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笔记药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260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笔记药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免疫学笔记药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免疫学笔记药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免疫学笔记药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免疫学笔记药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免疫学笔记药学.docx

《免疫学笔记药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笔记药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免疫学笔记药学.docx

免疫学笔记药学

免疫学:

通过对医学免疫学的学习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以及免疫学在疾病诊断与预防中的应用的一个新的学科,起始于微生物学和抗感染免疫。

免疫学绪论

一、免疫的概念:

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并以自身调节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维持自身耐受.这些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生理反应,通常对机体有利,但再某些条件下也可造成对机体组织细胞的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1.免疫防御:

是机体针对外来病原体的抗感染功能。

正常时可防御病原体的感染;防御功能过强可产生超敏反应,过弱则表现为免疫缺陷。

2.免疫自稳:

是免疫系统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功能。

正常:

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和受损伤的细胞,。

异常:

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自身免疫病等。

3.免疫监视:

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以及被病毒感染细胞的生理性保护作用。

丧失:

机体突变细胞失控,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出现病毒的持续感染。

三、免疫的类型

1、固有性免疫(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皮肤粘膜屏障、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

2、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抗原刺激机体T细胞和B细胞分别产生效应淋巴细胞和抗体,效应淋巴细胞和抗体与相应当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第一章抗原(Antigen)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性能、分类

一、抗原的概念:

是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抗体和/或效应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二、特性:

免疫原性:

是指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能。

抗原性(免疫反应性):

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性能

三、抗原的分类:

1、根据抗原的性能分类:

(1)完全抗原(免疫原):

(2)半抗原:

半抗原必须与蛋白质结合后才获得免疫原性。

通常称与半抗原结合的蛋白质为载体

2、根据抗原的来源分类:

(1)异种抗原

(2)异嗜性抗原

(3)同种异型抗原(4)自身抗原

3、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依赖T细胞辅助进行分类

(1)   胸腺依赖抗原(TD-Ag):

①需要T细胞辅助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②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回忆应答③诱导产生IgG和其他类别的抗体

(2)   胸腺非依赖抗原(TI-Ag):

①不需要T细胞辅助②只引起体液免疫,无回忆应答③仅诱导产生IgM类抗体。

第二节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异物性胚胎时期与淋巴细胞接触过的物质为“自己”的物质,未接触过的为“异物”

异物:

①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

②从未与淋巴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精子、甲状腺细胞、脑组织、眼晶状体蛋白、葡萄膜色素蛋白等

③结构成分发生改变的自身组织或细胞

二、大分子物质10000dal以上

三、结构和化学组成较复杂

四、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五、机体因素:

遗传、年龄、生理状态、

六、与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有关

皮下、肌肉注射〉腹腔注射〉口服〉静脉注射

第三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一、抗原的特异性

v表位(抗原决定簇)的概念

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的化学基团。

二、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第四节医学上的重要抗原物质

一、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1、病原微生物

2、外毒素

3、类毒素

二、动物免疫血清

三、异嗜性抗原

指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如:

溶血性链球菌/人肾小球基底膜之间的共同抗原。

四、同种异型抗原

1、血型抗原ABO血型抗原(输血反应)Rh血型抗原(新生儿溶血症)

2、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HLA)P14移植排斥反应、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五、自身抗原1、隐蔽的自身抗原2、修饰的自身抗原

六、肿瘤抗原:

1、肿瘤特异性抗原2、肿瘤相关抗原:

AFP-原发性肝癌

七、超抗原

练习题

1、下列生物制品中对人既是抗体又是抗原

A.人血浆丙种球蛋白

B.动物来源的抗毒素C.类毒素D.转移因子E.胸腺素

2、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产生免疫原性的物质

A.完全抗原B.TD抗原C.TI抗原D.半抗原E.超抗原

3、抗原具有下列哪项特性?

A.大分子蛋白质B.异物性

C.具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

D.具有免疫原性,无抗原性

E.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4、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B.抗原的大小C.抗原的电荷性质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质

5.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Ag)

  A.是一种动物某些个体的蛋白分子对遗传性不同的另一些个体表现出的抗原性

  B.在同种所有个体中表现相同  C.是指蛋白质的同型抗原

  D.在同种动物中不诱导免疫应答  E.在免疫球蛋白中限于IgG存在

6.某孕妇为Rh-,第一胎分娩Rh+胎儿,为防止再次妊娠的Rh+胎儿产生溶血症,应给Rh-母亲注射 

A.抗Rh因子抗体 B.Rh抗原 C.免疫抑制剂 D.免疫增强剂 E.以上都不是 

第二章抗体与免疫球蛋白

抗体(antibody,Ab)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的概念

一、Ig的分类与结构

1、分类:

Ig根据重链恒定区免疫原性不同分为IgG、IgM、IgA、IgE、IgD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3、五类Ig的结构

二、Ig的生物学活性

1、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2、激活补体

3、IgG——通过胎盘、SIgA——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粘膜

4、与吞噬细胞结合:

——调理作用

5、与NK细胞结合:

——ADCC

ADCC:

当IgG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结合后,可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或某些吞噬细胞的Fc受体结合,而使NK细胞、吞噬细胞对上述IgG抗体结合的靶细胞产生定向非特异性杀伤作用,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6、IgE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结合:

——引Ⅰ起超敏反应

三、各类Ig的特性与功能

1、含量最多、唯一通过胎盘的Ig

2、分子量最大、最早产生的、可以作为宫内感染和早期感染依据的Ig、血型抗体属于哪类Ig。

3、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抗感染有关的Ig

4、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Ig

 

练习题

X型题

1、ADCC涉及下列哪些事件?

A.靶细胞与特异性抗体结合

B.Mφ、NK细胞、中性粒细胞在特异性抗体介导下杀伤靶细胞

C.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

D.需要补体参与

E.靶细胞上的MHC分子参与ADCC

•单选题

1.以下哪种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因而不能从母体传递给胎儿

  A.IgG2破伤风抗毒素  B.IgG4抗Ⅷ因子抗体

  C.IgG1抗Rh抗体  D.IgM天然血型抗体  E.IgG4抗胰岛素抗体

2.IgM

A.IgM激活补体的能力比IgG弱B.天然的血型抗体为IgM

C.IgG的溶血作用比IgM强D.在个体发育中合成较晚

E.血清中IgM由4个单体通过J链连成四聚体

第三章补体系统

第一节补体概述

一、补体(Complement,C)的概念: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体或动物体液中与免疫有关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

补体的命名:

C1(CqCrCs)C2C3C4C5C6C7C8C9

补体的理化性质:

化学组成均为糖蛋白,性质不稳定。

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节

一、补体的激活途径

(一)经典途径(传统途径)

激活C1的因子:

抗原抗体复合物

过程:

C1→C4C2→C3→C5~C9(攻击靶细胞)

(二)旁路途径

激活C3的因子:

细菌的脂多糖、酵母多糖、病毒及病毒感染的细胞、眼镜蛇毒等。

过程:

C3→C5~C9

意义:

(三)MBL途径

激活因子:

感染急性期,由肝细胞合成分泌的急性期蛋白(MBL)和C反应蛋白

途径:

第三节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1、细胞溶解作用

2、调理作用

3、免疫粘附作用与清除免疫复合物

4、介导炎症反应:

过敏毒素作用

趋化作用

激肽样作用

•单选题

•1、关于补体以下正确的叙述的是

A.是一组具有酶促反应活性的脂类物质

B.具有溶解细胞,促进吞噬的作用,但无炎性介质反应

C.对热稳定D.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E.在血清中C1含量最高

第四章免疫系统

一、免疫器官

v1、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法氏囊:

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v2、外周免疫器官:

脾脏、淋巴结、扁桃体、阑尾等:

是T细胞、B细胞定居、增殖的部位,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重要场所。

第二节免疫细胞

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或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包括:

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等。

(一)T细胞与B细胞(免疫活性细胞)

T细胞亚群

根据T细胞表面标志和免疫功能可将T细胞分为CD4和CD8两大群

(1)CD4+T细胞:

辅助性T细胞(TH)

TH1细胞:

与抗原接触后,可通过释放IL-2、IFN-a、TFN-β等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或超敏反应;另外,其分泌的IL-2和IFN-γ共同刺激CD8+CTL细胞的增生和分化。

TH2细胞:

通过释放IL-4、5、6、10等因子,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分泌抗体,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2)CD8+T细胞

①细胞毒T细胞(Tc或CTL):

为细胞免疫效应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可特异性杀死带致敏抗原的靶细胞

②抑制性T细胞(Ts细胞):

通过释放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和IFN-γ,抑制免疫应答的功能

B细胞:

来源(骨髓、法氏囊)、表面标志(自学)

(二)NK细胞(自然杀伤性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或通过ADCC杀伤靶细胞

(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MC)、巨噬细胞(MΦ)

v单核吞噬细胞的作用:

1、吞噬杀伤作用

2、呈递抗原,启动免疫应答作用

3、抗肿瘤作用:

分泌细胞因子(IFN-γ)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4、合成分泌多种活性介质,调节免疫应答。

选择题

1、新生动物切除胸腺后

A.体液免疫应答正常,细胞免疫应答缺陷

B.体液免疫应答缺陷,细胞免疫应答正常

C.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均缺陷

D.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均正常

多选题

•1、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A.骨髓B.胸腺C.淋巴结D.脾脏E.扁桃体

 

第五章免疫应答

第一节固有性免疫

固有免疫的组成

一、组织屏障结构:

1、皮肤与粘膜屏障2、血脑屏障3、胎盘屏障

二、固有免疫细胞

(一)吞噬细胞

1、吞噬细胞的种类:

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血液中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2、吞噬和杀伤过程

3、吞噬后果:

(1)完全吞噬

(2)不完全吞噬

(3)吞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其溶酶体释放的多种酶也能破坏邻近正常组织细胞,造成组织损伤。

(二)自然杀伤细胞

三、固有免疫效应分子

1、补体

2、溶菌酶

3、防御素:

小分子多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菌溶解死亡。

4、细胞因子

5、乙型溶素

第二节适应性免疫

一、概述

1、概念:

是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生、分化(或无能、凋亡),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2、类型

(1)根据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状态:

正免疫应答、负免疫应答

(2)根据参与的细胞类型和效应机制不同: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3、结果:

①抗感染、抗肿瘤等生理保护作用

②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等病理损伤作用

③免疫耐受

二、免疫应答的过程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抗原呈递与识别阶段(感应阶段)

是抗原呈递细胞(APC)捕获、加工、呈递抗原和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阶段。

APC:

MΦ、B细胞、树突状细胞、并指状细胞及朗格汉斯细胞等

2、活化、增殖、分化阶段

B细胞浆细胞

B、T记忆细胞

T细胞致敏淋巴细胞(TH1、Tc)

记忆细胞:

有部分淋巴细胞中途停止分化,成为长寿的记忆细胞(Tm、Bm)可游出淋巴组织参与再循环。

当它们再次相与同一抗原时,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或浆细胞,扩大免疫效应。

3、效应阶段

效应阶段是指浆细胞分泌抗体发挥体液免疫效应和致敏Tc细胞释放细胞毒素以及致敏TH1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效应阶段。

三、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过程

(二)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1、初次应答特点:

(1)潜伏期长

(2)抗体效价滴度低(3)在体内维持时间短(4)抗体以IgM为主(5)低亲和力抗体

2、再次应答的特点:

(1)潜伏期短

(2)抗体效价滴度高(3)在体内维持时间长(4)抗体以IgG为主(5)高亲和力抗体

意义:

(1)根据此规律,制订最佳免疫方案,使机体产生高效价、高亲和力的抗体,指导预防接种和制备免疫血清

(2)免疫应答中,IgM是最早产生的抗体,因此检测IgM是早期感染和宫内感染的诊断指标之一。

(三)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1、中和作用:

中和病毒、中和毒素

2、通过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3、通过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4、通过激活补体引起溶菌杀菌的作用

5、参与引起免疫病理损伤

四、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参与的细胞有CD4+TH细胞和CD8+Tc细胞

(一)APC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呈递以及T细胞的活化

(二)CD4+T细胞(TH1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CD4+TH1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CD4+TH1细胞再次接受特异性抗原刺激后,通过释放MCF(巨噬细胞趋化因子)、MI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F(巨噬细胞活化因子)、IL-2、IFN-γ、TNF-β等多种细胞因子(淋巴因子),聚集MΦ,发挥强大的吞噬作用,但也使局部组织产生以淋巴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和超敏反应。

(三)CD8+CTL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CD8+CTL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机制

v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1、抗胞内感染作用2、抗肿瘤免疫

3、参与移植排斥反应4、引起免疫损伤

选择题

1、特异性免疫的效应细胞是

A.Th1细胞和Th2细胞B.Th1细胞和Th0细胞

C.Th1细胞和CTL细胞D.CTL细胞和Th2细胞

2.下述哪一种物质既有非特异免疫作用也参与特异免疫效应

A.IgGB.溶菌酶C.补体D.IgEE.前列腺素

3、免疫应答的过程应不包括

A.Mφ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效应细胞的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4.抗体再次应答时产生Ig的特征是 

A.IgM抗体显著高于初次应答B.IgG抗体显著高于初次应答

C.IgM和IgG抗体显著高于初次应答D.抗体的特异性改变

E.抗体的亲和力无改变

 

第七章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

是指机体受某种抗原物质刺激后,体内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抗体与抗原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特异性结合导致组织细胞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过程。

变应原:

引起超敏反应的物质

引起超敏反应发生的因素:

变应原的存在、机体反应性

超敏反应的类型:

Ⅰ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或速发型

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

Ⅲ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

Ⅳ超敏反应又称迟发型

一、Ⅰ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速发型)

1、常见病:

P87

(1)过敏性休克

a、药物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普鲁卡因

b、血清过敏性休克动物免疫血清

(2)呼吸道过敏反应:

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

(3)消化道过敏反应:

虾、牛奶、鸡蛋等食物、添加剂、防腐剂

(4)皮肤过敏反应:

食物、药物、花粉等引起的荨麻疹、湿疹等

2、发生机制:

P86

变应原初次进入机体IgE

刺激产生

IgE-肥大细胞

或IgE-嗜碱性粒细胞

变应原再次进入与细胞上的IgE结合

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等

平滑肌痉挛、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黏液)分泌增加

3、特点:

(1)发生快,消失快。

(2)由IgE介导,组胺等生物介质参与

(3)功能的紊乱,无严重的组织损伤

(4)主要病变:

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5)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4、防治原则P88

(1)检出变应原并避免与其接触:

通过询问、皮试

(2)脱敏疗法和减敏疗法

脱敏注射、口服脱敏疗法、减敏疗法

(3)药物治疗

二、Ⅱ型超敏反应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二)常见病P91

1、输血反应2、新生儿溶血症3、肺-肾综合征

4、抗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和风湿性心肌炎: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M蛋白与肾小球基底膜型或心肌细胞有共同抗原

5、药物超敏反应性血细胞减少症

6、甲状腺机能亢进

三、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病)

(一)发生机制

(二)常见病

1、局部免疫复合物病2、血清病3、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4、系统性红斑狼疮核抗原-抗核抗体

5、类风湿性关节炎变性IgG-抗变性IgG抗体

四、Ⅳ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二)常见病1、传染性超敏反应2、接触性皮炎3、移植排斥反应

选择题

•1、关于抗毒素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故用药前要作过敏试验

B.治疗时要早期足量使用

C.因抗毒素可以中和外毒素,故可作为免疫增强剂

D.对抗毒素过敏的机体,若必须应用时可采用脱敏治疗

E.因抗毒素多是用马制备的,故在人体内停留的时间较短,只能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

2、脱敏疗法适用于

A.青霉素过敏B.血清病C.食物过敏D.血清过敏症E.以上均不可

3、补体参与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

D.Ⅰ型和Ⅱ型超敏反应E.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

4、以下那一个特点不属于Ⅳ型超敏反应

A.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B.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C.在接触抗原24小时后发生

D.最终效应细胞是活化的单个核细胞E.可通过致敏的淋巴细胞被动转移

 

第八章免疫学应用

第一节免疫预防

自然自动免疫:

感染

自动免疫

特异性免人工自动免疫:

接种疫苗

疫的形成

自然被动免疫:

母亲的IgG通过胎盘输给胎儿

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注射动物免疫血清

 

二者比较P103表9-1

一、人工自动免疫使用的生物制品

v1、疫苗

(1)灭活疫苗(死疫苗):

狂犬病疫苗、伤寒疫苗、、霍乱疫苗、百日咳疫苗等

(2)减毒活疫苗:

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两者比较

(3)亚单位疫苗:

提取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有效免疫原成份制成的疫苗。

(4)合成疫苗:

用人工合成多肽抗原连接适当载体与佐剂制成的疫苗

(5)基因工程疫苗或DNA重组疫苗

2、类毒素:

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

3、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4、疫苗的应用

(1)抗感染

(2)抗肿瘤

(3)防止免疫病理损伤

(4)计划生育

二、人工被动免疫使用的生物制品

(一)抗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

(二)抗病毒免疫血清

(三)人免疫球蛋白制剂

(四)细胞因子与单克隆抗体

人工被动免疫注意事项P107

第三节免疫调节与治疗(自学)

v一、主动免疫治疗与被动免疫治疗

v二、免疫增强疗法与免疫抑制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