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宏实中学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docx
《届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宏实中学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宏实中学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宏实中学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
2017届枞阳县宏实中学最后一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拭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做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3题。
(朱旦生拟题)
传承并重塑一个诚信社会
①传统社会中,诚信是做人之本,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诚信,那么他就难以立身处世。
《左传》记载,“人之所以立,信、智、勇也”。
诚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传统文化历来主张一个原则,“与朋交友,言而有信”。
诚信是从商之道,是儒家普遍奉行的商业伦理,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廉贾、义商,无一例外地都把诚信作为自己经商成功的要诀。
②传统诚信伦理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一项普遍性伦理规范,诚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③诚信应成为现代人重要的个人品质。
传统诚信伦理表明,诚信不仅是社会的本体,还是人的本性,诚是天之道,也是人之道。
传统的诚信对现代社会个体失落的症状有直接的诊疗作用。
因为传统诚信是最内在、最根源的德性工夫,它要求个体对内立足于“诚”,坚持自我本真和独立,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对外恪守于“信”,信守自己的承诺,不出尔反尔,不人云亦云。
如此,独立的人格便可凸现,个体尊严便可彰显,岂不正是现实人性统一和个性张扬的有效途径?
当然,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只是外在的要求,仅当作为主体的人能够自觉地遵守它的时候,才被逐渐内化为个人的一种品德修养。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
④诚信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规范。
在我国古代社会,诚信不仅是调节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而且是为大多数人所尊奉、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
现代社会更需要诚信伦理的支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交易增多,这就对整个社会的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个人、单位和社会都要把诚信放在首位,作为基础性的公共伦理规范。
传统诚信是构建现代诚信伦理的基石,现代诚信也只有在传统诚信的基础上才能生息和繁衍。
继承和改造传统诚信道德,是构建现代诚信伦理精神的唯一可行之路。
⑤以诚信重塑一个诚信社会。
今天,“诚信”二字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都在呼唤诚信,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周遭生活诚信缺失。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期,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正如《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所说,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化,都会造成一些人心灵上丧失三种东西:
共识、秩序和意义。
由于缺乏共识,就会产生各种冲突;由于缺少秩序,人们的行为没有规范;生活缺乏意义,就会因困惑而混乱。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某些无序和道德失范,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特别需要诚信来维系,需要诚信的精神价值的支持。
⑥重建一个诚信的社会,是现代化的要求,也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内容之一。
重建诚信道德,使诚信观念转化为个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良心,一方面要进行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靠个人道德修养,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
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传统诚信理念的启示,确有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的现实意义。
(选自《人民论坛》,2017年15期)
1.与“诚信”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社会中,诚信不仅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立身处世之道,同时对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起到了推动作用。
B.传统诚信伦理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需要继承和弘扬其精华。
C.作为现代人重要的个人品质,诚信不仅是社会的主体,而且还是人的本性,诚是天之道,也是人之道。
D.构建现代诚信伦理的基础是传统诚信,对其继承和改造,现代诚信才能生存与发展,这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②段首先介绍诚信是传统社会中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从商之道,并着重论述了传统诚信在今天的意义。
B.第③段承接第②段,说明传统诚信很重要,是最根源的德性功夫,对现代社会诚信失落的症状直接的诊疗作用。
C.第④段是对第③段的深化,说明诚信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规范,并阐述了传统诚信与构建现代诚信理论之间的关系。
D.第⑥段总结全文,表明重建诚信道德任重道远。
需要道德教育与个人道德修养双管齐下,学校教育也至关重要。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的观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传统诚信需内外兼修,对内坚持自我本真与独立,对外则信守承诺,是最内在、最根本的德性功夫。
B.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诚信就会被逐渐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一种品德修养。
C.作者认为我们现在处于社会转到期,在呼唤诚信的同时,也感觉到周围生活缺少诚信,我们需重塑诚信社会。
D.作者指出当前社会中的突出问题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某些无序和道德失范,诚信的精神价值支持必不可少。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周建萍、杨英信拟题)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
“增之去,善矣。
不去,羽必杀增。
独恨其不早尔。
”然则当以何事去?
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
曰:
“否。
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
增曷为以此去哉?
《易》曰:
‘知几其神乎!
’《诗》曰:
‘如彼雨雪,先集为霰。
’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
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
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
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
亦人杰也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疏远
B.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离间
C.羽既矫杀卿子冠军假托君王之命
D.人臣之分也职责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增之去,善矣晋,何厌之有
B.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木欣欣以向荣
C.非羽弑帝,则帝杀羽非死则徙耳
D.而欲依羽以成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引用《易》和《诗》中的话,其作用是以此为论据,证明范增若能见微知著的话,那他早就该离项羽而去了。
B.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项羽杀上将卿子冠军时就离他而去,因为卿子冠军地位在项羽之上,若项羽不杀卿子冠军,也必不会容纳足智多谋的范增。
C.苏轼认为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
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
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
D.苏轼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宋义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5分)
(2)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5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江学礼拟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谷口怎样的一幅景象?
试作简要分析。
(4分)
9.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幽竹”的?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张文凯拟题)
甲:
郯子之徒,⑴。
孔子曰:
三人行,⑵。
⑶,⑷,⑸,⑹,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乙:
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
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⑷,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⑹羽扇纶巾,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24分)(张勤王喜拟题)
修鞋的
筱敏
①火车站喘息着吞吐人群,浓烟般的人群从甬道里喷出来,在广场上骤然散开。
他便是一星尘末,随着气流的裹挟,被喷吐到城里来了。
②他在广场张目一望,就失了方向。
广场是令人心慌的大,像黄河出海处的淤滩,失了流速的泥沙一时张皇,也就失了方向。
阳光是一种陌生的气味,它不是沁进去烘暖人和庄稼,却是在表皮上白晃晃贴着,镀银一样只管四处制造白晃晃的反光。
方砖是这种反光,路面是这种反光,楼墙、街衢、汽车,每一扇门和每一页窗都是这种推拒人的反光。
③他梦里的目的地确是这样银光熠熠的,但银光熠熠的城市并不认识他。
他没能把自己做颗种子种进那些光里,到底还是途中的流沙,在虚拟的目的地茫然地流徙。
④于是,他蹲在路旁看见许多流徙的脚,于是,他成了一个修鞋的。
⑤鞋摊占地一平方米,但这一平方米是城里人的,不是他的。
他只是个非法闯入者,非法逗留者,他必须随时提防那些身着制服手提棍棒的管着这儿每一平方米的主人,他必须能在眨眼之间卷起他的摊子消失。
在梦境之城里,他是一个必须以不断的逃亡证明自己不存在的非人。
⑥这会儿修鞋的栖在一株路树下面。
这树据说叫榕,大叶榕还是菩提榕,他不大认识,然而树荫倒是密密的结实。
他的修鞋摊子张开,没有一点儿声响,他半蹲半蜷的坐态,更没有一点儿声响,惟独发出一点儿声响的,是那晨露一样的目光,在浑浊的街市里,以一种清澈的期待盯视着路人。
⑦最好听的是鞋钉敲进鞋跟的声音,还有麻线纳过鞋帮的声音,还有粘合胶的小罐扑地一下撬开盖子的声音,还有卖烤红薯的女子的胶轮车吱吱呀呀来而复去的声音……
⑧土地的气味从他体内散发出来,很浓郁,让他瞌睡,但土地这件事他是不想的,他就是被冲走了的土地。
关于土地,如果说他也曾有过,他所能记起的就是荒旱,一颗汗珠子滴下去,溅起来的不是青苗,而是黄扑扑的浮尘。
好容易有一场雨,却不是滋养土地的,而是毁坏土地的,他看见一片一片土地被冲走了,剩下一棱棱干枯的不长东西的沟壑,接着又是荒旱,接着又是一片土地被冲走了,最后他也被冲走了。
不会再有一道水流反转过来,把他重新带回去。
⑨他的腿屈起成一个作坊台面,在那里侍弄各色鞋子,他宁愿膝头不断地长出来鞋子,他宁愿鞋油的气味盖过去土地的气味。
土地对于他永远是个神话。
他的卑贱不可以耕耘神话,惟愿能平平安安侍弄那些游走在神话之上的鞋子。
⑩他惟一理解的是这棵他叫不出名字的路树,他想对于这棵路树,他也已经是个面熟的人。
他听见人说这种树命贱,贴着墙缝也能长,树身上挂下来的每一条气根都是一条命,触到地面就能长成新树,甚至可以独木成林。
于是他时常欣悦地数头顶的气根。
那些气根真是多啊!
而且每天都有嫩生生的端尖冒出来,垂挂着向地面奔去。
但修鞋的还是担心,毕竟这些气根不知道,它们要去往的土地,已经是水泥封严了的,水泥很光滑,一丝缝隙也没有,他不知道那样的地面怎么样挤得下一条命。
他这么担心着,那些气根已经悠悠然垂到他的眉棱处了。
⑾有一天,穿制服的人出现了,修鞋的卷起摊子拔腿飞逃。
现在他知道他不必逃得太远,钻进一条岔道很多的小巷子大体就躲过去了,他还能找到一处断墙,掩着自己向外张望。
他看见穿制服的人今天颜色不大一样,更不一样的是他们手里抄的是特大的剪子,扬手间金属声刮着空气刺骨地响,他们熟练地一路剪过来,把路树垂挂的气根和低斜的枝杈全都剪干净了,路面瞬时宽敞明朗,像灯箱广告里的画。
修鞋的明白,无论有多少条命,也无论命有多贱,那些气根是再也扎不到地里去的了。
(节选自《捕蝶者•角落三章》)
11.简要分析第一段的作用(4分)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1)他梦里的目的地确是这样银光熠熠的,但银光熠熠的城市并不认识他。
(2)他宁愿膝头不断地长出来鞋子,他宁愿鞋油的气味盖过去土地的气味。
13.简要概括修鞋者的遭遇和生存状态。
(6分)
14.作品的最后两段关于路树气根的描写,有怎样的用意?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周和芝拟题)
A.清明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应该引导人们构造环保、安全、健康、文明的湎怀模式。
B.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主要是由于去年价格上涨对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较大。
C.宁神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整日笼罩在汽车摩托暄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
D.当学生也开始肆意地调侃英雄、嘲弄鲁迅时,文风又转向了另一极端,轻松愉悦已蜕变成了俗不可奈的无病呻吟和不可救药的狭隘偏执。
16.下列名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吴星拟题)
A.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固然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B.她读了几十年的那本书,是《宋词三百首》。
每次看过书,她都把书放进一个小木盒里,动作很慢,就像收拾一种心情,收藏一份记忆。
那本书,从不让我们染指。
C.联赛卫冕是皇马本赛季的首要目标。
而今夏皇马一直偃旗息鼓,鲜有大动作,私下他们却一直在追逐热刺的莫德里奇,但由于卡卡一直无法脱手,导致这笔交易未能敲定。
D.婚姻是爱情的结晶,凌驾在柴米油盐之上更有空灵美丽的爱情和一言九鼎的责任,支撑着一切的是责任,而不是合同。
17.下列名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吴星拟题)
A.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B.日前,俄罗斯多家媒体评出了俄百位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榜单,俄议会上院议长瓦列金娜再次名列榜首。
她是俄排名第三的领导人,也是俄首位历史上身居如此高位的女性。
C.出于世界经济低迷负面影响、民生支出增加等原因,我国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赤字纪录。
D.复旦大学吴宇平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开发了一种新型“水锂电”,它颠覆了传统的锂电池制作及使用方法,将大大加强锂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效能。
18.以下材料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黄梅戏的,请予以概括。
要求每个方面概括不超过4个字。
(王坤拟题)(6分)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
其发源地,一说为安徽怀宁黄梅山,另一说为湖北黄梅县一带。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
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黄梅戏的角色行当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正旦、正生、小旦、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老生、花脸、刀马旦、武二花等行。
虽有分工,但并无严格限制,演员常可兼扮他行。
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而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最具代表性。
答:
19.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划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
(6分)(钱苏拟题)
要求:
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20个字。
诗与画的关系。
我认为诗与画是同胞兄弟,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即是生活。
具体些说,即它们都来自生活中的环境、感情等等,①。
②,写出的诗或画,必然是无病呻吟或枯燥乏味的。
如果创作时没有美的要求,不想有动人的力量,也必然使观者、读者味同嚼腊。
③,也就是说不是画家都是诗人,诗人也不都是画家。
但一首好诗和一幅好画,给人们的享受则是各有一定的分量,有不同而同的内核。
这话似乎未免太笼统、太抽象了。
但这个原则,应该是不难理解的。
(选自启功先生《论诗书画的关系》)
20.清明节期间,扫墓祭祖活动日趋增多,加之天气干燥,火灾隐患也随之增多。
我省各地高度重视此期间山林防火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火工作,采取宣传教育等形式,切实从源头上杜绝山林火灾隐患的发生。
请你为清明节期间森林防火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使用对偶修辞,不超过20字。
(5分)(王坤拟题)
五、(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刘才友拟题)
“独”很常见,也很复杂。
“一枝独秀”固然动人,似乎不及万紫千红美丽;“独当一面”诚然神勇,似乎不如众志成城牢固。
人们需要团结合作,却也离不开“独处”;世界需要沟通交融,却也少不得“特立独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是寂寞,也是自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高风亮节,又何尝不是悲怆……
“独”有时不太完美,有时是一种需要,有时又是一种应该追求的境界。
你对“独”有怎样的体会或见解?
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7届枞阳县宏实中学最后一卷
语文参考答案
1.C(原文为“诚信成为现代人重要的个人品质”,而非“诚信作为现代人重要的个人品质”。
)
2.C(A项,据原文第②段内容“传统诚信伦理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意义”,有着
现实意义的是“传统诚信伦理的基本精神”,而非“传统诚信”,且此段并未着重论述;B项,原文是“个体失落”,而此处是“诚信失落”,不能等同。
D项,“学校教育至关重要”系无中生确。
)
3.B(根据原文“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只是外在的要求,仅当作为主体的人能够自觉地遵守它的时候,才被逐渐内化为个人的一种品德修养”,属于混淆因果关系)。
4.A(疏,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C(A.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介词,因为/连词,表修饰关系C.均为连词,就是D.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递进关系)
6.B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项羽杀宋义时离开的主要根据是宋义被杀,说明项羽背叛了义帝,必不会相信主谋立帝之人。
7.
(1)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大丈夫吗?
(“为、计、则、毅然”各1分,反问语气1分)
(2)意见一致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明白去留的分际,却想依靠项羽成就功名,(见识)浅陋啊!
译文: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楚国君臣,使之疏远。
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
范增大怒,说:
“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
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
”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
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
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
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
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
(那么范增)应当在此时离开项羽吗?
回答说,不。
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
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
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
《易经》说:
“知道选择恰当时机,那不是很神明吗?
”《诗经》说:
“观察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霰。
”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
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
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
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
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
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
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
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
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猜疑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
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
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
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
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
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
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的名分,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大丈夫吗?
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
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忌。
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
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简析:
本文是苏轼早期的史论。
作者当时阅历不深所以其中提出了一些范增应该杀死项羽的书生之见。
但文章立意不落俗套能翻空出奇随机生发极尽回环变换的姿态。
在写作技巧上从一点展开多方证明反复推测设想层层深入逻辑严密对后代的应试文章影响很大。
8.前两句描绘出谷口黄鸟稀少,辛夷花尽,杏花纷飞的暮春景象,(2分)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
(2分)
9.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对比亦可,拟人手法可酌情给分)(1分)诗人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1分)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1分)更借此表达自己清高正直的人格追求。
(1分)
10.甲:
⑴其贤不及孔子⑵则必有我师⑶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⑷师不必贤于弟子⑸闻道有先后⑹术业有专攻
乙:
⑴入则无法家拂士⑵伏清白以死直兮⑶洪波涌起
⑷暧暧远人村⑸银瓶乍破水浆迸⑹樯橹灰飞烟灭
11.①描写人潮涌动,车站不堪重负;(2分)
②暗示生存环境严峻,修鞋者渺小无助求生不易。
(2分)
12.
(1)他怀抱着梦想和对城市的美好想象来到这里,可冷酷的现实使他心慌张皇。
(3分)
(2)修鞋者希望不断能有活做,这样他才能生存下去,并用忙碌来摆脱自己对家乡和土地的思念。
(3分)
13.①因为失去土地被迫到城市谋生,②怀抱着对城市的梦想却被城市管理者当作非法闯入者驱赶,③从事卑微的工作顽强生存,辛勤劳作却担心未来。
(6分)
14.
(1)以物喻人(或“类比”),表现修鞋者和路树气根同样卑微的地位和一样顽强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