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高教育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检测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1805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拔高教育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拔高教育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拔高教育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拔高教育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拔高教育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拔高教育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检测题.docx

《拔高教育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拔高教育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检测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拔高教育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检测题.docx

拔高教育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5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检测题

专题5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图是《先秦与古希腊:

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拟出最合适章节名称是()

A、环境:

大陆与海洋B、政体:

帝制与共和

C、传统:

专制与民主D、基础:

农业和商业

2.“在这种极端形式的平民政体中,各自放纵于随心所欲的生活……这种自由观是卑劣的。

公民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

”亚里士多德的这段话强调的是()

A.法律的权威每个人自由根本对立B.法律必须严格约束公民个人行为

C.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D.城邦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权

3.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孝远说: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呢,自己把自己的时代称为英雄主义的也是只有希腊……你比如说在《荷马史诗》里所见的英雄主义,实际上它的主题词是智慧和友谊。

”其中古希腊的“英雄”是指

A.达到相当文明程度的人B.倡导人文主义的思想家

C.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家D.实行民主政治的政治家

4.修昔底德认为正确的政策是由好的领袖制定的,而极容易被煽动起来的民众情绪只会将国家引向灾难。

亚里斯多德主张应使一少部分贤人从事军事、政治和宗教事业,而其它人则去种田和进行别的生产活动,这些人有公民投票权,但并不担当任何国家公职。

他们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

A.雅典特权民主而非自然民主的事实B.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所产生的弊端

C.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D.智者学派极端相对主义的消极影响

5.亚里士多德曾论述道:

“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

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

”基于上述认识,雅典()

A.每个居民都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

B.普通公民对城邦具有高度集体意识

C.党争扮演了一个导致国力日益削弱的角色

D.民主政治制度终于变成了历史的陈迹

6.某学习www.ks5u.com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应该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C.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D.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7.下表是对罗马法的分类。

这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分类标准

调整对象

表现形式

适用范围

立法方式

权利主体

名称

公法

私法

成文法

不成文法

自然法

公民法

万民法

公民法

长官法

人法

物法

诉讼法

 

A.博采众长B.体系完备

C.影响长远D.崇尚公平

8.《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

“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

”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C.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D.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9.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学说》中说:

“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主权在民B.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C.民主为国内人共享D.多数人对少数人专政

10.亚里士多德说,“组成城邦的一个部分优于质而另一部分则优于量,譬如门望较低于贵胄的部分,于数而论,却胜过贵胄,穷人的数目也可以胜过富户;但一部分胜于量的可能还抵偿不了另一部分质的所胜。

”这说明他()

A.主张建立混合型的共和政体B.强调公民的知识素养

C.赞同雅典直接民主政治D.看重公民出身

11.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出身自由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

该法令()

A.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B.表明罗马法律体系走向成熟

C.缓和了境内各阶级间的矛盾D.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法律原则

12.罗马法的监护制度非常完备,早在《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对具有权利能力、但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要实行扶助和保护的规定,其中包含对未满14岁的男子、未满12岁的女子等未成年人的监护。

该项规定直接凸显出罗马法的(  )

A.社会公正和谐思想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人文主义精神D.人生而自由意识

13.“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

因为万民法()

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

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

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14.“……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四、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

”材料内容来自于()

A.梭伦改革B.克里斯提尼改革C.《十二铜表法》D.《查士丁尼法典》

15.《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

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

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

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

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

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

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A.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

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

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16.罗马法规定:

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由以上材料信息中,可知该法()

A.注重交易形式和程序化B.维护贵族的特权

C.突出强调保护私有财产D.调解贸易的纠纷

17.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

这反映了()

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C.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D.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18.公元前367年,罗马共和国通过的李锡尼乌斯—绥克斯图斯法案规定:

已付的债息一律折成本金,未偿清部分分三年归还;限定占有公地的数量;执政官中必须有一人出身平民。

这一法案通过的意义是()

A.成为成文法的起点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C.提高了平民的地位D.确立了直接民主制

19.史学家韦尔斯指出:

“这种先把市民权扩展到一些易于控制的城市,继而又扩展到全国的做法,是罗马发展过程中一个很特别的方式。

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总是征服者被自己所征服的民族同化的情况,作为征服者的罗马人同化了被自己征服的民族。

”这表明()

A.罗马法的发展进程与市民权发展同步

B.罗马法的拓展有利于罗马文明的延续

C.从结果上看万民法就是市民权的扩展

D.罗马的武力征服与法律征服同样重要

20.下图中的“?

”应填()

A.贵族、平民B.公民、自由民

C.平民、贵族D.罗马人、自由民

21.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也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趋向完善

C.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和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D.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特点,可能与其源头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22.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

“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

”作者意在说明()

A.“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

B.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弱者

C.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衰

D.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

23.确立于公元前286年的古罗马的《阿奎利亚法》第一章中明确规定:

“凡不法杀害他人的男奴隶或他人的女奴隶或他人之四足牲畜者,须以被害物当年的最高价值向其所有主以金钱赔偿”。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古罗马()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只有贵族的利益得到保护

C.公民已经具有物权意识D.奴隶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24.“字母,就算是用金子写成,也添附于纸和羊皮纸,……如果蒂丘斯在你的纸或羊皮纸上写了一首诗、一段历史或一篇演说,对这一整体,不是蒂丘斯,而是你将被判定为所有人。

……如果某人在他人的木板上作画,有些人认为木板添附于画;另一些人则认为:

画,无论是怎样的,添附于木板。

但朕(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认为,木板添附于画较好。

”这一罗马法原始文献反映了该法()

A.鼓励文字作品的传播和绘画的创作

B.重视对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的保护

C.认可新物的归属取决于皇帝的裁量

D.强调恶意添附的人不能取得所有权

25.“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文中“它”对应的国家或地区是下图中的()

26.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

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

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A.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

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D.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

二、非选择题。

27.(26分)马克思指出:

“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一旦不再适应社会关系,它就会变成一叠不值钱的废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共和晚期,罗马法律的发展可说是和其他文化形态那样在务实基础上又见进一步的坚定、开阔的演进。

……由于它更大的实用性与进步性,实际上就在许多方面取代了公民法,成为罗马法律的主干。

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律和法学的实践已大大超越古典城邦的范围,开始具有古代世界范围的普施与通用的性质,不仅体现了罗马文化在这个时代特有的坚定开阔的气质,而且接近于希腊斯多噶派哲学家倡导的自然法的理想。

——朱龙华《罗马文化》

材料二

年份

事件

1815

议会通过一项谷物法,规定在小麦价格未到每夸特(夸特是英国的重量单位,约合12.7千克)80先令时,不准进口外国粮食。

1838-1839

曼彻斯特的工业家接过反谷物法大旗,使得反谷物法运动蓬勃发展。

1841

罗伯特·皮尔担任首相,开始领导保守党向自由贸易方向转化。

1845

爱尔兰发生大饥荒,成百万人被饿死,解决饥荒的唯一办法是放开粮价。

1846

议会废除谷物法。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材料三1982年宪法的颁布,伴随它的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的彻底抛弃和“人治”治国弊端的痛苦反思。

与1954年宪法一样,1982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有着广泛的群众参与。

1954年宪法只在最初的三年之中具有实效……1982年宪法作为现行宪法一直发挥实效,并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和人们宪政意识的增强而不断修改完善,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及2004年的四次修宪,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法治的治国方略、并将人权保障载入宪法,更加符合宪政的发展规律。

——宦吉娥《1954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实效差异的文本视角解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在许多方面取代公民法”的原因,并概括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

(9分)

(2)指出材料二中旧法令的废除所体现的经济思想。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废除《谷物法》的原因。

(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和实践结果角度分析1982年宪法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之处。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决定法律生命力的关键因素。

(10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颁布的措施,既规定了政治方面的也规定了经济方面的调整。

前者包括:

①建立一个新的议事会即四百人会议,中等阶级有资格成为其成员;②使下等阶级具有在公民大会中参政的资格,从而给予他们公民权;③组建最高刑事法庭,面向所有公民,通过普选投票选出。

经济改革对贫苦农民最有利,取消了现存的抵押契约,禁止今后再有债务奴隶的存在,限制任何个人可以拥有的土地数量。

——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瀚无际和飘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

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

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

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三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首先是由其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决定的。

因为自然环境不仅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也由此决定了-个民族文化特征和社会心理。

——李守福《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根源及其影响》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在梭伦时代中等阶级及以上的公民可以参与哪些政治活动?

(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黑格尔眼中海洋民族的性格特点,(2分)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性格特点对古代希腊政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

(4分)

(3)归纳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简要评述此观点。

(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材料一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

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所能逮及。

……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万民法,已势在必行。

——米健《略论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材料二1787宪法是新大陆第一份具备高度法律意义的文件,与之相当的就是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和1787宪法都包含了私法和公法两大门类。

但是,在罗马,这两大门类之间并没有清楚的区分,甚至也不存在形式上的划分,而1787宪法则以公法和私法之间严格的内容和逻辑划分为特征和性格。

使人吃惊的是,最终的局势和未来的发展表明,在罗马,私法元素具备了压倒性的地位;而在美国,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公法元素或者说宪法元素获得了这个地位。

——林国荣《托克维尔眼中的美国1787宪法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之比较》

材料三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胜利后,为了使新成立的北德意志联邦“有章可循”,惯于专断的普鲁士首相竟然像签发公文一样,将他拟定的宪法草案送给北德意志联邦议会强行通过。

故而有人称这部宪法是俾斯麦的个人“著作”。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就是在这样一部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摘编自刑来顺《略论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发展趋势》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势在必行”?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部法律对世界民主法制建设的相同贡献。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1871年宪法出台形式和内容的特点。

30.(26分)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

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

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四:

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

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

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

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

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

——丛日云《“一”与“多”:

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周”与“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

有何优越性?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汉朝中央官制“大变动”指什么?

(2分)请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

(10分)

31.(18分)“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元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中国进人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

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材料三“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意思是说:

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

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10分)

(3)材料三中出现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指出两者不同?

(4分)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图片文字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希腊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是专制制度,希腊是民主制度。

故答案选择C项。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法律的确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所以里士多德的这段话强调的只能是“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3.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古希腊的“英雄”是一个全方位的英雄,又包括了身体、又包括了文化、又包括了美学、又包括了军事训练,而不是单纯的头脑简单的英雄;是一个相当文明的人。

所以答案选A。

4.B

【解析】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使不同素养的人参与国家管理,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修昔底德和亚里斯多德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这种弊端的,由此选择B项。

A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雅典民主制的范围的问题,而是说的是雅典民主制形式的弊端;CD项材料并未体现。

5.B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这段论述实际阐述了一种集体主义意识,分析选项,C和D明显不对,与题干无关。

A项是这种集体意识的表现,不是对题干所述特点的高度概括,排除A。

答案为B。

6.B

【解析】《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以上文中涉及到的“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都是希腊民主政治诞生的条件,故此题应选B项。

7.B

【解析】根据材料“调整对象”“表现形式”“适用范围”“立法方式”“权利主体”介绍了罗马法,说明罗马法体系非常完备,B项说法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罗马法吸收其他法律信息,因此A项说法错误;C、D项都与题意不符,均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B。

8.C

【解析】从材料“但……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可以认识到法律是公民政治运行的重要保障。

城邦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对公民不利,但从政治上能保障公民的政治地位,排除A;B项错误,材料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并未说明是否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平等;D项明显错误。

所以答案选C。

9.A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提取信息:

“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反映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故选A。

10.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从材料“一部分胜于量的可能还抵偿不了另一部分质的所胜”中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认为维持城邦的长治久安,必须符合正义(公道)和比例(相称)平等的原则,在创制城邦政体时,必须寻求城邦内组成因素的质和量的平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政体就是共和政体。

所以答案选A。

11.A

【解析】材料所述为罗马皇帝颁布法令赋予外邦人以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