程,体现出“民众基于自由的创造”的建设理念。

答案C

解析C项为以偏赅全,原文为“除了几个中心城市外……”。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重庆作为草根的“码头文化”与千年巴蜀的历史血脉与抗战时期作为“陪都”的历史存在,铸就了重庆自身的城市气质。

B.城市的真正魅力,源于其漫长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文化遗存与人文精神,与是否拥有富丽堂皇的中心区和雄伟建筑物无关。

C.美国“9·11”事件证明,一个具有地标象征意义的世贸大厦可被轻易摧毁,而纽约的城市精神与捍卫自由的意志却无法被撼动。

D.作者认为,对于中国城市而言,体现城市自身气质与历史文化风貌非常重要,文化地标比建筑高度更重要。

答案C

解析C项属于故意曲解原文,原文为“虽然摧毁了纽约最具地标象征意义的世贸大厦”,而非“可被轻易摧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2012年高考预测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褚裒字季野,康献皇后父也。

裒少有简贵之风,与京兆杜乂俱有盛名,冠于中兴。

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

“季野有皮里阳秋。

”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谢安亦雅重之,恒云:

“裒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矣。

初辟西阳王掾、吴王文学。

苏峻之构逆也,车骑将军郗鉴以裒为参军。

峻平,以功封都乡亭侯,稍迁司徒从事中郎,除给事黄门侍郎。

康帝为琅邪王时,将纳妃,妙选素望,诏聘裒女为妃,于是出为豫章太守。

及康帝即位,征拜侍中,迁尚书。

以后父,苦求外出,除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半洲。

在官清约,虽居方伯,恒使私童樵采。

顷之,征为卫将军,领中书令。

裒以中书铨管诏命,不宜以姻戚居之,固让,诏以为左将军、兖州刺史、都督兖州徐州之琅邪诸军事、假节,镇金城,又领琅邪内史。

初,裒总角诣庾亮,亮使郭璞筮之。

卦成,璞骇然,亮曰:

“有不祥乎?

”璞曰:

“此非人臣卦,不知此年少何以乃表斯祥?

二十年外,吾言方验。

”及此二十九年而康献皇太后临朝,有司以裒皇太后父,议加不臣之礼,拜侍中、卫将军、录尚书事,持节、都督、刺史如故。

裒以近戚,惧获讥嫌,上疏固请居藩。

于是改授都督徐兖青扬州之晋陵吴国诸军事、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假节,镇京口。

永和初,复征裒,将以为扬州、录尚书事。

吏部尚书刘遐说裒曰:

“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政付之。

”裒长史王胡之亦劝焉,于是固辞归藩,朝野咸叹服之。

进号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固辞开府。

裒又以政道在于得才,宜委贤任能,升敬旧齿,乃荐前光禄大夫顾和、侍中殷浩。

疏奏,即以和为尚书令,浩为扬州刺史。

永和五年卒,年四十七,远近嗟悼,吏士哀慕之。

赠侍中、太傅,本官如故,谥曰元穆。

(节选自《晋书·褚裒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臧否:

褒贬,评论人物好坏

B.不宜以姻戚居之,固让让:

责备

C.裒总角诣庾亮诣:

拜见

D.宜委贤任能,升敬旧齿升:

提拔

答案B

解析让:

推辞。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褚裒避讳借助于康帝的一组是(3分)

()

①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②以后父,苦求外出

③不宜以姻戚居之,固让

④有司以裒皇太后父,议加不臣之礼

⑤惧获讥嫌,上疏固请居藩

⑥疏奏,即以和为尚书令,浩为扬州刺史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⑤D.④⑤⑥

答案C

解析①说的是褚裒的为人和性格;④说的是有司,不是褚裒;⑥说的是褚裒举荐有才能的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褚裒不是一个品头论足的人,有简傲高贵的气质,年轻时就受到人们的推崇,享有盛誉。

B.褚裒为官清廉俭约,虽然身为地方长官,但还常常亲自和童仆去打柴。

C.为了避免非议和不满,褚裒几次请求离开朝廷,希望到地方去任职。

D.禇裒主张任用有才能的人,他积极推荐的人,都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答案B

解析褚裒派自己的童仆去打柴,自己没有去。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顷之,征为卫将军,领中书令。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非人臣卦,不知此年少何以乃表斯祥?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政付之。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久,(褚裒被)征召为卫将军,兼任中书令。

(关键词:

征、领)

(2)这不是人臣的卦象,不知这位少年怎么会显示出这种祥兆呢?

(关键词:

何以、表)

(3)会稽王德行美好,是国家的周公啊,您应该把大权交给他。

(关键词:

令、宜、付)

【参考译文】

禇裒字季野,是康献皇后的父亲。

褚裒年轻时就有简傲高贵的气质,和京兆人杜乂都负有盛名,在中兴时冠绝一时。

谯国人桓彝见到了他,注视着他说:

“禇季野有皮里阳秋。

”说他嘴上虽然不品评人物,但是内心是对人有褒贬的。

谢安也素来推重他,常常说:

“禇裒虽然不说话,但是四时之气也全都具备了。

禇裒开始时被征召为西阳王掾吏、吴王文学。

在苏峻作乱的时候,车骑将军郗鉴任命禇裒为参军。

平定苏峻以后,禇裒因为有功被封为都乡亭侯,逐渐升迁为司徒从事中郎,任给事黄门侍郎。

康帝是琅邪王时,准备纳娶妃子,精选素有声名的人,下诏聘娶褚裒的女儿为妃子,因为这件事禇裒出京任豫章太守。

等到康帝即位时,褚裒被任命为侍中,后升迁为尚书。

因为是皇后的父亲,为了避免非议和不满他苦苦请求出任地方官,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守半洲。

禇裒为官清廉俭约,虽然身为地方长官,但还常常派自己的童仆去打柴。

不久,(褚裒被)征召为卫将军,兼任中书令。

禇裒认为中书令掌管皇帝的命令,不适合让姻戚担任,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任命他为左将军、兖州刺史,统领兖州、徐州的琅邪郡的军事假节,镇守金城,又兼任琅邪内史。

当初,禇裒童年时到庾亮家里拜访他,庾亮让郭璞给禇裒占卜。

卦象一成,郭璞很惊骇,庾亮说:

“有不祥的事吗?

”郭璞说:

“这不是人臣的卦象,不知这位少年怎么会显示出这种祥兆呢?

二十年以后,我的话才能应验。

”二十九年之后,康献皇太后上朝处理朝政,有的官吏认为禇裒是皇太后的父亲,商议给他不必施行臣属之礼的礼遇,让他任侍中、卫将军、录尚书事,同时仍任持节、都督、刺史。

而禇裒因为自己是皇帝的亲戚,担心受到非议和不满,上疏坚决请求到封地去任职。

于是朝廷让禇裒统领徐州、兖州、青州、扬州的晋陵吴国二郡的军事,封其为卫将军和徐兖二州的刺史、假节,镇守京口。

永和初年,又征召禇裒,准备任命他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

吏部尚书刘遐劝说禇裒道:

“会稽王德行美好,是国家的周公啊,您应该把大权交给他。

”禇裒的长史王胡之也劝他这么做,于是禇裒坚决推辞不受,请求返回封地,朝野上下都赞叹敬服他。

朝廷提升他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禇裒坚决不接受开府之职。

禇裒又认为为政之道在于得到人才,应该委任贤能,提拔和敬重有德望的老臣,于是举荐前光禄大夫顾和、侍中殷浩。

疏文奏上后,皇帝就任命顾和为尚书令,殷浩为扬州刺史。

永和五年禇裒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远近的人都为之伤心叹息,吏人士人哀悼思慕他。

朝廷赠他侍中、太傅,原来的官职不变,谥号元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全国2012届第五次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李攀龙①

缥缈真探白帝②宫,三峰此日为谁雄?

苍龙③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

地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空。

平生突兀看人意,容尔深知造化功。

【注】①李攀龙:

明代著名诗人。

嘉靖三十二年出守顺德,饶有政绩,三年后被提拔为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这首诗作于陕西任上。

②白帝为我国古代神话中五大帝之一,白帝宫位于华山之顶。

③华山有苍龙岭,高峻狭长。

8.请简要说明本诗颔联、颈联的写景顺序。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由近到远、由低到高。

(2分)作者先写了太华山绝顶的苍龙岭、石马,这是近景;然后极目远眺,只见秦川大地开阔宽敞,秋色尽收眼底,这是远景。

同时,作者先写地面上的景物,然后写到万里晴空,夕阳西下。

这又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来写。

(3分)

9.王国维曾说: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这首诗中,作者在描写景物时也带上了自己的主观色彩,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仕途通达,在描写景物时带上了积极进取的主观色彩。

(2分)首联作者运用反问“为谁雄”,意即“为我雄”,浓缩了作者此时扶摇直上的心态。

颔联、颈联描写的景物雄浑壮阔,寄寓了作者成就一番伟业的豪情。

尾联直抒登临览胜之情,告诫自己要谦逊,要不断进取。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实甫《西厢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3)____________,新浴者必振衣;____________,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渔父》)

答案

(1)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新沐者必弹冠/安能以身之察察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第二次冒险

[英国]狄斯尼

退休教授安德鲁是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及他1944年春的遭遇,就会激动地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得入迷。

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

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德鲁就是其中之一。

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

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找不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

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小小的、红色屋顶的人家住宅。

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

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的几句法语。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妇女——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

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慌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

”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赶快,你得赶快!

”做丈夫的说着就把美国兵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

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的降落。

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

他们搜查也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

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如何处置俘虏安德鲁,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

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是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了。

棚屋后面,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

安德鲁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

他刚要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

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

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伞兵没有失望。

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

院子里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

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女主人很快地走出来。

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

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他问。

“当然,快!

”她毫不迟疑地把他关回壁炉的碗橱里。

德国冲锋队员再也没有到这户农家搜查。

(1)“言语不多”的安德鲁为什么讲到那回遭遇就“滔滔不绝”?

文中对法国夫妇的简短的语言描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7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法国人民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

(3分)他们认为救助反法西斯战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4分)

解析结合后文来看,那回遭遇深深触动了安德鲁,当他想到这件事的时候就会有莫大的感触。

法国夫妇语言虽简短,但言语中我们能体会到他们冒险保护美国兵的行为,尤其是当安德鲁第二次敲响他们的房门时,尽管女主人因安德鲁而失去了丈夫,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藏起了安德鲁。

(2)“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

”安德鲁从哪些情况判断出“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天已亮了;②除农舍外,别无藏身之处;③德军正有条不紊地搜索。

(3)既然“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德国冲锋队员为什么没有再次到这户农家搜查?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他们没想到安德鲁会再次返回农家藏身。

②没想到正义的力量会如此强大,法国妇女会再次冒死救助安德鲁。

解析分析冲锋队员的心理即可得出答案。

他们已经搜查过一次,因此他们判断,安德鲁不会再次返回农家藏身;即使安德鲁返回,农妇也不会再次冒险救助安德鲁。

(4)文题“第二次冒险”的含义是什么?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安德鲁在女主人家被捕出逃后,冒险再次向女主人求援。

②女主人在丈夫因救助安德鲁被杀后,再次冒险将安德鲁藏起来。

解析从安德鲁与法国农妇两个角度来看,他们都经历了第二次冒险。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的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

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

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字。

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

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

“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

”“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

”“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

”袁隆平笑着说。

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

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

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

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

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

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

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

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

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

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

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打不相识’。

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

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

我和您一见面就‘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更加长久。

是不是?

”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

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

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

“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

“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

“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

”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

“你们不要短见浅识。

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

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世界一流的研究条件。

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

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

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选自《袁隆平传》,作者庄志霞)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了杂交水稻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