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1941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docx

《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docx

江苏省如皋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

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

(一)

历史试题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

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

并称:

“建储册立。

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

该制度

A.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B.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

C.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于选贤任能

D.减少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秘密立储制度化……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故A项错误;秘密立储制并不能避免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故B项错误;秘密立储制也没有完全摆脱宗法观念,故C项错误;秘密立储制立储而不公开,这减少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秘密立储制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容易错选B项,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是封建时代不可避免的现象,故秘密立储制并不能避免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斯塔夫里阿诺斯: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

”作者认为美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在于

A.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B.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

C.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

D.体现了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

【答案】D

【解析】

由“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确立了联邦制,实现了地域的平衡;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制实现了权力体制的平衡,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只能体现地域平衡;B项只能体现体制平衡;C项只能体现体制平衡。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是美国的联邦制和分权制衡体制,结合所学进行判断选择。

3.《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

“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简短的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

B.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巨大成就

C.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迅速进步

D.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荣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中华民国的国歌”“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思想方面和社会习俗方面,排除BC;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指的是兰芳大统制共和国,D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中华民国的国歌”“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联系所学辛亥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

4.1917年4月,普列汉诺夫等人指责列宁的“四月提纲”是“说梦话”,只会以酿成社会灾难而告终。

之后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一书,认为“只有靠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规模发展,只有靠资本主义创造的并且集中在资本家阶级手中的巨额财富,社会主义才会成为可能。

”这说明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

A.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B.应该采取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

C.十月革命后俄国应重点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革命须依靠资产阶级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认为依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才可能促使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而当时的俄国却不具备这种条件,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四月提纲”和平夺权的信息,故B错误;四月提纲发表是十月革命胜利之前,故C错误;材料说明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无产阶级力量强大,不是依靠资产阶级,故D错误。

点睛:

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1)政权:

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

(2)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革命策略:

和平夺权——武装夺权。

(4)国家性质: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5.有学者说,1954年宪法“既不是一部《共同纲领》那样的新民主主义类型宪法,也不是一部‘完全’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这是因为此宪法

A.修正了《共同纲领》的基本原则

B.缺乏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C.坚持了对私营工商业经济的保护

D.体现了社会转型过渡性

【答案】D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1951年宪法既有新民主主义性,又具有社会主义特征,这是由于宪法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因而具有了鲜明的过渡性,D项正确。

《共同纲领》基本原则主要是人民民主原则,而宪法同样坚持了此原则,A项错误;尽管《共同纲领》中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但宪法将此体制具体地正式确立下来并实施,实际上是政治上的创新,B项错误;宪法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对私营工商业的态度是消灭,而不是保护,C项错误。

6.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

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答案】A

【解析】

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B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独立自主”的概念。

独立自主:

一是独立,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和集团;二是自主,自己的事情和国际事务,自己做主,作出正确的判断。

独立自主就是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把我们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在国际事务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7.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思·华尔兹指出,冷战期间,“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

这段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

A.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

B.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

C.具有不均衡性的特征

D.维系世界政治格局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并结合所学可知,决定国家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因此美苏冷战实质是国家利益的争夺,B项正确;根据材料“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可得知,美苏冷战之中有意识形态的体现,但意识形态的分歧实质是国家利益,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美苏争夺的不均衡性,故排除C项;根据材料“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说明美苏两国的争斗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的传统的大国行为,并非为了世界政治格局的稳定,故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联系所学美苏冷战的实质分析解答。

8.下图为东汉画像砖中的《戈射收获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多元化的生产劳动状态

B.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

C.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

D.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动

【答案】A

【解析】

《戈射收获图》反映的便是狩猎、生产的情景,这体现了当时多元化的生产劳动状态,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男耕女织的劳动和技术的发展,故BC项排除;D项是商周时期的,不符合题意。

9.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答案】A

【解析】

解析;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工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侧面反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D项错误。

点睛:

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及特点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及流通方式

劳动力

地 位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

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

私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

私营主雇工

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

农民自身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10.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该记载反映了当时

A.草市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B.商业活动因不受官吏监管而异常繁华

C.乡村庙会集市虽定时一聚但百货齐全

D.市已突破空间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区与居民生活区融为一体的城市面貌,说明市已突破了空间限制,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草市的信息,而是强调市已突破空间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管理商业活动的信息,而是强调市已突破空间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排除B。

材料强调市已突破空间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没有涉及乡村庙会集市的信息,排除C。

11.克拉克瓷是明末清初中国外销青花瓷的一种,产量巨大,风格独特。

国外屡见不鲜,国内却鲜有出土。

“克拉克”一词源于1602年荷兰人虏获的一艘葡萄牙克拉克帆船,在这艘船上,装载有数万件风格独特的青花瓷。

荷兰人把这些青化瓷公开拍卖,人们争相购买。

克拉克瓷在欧洲的畅销从侧面反映出

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新航路的开辟

C.东方从属于西方

D.荷兰取代葡萄牙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602年”和“荷兰人虏获的一艘葡萄牙克拉克帆船”来看,此时新航路已经开辟成功,葡萄牙人同中国已有直接的海上贸易,故答案为B项。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排除A项;东方从属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荷兰取代葡萄牙是在17世纪上半叶,但D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点睛:

本题的解答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602年”,联系所学史实可知,葡萄牙人已开辟成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然后再根据材料中的其他信息来确定答案。

12.下表反映的是1851年与1755年相比英国各类男性工人工资的增幅情况(1851年=100),这表明英国

1755年

1851年

增幅%

农业工人

65.46

100

52.8

非熟练工人

47.54

100

110.3

熟练工人

56.29

100

77.7

白领阶层

23.93

100

178

所有工人

42.74

100

134

 

A.经营方式改变

B.贫富差距缩小

C.产业结构变化

D.消费水平提高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各类工人的工资增幅,体现不出经营方式的改变,故A项排除;从表格各类工人工资增幅相差较大,不能反映出贫富差距缩小,故B项排除;材料中农业工人工资增幅远小于工人,故反映出国家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故C项正确;消费水平提高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排除。

【点晴】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数据的准确分析,也就是透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

13.1882年,李鸿章以“泰西通例”为由,奏请清政府对上海机器织布局“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光绪皇帝批准赐予其“十年专利”。

这一“专利”

A.极大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

B.推动了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领域

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反映了洋务军事工业的典型特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表明李鸿章创办的洋务民用工业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正确;洋务运动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材料无法体现并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错误;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不属于军事工业,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联系所学洋务运动的评价分析解答。

14.下图是据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整理的“晚清时期生丝出口销售渠道”。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注释:

“洋行”指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

A.完全沦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

B.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动

C.生丝生产行业出现近代生产方式

D.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缫丝厂的环节看出生丝生产行业出现近代工厂生产方式,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完全沦为”的信息,排除A;材料表明存在洋行和缫丝厂,但结合所学,近代我国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动”表述错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自然经济的信息,排除D。

15.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

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群众性“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C.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D.民国政府的提倡、“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从题干的材料看秦二爷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是在一战期间,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的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美国和日本加紧了对华侵略,故A项明显错误,符合题意。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民政府提倡,“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因此BCD项正确。

点睛:

材料“1916年前后”是题目的关键时间点,并且本题是逆向思维的题目,先找到哪些符合条件,排除即可。

16.下列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

比重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9%

7.3%

0%

7.1%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

A.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B.使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C.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未能使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可知,1956年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三大改造完成,说明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故C正确;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一五”计划,材料表格反映了三大改造,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排除B;表格数据表明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故D错误。

17.1980年12月11日,卖纽扣的19岁温州姑娘章华妹,如愿以偿地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10101号,成为了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她本人则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

以上材料反映出当时我国

A.单一所有制结构已发生变化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D.公有制经济逐步失去主体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允许多种经济发展,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故A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D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联系所学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史实分析解答即可。

18.下图所示地区资源丰富。

在20世纪80年代的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将该地区开辟为

A.经济特区

B.经济技术开发区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自由贸易试验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烟台”“天津”“北京”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是环渤海地区,1988年,国务院进一步扩大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经济开放区的范围,并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的一些市、县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所辖县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故C项正确。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与材料不符,排除A。

1984年,中国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建立了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材料不符,排除B。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材料不符,排除D。

19.1918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

“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时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目者。

女衫手臂则露出1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1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衣粉红洋纱背心,面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

”这表明当时的上海

A.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B.东西观念存在冲突

C.西方服饰普遍盛行

D.政府禁止服饰西化

【答案】B

【解析】

女性服饰的变化是受西方的影响,服饰逐渐走向近代化,并非道德沦丧世风日下,故A项错误;该议员对近代女性服饰持批评态度,反映了传统与近代的冲突,东西方观念存在差异,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上海存在女性穿西方服饰,但无法体现西方服饰普遍盛行,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市议员的信函,并不代表政府的规定,故D项错误。

20.1905年的一首歌谣中唱道:

“卢沟桥,汉口岸,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祝我帝国好好好,祝我铁路早早早,一时勤劳百世安,从今不歌行路难。

”这首歌谣反映了

A.通信工具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

B.交通工具的进步加速了社会交流

C.卢汉铁路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D.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完全解决

【答案】B

【解析】

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可知交通工具的进步加速了社会交流,故选B;通信工具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是表现,排除A;C,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5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2分,第25题12分,共60分。

要求: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中美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整个世界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

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

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

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

这种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

……毛泽东多次表命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会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

他在1973年2月在会见基辛格时说:

我们两家处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

1975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福特时也指出,中美联合对付苏联是君子协定。

——摘编自《中美关系缓和的多角度分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缓和对中国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的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

(2)影响:

结束了长期以来的中美对抗;实现了中国对外的战略调整;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

(3)认识:

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要坚持求同存异);对分歧与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解析】

【详解】

(1)原因:

根据“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得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根据“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得出日本的竞争;根据“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得出美国国内的呼声;根据“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得出利用中国遏制苏联;根据“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得出维护美国霸主地位。

(2)影响:

根据“毛泽东多次表命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会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得出结束了长期以来的中美对抗;根据“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得出实现了中国对外的战略调整;根据“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得出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根据所学可知,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

(3)认识:

综合材料,可从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加强沟通对话和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等角度分析解答。

22.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

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

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

“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