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要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422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8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教育学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教育学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教育学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教育学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要点.docx

《教育学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要点.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要点.docx

教育学要点

教育学

注:

A选择B填空C判断辨析D简答E论述。

红色为重点题型、黄色填实为重点注意。

蓝色字体为补充内容。

教育学历年真题有可能考的!

先背8、9、5、2章,重点。

绪论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在汉语中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孟子A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出自《孟子》。

A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出自《说文解字》,作者是许慎。

A

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B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先行后知;来中国的目的是宣扬民主)B

二、教育的定义

(一)广义的教育

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①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②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③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④社会活动。

B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B

(二)狭义的教育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B

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

广义的教育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出现的教育活动。

C(例如:

1、学校教育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

答:

1和2都错)

狭义教育的特点:

D

第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怎么教)

第二,它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教谁)

第三,它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

(谁教)

(三)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B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者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D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关系。

2、在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

3、在学习活动中,受教育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4、他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即教育内容。

5、他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共同的活动目的,即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B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知现象。

B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B

教育学的发展,根据其研究方法、理论的成熟水平,大体可以分成萌芽、创立、分化三大阶段。

B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奴隶、封建社会)

(二)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家及著作

我国古代教育家主要有孔子、墨子、孟子、荀子、朱熹等。

主要著作有:

《论语》(孔子)、《孟子》(孟子)、《大学》(曾参)、《中庸》(子思)、《诗》、《书》、《礼》、《易》、《春秋》(孔子整理的)(即“四书五经”);《学记》、《颜氏家训》、《四书集注》和《童蒙须知》等。

A

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伦理学》;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欧洲最早一部教育著作)A

附加题:

以“大学…”,“格物…”开头的出自《大学》;

以“天命…”,“博学…”开头的出自《中庸》。

(三)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对中国文化教育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D:

一是他晚年整理和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二是他开创了我国私人讲学的先河,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

他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

1、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1)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孔子认为(即思想体现)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他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

A

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论语》),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A

(知识普及:

孟子持性善论;荀子持性恶论;孔子持性无论,既不性善,也不性恶。

(2)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观点

①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B

②“无类”是相对于贵族而言的,不包括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

B

(3)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

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B

(4)孔子关于教育内容的观点

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

B

(5)孔子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观点D

①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②启发诱导原则;

③学思结合的方法;④谦虚笃实的方法。

拓展补充:

①“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体现了孔子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因材施教原则,出自《论语》。

A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体现了孔子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启发诱导原则,出自《论语》A

③“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体现了孔子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学思结合的方法,出自《论语》A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体现了孔子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谦虚笃实的方法,出自《论语》A

(6)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D

①立志有恒;②自省自克;③身体力行;④改过迁善。

拓展补充:

①“孔子认为人要有远大的人生志向”体现了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的立志有恒。

A

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体现了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的自省自克,出自《论语》。

A

③“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

”体现了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的身体力行,出自《论语》。

A

④“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体现了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的改过迁善,出自《论语》。

A

(6)教师观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体现了孔子主要教育思想中的教师观,体现了榜样示范原则。

出自《论语》。

A

2、孟子(被称为亚圣)的教育思想

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A

孟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D

(1)持志养气;

(2)反求诸己;(3)动心忍性。

拓展补充:

①“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体现了孟子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的反求诸己。

出自《孟子》。

A

②“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体现了孟子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的动心忍性。

出自《孟子》。

A

3、《学记》(作者是乐正克,是孔子的学生)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A

(1)教育的作用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是《学记》观点。

A

(2)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出自《学记》。

A

《学记》将教育分为小成和大成两段。

A

(3)《学记》的教学原则D

①教学相长的原则;“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出自《学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原则。

A

②预时孙摩(不棱节而施)的原则。

还包括四条原则:

预防性/及时性/循序渐进性原则;集体教育的原则

(棱节而施违背了预时孙摩原则中的循序渐进原则)A

③课内外结合的原则(又叫站息相辅)。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学记》,体现了课内外结合的原则。

A

④长善救失的原则。

“学者有四失(四失即过多过少过难过易),教者必知之”出自《学记》,体现了长善救失的原则。

A

⑤启发引导的原则。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学记》,体现了启发引导的原则。

A

(4)论教师

“师严道尊”的思想出自《学记》B

4、苏格拉底的“产婆术”A

产婆术也叫问答法B,就是让学生获得某一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答案。

D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D

(1)柏拉图的教育理想目标是培养哲学王。

(2)哲学家、军人、劳动者各司其职,各安其位。

(3)重视教育,主张国家办教育

(4)儿童受学前教育越早越好。

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D

(1)提出了灵魂说A

灵魂分为三部分:

植物的(生理方面)灵魂、动物的(感觉与欲望方面)灵魂、理性的(认识与思维)灵魂。

A

(2)关于教育目的主张:

为国家培养人才、使年轻的一代和谐发展。

A

(3)实施体、德、智三育:

提出了“自由教育”B

“自由教育”也叫闲暇教育A

美德的特性是中庸。

(中庸即中正,就是不要冒进。

这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A

(4)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

7、昆体良主要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著有欧洲最早的教育著作《雄辩术原理》(后改名为《论演说家的教育》)A

教育思想包括:

D

①他主张雄辩家应该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不单纯是有才能。

②是班级授课方式的拥护者和提倡者。

③他主张教育应适应儿童天赋才能差异,因材施教。

④他坚决反对在教育过程中使用体罚。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资本主义社会)

(二)教育学家及其著作

1、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育论》被认为是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B

2、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在西方被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B

3、洛克著有《教育漫话》A

4、卢梭著有《爱弥尔》A

5、裴斯泰洛奇著有《林哈德与葛笃德》A

6、斯宾塞著有《教育论》A

7、杜威著有《民主主义与教育》A

8、乌申斯基著有《人是教育的对象》A

9、福禄贝尔《人的教育》

10、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三)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主要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观点

(1)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①作用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促进人的发展。

②目的是培养人在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几方面和和谐发展。

B

(2)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原则。

B

(3)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A

(4)提出了统一学制和学年制,将人从出生到24岁分为四个时期,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

对应学校为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和大学。

B

(5)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

拉丁语学校主要学习“七艺”;大学分神、法、医三科。

B

2、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洛克著有《教育漫话》)

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A

洛克提出了绅士教育A

洛克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A

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A

3、卢梭的教育思想(卢梭著有《爱弥尔》)

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自然教育家A

(1)关于教育的目的

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而不是培养公民。

A(只要是人就要教)

(2)培养自然人的途径

培养自然人要进行三种教育(三种方式):

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B

4、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三点)A

(1)提出了要素教育的思想;

(2)主张教育过程的心理学化;

(3)著有《林哈德与葛笃德》(名字长书名也长)

5、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被西方教育史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B

(1)关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该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A

赫尔巴特提出了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的主张。

B

(2)关于教育的目的:

提出选择目的和道德目的B

(4)关于教学方法:

提出“四段教学法”,即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后来他的学生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

B

(5)提出“教育性教学”(可以理解为只要在传授知识,必然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最早提的人)A

(6)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因强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而被杜威称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B(三个中心)

6、杜威的教育思想

(1)关于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B

(2)关于教育目的:

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下去。

B

(这句话本身是无目的的,所以杜威是无目的论代表)

(3)论课程与教材

论述了活动课程和提出了“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即教学方法)。

B(活动课程最早是卢梭提出的,形成理论体系的是杜威)B

杜威则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活动作业中心B

拓展:

杜威是哪四个代表?

A

实用主义教育流派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

现代教育理论代表人物;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

三、教育学的分化阶段(社会主义社会)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的著作及主要思想

杨贤江用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A

克鲁普斯卡娅著有《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世界上最早的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A

凯洛夫(苏联教育部长)主编的《教育学》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学》A

马卡连柯著有《教育诗篇》、《伦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他有两个教育原则:

集体主义教育和平行教育原则A

(二)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2、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A

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

AD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指导实践、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著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A

布鲁纳著有《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A

布鲁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学习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分册》,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A

瓦·根舍因著有《范例教学原理》A

皮亚杰著有《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A

(三)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要学术派别

基本趋势:

D

第一,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第二,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第三,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第四,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第五,教育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更加密切。

主要学术派别:

文化教育学的主要代表有狄尔泰、斯普朗格等A

制度教育学的代表有乌里、洛布罗。

批判教育学的代表有美国的鲍尔斯、阿普尔、吉鲁,法国的布厄迪尔等。

(记住前四个,不知那四个,就是这四个)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即为什么学?

)D

一、形成初步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精神

(勿朝三暮四,要坚持到底)(尽心尽力做好)

二、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三、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遗产

四、了解教师职业及其环境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其他起源说

(一)生物起源说(是世界最早的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利托尔洛和沛·西能A

利托尔洛著有《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A

沛·西能著有《人民的教育》A

简述生物起源说的内容或观点D

1、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2、兽类教育与人类教育在根本上有同样的基础,即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人类教育与动物教育差别不大。

辨析题干:

生物起源说or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or兽类教育和人类教育共同基础是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C

答:

错误。

1、生物起源说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2、生物起源说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生物起源说是不科学的观点。

(二)心理起源说(孟禄提出)

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A

辨析题干:

心理起源说or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C

答:

错误。

1、心理起源说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

2、心理起源说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

3、心理起源说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4、心理起源说是不科学的观点。

二、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一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B

教育为什么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D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

B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现实条件。

B

(一)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BC(正确)

1、必须有教育的传递,让年轻一代掌握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

2、教育使社会文明不断延续和发展,必须由年长一代把这种后天的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

(二)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现实条件BC(正确)

1、猿脑变成了人脑,即有了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2、劳动中产生了语言。

3、劳动中积累了经验,构成了教育的内容。

4、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工具。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历史有三种不同的划分尺度:

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

B

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划分,把教育的发展分为:

古代教育、现代教育。

B

以生产关系为尺度来划分,把教育的发展分为:

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B

这两种划分标准完全可以统一起来。

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因此,一般采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尺度,就把教育发展分为三个形态:

原始教育形态、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

B

一、原始教育形态

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主要有:

D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说明了教育具有生产性)

(二)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

(三)教育内容简单

(四)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二、古代学校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

B

(一)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D

(基本不考,以D记忆更有逻辑性)

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

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小奴隶主。

3、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这一条还可能考B)

4、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B

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人和武士的培养;

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

5、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二)封建隶社会教育(的特点)D

(基本不考,以D记忆更有逻辑性)

1、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官学还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B

(“六学二馆”体现封建社会具有等级性B)

2、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3、教育内容是儒学,即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4、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死记硬背,加之以棍棒纪律教育。

5、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育。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7、在欧洲封建社会形成了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B

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

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B

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七技”。

B(了解:

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三)古代学习教育特征D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还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教育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三、现代学校教育

(一)现代学校教育的内涵

从社会性质上分,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国家形态的教育。

B

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上分,包括工业社会教育和知识社会教育B

请简述工业社会的特征和知识社会的特征D

答:

一、工业社会的特征

1、工业化;2、民主化;3、制度化;4、专门化

二、知识社会的特征

1、信息化;2、国际化;3、网络化

(二)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D

1、教育的生产性(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体现非生产性)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体现出教育的生产性。

A

2、教育的科学性

3、教育的世俗性(与宗教分离,体现了世俗性A)

4、教育的国际性

5、教育的终身性

6、教育的革命性(课改,体现…)

第三节当代中国教育

一、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定位

当代中国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教育。

B

拓展:

当代(1949年之后);现代(1901年之后)

二、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D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教育(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便开始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1953年,全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学习凯洛夫的思想;1958年后,抛弃苏联的教育模式,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体现国人理想的教育模式)A

2、“文革”十年的教育

3、改革开放后的教育(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2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坚持教育创新)A

(二)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B

“两基”: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B

“双基”: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B

三、当代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

2010年7月,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B

我国未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B

请简述我国未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

D

答:

1、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

请简述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的发展任务D

答: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6、发展继续教育。

7、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

8、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请简述《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了那些改革任务D

答:

1、改革人才培养体制;2、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3、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4、改革办学体制;

5、改革管理体制;6、扩大教育开放。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

请简述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D

答:

1、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2、社会是教育发展的根据。

3、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动因。

4、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尺度。

5、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归属。

6、社会是教育发展的资源。

一、经济对教育的作用D

请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答:

1、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2、规模和速度。

3、结构和布局。

4、教育目标的设定。

5、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

二、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请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为哪几个方面D

答:

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3、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管理体制。

4、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5、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辨析:

经济对教育具有决定性作用C

答:

错误。

因为:

1、政治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统治阶级通过哪三方面控制教育的领导权:

B

1、通过国家政权力量控制教育的领导权。

2、统治阶级通过经济力量控制教育的领导权。

3、统治阶级还通过意识形态来影响和控制教育的领导权。

(意识形态可以理解为“信仰”)

辨析:

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C

答:

错。

只有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而在原始社会是存在的。

三、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B

请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表现为哪几个方面D

答:

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3、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5、文化影响着教育的育人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