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
《第13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3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
第13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备考指要】
1.用对比记忆法从目的、内容、影响等方面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三大政策”的不同。
要认识到,一个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
此外,外交政策的制定还受到国际形势、国内政局的影响和综合国力等因素的制约。
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2.分阶段把握新中国外交政策内容的变化及原因,是把握新中国外交发展演变轨迹的基本方法。
【自主学习】
考点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指导思想:
同愿意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________等项原则的任何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外交方针
①“另起炉灶”──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建立新的________的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和残余势力,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③“一边倒”──坚定地站在________一边,使新中国不再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①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上________、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新中国。
②新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在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___个国家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
另有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新中国。
(2)提出:
周恩来于1953年12月在会见_____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________、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4)意义:
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①目的: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________问题。
②特点:
新中国首次以________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③成果:
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④意义:
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①背景:
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②内容: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________。
③特点:
这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④成果:
周恩来提出“________”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⑤意义: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考点2 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③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许多国家要求________________。
(2)标志: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了阿尔巴尼亚、________等23国提案,以压倒多数的优势恢复中国席位。
(3)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
①中国国家地位的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美国与苏联争霸需要与中国改善关系。
③________,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
(2)过程
①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②1971年7月,________秘密访华,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
③1972年2月,________总统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________年1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日关系的改善
(1)背景
①________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②中日古代友好交往的历史影响;
③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2)过程:
1972年9月,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考点3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原因:
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上来,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目标:
反对________,维护世界和平。
2.重大外交活动
(1)开展以为________中心的多边外交
(2)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①2001年10月在上海举办________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②2001年,共同创建________,与俄、哈、吉塔、乌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
【重难突破】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
1.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
(1)特点:
“一边倒”。
(2)原因:
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3)作用: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至于孤立。
2.20世纪70年代
(1)特点:
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2)原因: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3)作用:
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
3.80年代起
(1)特点: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原因:
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3)作用:
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迁移应用】
1.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下列历史事件,其先后顺序是①中国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②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⑤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①③④ C.②⑤①④③ D.③②⑤①④
2.我国的外交,从建国之初的“一边倒”到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到90年代不结盟运动,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
A.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随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的
B.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的
C.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D.中国的对外政策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
二、全面认识和把握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国际国内背景:
两极格局形成,西方对新中国的敌视与封锁
(2)外交方针和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1953年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②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认识:
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各国及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4)外交成就:
①建国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政策。
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
③1955年在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1)国际、国内背景:
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变,包括第三世界的崛起、美国的削弱;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2)外交政策的调整:
加强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改善同西方大国的关系
(3)重大外交成就:
①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二十六届联大通过。
这是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的开始,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它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尼克松访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邓小平访美。
打破了由于美国战后长期孤立中国、造成中国外交的僵局,此后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③中日建交: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建交。
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以来的敌对状态,对于反对霸权主义、缓和亚太地区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并为中日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1)国际、国内背景:
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不断壮大,尤其是苏东剧变后,两极格局向世界多极化转变,和平力量增长。
我国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加深。
(2)外交政策的调整: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奉行不结盟政策;重视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积极开展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3)外交活动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②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③着重发展睦邻友好合作。
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认识: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扩大并深化了多边外交关系,为中国在新世纪拓宽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赢得了和平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国际信誉,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迁移应用】
3.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新成就主要有( )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交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建交⑤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参加了国际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它包括( )
①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 ②中美关系的改善 ③“乒乓外交”的开展 ④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③④
三、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影响及存在问题
1.原因:
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从美国方面看:
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另一方面,随着美国经济增长趋缓,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
从中国方面看:
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有三种考虑:
一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三是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2.标志: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标志着中美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影响: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因素,它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使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彻底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
4.存在问题:
中美两国虽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但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存在着分歧,影响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台湾问题。
【迁移应用】
5.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6.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B.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C.为了使美国产品打入中国市场
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典例剖析】
1.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
图1毛泽东会见斯大林
图1毛泽东会见斯大林
图3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
A.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C.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剖析】图片反映了中美关系由敌对到走向正常化,中苏关系由友好到破裂到再次和好的过程。
这表明新中国外交政策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
【答案】C
2.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以下对三幅图片的“握手”的解读正确的有( )
图1(20世纪50年代初)
图2(20世纪70年代初)
图3(21世纪初)
①图1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2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图2握手的主角是卡特与毛泽东,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图3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剖析】图2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尼克松访华促成的。
【答案】D
3.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
“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貌,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 )
A.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 B.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
【剖析】“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的三大政策之一,不是周恩来提出来的。
【答案】A
4.有一部记录新中国外交历程的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集中反映20世纪后半期中美关系特点的标题是( )
A.“分道扬镳”、“冤家路窄”“峰回路转”
B.“一往情深”、“患难与共”、“情深意长”
C.“求同存异”、“风云突变”、“重归于好”
D.“若即若离”、“冰释雪融”、“锦上添花”
【剖析】解答本题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要识记20世纪后半期中美关系的要点。
中美关系从建国初期的分化、度对到20世纪70年代的改善,虽然实现了正常化,但是仍然存在这许多波折。
B项反映了中国玉巴基斯坦等友好国家的外交关系,C、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答案】A
5.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2月12日前往马里进行国事访问,随后访问塞内加尔、坦桑尼亚、毛里求斯非洲三国。
此次非洲四国之行是胡锦涛主席农历新年后的第一次出访,新中国成立后,为中非交往奠定基础的是( )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万隆会议
C.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剖析】日内瓦会议是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会议,C项与中非之间的交往无关,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答案】B
【巩固演练】
1.1960年,一贯强烈反共的尼克松在同肯尼迪竞选美国总统时说:
“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六亿人的政府保持永久不承认的态度。
”1968年大选时,尼克松又说“时间已经来到,我们必须掌握中国的现实了”这两段话说明( )
①尼克松有了结束同中国对抗的想 ②美国统治阶级内部对中国的政策已经出现分歧 ③尼克松想通过改善美中关系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 ④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2.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否成熟,主要体现在国家的实力、对国际制度的参与程度、世界对其认可程度等方面。
据此判断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宣布的独立自主原则 B.1949年与苏联建交
C.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华盛顿邮报》评论说:
“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
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遏制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 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4.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下列大事,按其发生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
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 ③派团出席万隆亚非会议 ④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其基本目的是( )
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B.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
C.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D.断绝与欧美列强的外交关系
6.美国学者保罗?
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提出:
(中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向苏联“一边倒”、六十年代对抗“四面八方”、七十年代反苏“一条线”之后,八十年代的中国开始从热衷“四海翻腾、五洲震荡”转向“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下列成就是在“一边倒”时代取得的有( )
①与苏联建交 ②出席第一届亚非会议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与日本建交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由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引发的“朝核危机”,在中国政府的斡旋下,到2007年10月,已经先后在北京举行了六轮由朝、美、中、韩、日参加的六方会谈,使这一问题由原先的对抗转向了对话。
这表明( )
A.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B.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承担更多国际义务
C.我国政府致力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8.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的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说明( )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应该放弃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抵制,因为中国要与苏联团结。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C.为了抵抗美国对中国的侵略与威胁,中国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与苏联结盟。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9.20世界5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的下列成就中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B.中国参加了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开始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10.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这表明( )
①美国放弃敌视中国的立场 ②中国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③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⑤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决议
材料三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历史的外交特征是什么?
新中国建立初期,新中国政府面临的外交困境是什么?
面对险恶,新中国政府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据材料二,说一说材料反映了联合国对新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此时期,新中国外交上还有哪些重大突破?
这些突破有何重大意义?
(3)据材料三,材料反映中国这时奉行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此时期,中国对外政策有了哪些新调整?
【高考真题】
1.(2010·广东卷)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10克)
邮资(元)
航空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
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
0.80
其他各洲
0.80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