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梳理素材北师大版.docx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梳理素材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梳理素材北师大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梳理素材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首位能整除)的计算方法。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所得的商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所得的商写在个位上。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首位不能整除)的计算方法。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所得的商写在十位上,然后把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继续除以一位数,所得的商写在个位上。
3.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主要看被除数的最高位是几,如果等于或者大于除数,那么商就是三位数,否则就是两位数。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从高位到低位依次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除到哪一位有剩余,就把余下的数与下一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以一位数,直到除到最后一位为止。
5.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从高位到低位依次除起,只要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一位被整除时,就在这一位的上面商0;如果前一位有余数,就把余数和0合起来再继续除以一位数。
6.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能被整除,而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又不够商1时,就在商的十位上写0占位,然后把十位上的数落下来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7.商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又比除数小,就可以不必再除,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再把被除数个位上的数落下来做余数。
温馨提示:
一个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中间或末尾不一定有0。
8.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商×除数=被除数。
9.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就把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除数,商写在十位上,再把十位上余下来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以除数,商写在个位上。
10.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11.用连除和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用总数连续除以要等分的份数;
(2)先用乘法求出总份数,再用总数除以总份数求出每份是多少。
12.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先用除法求出每份数,再用每份数乘份数求出总数;
(2)先用乘法求出总份数,再用总数除以份数求出每份数。
13.连除和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没有小括号的连除,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在用竖式计算除法时,应该从被除数的高位起,依次计算,并要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2.在计算除法时,如果有余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一定要注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继续除以除数,千万不要漏掉。
4.计算除法时,要从高位到低位依次除起,如果除到哪一位有剩余,就把余下的数与被除数下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继续除以除数。
5.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就是两位数。
6.0不能做除数,0做除数无意义。
7.计算被除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能被整除时,就在商的十位上写0占位。
8.计算被除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当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能被整除时,不要忘记商的末尾要用0来占位。
9.被除数中间某一位不够除时,应商0占位,并且把这一位上的数落下来和下一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10.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不仅要掌握计算方法,还要注意书写格式等细节,不要丢掉余数。
1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和最低位上的数都比除数小,而且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正好整除,那么就直接把被除数最低位上的数(也就是个位上的数)落下来做余数,然后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12.在有小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13.在计算没有括号的连除、连乘或乘除混合算式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首位能整除)的计算方法(重点)。
2.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难点)。
3.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首位不能整除)的计算方法(重点)。
4.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难点)。
5.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的计算方法(重点)。
6.能用估算的方法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的大致范围(难点)。
7.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重点)。
8.理解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难点)。
9.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重点)。
10.理解在计算除法的过程中“不够商1就商0”的算理(难点)。
11.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和验算方法
12.明确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时商的位置(难点)。
13.掌握连除和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重点)。
14.能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的意义(难点)。
15.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算式(重点)。
16.能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的意义(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作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后,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折痕两侧对称的点(或线段)完全重合。
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判断轴对称图形的依据。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来判断。
4.平移的意义。
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的现象叫作平移。
5.旋转的意义。
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弧或圆周运动的现象叫作旋转。
6.平移和旋转的异同点。
相同点: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
不同点:
平移是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本身的方向发生改变。
7.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方法。
先按顺序找出所画图形的几个关键点或线段,再按要求平移相应的格数后描出各点,最后把这些点或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8.判断图形平移的路线。
可以根据该图形上某个点或某条线段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
9.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把平移前图形的一个点作为起点,标为“0”,然后数到平移后的图形的对应点,是数字几,就移动了几格。
10.确定平移(或旋转)的要素。
确定平移的要素是方向和距离,确定旋转的要素是旋转中心、旋转角(有方向)。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物体左右或上下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只能说它具有对称性,并不能说是轴对称图形。
2.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
3.剪轴对称图形时不可以沿着对称轴把纸剪开。
4.在判断平移现象时,首先看物体是不是沿直线运动。
有些物体永远做直线运动,而有些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可以改变的,因此要先明确题中的要求,再过行判断。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认识轴对称图形并体会其特征(重点)。
2.能正确辨认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难点)。
3.折、剪轴对称图形(重点)。
4.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难点)。
5.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重点)。
6.掌握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2.画平移后的图形。
第三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先把乘数末尾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可以把其中一个乘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用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乘,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把其中一个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另一个两位数不变或看成与它接近的几十五或整十数,再进行计算,得出估算的结果。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两个数相乘,如果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m倍,另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n倍,则它们的积就扩大到原来的(m×n)倍(m>0,n>0)。
2.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至少有几个0。
3.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先把其中一个乘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用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乘,再把乘得的两个积相加。
4.用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5.笔算乘法时,哪一位上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掌握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
2.发现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难点)。
3.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重点)。
4.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难点)。
5.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重点)。
6.理解笔算的算理(难点)。
7.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估算方法和计算方法(重点)。
8.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理(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计算。
3.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认识秤。
常见的秤有大型台秤、天平、盘秤、体重秤、弹簧秤等。
2.认识千克。
计量比较重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可以用“kg”表示。
3.认识克。
计量较轻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克”做单位,克用“g”表示。
4.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1千克=1000克。
5.认识吨。
计量较重或大宗物体的质量时,一般用“吨”做单位,吨用“t”表示。
6.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1吨=1000千克。
7.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1)吨换算成千克,千克换算成克,分别在用吨或千克做单位的数的末尾添上3个0,单位改为千克或克;
(2)千克换算成吨,克换算成千克,分别在用千克或克做单位的数的末尾去掉3个0,单位改为吨或千克。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比较物体的轻重要看质量的多少,不要被生活经验所误导。
2.吨、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由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时,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时,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比较质量大小的关键是要先统一单位,再在单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数的大小。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知道1千克=1000克(重点)。
2.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难点)。
3.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重点)。
4.进行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建立“吨”的质量观念(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千克、克和吨的认识。
2.千克、克和吨之间的换算。
第五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面积的含义。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割补法。
(2)摆方块。
温馨提示:
比较面积大小的其他方法有
(1)重叠法,
(2)观察法,(3)数格法,(4)同一标准测量法,(5)计算法。
3.常用的面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用字母表示分别是cm2、dm2、m2。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字母公式是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是S=a×a。
5.
100
100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0000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6.
数的末尾添上2个0
数的末尾添上2个0
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数的末尾去掉2个0
数的末尾去掉2个0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任何物体的表面都有面积。
2.图形要有面积,前提条件必须是封闭的图形,不是封闭图形就不存在面积。
3.不同类的计量单位之间不能比较大小。
4.在判断物体面积的大小时,要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正确的面积单位进行表述。
5.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面积,应先用“周长÷4”求出边长,再用“边长×边长”求出面积。
6.计算面积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7.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意义(重点)。
2.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难点)。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重点)。
4.能恰当地选用面积单位计量不同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平面图形的面积(难点)。
5.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重点)。
6.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难点)。
7.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重点)。
8.能正确进行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换算(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面积和面积单位。
2.面积的计算和面积单位的换算。
数学好玩知识盘点:
1.租车最省钱的策略是让车的座位坐满,如果不能坐满,空座位必须尽可能少。
2.列表法能避免一些重复记忆,并且容易看出不易发现的结果,能理清思路,使问题清晰,所以解决推理问题时,只要条件允许,就选用列表法。
知识拓展:
1.直接推理判断。
直接利用题目中所包含的已知条件,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2.排除法。
把不符合题目要求的结论排除掉,保留合理的结论,直到根据结论推出所求的问题为止。
3.假设法。
先假设某种情况成立,并利用条件进行推理,推出已知条件与假设矛盾,说明假设不成立,从而确定假设的反面是正确的。
4.图解法。
把条件和推理用图形表示出来,使问题一目了然。
第六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2.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在分数中,分数中间的横线叫作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是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是分子,如下所示:
……分母
……分数线
……分子
3.分数的读法。
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
4.分数的写法。
写分数时,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5.用分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首先要确定整体,接着确定把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并把它作为分数的分母,最后确定各部分数量所占的份数,并把它作为分数的分子。
6.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7.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相比较,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8.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9.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10.1减去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先把被减数1改写成分子和分母都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温馨提示:
1可以改写成任何一个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0除外)。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当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一份或者几份时,前提必须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
2.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时,要结合图形的形状来考虑。
3.无论图形被平均分成什么形状,只要是平均分,涂色部分都可用分数表示。
4.求每份是多少是求具体量,求每份占整体的多少应该用分数表示。
5.涂色表示分数时,分母是几,就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
6.用分数表示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时,不能带单位。
7.在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小,分数反而越大。
8.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当结果是一个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时,要把结果化为1。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重点)。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难点)。
3.会用分数表示由多个事物组成的一个整体中的一份或若干份(重点)。
4.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难点)。
5.掌握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方法(重点)。
6.理解分子是1,分母越大分数越小的道理(难点)。
7.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重点)。
8.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2.分数的大小比较。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七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收集和整理数据。
可以用画图、画“正”字的方法表示分类整理数据的结果。
温馨提示:
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时,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2.用整理数据的结果解决问题。
从整理数据的结果中获取信息,便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在数物体的数量时,可以把每种物体标上不同的记号,避免重复数或漏数。
2.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时,“正”字的每一笔都代表一个数据,而不是一个字代表一个数据。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分类整理数据的结果(重点)。
2.会用分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难点)。
3.能把调查整理的数据用图示表示出来(重点)。
4.根据整理的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分类整理数据。
2.整理数据,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