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340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

《学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

学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课题

1.观潮

总第1-2教时

教材

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类散文,描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

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雄伟壮阔的景象。

作者耳闻目睹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了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又恢复平静的奇特、壮观。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1.能够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描写大潮声音及形态的四字词语。

2.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

重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紧扣景物特点,有序表达。

教学

难点

能结合关键词句,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时间

两课时

预习设计

搜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田字格内的生字,认识绿线格内的12个生字,理解“笼罩”“逐渐”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学习第一小节的写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第二小节,体会潮来之前江面的平静。

教学重点

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并有条理地说出钱塘江来时的情景。

教学准备

PPT

1、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2.“观”的意思是?

(看)“潮”指的是哪里的“潮”?

(钱塘江大潮)

3.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赞美的诗句。

出示,引读:

4.个人预学质疑问学:

作者又是如何赞美钱塘江大潮的?

5.究竟是何种景象能称为天下奇观,作者又是如何来写这天下奇观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第一小节

1.打开书,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字词会读吗?

指名分行读

海塘大堤宽阔笼罩

闷雷滚动逐渐犹如山崩地裂震得颤动

霎时余波漫天卷地

3.把这些词语放入语句中,你会读吗?

(指名一组开火车朗读)

(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3)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4)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6)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再看看这些语句,你有什么发现?

(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

4.再把语句带到文章中去看一看,哪些小节分别写了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景象?

在作者的描写中,一定有让你印象深刻的画面,你能不能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分小节朗读)

5.那么第一小节又写了什么呢?

课一开始,我们就已读过,现在我们再读读、品品,你觉得这样开头,好在哪里?

生自读交流指导朗读

预设:

言简意赅,点明中心“天下奇观”,引出下文。

寥寥数语,却深入人心,让人能记住。

虽然简短,惜字如金,读来却感觉有力。

小结:

今后我们再写景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干净有力的开篇。

齐读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二小节

伙伴学习:

1.合作研学释疑探学:

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潮来之前,江面是什么样的?

潮来之前,江面是什么特点?

除了写潮来前江面的平静,还写了些什么?

2.集体展学自我评学:

(1)写了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

这其实在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读一读书后的小资料思考师介绍特殊的地理位置。

(3)正因为是站在海塘大堤上观看,所以整个江面一览无余,不仅如此远处的景物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也尽收眼底

(4)短短的一小节,却包含了那么多信息,我们也感受到了潮来前江水的平静,引读,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海塘大堤,宽阔的——那么潮来时,潮退后又是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

天下奇观潮来时

潮退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3.通过观潮人的描写学习,体会侧面描写的好处,尝试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境,体会他的雄伟壮观。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事物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

PPT

1、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学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学生回答,PPT出示: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齐读这句话。

“句子虽然简短,却干净有力,直奔主题。

4.个人预学质疑问学:

这节课你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终于盼来了江潮。

刚刚还很平静的江面会变成什么样呢?

请大家读读三、四自然段。

朗读之前,老师要提醒同学们关注文章中的小泡泡。

谁来读读泡泡中的提示语?

”指名读。

(读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潮水来时的样子,听到了潮水奔腾的声音。

“关注哪两点?

”(样子和声音)

“那就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自由朗读三、四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

2.“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

”指名读,教师相机点评。

“第4自然段,谁来读?

”指名读,教师相机点评。

3.“读完了三、四自然段,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潮来之时,潮形雄伟壮观,潮声轰鸣……)

4.“作者是怎样把这滚滚而来的潮水写得如此奇特雄伟的呢?

伙伴学习:

(1)合作研学释疑探学:

小组合作把这张表格填完。

时间、地点

潮声的变化

潮形的变化

午后一点左右远处

响声越来越大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2)集体展学自我评学:

“通过表格的填写,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

预设一:

表格帮我们梳理了要点,按照一定顺序帮我们梳理了主要内容。

预设二:

纵向看表格,可以看出潮水的变化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5.随着时间的推移,潮水的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先是一条白线,接着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最后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6.“横贯江面的横贯是什么意思?

”(横向贯穿)

“第二自然段有个词形容江水,叫横卧。

横贯和横卧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说。

(横卧是静态的,江面宽大,显得平静;横贯是动态的,横贯、贯穿,什么才能穿进针?

细长的线,接到了水天相接的地方。

)。

PPT出示这两句话,引导学生对比。

7.“这样壮观的景象,难怪文章第一段说——”PPT出示:

钱塘江大潮,自古

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学生齐读。

8.“我们能不能把这吞天沃日的壮观景象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PPT出示背诵提示,学生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潮来前,江面平静;潮来时,江面有吞天沃日之势;那么潮过后,是不是又立刻恢复平静了呢?

”指名读第5自然段。

2.有哪些词你认为用得很妙?

3.通过余波的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到潮头到来时的气势之大。

接下来的两句话还从哪里可以读出潮来之时的气势汹涌澎湃呢?

”引导学生读: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指导学生朗读,关注“好久、才、已经、两丈来高”等词。

3.难怪作者写到——PPT出示: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四、学习侧面描写——观潮人

1.“作为天下奇观,作者必然要去观看。

作者观到的仅仅是潮吗?

还观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①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②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③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④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⑤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2.“作为一篇写景文章,只写景不就行了吗?

为什么要写人呢?

”学生说。

3.观看可是有任务的哦,你能不能把你看到的场面用一句话写下来?

”学生观看视频,写句子,交流。

五、小结

1.“谁来说说写景文章,我们可以怎么读?

”引导学生小结。

(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了这篇文章,想一想,我们以后自己怎么写写景文?

”引导学生小结。

(1.用上修辞手法;2.侧面描写)

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平静

天下奇观潮来时汹涌澎湃

潮过后余波未平

 

 

课题

2走月亮

总第3-4教时

教材

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

课文描写“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所见和所感;全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情感深沉,充满了诗情画意。

课文插图优美,一轮明月挂在夜空,远处的山峦,镶上了一条银边。

插图与文本相呼应,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

能够结合具体语句,想象画面,感受“我”和阿妈在月下的所见、所闻、所想。

3.学习模仿第6自然段的写法,尝试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可玩第4自然段。

教学

重点

能够结合课文中关键词语或句子,想象画面。

教学

难点

学习模仿第6自然段的写法,尝试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时间

两课时

预习设计

搜集和作者相关的资料和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我”和阿妈走月亮的路线。

3.品读“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所见所想,想象画面,体会关键词的表达。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景象,初步感受“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脉络,初步感受文中中呈现的不同环境下走月亮的画面,激起学生读的欲望。

教学准备

PPT

一、谈话导入:

1.(月亮图)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它是那样明亮,那样柔和,古往今来,这一轮明月让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沉醉,为之赞叹;

李白吟诵到——《古朗月行》

苏轼这样吟诵——《水调歌头》

2.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和月亮有关的现代抒情散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走月亮(板书课题)

3.个人预学质疑问学:

课前,我相信你们一定读了这篇课文,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老师考考你,生字连词你会不会读——

(一)扫清字词障碍

第一组:

鹅卵石风俗庄稼葡萄稻穗

鹅卵石:

借助图片看看鹅卵石(鹅卵石和鹅蛋对比)像鹅蛋一样的石头(联系生活实际)

风俗: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1.借助无声地老师—查字典;2.文中的风俗是指什么?

3.生活中的风俗有哪些?

第二组:

短语

鱼儿跃出水面稻穗低垂着头

月光镀亮的银毯闪闪烁烁的小星星

要求:

读准短语,注意带拼音的字

读美短语,读出画面感

(2)整体感知,理解“走月亮”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边读边思考:

什么是“走月亮”?

预设:

我和阿妈手拉手在月光下散步(还可以怎么说?

表扬学生)

2.你从哪里知道的?

预设①:

我从书上的第三小节中的这句话知道的(你可真会读书,观察的真仔细啊!

预设②:

书上说的——书上哪里告诉你的?

——哪句话告诉你的?

(追问)

师:

你能把这段文字找出来读一读

(ppt出示)——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3.看——我和阿妈身着盛装,在月光下走着走着……这就是——“我和阿妈走月亮”

三、精读课文

(一)1、2自然段

师:

同学们快看,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孩子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我们一起去走月亮啦!

1.PPT出示四幅图(洱海、点苍山、大青树、大道和小路)

师引读——

①月盘是那样明亮,照亮了——-

②月光柔和,银辉洒向大地,照亮了——也照亮了——

-整合一段话,点红两个“那样”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仓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

这样的月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

我觉得今天的月色特别好,月亮特别美;

4.是啊,孩子们,月光如水,它静静地洒在湖面上,波光闪烁,它美的就像一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咱们再来一起读一读!

(二)伙伴学习:

来到小溪边

1.伙伴学习:

(1)合作研学释疑探学:

阿妈牵着“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自由朗读第四小节,小组自学。

读:

读文字

圈:

关键词

想:

想画面

说:

说感受

互学

听:

会倾听

说:

会分享

汇报形式:

读了“_______”这句话,我的头脑中浮现了________的画面……

(2)集体展学自我评学: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预设①生:

我觉得这一句很好,让我觉得好像闻到了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师质疑追问:

对,你刚才说了一个词叫“闻”,你看文章中却用“流”,老师觉得这个词用错了,山草和野花的香味应该是闻着的,月光应该是笼罩在溪水上的,怎么会“流着”这样的香味呢?

你能不能从这段文字中找到答案呢?

预设②生:

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师:

所以溪水中就流着这样的香味啊!

(PPT出示这句话)让我们把这幅美景留在我们心间(请读)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预设生①:

小水塘就像一个个明亮的大眼睛;

生②:

像一面面闪亮的小镜子,好漂亮啊;

师: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它很关键,换一换味道就不一样了,来,我们试着换一换——(PPT出示)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____着一个月亮!

预设:

藏着......

(PPT还原)再来读读原句是怎么说的?

这个字用的好吗?

用的妙吗?

你读出了什么?

(指生说)

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预设:

我仿佛看见了阿妈在洗衣服,我在用树叶做的小船运花瓣呢!

师:

仅此而已吗?

(关注省略号)我还可能做些什么呢?

师:

如此柔和、温馨的月光下,让我想到了自己快乐的回忆……

你能读出这份快乐与美好吗?

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师:

有没有同学从这句话中读出画面?

预设:

因为那里充满了快乐、幸福的回忆

师:

是啊,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小溪边,一切都是那么静谧与美好(请读)

过渡语:

月盘明亮,月光如水,它给夜晚带来一丝光亮,一丝温暖;月亮更是温馨的,它陪伴了我和阿妈的幸福时光,陪伴了我的童年时光;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夜晚,怎能不牢牢记在心间?

孩子们咱们试着背一背好吗?

2.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

(配乐朗诵,渲染气氛)

(1)PPT出示第四自然段,隐去关键词,训练背诵

(2)借助图片,描述画面,练习背诵

3.小作者和阿妈伴着柔和的月光漫步在小路上,看到了美丽的景色,听到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闻到了花香,更因为这些而想到了和阿妈在一起的幸福和快乐,我和阿妈还去了哪些地方?

又有怎样的收获和感受?

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节课我们继续走月亮!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走月亮

读文字

想画面奇妙

说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品读课文6-9自然段,想象月下美丽的景色,体会浓浓的亲情。

2.领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反复出现所起到的表达情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第6自然段的奇妙月色。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浓浓的亲情,学会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准备

PPT

一、复习导入

1.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徜徉在美妙的文字中,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走月亮。

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细细的溪水·······(生背诵)

师小结:

月光映衬下的小溪荡着亲情,荡着童年的快乐和幸福,让我们不由得赞叹“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板书:

奇妙)

3.个人预学质疑问学:

课文中还介绍了哪些奇妙的事情呢?

二、想象画面,领略月夜奇妙美景

请同学们默读第6自然段,划出令你印象奇妙的句子。

伙伴学习

1.合作研学释疑探学:

划句子:

令你印象奇妙的句子。

想画面:

读了这句话,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奇妙画面?

生默读划句子、像画面。

互学交流,把你划得句子读给同桌听一听,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同桌可以补充。

2.集体展学自我评学:

预设1:

出示果园片段

(1)读句子: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

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

都有。

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水果挂满枝头。

(果香四溢图)

(2)生说画面:

我仿佛看到了果园里到处都是果子,有雪梨、火把梨、紫葡萄。

仿佛闻到果香四溢,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师:

一读出水果品种多。

想看看吗?

(出示水果图片)

师:

水果不仅品种多而且成熟后的色彩丰富。

作者是用什么句式表达的?

生:

作者用“是...是...还是...都有。

”自问自答这样的句式,向我们展现了果园的丰收之美。

(3)谈感受:

师:

这阵阵甜香还可能会是()是()还是()?

(4)生说:

这么多的果子还可能是(苹果),是(香蕉),还是(菠萝),(都有)。

又或者是(菠萝蜜),是(芒果),还是(西瓜),(都有)。

生自由说

(5)指导朗读:

师:

原来记录下大自然中闻到的味道(板书“闻”),可以让我们看到丰富的画面。

预设2:

出示庄稼地和菜地的描写片段

(1)读句子: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收了豆,载上水稻。

(沟水汩汩图)

(2)生说画面:

我仿佛听到了沟水咕噜咕噜地流淌着。

师:

1听声音,这就是沟水的汩汩声。

再仔细听,你还能听出沟水的心情呢?

2次播放沟水汩汩声。

生:

沟水流的很欢快

师:

你们不仅听到了沟水的声音,还能感受到它的心情。

文中哪个词语告诉你沟水很欢快?

生:

很满意地响着。

师追问:

沟水怎么会满意呢?

生:

它灌溉了稻田,稻田丰收给人们美好的生活,它做出贡献,很满意。

师小结:

眼前的画面很美,心中想起的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充满快乐(板书想)你能读出那份童年的快乐吗?

(2)男生读(听到、看到的)女生分角色读(想到的)

师:

收了豆,载上水稻,稻谷就要成熟了,请生读:

(1)生读句子:

※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稻田银毯图、稻谷成熟图)

(2)生说画面:

扣住关键词,从“低垂着头”我仿佛看到了稻穗鼓鼓的,好像弯腰一样,沉甸甸地等着收割呢。

生2:

稻田真美,像是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教师指导:

这句中有个词语用得非常精妙,(生说镀亮)出示一件镀银的圆盘理解“镀亮”(镀亮本来是指把金属打磨得发亮)

师:

这里如果换成贴、映好不好?

生:

不好,没有镀字更能体现出月光的皎洁

师:

是的,成熟的稻田应该是金黄色的(出示白天金黄的稻田),为什么稻田会像镀过的银毯呢?

生:

月光是皎洁的,这是月光照耀下的效果,皎洁的月光居然让夜晚的稻田变成了银毯,真奇妙啊!

(3)看到如银毯般的稻田,作者又联想到了什么?

(4)谁能读出这份激动与期待?

指导朗读,请2生读

师过渡:

果园丰收图、稻田银毯图,一幅幅画面真是奇妙,不可思议,还有哪些让你感到奇妙的地方?

预设3:

出示村道片段

(1)生读句子: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奇妙声音图)

(2)生说画面:

我仿佛听到了虫儿在唧唧地叫着;鸟儿扑棱着飞过树林,小鱼儿啪嗒跃起,又掉落在水中。

师:

是啊,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走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我们才能听到这么多奇妙的声音。

(5)师指导朗读:

谁能读读这些奇妙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月夜的静谧?

指导学生朗读后齐读。

师小结:

只要记录下听到的声音(板书“听”),就能让我们读着文字看到画面。

师总结该段,全班齐读“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三、关注标点,体会母子情深。

(1)师过渡:

同学们,在每一个月光流溢的秋夜,我和阿妈曾有多少次像这样在村头走月亮啊?

读第8自然段。

师:

此刻,你感受到什么?

师:

是啊!

看着漫天的星月,慢慢淡去,逐渐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情景。

四、指导练说,抒发月下真情感

1.师:

你是否也曾和谁走过月亮?

你还记得当时月下的某个情景吗?

选择其中一点来说一说。

五、补充资料,升华母子间情感

1.体会最美散文

师过渡:

同学们,这篇文章读起来字字都很美,曾经被评为“全球经典美文之一”。

你能将文中最经典优美的镜头抄写下来吗?

(出示抄写要求)

生自由写,后读文章经典优美生动的句子。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师相机点评。

2.体会反复句式

然而,当有记者采访吴然,问他当初是怎么写出这篇美文的?

他是这样回答的,“我只是随手记下了小时候与阿妈月下散步的情景”。

(生齐读)

师:

孩子们,真的只是随手记的吗?

生畅所欲言

师总结:

这句话在文中一咏三叹,奇妙的夜晚不仅仅在于景色之美,更在于看到温馨的夜晚美景,想起来的那些幸福画面,心中涌动起来的款款深情。

6、布置作业

7、板书设计:

2走月亮

奇妙快乐幸福

课题

3现代诗二首

总第5教时

教材

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两首诗分别是刘大白的《晚秋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这两首诗皆有丰富的画面感,且诗意盎然,趣味盎然。

在景物的选择上,两首诗选择的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但在两位诗人奇妙的想象之下,日常的景物便有了别样的韵味。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1.学习用“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的方法学习两首现代诗。

第一首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第二首自学。

2.尝试结合诗中的关键字词或特殊表达感悟诗人巧妙的构思。

3.在诵读感悟中,感受现代诗的音乐美、结构美、情感美。

教学

重点

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出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

难点

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明确生活中的事物皆可以入诗,对生活的事物充满浓浓的情意。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时间

一课时

预习设计

了解诗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导语,通过导语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

谁来给我们读读。

(学生个别读)

2.个人预学质疑问学:

这段导语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

板书:

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

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指名朗读)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