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苏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330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苏教版.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苏教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苏教版.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苏教版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三年级上册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在编排上注重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推动作用。

在引导学生探讨笔算方法的同时,重视口算和估算。

在教学中,要把估算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中,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要先估算,这是培养估算意识和提高数感的一条重要途径。

解决问题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和趣味性,通过解决问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课时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1~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1.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2.学会用“五入法”和“四舍法”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并会与原来的结果进行准确地比较。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重点:

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难点:

培养观察、分析、类比和综合等初步思维能力。

课件。

 

课件出示:

1.口算并说出依据的口诀。

6×4    9×3    5×3    9×7

8×57×54×86×8

2.组织学生口答练习。

(1)6个十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50是几个十?

(2)8个百是多少?

10个百是多少?

1200是几个百?

1.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的图片。

师:

从图片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列出20×3。

学生在小组内用摆小棒的方法,每10根小棒捆成一捆,每两捆小棒看作是一份,捆出这样的3份。

借助小捧能清楚地看出有6捆小棒,共有60根黑玉米。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反馈情况。

教师巡视。

师: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

把原来的乘法算式改写成相等的加法算式,按照加法算式的方法算出答案。

20×3=20+20+20=60。

教师板书:

20×3

    =20+20+20

    =60

生2:

可以把20看成是2个十,2个十乘3得到6个十,6个十就是60。

教师板书:

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生3:

还可以先算出2×3=6,从而类推出20×3=60。

教师板书:

2×3=6,20×3=60。

师:

真了不起,你们想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你喜欢哪种算法?

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三种不同的口算方法都是对的,但在我们平时的口算中,一般会选用第三种口算方法。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2.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材第1页“试一试”。

师:

你们可以怎样口算?

生1:

会想到3个200相加得600。

生2:

还会想到2个百乘3得6个百,6个百就是600。

生3:

还有2×3=6,200×3=600。

学生在比较时,会发现第三种口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师:

同学们在口算8×200时,用最简单的方法去口算,同时还要注意要向千位上进位。

学生独立进行口算,再交流汇报。

3.用“五入法”来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2。

师:

你能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些条件和问题吗?

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

你能尝试解答吗?

生1:

把48看作50来估算积。

由于4×50=200,西瓜每箱48元,200元够了。

师板书:

把48看作50,4×50=200,200元够了。

生2:

还可以利用因数与积之间的关系来判断,4×50=200,4×48<200,200元够了。

师板书:

4×50=200,4×48<200,200元够了。

小结:

解决买4箱西瓜带200元够不够时,不必要算出准确的积,只要能知道积的范围就可以作出判断。

在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可以把两位数用“五入法”看作近似的整十数,所得到的积比原来的结果要大一些。

4.用“四舍法”来估算。

师:

请看教材第2页“试一试”中的题目,可以怎样列式呢?

学生依据题意先列出相应的算式5×62。

师:

你能进行估算吗?

生1:

可以把62用接近的整十数60来估算,把62看作60,5×60=300,300元不够。

生2:

5×60=300,5×62>300,300元不够。

小结:

用四舍的方法,把两位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后,所得到的积比原来的积要小一些。

师:

比较例2和“试一试”这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1:

用“五入法”估算时,把两位数看成较大的整十数后,所得的结果比原来的结果要偏大一些。

生2:

用“四舍法”估算时,把两位数看成了小一些的整十数后,所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要稍小一些。

师:

同学们说得对。

利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1.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观察表格中上下两个数的关系。

学生口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向百位或千位进位。

3.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比一比谁算得既快又准。

4.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口算时,把上下两道题看做是一组题,口算后,再进行比较。

提示学生要注意到结果后面0的个数。

5.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口算,比较时会发现,整十数乘一位数,要向百位上面进位,整百数乘一位数时,要向千位上面进位。

6.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6题。

师:

从题目中你能找到哪些条件和问题呢?

生1:

条件有:

卡车每车运72箱,运了6次,一共400箱。

问题是:

6次能运完吗?

生2:

可以列出算式6×72,把72看作70,6×70=420,6×72>420,6次能运完。

这是用“四舍法”把72看作70来估算积。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

本节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

设计表内乘法的口算和笔算,意在唤醒学生的认识,为学习新知做好迁移准备。

在教学探究算法这一环节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学生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学生对于估算的新知识非常感兴趣,能够很快地回答出问题。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能够利用知识的迁移,把学到的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方法,用于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

第2课时 倍的认识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4~6页例3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够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合情推理能力。

重点:

理解“倍”的概念。

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课件。

 

课件播放《西游记》歌曲。

师:

听到这首歌你会想到谁?

(孙悟空,唐僧)他们俩是什么关系?

谁是谁的师傅?

谁是谁的徒弟?

你知道我和你们是什么关系吗?

谁是谁的学生?

反过来呢?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

数学上,两个数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

1.认识“倍”。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例3情境图。

师:

请大家观察,三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呢?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怎样解答?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师:

除了比多比少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对他们进行比较,还可以怎样比较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

(板书:

倍的认识。

教师出示蓝花和黄花图并提问:

蓝花有几朵?

是几个2朵?

黄花有几朵?

黄花里有几个2朵?

生:

可以把2朵蓝花看作是1份,黄花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2.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师:

(出示一行红花图,共有8朵红花。

)红花有几个2朵?

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可以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师:

为什么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呢?

(把谁看作1份,红花有这样的几份?

学生结合图,仔细地数一数并圈一圈。

  师:

我们研究数学问题不能只停留在用观察的办法得出答案,还要研究如何计算,题目仍然是:

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怎样列式?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交流汇报。

师:

你是怎样想的?

(8里面有几个2。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

8÷2=4。

师:

“倍”不是单位名称,不用写上。

1.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观察红带子和绿带子,比较它们的长短,发现红带子的长度是绿带子的几倍。

2.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用圆、三角形、正方形图片,进行摆一摆,分一分。

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3题。

先连一连,自主发现10里面有几个2,并列式进行解答。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讨论,说出各自的想法。

探究蓝花和红花之间的关系时,学生经历圈一圈和填一填,先找出红花有(4×2)朵,从而想出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对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列出除法算式来解答。

解答时,由于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在算式中不要写上倍。

在“巩固应用”环节,通过丰富的题型给学生提供施展的机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在解答中体会数学的用处,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3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材第7~8页例4及相关练习。

1.理解“倍”的概念,学会运用倍的知识,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感知和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在了解“倍”的意义的基础上,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难点:

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

 

课件、小棒。

 

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根。

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

(2)先摆4朵蓝花。

再摆黄花,它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

再摆红花,它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学生摆后,提问:

你是怎样摆的?

你发现了什么?

2.师:

刚才大家摆小棒,摆花片都摆得很正确,并说得很清楚,说明你们已经理解了“倍”的含义。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看图说图意。

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阅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师:

请同学们算一算,柳树有多少棵?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利用准备的小棒分组摆一摆,小组讨论。

2.探索解决问题。

师: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

我是用摆图形的办法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

(生1边说边摆,在黑板上摆图形进行对比并说理由。

生1:

先摆5个小圆片表示杨树,因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所以就有这样的3份,再摆出3份这样的5个小圆片,然后数一数,就知道柳树是15棵。

师:

你说得真清楚,真是一个小老师。

师:

你们同意这种解题的办法吗?

还有和他的方法不一样的吗?

生2:

我是用加法算式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

我是这样想的,杨树有5棵,柳树是杨树的3倍,所以柳树就有3个5棵,用加法进行计算:

5+5+5=15(棵)。

师:

这个小老师当得怎么样?

我们为她鼓鼓掌。

师:

还有哪位同学和他们的方法不一样?

生3:

我是用列乘法算式的办法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

我是这样想的,拿柳树和杨树比,以杨树作为参照物,以杨树的5棵为1份,柳树的棵数有这样的3份,就是3个5,所以用乘法计算:

5×3=15(棵)。

师板书:

5×3=15(棵)

答:

种了15棵柳树。

3.总结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模型。

师:

刚才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数学问题。

有的是先摆图形,再通过数数的方法;有的是用已学过的加法进行计算;还有的是列乘法算式进行计算。

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生:

第三种方法,用乘法进行计算。

师:

用乘法进行计算是拿柳树和杨树进行比较,以杨树作为参照物,把每5棵杨树看作1份,那么柳树就具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求3个5是多少,用5×3进行计算。

其实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教材第7页“想想做做”第1题。

看清要求,独立操作并列式。

同桌交流:

为什么这样列式?

2.教材第8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在图中填出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集体订正,教师评价小结。

3.教材第8页“想想做做”第3~5题。

学生独立完成,班级内交流反馈。

4.教材第8页“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观察题目中的画面,阅读题目中的文字。

引导交流,7天后树苗大约是原来的3倍,原来树苗是40厘米。

40厘米的3倍就是用40乘3,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决这样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倍”的认识的基础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复习旧知,让学生从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2.动手操作,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研究的全过程;3.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并且要弄清楚是几个几。

在具体教学中,应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学具,突破难点,明白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后,再组织学生交流,在互动与交流中相互启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4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材第11~12页例5及相关练习。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与同学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逐步养成仔细审题、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

探索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课件、小棒。

 

1.口算。

2×4    10×3    3×3    20×4

2.引入新课。

师:

大家对乘法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有关乘法的知识。

1.教学第11页例5。

谈话:

(出示例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说完整:

湖面上飞过3队大雁,每队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大雁?

师:

乘法算式怎么写?

学生列出算式:

12×3

师:

你能算出得数吗?

(如果不知道怎么算,可以先摆一摆。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1)因为12+12+12=36,所以12×3=36;

(2)先算3×2=6,10×3=30,再算30+6=36。

问:

计算12×3时,为什么3和个位上的2相乘后还要和十位上的数相乘?

(引导说明:

12×3实际上就是3个12相加得多少,从图上看,可以先算3个2得多少,再算3个10是多少,最后再把两次得数相加。

同桌互相说说第二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师:

刚才的口算过程还可以用竖式来表示。

你觉得乘法竖式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相关算式的竖式书写:

数位对齐,加减法从个位算起,因为有进位加或退位减。

学生指挥教师板书:

1

2

×

3

问:

接下去怎么算呢?

为什么先算个位?

(防止有进位的数。

引导:

先算2乘3得6,再算10乘3得30,30加6得36。

(如果学生觉得有困难,再次从乘法的意义上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

1

2

 ↑

×

3

6

3

0

3

6

 

指出:

为了便于计算,笔算的竖式一般写成:

  

1

2

×

3

3

6

 

答:

一共有36只。

同桌互相说说乘法竖式的书写、计算过程。

师:

乘法的验算方法很多,我们现在就用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2.教学“试一试”。

谈话:

你们会用这种简洁的形式计算更大的数吗?

完成作业用竖式计算3×312。

指出:

用竖式计算乘法时一般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

生自己尝试算一算,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边写边说。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3×312就是3个312相加,因此3分别要和个位、十位、百位的数乘一乘。

反馈计算正确率,让做错的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

比较12×3与3×312,总结乘法竖式书写注意的地方。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交流计算顺序。

全班反馈正确率,让做错的同学说说错误的原因。

2.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3题。

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全班反馈、订正。

3.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4题。

指出:

鱼苗的单位用“尾”表示,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4.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5.补充练习。

K     

×

3

9

6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我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模式进行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努力开拓计算教学的新思路。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口算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笔算,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算法,并在有层次的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运用算法。

这不仅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掌握得扎实,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5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13~14页例6及相关练习。

1.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笔算中的进位法则。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以及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重点:

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难点:

分清进位与不进位的情况,并且能正确计算。

课件、小棒。

 

师:

同学们,你们见过天鹅吗?

都见过什么颜色的?

(见过。

有白色的,灰色的。

师:

那太好了,这是一片湖,湖里有许多的灰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教材第13页例6。

师:

湖里有多少只灰天鹅?

(48只。

  师:

白天鹅有多少只,我们知道吗?

(不知道。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师:

那你有办法知道吗?

题目中有相关的条件吗?

生:

白天鹅的只数是灰天鹅的2倍,我们就能求出白天鹅的只数了。

师:

你会列出算式吗?

(48×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学具操作。

(1)操作学具。

师:

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天鹅摆一摆,算出2个48是多少。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①摆出2个48后,直接数出结果是96。

②摆出2个48后,把2个8得到的16根中的10根捆成1捆移至8捆内,共有9捆零6根,是96。

(2)请用第二种摆法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并请学生说一说小棒的根数是如何满10变成1捆的,以及9捆是怎样算出来的。

2.竖式计算。

师: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试一试。

(1)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2)指名板书,请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教师板书说出每一步得数的意义。

4

8

 ↑

×

2

1

6

8

9

6

 

……2×8=16

……2×4=8

……16+80=96

(3)师:

这类竖式计算的一般写法更简洁。

请看书上的竖式计算的一般写法:

4

8

×

121

9

6

小组内思考交流下面的问题:

a.横线上的1是怎么来的,它表示什么?

b.得数十位上的9是怎样得到的?

全班交流。

要求学生再写一遍竖式的一般写法,指名板书并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

3.试一试。

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那么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你会算了吗?

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2)完成后请板演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提问,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

4×152=________

4.归纳方法。

师:

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你能说说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集体讨论,派代表总结。

师加以评论总结。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教材第14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2)选一两题请学生说计算过程。

(3)说说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教材第14页“想想做做”第3、4题。

(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2)指名说一说,交流算式的意义。

3.教材第14页“想想做做”第5题。

(1)同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算法。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本堂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集体交流、探讨,总结出最简便合理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再通过层次训练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应用。

整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讨为主,教师适当引导,同时教师充分鼓励和尊重学生的多样性思维方式。

第6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17~18页例7及相关练习。

1.自主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类推、归纳、概括的能力。

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方法。

难点:

正确计算以及灵活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件。

 

1.用合适的方法计算下面乘法。

30×4    20×3    300×3    210×4

32×428×3362×3216×4

汇报计算方法和得数,集体订正。

2.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在进行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在学习过程中想想今天学习的和上节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7。

师:

怎么列式呢?

生:

48×4。

师:

你估计这道算式的得数会是多少呢?

生:

二百左右。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估算的。

(48接近50,50乘4等于200。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检查,校对。

看积是不是接近200,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4

8

×

1

3

4

1

9

2

让学生比较4×24和48×4这两道算式在计算中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并板书: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小结整理:

用4乘48个位上的8,得32,个位上写2向十位进3;再用4乘48十位上的4,得16个十,16个十再加上4乘48的个位上进上来的3个十,是19个十。

所以要在积的十位上写9,百位上写1。

2.教学“试一试”。

2

7

2

×

4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集体检查,并让学生说一说积的每一位上的数是怎么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