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148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docx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docx

论文

目录

一、绪论2

(一)、对中国跨国经营战略研究的目的2

(二)、中国跨国经营战略研究的意义2

二、跨国经营战略理论的发展3

(一)、跨国经营战略的含义3

(二)、理论的发展进程4

(三)、企业跨国经营的机遇和挑战6

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分析7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飞速发展7

(二)、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8

(三)、跨国经营的不同发展阶段同时并存8

四、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概述9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进程9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的主要成绩11

(三)、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经验和做法12

(四)、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新形势13

(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问题14

五、从海尔集团的实践看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16

(一)、海尔发展历程概述16

(二)、海尔跨国经营的经验分析17

六、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策略20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政策建议20

(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方针和策略21

一、绪论

新世纪之际,世界经济正处于重大转折时期,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国与国之间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频繁,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更加密切。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一,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将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加激烈的竞争。

如何充分利用入世后贸易优势的有利条件走出国门,更好地开发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更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并在世界范围内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对中国跨国经营战略研究的目的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出现了加速发展趋势。

表现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生产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使双边的、区域的、多边的经济技术合作向纵深领域发展。

贸易、投资自由化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潮流,一个开放的全球市场体系正在形成。

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全球性经营战略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以商品贸易为主的国际经济交往格局被打破。

国际分工深入到生产领域,进而渗透到产业内部和企业内部。

跨国公司对一国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出口所发挥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

特别是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牢牢占据高科技领域,在跨国经营中掌握经济主动权。

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货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

据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货物出口总额为14306.9亿美元,2009年出口总额为12016.1亿美元,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这一数据表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由于我国劳动力低廉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价格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因而中国的外贸企业在前几年遍布沿海城市。

但是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因总体规模较小、生产的产品比较单一、品牌知名度不高、技术含量低,使得其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不足,许多外贸小企业纷纷倒闭。

在国际市场经济慢慢复苏的现在,进行跨国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跨国经营战略研究的意义

对中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战略研究可以有效的整合资源。

我国目前在海外的企业大多是各为其主、各自为政,采取“游击战”的方式经营,消极因素很多,达不到我们把企业推出去搞跨国经营的目的。

而且这类分散化、“小农式”的海外企业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力量,在同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对付他们的垄断经营,更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

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前几年在海外投资办企业的经验,逐步建立健全跨国经营机制,形成一批有实力的大型跨国公司或企业集团,以增强实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对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研究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跨国经营人才。

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跨国经营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国际贸易、金融财会、市场预测和开发、科学技术、法律人才,否则不但打不开局面,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跨国经营战略研究能更好的学习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起步晚发展模式特殊,许多高科技产业因种种原因无法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进行跨国经营能更好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发展中国经济。

二、跨国经营战略理论的发展

(一)、跨国经营战略的含义

企业跨国经营,是指企业有意识地追逐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化分工,由单一的国内企业发展成为跨国公司的过程。

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今天,任何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国际经济发生某种联系时,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就已经悄然展开。

现今企业间的生产要素联系,如资金、技术、人力资本以及商品、服务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交换活动以及企业越来越多的海外生产经营活动从某种意义上印证了国际化的双向过程,即企业内向国际化进程会影响其外向国际化的发展,企业内向国际化的效果将决定其外向国际化的成功。

自从我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开始,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大量外资涌入中国,在中国直接生产和营销,这给当时技术和管理方面相对落后的中国国内企业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和压力,导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逐渐兴起,特别是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了WTO后,全球化程度的加剧,中国企业也从最开始的间接的被动的接受发展到今天的主动的急迫的向外延伸。

根据ERPG理论,企业不同的国际经营导向和战略,将企业国际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本国中心主义或本国经营导向(Ethnocentrism)、多元主义或动刀国经营导向(Polycentrism)、地区中心主义或区域性经营导向(Regin-centrism)以及全球中心主义或世界性经营导向(Ceo-centrism)。

一句企业国际化的阶段理论,从企业国际市场的联系、国际性经营的地点、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经营活动的种类以及公司组织结构中各个方面的集体情况,把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1.梁建国,中国奇特国际化发展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22页

(2.维尔什和罗斯坦瑞尼,国际化中内外向联系1939年第27页

(3.梁建国,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24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与国外市场的接触程度

间接的

被动的

直接的

被动的

直接的

主动的

直接的

主动的

国际经营活动地点

国内

国内

国内与国际

国内与国际

公司经营方针

国内

国内

国内与国际

国内与国际

国际经营活动的种类

商品与劳务贸易

商品与劳务贸易

贸易、合同

国外投资

贸易、合同

国外投资

企业管理租住结构

传统国内机构

国际处室

国际处室

全球性结构

上述说明,随着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断变化,企业的经营导向也随之调整,经营理念与不同阶段的国际化要求相互吻合,管理策略和计划的程序方法也随之改变。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指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寻找更好的资源、追逐更高的利润,而突破一个国家的界限,在其它的国家或地区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是公司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发展国画,是跨国公司为了把公司的成长纳入有序轨道,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环境适应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决策的总称,企业国际化战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决定企业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态势。

(二)、理论的发展进程

跨国经营理论的发展是随着经济学和跨国公司经营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现代西方跨国公司的经济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1960年史蒂芬·海默提出垄断优势理论,标志着现代西方跨国公司经济理论的诞生。

海默认为,一个公司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和经营时必须具有同东道国当地厂商进行竞争的相对优势。

这种带有垄断性质的特定优势,来源于跨国公司的知识资产,比如技术诀窍或商业秘密等,从而使它们能够成功地在国外进行生产经营。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发表了产品生命理论。

弗农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产品的技术特点、市场供求关系与市场竞争状态各不相同,于是生产者选择不同的生产区位,需要考虑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

1987年,以英国的伯克莱和马克·卡森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从企业形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市场内部化理论,即跨国公司是内部化经营超越国界的产物。

内部化经营使跨国公司的控制权和支配权在国际上得到扩大,精心选择的内部转让价格成为收入最大化的增值器。

在众多跨国经营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约翰·邓宁教授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邓宁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优势、区位优势,否则企业便可能采用其他策略,如出口贸易、许可生产或直接出售所有权优势等。

邓宁认为,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竞争优势可以理解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总和与其他竞争者优势的对比。

所有权优势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所有权优势,如技术、规模经济、政府补贴、市场和信息渠道、金融和货币优势等。

二是多国化经营本身带来的优势。

邓宁后来将这一优势命名为“共同管理经济”。

内部化优势可能带来的收益有:

一是产品交易费用的降低。

二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三是避免或利用政府干预。

区位优势主要包括三个因素:

一是要素禀赋,二是政府政策的影响,三是社会文化环境。

邓宁在1993年总结的共同管理经济是跨国公司所独有的,这对分析跨国公司间竞争有着特殊的意义。

共同管理经济指的是跨国公司对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进行管理协调而带来的各种额外收益。

它与传统的所有权优势如专利权、先进技术、独有的市场和信息渠道等的区别在于:

共同管理经济是源于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本身,无法为单纯的国内企业所拥有;而传统的所有权优势与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没有必然的联系。

共同管理经济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利用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带来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跨国经营使得企业有机会利用东道国的要素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对于同一产品各国生产函数不一致的情形,跨国公司的共同管理活动也有助于实现成本最小化。

一些产品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要素投入要求。

跨国公司可比较不同国家间生产方式,主动选择最优的方案。

三是跨国公司各分支机构的资源和信息共享也是共同管理经济的一部分。

跨国公司的全球信息网络一方面使得公司内部的各部门可以很低廉的成本和便捷的方式获得信息和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保护知识产权,防止信息扩散给竞争对手而贬值。

四是跨国公司对一些流动性较强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调配,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

五是以更经济的方式满足全球化客户的需求。

跨国公司对各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和协调有助于公司在全球建立统一的形象,这对于采用差别策略的跨国公司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共同管理经济的存在是跨国公司击败当地厂商的根本原因。

共同管理经济也是跨国公司间竞争的关键性因素。

共同管理经济可以形成自我促进的良性循环,还会促进其他优势的形成,使得在同一地区投资的不同跨国公司往往有大不相同的业绩。

(三)、企业跨国经营的机遇和挑战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企业将面临新的经营环境,为中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

加入WTO的确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这种新的原则下生存,中国企业必须积极“走出去”。

世贸组织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入世后,依据世贸组织的原则,我们要按照承诺实行市场经济,即中国必须遵照市场准入原则向世贸组织成员方逐步开放国内市场。

贸易壁垒的降低和消除为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可能性,企业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的经营理念,树立国际化的经营目标,把国外市场当作企业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全球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思考企业的市场布局、资源的全球整合,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否则,企业就等于放弃了WTO所提供的互惠互利的权利,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更是陷入危机当中。

在提供机遇的同时,新的世界经济环境和贸易规则向中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首先,中国企业将失去享受多年的政府政策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在财政和政策上长期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

加入WTO以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将受到严格的控制。

WTO的规则明确要求:

政府必须放弃对国有企业的经济支持,取而代之的是市场经济机制,是国际规则。

其次,中国企业将与国外跨国公司展开抢市场、争人才的激烈竞争。

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在概念和性质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市场环境。

中国市场的大门向国外竞争者打开,国外企业拥有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权利和在中国国内市场的运作权,并受到WTO协议的保障。

中国企业在科技实力、经营规模、管理经验等方面都比不上国外的跨国公司,加上旧体制约束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充分利用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贸易组织提供的有力条件,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千变万化的挑战。

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飞速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政府日益关注企业的发展。

企业国际化程度如何,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准。

因此,如何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迈好国际化的步伐,是个值得关注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也使企业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许多企业积极进行国际化。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地位,也赋予它们更大的发展机遇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表现迅猛,许多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把发展跨国经营提高到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来考虑。

到1999年底,我国的海外投资企业已经接近6000家,协议中方企业投资总额达69.51亿美元,其投资领域广泛涉及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工程承包等行业。

企业跨国经营的足迹已遍布世界五大洲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健康、快速的发展,企业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进入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建厂,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从行业来看,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产出能力、产业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而且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

中国制造业平均每年以15%的速度快速增长,这个速度令全球瞩目。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制造业的出口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是89.8%,中国制造业在世界排名第四位,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

(三)、跨国经营的不同发展阶段同时并存

国际化经营理论认为,任何国家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四个阶段:

产品出口阶段跨国生产阶段国际企业阶段全球经营阶段。

各个阶段既有联系性,又有相对独立性,也就是说,对外投资的发展阶段有先后顺序性。

由于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和不平衡性,同时,企业的技术水平也不同,因此,不同企业所处的跨国经营的发展阶段不同:

第一,少数起步早、规模大、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大型企业比如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已进入国际企业阶段;第二,一些企业比如江苏春兰集团、广东格力集团、深圳康佳集团等进入了跨国生产阶段;第三,大多数企业像青岛双星集团、广东美的集团刚刚进入产品出口阶段。

四、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概述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曾明确提出在对外开放中,要发展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五矿集团等已经开始对外投资活动。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肯定了跨国经营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90年代后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

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江泽民通知指出:

“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扶持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国有企业走出去”。

2000年,“走出去”被中央正式确定为新时期的一项开放战略。

2001年,《十五计划纲要》将“走出去”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并列为“十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

“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国际化经营的尝试阶段(1979-1983年)

在这一阶段,我国对外投资的数量很少。

由于外汇非常短缺,在1982年以前每一宗对外投资项目都要经过国务院审批。

从1982年起,国务院授权原外贸部对对外投资个案进行审批,并对经营型企业加以管理。

在此期间,经过证实批准的海外投资企业61家,中方投资总额为4573万美元,分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

投资主体大型的贸易和综合集团,如中化,中粮,中信等。

投资项目少,规模小,投资领域主要集中于航运服务、金融保险、承包工程和餐饮业等。

第二阶段:

国际化经营管理框架形成并强化的阶段(1984-2000年)

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开始逐步出台,对外投资的管理由投资个案审批向规范性审批转变,形成基本管理政策框架,为日后对外投资的管理工作积累了经验。

(4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吧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体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人民出版社,1997年。

(5中国企业国际化组织战略组,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2007蓝皮书。

2007年11月。

 

这期间,原外经贸部于1984年5月出台了《关于在境外开办非贸易性合资经营企业的审批程序权限和原则的通知》和1985年7月颁布了《关于在境外开办非贸易性企业的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的实行规定》。

1993年后,对外投资的管理得到加强,单一部门的审批和管理发展为各部门在审批、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全面分工,管理程序走向规范,分工趋于明确,体制逐步完善,政策开始配套。

截止1991年底,我国共批准设立涉外贸易性企业800多家,已开业565家,注册资本8853万美元,其中中方资本5965万美元,占67.4%。

实际投资总额达2.4亿美元,其中中方出资1.86亿美元,占77.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化,集团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也开始在境外设立贸易公司。

第三阶段:

国际化经营迅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纳入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中,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的延伸和体现。

在这一阶段,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也不失时机地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支持企业国际化经营。

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法规和配套措施,涉及到简化审批程序、提供资金支持、扩大进出口经营权范围、财税管理、外汇管理、外派人员审批、海外经营保险等,为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奠定了基础。

至2002年,包括简化审批程序、提供资金支持、扩大进出口经营权范围、财税管理、外汇管理、外派管理、外派人员审批和海外经营保险等各个方面政策措施体系初步成立为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奠定了基础。

2003年以来,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格局的变化性,我国开始从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新高度认识和规划国际化经营战略,使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开始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的主要成绩

1、扩大出口,开拓海外市场。

过去20多年来,开拓国际市场始终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首要动机。

(6高尚全、王梦奎、禾村,中国改革开放大事典,北京工业出版社,1993年)

近年来,我国企业充分利用各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加工贸易大发展的有利条件,通过海外投资办厂,带动我们的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改变了我们以往主要依赖产品贸易出口的模式。

我国已有不少企业在东欧、东南亚、拉美和非洲设厂生产纺织品和服装。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00-2004年中国对外投资带动设备、半成品和其他材料出口750亿美元。

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04年我国企业海外子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1487亿美元。

预计,随着对外投资的增加,特别是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建立,每年形成的出口和产能转移规模更大。

  2、促进产能转移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近年来,我国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当地需要的成熟技术,转移部分产能,既解决了国外市场的需要,又提升了我国和东道国产业结构,实现双赢。

例如中国石油(11.55,0.21,1.85%)天然气集团公司按照“立足国内,发展海外,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目标,积极参与海外石油资源的开发,初步形成了中东及北非、中亚及俄罗斯、南美三大战略区,这其中我国的技术和设备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3、加强境外资源能源开发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取得新进展。

我已与30多个国家建立资源能源长期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沙特、苏丹、澳大利亚、印尼等国的大项目和中长期合作取得突破,在西欧、北非、南美、东南亚、中亚-俄罗斯等海外战略区域建立了年产百万吨以上的原油生产基地;铁、铜、铝、铬、锌等矿种均在境外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2005年我进口的1.27亿吨原油和2.8亿吨铁矿石中,由我企业境外直接开采的份额均占20%。

另外,我企业在境外开展森林资源合作开发、渔业合作也取得较好成效。

  4、加快形成中国的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通过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日益显现,全球竞争、销售网络正在构建。

2005年,有16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跨国公司500强,49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

中海油成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者之一,海尔、联想、华为、中兴、TCL、海信、万向等研发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端产业领域的制造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逐步形成了国际品牌,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5、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2006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76.3亿美元,同比增长43.8%,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46亿美元,境外纳税总额28.2亿美元,2006年末境外企业就业人数达62万人,境内投资主体通过境外企业实现的进出口额925亿美元。

通过对外投资合作,我国累计获得一亿多吨权益石油,在境外形成了1550万台家用电器、49万棉纺锭、9950万件服装、290万辆机动车和140万辆自行车的生产能力。

2002-2005年间,175家重点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完成海外营业额427亿美元,实现国内社会贡献度422亿元人民币。

  6、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目前巴基斯坦海尔家电经贸合作区及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两个合作区已经揭牌运行,泰国罗勇经贸合作区等其他合作区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7、追求互利共赢,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我企业在周边、拉美、非洲以及南太一些国家的拓展,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巩固和发展同这些地区国家的关系、寻求双方利益交汇点的重要途径。

我与有关国家在重大项目上卓有成效的合作,为双边关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注重与资源国的合作,促进资源国的经济发展。

在苏丹项目中,近50%的收益归苏丹政府,由于中石油的参与和贡献,苏丹在短短的两年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