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1565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几位圣人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圣人家风。

孔子、颜子、曾子、盂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

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

孔子、孟子自幼丧父,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

孔母、孟母是母教的典范。

这两位伟大的母亲先后独自承担起家教的重任,上承邹鲁家教优良传统,下启邹鲁孔、颜、曾、孟四氏家风,其母仪千古的风范令人赞叹不已。

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

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对慈母的家教有着强烈、深刻、鲜活的记忆,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

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

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家风,可以称为圣人家风。

但是,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

孔子、孟子出身于单亲家庭,孤儿寡母,虽然生活困苦,但拥有了良好的母教和家风,也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拔萃,成为优异人才。

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风,由家学、家教而形成,极高明而道中庸,具有领先性和示范性的特点。

就其极高明而言,孔子、顔子、曾子、盂子奠定的家风,形成了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家风以家教为基础,家教以家学为根底,成为后世孔、颜、曾、孟四氏后裔以及历朝历代名门望族效法的家风范式。

就其道中庸而言,家风必由家教而形成,家教却不必来自家学。

在传统社会,不少父母有着严厉的家教,不但知道课子读书,而且教育子女即使不识一字,也必须堂堂正正做人。

这种缺少家学环节,仅仅由家教而形成的家风,其实正是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早年家庭情景的真实写照。

孔母、孟母、颜父、曾父无家学,有家教,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家庭可以“见贤思齐”,向孔、颜、曾、孟四氏家风看齐。

事实也是如此,两千多年来,圣人后裔不忘祖训,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也都向往圣人家风,以圣人家风为范本,培育自家家风,形成了无数的不同类型的优良家风,传承中华美德,培养优秀人才,改良社会风气,塑造礼义之邦。

(摘编自王钧林《邹鲁文化与圣人家风》,原载2018年2月24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孔、颜、曾、孟几位圣人吸收邹鲁之地家教优良传统,在最优秀家教的影响下,创立了圣人家风。

B.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比孔子、孟子更大一些。

C.孔、孟幼年丧父,因为母教良好,最终都成了出类拔萃的人才,可见家境富贵并不是培育圣家风的基础。

D.儒家几位圣人的家风无家学、有家教,说明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都可以向圣人看齐,形成优良家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分析了圣人家风形成的不同路径,突出强调了母教在其中的核心作用。

B.文章概括了圣人家风的鲜明特征,并对其形成条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C.文章对家学、家教、家风三者的关系有十分精到的剖析,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

D.文章强调圣人家风的示范意义,体现了作者继承传统、服务现实的自觉意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曾受到慈母的教诲和影响,孔孟就不可能培育出圣人家风,光大门楣。

B.缺少家学渊源的家庭,只要有好的家教,也可以有好的家教家风,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C.如果未能形成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后人传承效法圣人家风就会遇到更多困难。

D.塑造礼义之邦是当今人们的共同理想,而重振圣人家风是改良社会风气的必由之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荷花图

刘刈

陶章甫正待离开,只听“吱扭”一声门开了,但见门口站着位清瘦男子,面貌奇古,酡颜满面,微睁二目,恰似陈老莲画中人一般。

“在下陶章甫,慕名拜会!

男子错愕不已,望着陶章甫脸色木然。

章甫笑道:

“就让我这么站着吗?

二人在阴暗狭小的东屋落座,章甫四下打量壁上字画,暗自道:

果然高手!

没等章甫开口,男子涨红脸,高门大嗓地说道:

“不错,就是我韩闻轩冒仿了您的画!

二人不再说话。

少顷,陶章甫打破沉默:

“我在琉璃厂买了韩兄一幅荷花图,笔笔化刚为柔,功力已入化境!

虽署着我的名字,画却丝毫不逊于我啊!

原来,陶章甫在四宝斋看见一幅钤着自己印章的荷花图,越看越喜欢,却想不起自己何时画的,观看良久发现一处破绽——画上闲章他已不用,仿冒无疑。

不过,他还是由衷佩服这个造假者。

翌日,顺藤摸瓜,找到韩宅。

韩闻轩再次涨红脸:

“先生言重。

冒先生大名也是生活所迫,还望恕罪!

陶章甫指着四壁:

“韩兄画技如此高超,为何要去模仿别人?

韩闻轩国苦笑:

“一言难尽呐!

话说从头,这韩闻轩书画无师自通,年轻气盛到北京寻发展,但想在京城书画界有所作为谈何容易。

为了生存,韩闻轩给人画插画、画海报,收入微薄,遭了不少白眼,心中郁闷无从宣泄,渐渐养成酗酒的毛病,蹉跎多年,不名一文。

父母相继离世,妻子受人欺负,儿子体弱多病,韩闻轩赚钱养家的想法越发迫切。

最终,他找到当初让他不齿的画贩子,以冒仿名人字画糊口。

陶章甫一声长叹。

他拿出几张银票:

“此来想订几幡韩兄的画,不知意下如何?

“先生取笑!

银票还请快快收起,否则就是打我的脸啊!

陶章甫思量片刻,收起银票:

“也好,君子之交淡如水。

二人重新落座,相谈甚欢,竟有相见恨晚之感。

此后,常在一块切磋书画,渐成莫递。

“关于绘画,想对陶兄进一直言。

韩兄但说无妨。

“吾兄之画,苍浑秀润,笔法精湛娴熟,只是绘画至境画气不画形,先生这一段时期气局稍显局促。

“韩兄一语中的!

”陶章甫深知自己疲于应付客户,画艺停滞不前,这番话可谓真知灼见,肺腑之言。

陶章甫话题一转:

“韩兄是怎么把画仿得如此真假难辨的?

“唉,陶兄权当笑话听了:

造假手段千奇百怪,第一种是以真迹为底本,真刀真枪拼实力。

但每人画功不同,有人虽在构图、着墨类似,往往有形无神,稍加甄别,真假昭然若揭!

“韩兄最擅此类啊。

韩闻轩不好意思地摆摆手。

“第二种是换颜术,对照真迹改动增减,假画面目一新,很容易糊弄人。

陶章甫点了点头:

“颊倒是非、混淆视听反而更好欺世骗财。

“这第三种是用印章骗人,利用人们崇拜名家的弱点……”

陶章甫瞠目结舌:

“韩兄真是给我上了一课!

此后,陶章甫越发认可韩闻轩国的画艺为人,每有书画雅集也叫上韩闻轩国,尽己所能鼎力帮助。

韩闻轩国心怀感激,振作起来,不再酗酒。

陶章甫给韩闻轩国引荐了一个南洋烟草商人年启庚,年启庚很爽快,当下表示会出一大笔钱收购韩闻轩国的画。

韩闻轩国喜出望外,把自己关在房里没日没夜地画。

很快作品完成了,他请章甫来家里赏画,陶章甫看了也很兴奋、满意。

交画的日子到了,韩文轩这天穿戴整齐,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

晌午,一个人提着个鼓鼓囊囊的包走进庭院:

“我是年老板的秘书。

“哦,是……画已备好,请您过目。

“不必,画我们不要了!

订金不需退,这是违约金,你拿着吧。

”说罢,从包里掏出个纸袋。

韩闻轩一时张口结舌。

“我们老板说了,诚信是立身之本!

既然当初他答应订你的画,我们就会按合同办事。

年老板听说了你韩先生做过的一些事,虽说他大人大量,但我们老板向来不与苟且造假之徒有瓜葛。

画如其人,自然也就不必收藏这些画了。

见对方不接钱,他便放在画案上,转身就走:

“韩先生好自为之!

韩闻轩低下头,含着泪,紧咬牙关,直奔内房,取了酒壶,推门而去。

第二天醉醺醺地回来,额头上还渗着血。

他走进房内,把那幅荷花图撕个粉碎。

此后,把自己关在屋内,不见任何人。

这两天陶章甫心神不宁,夜里梦到韩闻轩国邀自己喝酒,伸手准备接过酒杯,韩闻轩国却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

翌日天明,陶章甫匆匆赶到韩家,只见韩妻泪眼婆娑地跪在灵前。

陶章甫大惊,跌坐在地,痛哭失声。

韩妻拿出一张荷花图,乃是韩闻轩国死前所绘。

陶章甫凝视良久,悲叹道:

“这幅荷花自成一家,无论茎秆花叶全以中锋行之,提得起,放得下,真是豪情满怀,书生本色,远超过我的啊!

之后,有人多方求购韩闻轩的画作,但存世甚少。

陶章甫提及此事,总是为之怅然。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韩闻轩外貌,虽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勾画出人物清高孤傲、洒脱不羁的形象特点,同时又暗示了人物酗酒的生活习惯。

B.陶章甫拿出银票向韩闻轩订画,思量片刻后又收回,细微的动作传达出陶章甫对韩闻轩微妙的试探,看他是否真是一个逐利之徒。

C.韩闻轩对画艺与造假的分析,让陶章甫感到“上了一课”,陶章甫由此意识到,很多人对他的追捧只是崇拜名家,不辨真伪优劣。

D.小说善于利用细节展示人物心理,“低下头,含着泪,紧咬牙关”“额头上还渗着血”表现出韩闻轩内心羞愤、痛悔、委屈的复杂心理。

5.小说题为“荷花图”,这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

(5分)

6.同样欣赏荷花的品格,但陶章甫与年启庚对待韩闻轩的态度却迥然不同。

请谈谈你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哪座城市的人最幸福?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7-2018)》2月5日在北京发布。

记者了解到,在2017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大数据调查中,武汉、西宁、南昌、呼和浩特、长沙、天津、福州、杭州、南京、海口成为“中国十大幸福城市”,调查结果将于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

“城市幸福感”是指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

南昌成为一座具有幸福感的城市有哪些“幸福密码”?

回眸过去一年,记忆储存着太多的精彩。

2017年,对南昌而言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一股股暖流淌过我们心间,一件件民生实事掷地有声,市民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

从《建军大业》全国震撼上映到火中奋不顾身救人的许诺,从龙王庙立交拆除的“南昌速度”惊艳世界到“天下英雄城”的形象登上东京银座和紐约时代广场,从实现三分钟过江的红谷隧道到八一广场10万市民高呼“祖国万岁”,从承载C919试飞的瑶湖机建设完成到多位市民荣登“中国好人榜”……在这座充满动感的都市里,细细品味她的发展,我们都会发现,南昌的形象更好了,气质更佳了。

我们也可以用数据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

南昌产业发展有规模、上档次,千亿产业园招大引强纷纷发力;2017年南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7492元、16298元,“钱袋子”稳定增长且有质量,带给老百姓稳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昌新闻网·2017年“中国十大幸福城市”出炉南昌荣膺探花》)

材料二:

拥有幸福的生活,是自古以来大多数人的理想。

但幸福的感觉稍纵即逝,无数人追寻,却往往不得其法。

幸福是什么?

什么因素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幸福生活?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联合中国邮政,深入中国最微小的经济细胞——普通家庭,用十万张明信片问卷,勾画去往幸福世界的地图!

(摘编自《央视财经:

“幸福生活”哪里找?

这里将给你最美的答案》)

材料三:

“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

“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

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

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

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

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

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

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

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无疑起了不好的作用”。

(摘编自《求实:

“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

材料四:

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A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

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容易理解,因为幸福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个人感觉的一种表达。

从个人因素来说,一个人的幸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

如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地位因素、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即使是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人们的幸福表达也会不同。

此次调查中,女性比男性幸福比例高,老年人比青年人幸福比例高。

如7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无人认为自己“不幸福”。

这就说明,女性和老年人因为期望值低等原因容易对现实产生满足感。

正所谓,知足常乐。

从社会因素来说,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同样会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

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同样的收入水平和其他条件下,生活在公共治理水平高的社区的人们会感到更幸福。

同样,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幸福感,正如一些跨国研究所显示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活在腐败指数较高的国家的居民,其幸福指数也就越低。

此外,此次调查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已成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也说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公平正义与否,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摘编自王廷连《民众的“幸福感”从哪里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南昌以中部省会城市之一的身份荣膺“2017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美誉,说明外界人群对其的赞誉度足以与其他九个城市匹敌。

B.由图一可以看出,教育程度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三线城市要高于一、二线城市,这反映出不同城市市民对教育的关注度不尽相同。

C.由图一可以看出,在三类城市中,生态环境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都不高,足见国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不够。

D.据材料三可知,“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反思自身,启示人们注重精神和道德发展,并帮助人们逐渐思考人生的真谛。

E.材料四中荷兰和美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对A国国民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在持续下降,是因为他们的调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9.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增强幸福感。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

举孝廉,光禄四行。

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

“若范盂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

“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若臣言有貳,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

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

“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

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

“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

“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

“滂从龙舒君①归黄泉,得其所矣。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

“汝今得与李、杜②齐名,死亦何恨。

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龙舒君:

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

②李、杜:

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B.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C.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D.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汉代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任职的“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人。

B.掾属,辅佐三公、郡县主官治政的官吏,其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

C.传舍,旧时官府的一部分,是古代高级官员在办公之余,休息住宿的处所。

D.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

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于身。

也借指官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滂嫉恶如仇,刚正不阿。

弹劾刺史、二千石权豪共二十余人,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表示如存私心,检举失实,甘愿受死。

B.范滂反对宦官,遭受陷害。

党锢之祸再起,朝廷下诏缉捕他。

吴导伏床哭泣,欲弃官与他出逃,范滂不肯连累别人,自己投案死于狱中。

C.范滂做事公正,立场坚定。

外甥李颂为同乡人所不齿,范滂在任命他做小官的问题上坚决不通融,即便是举荐他的宗资也无可奈何。

D.范滂慷慨赴难,重情孝母。

他决定以死平息灾祸,但也难以割舍母亲的恩情;他的母亲深明大义,理解他的选择,母子离别的事迹令时人感动流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5分)

(2)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

(宋)蒋捷

小巧楼台眼界宽。

朝卷帘看,暮卷帘看。

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

昨夜春寒,今夜春寒。

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阕点明登临,楼台虽小,视野却开阔,词人登楼眺望,内心酸楚忧愁之感油然而生。

B.词中“卷帘看”这一动作不断重复,形成复沓之势,表明词人想急切望到故乡,以解思念之渴。

C.作者创设独特的时空情境,“宽”对应“小”,拉开视野的宽度,“暮”呼应“朝”,拓展时间的长度。

D.下阙写春天寒气袭人,让人难以安歇,词人不堪忍受春寒,故站在月下面对洁白的梨花双眉紧蹙。

E.词中重复展现敲打栏杆这一细节,一“敲”一“拍”,一遍一遍,突出其愁之浓,其情之切。

15.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两者有何异同?

请从情感表达与手法运用方面加以赏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5分)

16.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每空1分)

(1)《诗经·氓》里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卜的结果是“”,随后主人公提出“,”以完成婚事。

(2)《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紫芝妹妹嘴上功夫虽然厉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人。

②你不要只记得春节、中秋、重阳节等四时八节去看望父母,而应该常回家看看。

③我们有铁的证据证明这是毁谤诬蔑,他们徒然心劳日拙,并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

④在文字学方面,父亲可谓学术泰斗,我们期盼他雏风清声,以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⑤那天傍晚发生的现在回想起还心惊肉跳的事情,使他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⑥为欣赏省剧团的精彩表演,村民把操场挤得满满当当,甚至有人只能爬上围墙作壁上观。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南方都市报记者吴斌就国家去年追回7.3亿元被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的扶贫资金提问,成为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第三个获得提问机会的记者。

B.随着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交汇,南方雨势将增强,广西、广东等地明日或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甚至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C.我国代表团与美国政府进行了坦诚的、建设性的交流,表示不打贸易战,而是会进一步沟通和深入谈判,促进双边合作。

D.中国是盛产美食的国度,在全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吃得清新脱俗,有趣,甚至健康。

19.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对联有关要求的一项是(3分)

A.上联:

凤凰枝上花如锦下联:

松菊堂中人比年

B.上联:

步新潮,须骑骏马驰千里下联:

兴伟业,应唤春风惠万家

C.上联:

戌岁兆丰万事顺下联:

狗年祝福五谷香

D.上联:

件件随心饥有佳肴醉有酒下联:

般般合意冷添汽水热添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①?

一种体质偏于阴虚,尤其是老年女性,在更年期多有心烦、出汗和失眠的症状,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的表现。

第二种是食肉或辛辣引发上火。

研究发现,上火的人喜欢食肉类或辛辣,民间就有“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的说法,对于养生保健有一定道理。

_②。

以前人们认为肥胖是富态,跟弥勒佛似的,现在研究表明裤带越长,寿命越短。

从《史记》中记载的古代神仙都很瘦可知,③_。

最后一个重大发现是早搏、房颤、心率快等上火的表现,是急躁、焦虑,交感神经兴奋性较高。

21.下面一段文字有三处表述不够恰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使之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语意简明。

(6分)

自信与自卑,虽然只一字之差,但精神境界根本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

自信是成功的唯一秘诀,它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念。

有了它,就能驶向胜利的彼岸。

自卑却与自信背道而驰。

自卑者往往把别人的优点看得过多、过重,却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于是沉重的心理压力使这些人襄足不前。

总之,我们要选择自信,战胜自卑,这是新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