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177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9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类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类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类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类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类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类型题.docx

《类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类型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类型题.docx

类型题

一、选择题

(一)、图片型选择题

1.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图8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图8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从图7中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

①和亲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睦②祖国认同感具有强大影响力

③后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④民族平等是历代的民族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很重视严惩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堕落分子。

图4反映的运动的作用不包括()

A.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

B.抑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C.肃清了反革命残余势力

D.纠正了官僚主义的作风

4.图6为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要塞,与之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①为防御匈奴军队进扰而建

②为防御蒙古骑兵南下而建

③张骞通西域时由此出关

④吴三桂引清军由此人关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5.民主革命时期的标语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火种。

图4的宣传标语应出现于()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6.图5为历史上某次战争的形势图。

该图所示战局的时间()

A.1812年

B.1914年

C.1918年

D.1941年

 

7.对图7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无法实现操国际联盟计划

 

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8.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

图4摄于1961年8月,图5摄于1989年11月之后。

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9.观察图7并阅读简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对箭楼的描述,正确且完整的一组是()

①恢复了明清时期的原貌

②见证了北京屈辱与新生的历史

③帝制时代结束后曾为文化场所

④现存建筑主体建于清末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10.宣传画形象而又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面是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④②①③

(二)、文化常识型选择题

1.蒋介石曾告诉全国国民说:

“我国自清季开始与列强订立不平等条约以来,到了去年正是一百周年。

我们中华民族经五十年的革命流血,五年半的抗战牺牲,乃使不平等条约百周年的沉痛历史,改变为不平等条约撤废的光荣记录。

……”蒋介石这段话发表于()

A.民国三十年B.民国三十一年C.民国三十二年D.民国三十三年

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

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商朝被定为“金德”,通过“武王伐纣”灭商的周朝应为()

A.火德B.木德C.水德D.土德

3.《晋书》:

“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材料中的“元旦”指的是()

A.公历元月一日B.阴历正月一日

C.阴历正月十五日D.阴历三月一日

(三)、材料型选择题

1.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子弹,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

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2.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3.“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

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

”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民族主义者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四)、观点型选择题

1.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2.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D.从文明的角度阐释历史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

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旧唐书》

材料二: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

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

”——《新唐书》

材料三:

表1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

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

(2分)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

(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

(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

(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唐朝前期居于什么地位?

(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

(2分)

2.(32分)君与民的关系问题曾在中外政治发展中被不断探索。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1)图11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2分)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

(4分)

(2)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4分)

材料二:

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

人民推选代表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

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3)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4分)指出其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差异,(4分)说明洛克的基本思想在英国成为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4分)

材料三:

康有为在一份代拟的奏折中说: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盖千百万之人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

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

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4)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

(4分)

(5)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材料二所反映的西方近代思想的关系。

(4分)

3.(15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遭。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上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主救济。

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齐底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

《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的。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请选择你认同的—种管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4.(31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曰:

“学而优则仕”。

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

《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

(4分)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

(3)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

(2分)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3分)

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4)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

(4分)你怎样评价?

(2分)

材料四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

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

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5)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6分)

(6)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2分)

5.(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

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王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

古典文学;教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

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1870年枢密院

关于王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缡自阁照祥《英国政浩制度史》等

⑴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6分)

⑵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10分)

⑶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6分)

⑷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10分)

6.(20分)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153年,金迁都燕京。

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曾有激烈争论。

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

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局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

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

金帝完颜亮言:

“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

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

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

”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寖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

”(摘自《大金国志》等)

(1)指出1141年南宋与金“绍兴和议”所确定的双方分界线。

(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16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必须理解:

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于人道,违反神道。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材料二: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

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

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

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

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摘自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马基雅维利所处的那个时代,欧洲正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思想主张。

(3分)

(3)材料三体现了孟德斯鸠的什么思想?

是对哪一位启蒙思想家的思想继承和发展?

(4分)

(4)在对待君主制问题上,材料一与材料二、三的主张,主要有什么不同?

(4分)

8.下列三幅地图反映了不同时期世界主要力量的组合情况,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1907年

图二1942年

图三1955年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世界上哪些主要力量的组合?

(6分)

(2)简要分析上述三个时期世界主要力量组合的原因。

(6分)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主要力量的组合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发生的根源是什么?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