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气象工作会议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286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气象工作会议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市气象工作会议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市气象工作会议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市气象工作会议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市气象工作会议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市气象工作会议报告.docx

《全市气象工作会议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气象工作会议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市气象工作会议报告.docx

全市气象工作会议报告

2016年全市气象工作会议报告

同志们:

这次全市气象工作会议是在天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三步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的形势下召开的。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总结2016年工作,部署2016年重点任务。

下面我代表天津市气象局作工作报告,请同志们审议。

一、2016年工作的回顾2016年是天津气象事业各项工作全面迈进、取得新突破的一年。

在中国气象局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气象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和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天津“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积极开展工作,扎实苦干,在气象服务、拓展领域、人才队伍和科研体系建设、依法行政、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自我发展能力等各个方面取得新的成绩,为快发展奠定了有力基础。

(一)业务和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取得突破2016年我市天气气候起伏变化明显:

春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盛夏气温明显偏低,阴雨日和强对流天气多、雷电灾害偏重;秋季气温偏高,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全年干旱、暴雨、大风、大雾、冰雹、风暴潮等多种灾害均有发生,其中有的灾害接近或突破了历史极值。

一年来,全市各级气象部门以做好气象服务为根本,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

认真贯彻市领导提出的“上防洪水、中防沥涝、下防海潮”的要求,严密监视天气和气候变化,努力提高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准确率,对全年出现的重大灾害天气过程均做出了基本准确的预报,开展了及时有效的服务。

汛期降水趋势预测基本正确,全年短期气候预测质量达到了最近几年较高水平;重大灾害性天气和区域性暴雨无漏报,整个汛期中雨以上降水过程预报准确率达到了70%,特别是单站暴雨预报取得突破,达到满分。

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各项质量均达到或超过了中国气象局的考核指标,预测预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重点加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努力做到主动、及时和准确。

7月份北京、上海发生重大气象灾害后,我们迅速落实中国气象局和市领导的指示,特别加强了对城区暴雨的监测与服务,在7月23日强雷雨大风天气、8月12日全市暴雨等十余次灾害天气过程中,发挥了预报和监测的重要作用;在关系到全市的引黄济津工程中,我们及时提供了《本市及潘家口库区七下八上出现持续性大范围强降水可能性不大》的阶段性预报意见,为盛汛期做出“引黄济津”的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在为大白菜播种期服务中,由于预报准确,有关部门及时做出推迟播种的决策,为保障冬季蔬菜供应做出了贡献;9月14日,“海马”台风登陆后引发了年内最强的一次降水,气象部门提前发出《重要天气报告》和风暴潮警报,并首次发布了“北部蓟县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准确预报和及时服务使这次重大灾害基本没有造成损失。

塘沽、津南、宝坻、东丽、蓟县等区气象局也分别针对当地灾害防御、水库蓄水、病虫害防治等开展服务,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年来,准确的预报和出色服务得到了社会充分肯定,孙海麟副市长在市气象局检查工作时指出:

市气象部门为全市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和城市生态建设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市政府满意、各级领导满意、大多数老百姓满意。

对气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领导决策、社会公众和专业气象服务得到全方位加强。

全年共发布各种气候预测、气候监测和评价、《重要天气报告》和各类预报信息360期次,数量和质量都超过往年。

完善灾害性天气预报,首次发布了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为了让社会公众在第一时间获知灾害信息,在全国省级气象部门首家开通气象信息直播节目;与广播电台合作,实现了随时插播突发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

蓟县气象局与县电视台联合制作30期“农家田园”专题节目,北辰、宁河气象局增加了“气象网站”等服务内容,为“三农”服务增添了新的手段。

气象情报和灾情收集上报工作得到极大加强。

全年上报《气象情报、灾情报告和图片、雨情公报及增刊超过290期。

决策服务中心、静海、武清、大港等局及时报送的十余条信息被中国气象局、市委、市政府转发刊登。

根据中国气象局统计,我局灾情报告及时率为全国最高之一。

基础业务质量再创新佳绩,较去年又有了新的提高。

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农气报表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完成了天津气象站、塘沽气象站50年降水资料数字化处理;信息化资料连续第20年及时上报无差错,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审核通过地面测报百班无错情10个,150班1个;农气测报百班无错情5个,两名同志达到了国家250班优秀测报员标准。

认真落实全国第二次人影工作会议精神,人影工作受到市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和关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对人影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

孙海麟副市长多次到气象局调研或听取汇报,亲自研究部署。

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组建了由市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协调小组。

市农委、市财政局和我局三家共同努力,研究制定了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方案并落实800多万元经费,为我市人影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全年开展防雹16个作业日、300余站次,实现了防区内无雹灾;开展火箭、高炮人工增雨28个作业日;开展飞机增雨作业5架次,累计增加降水近3亿立方米,为缓解城市缺水和农业旱情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以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为指导,实施“三大战略”取得了明显进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习和领会《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作为重要工作。

除派人直接参与这项工作外,还多次邀请中国局领导、职能司领导和参与研究的专家作报告;积极向市领导和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宣讲这一重要成果,组织了各个层次的深入学习。

加快应用研究成果指导实践工作,市局成立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小组、开展专题调研、封闭研究撰写、初步形成了天津气象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研究成果。

初步提出了“一个指导思想、三项任务、六项工程、四个中心”的发展思路。

相关成果已经被纳入《天津市城市建设规划》、《天津市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天津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

实施拓展领域战略取得新进展。

积极开展跨部门合作,在全国率先与水利部门合作,承担了海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流域防汛气象预报和服务工作;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合作,启动和发布了蓟县山区地质气象灾害预警;与市海洋局合作建立会商机制,联合发布风暴潮预报;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水利局合作,对我市旱涝开展实时监测;与天津市测绘院等五家单位联合共建GPS探测网,为优化数值预报模式、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开展多学科交叉科研工作提供基础;配合市发改委风能资源开发规划,开展了天津市风能资源评价工作;加强遥感技术在资源动态监测及灾害评估中的应用,开发了多种遥感监测图象产品;围绕海河综合治理开发,开展了海河两岸规划的气候评价相关服务。

塘沽、汉沽气象局分别针对风暴潮和风力发电项目开展了有效的服务。

加快“科技兴气象”战略步伐,在科研体制、创新机制和管理方面施行新的举措。

调整了农气中心业务,促进了科研与业务的结合。

重新修订了科研工作管理办法,把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与业务结合、与社会需求结合作为明确目标提出;加大科研投入,重点扶持全局性前沿性研究项目、应用前景广阔的研究项目和业务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项目,提高了科研工作的实效;重新制定了《天津市气象局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设立科技贡献、科技开发、青年科技、科技论文等奖项,有力促进了科研业务人员参与科技开发的积极性。

高水平科技文章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入选EI检索文章和核心学术刊物的文章分别达到4篇和12篇。

继续加强局校和部门合作,优势互补,提升气象科技含量。

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共建的“城市大气环境研究中心开放实验室”,启动了《空气污染治理措施的有效评估体系研究》和《城市大气能见度中雾的研究》两个项目;与南开大学科学计算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数值预报创新基地合作,利用“南开之星”高性能计算机,开展中尺度数值预报研究和天津地区精细化天气预报研究,得到了市科委和市信息办的支持并在市科委立项;与天津大学建工学院深入开展《城市暴雨内涝仿真系统研究》,增加了针对山地、河网发达城市特点的研究内容;与北京大学合作,利用铁塔资料开展不同高度大气颗粒物分布研究。

此外,与气科院开展的城市大气环境及灾害性天气研究、与天津农科院、农业局进行的农业信息化研究、与环保局合作开展的空气质量中期预报等均取得了新的进展。

开展“科学技术论坛”系列活动,先后邀请十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局讲学。

同时选派骨干科研人员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加强与先进省市、周边省市气象部门的科技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内对外科技交流,极大开阔了科研人员的眼界和视野。

年内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研重点科研项目共10项,其中科技部2项、中国气象局4项、天津市科委4项。

新立科研项目21项,其中省部级项目4项。

全年课题经费达到了205万元。

继续开展了国际间和地区间的气象交流活动,与韩国大田地方气象厅的气象科技交流进一步深入。

推进人才强局战略取得可喜进展。

有2名同志被评为正研级高工;新增加博士2名、硕士4名;选送攻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5人,目前我局在读的博士、硕士总数达到17人;选派中青年科技骨干出国学习3人;派往中国气象局访问学者3人。

创新人才机制,聘任了四位分别在各自学术领域具有较高造诣的国内外学者,担任客座研究员,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带动我局科技人员研究水平的提升。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各类人员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和外语能力等培训;年内共有333人次参加了中国气象局和天津市举办的各类培训。

12个区县气象局也纷纷开展业务岗位培训或者在职学历教育,大港局出资支持2人攻读本科学历,武清局职工大专以上学历已经超过了70%。

全局上下,一股积极进取、刻苦钻研的学习风气和科研学术氛围正在形成。

加强对干部的严格要求和管理,坚持干部考察和任用的各项制度。

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开展干部交流工作。

调整交流干部19人,处级单位主要领导交流面达到70%。

处级领导干部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气象业务现代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继续加快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在指导思想、规划设计和技术构成上,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观念,坚持高质量、高效益。

完成了大屏幕显示系统和5个区县可视会商等现代化建设项目。

在建设中注重对业务开发应用,促进业务和服务能力的提高。

全年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立项22个,总投资312余万元。

相继完成了铁塔站改造、沙尘暴观测场地工程建设、气象台路自动站搬迁等3个基本探测业务项目;实施了NOTES网系统延伸、全国气象站网管理系统天津站建设、市局微机服务器建设、铁塔梯度观测历史资料整理和资料管理系统开发等8项信息网络系统项目建设;开展了天气预报综合业务系统研究、海河流域夏季气候监测与预测系统、蓟县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专业气象服务国际互联网实时发布系统、天津市蔬菜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开发等11个项目的立项研制工作。

完成了新型风洞检定设备的安装调试并投入了使用;建成了数字视频广播系统(DVB-S),实现了EOS/MODIS高分辨率的遥感资料的实时接收;加强网络维护与管理。

为我市进一步拓展业务服务领域奠定了基础。

多普勒天气雷达建设效益得到了较好地发挥。

通过加强培训和交流,雷达产品开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应用上打破“围墙”,向社会延伸,初步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