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
《人教版新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
备课教师:
授课教师:
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美术授课计划
总的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
教养目标
按照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总目标按照三个维度来表述,即: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完善人格目标。
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把握好四个学段(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美术学习能力(阅读、评论、创作)方面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体验的兴趣点,突出美术学科视觉形象性和实践性强的特征,选择学生终身受益的动手表达能力加强研究(如:
视觉语汇的表达训练,手绘图像能力的表达,手工造型能力的表达,色彩搭配能力的表达)。
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重在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则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1.以观察为基础了解基本的造型要求;突出主体视觉形象表达的感受体验;强调艺术造型活动的表现方法,注重美术创作过程和结果的表现。
2.关注深层次兴趣,体验创新性美术创作练习;体验创作过程中的创新要素:
新信息→新材料→新形象→新技巧。
培养小组分工合作的技能与团队竞争意识;关注小组美术创作过程中的合作技能与成果分享。
3.团队美术创作的活动方式:
接力游戏式——体现角色互动性、持续性、娱乐性的特征;
单元组合式——体现小组独立性、平等性与协调性合作的特征;
主体构成式——体现学生主角和学生配角的协作性特征。
4.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其中,基本的美术素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是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都有基本的了解。
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指的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主要的是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基本的艺术态度:
第一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作出积极的独特的反应;第二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
七年级美术集体备课计划
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提高我校美术教学质量。
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2、过程与方法: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这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2、教材的内容:
在造型表现方面: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设计应用方面: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在欣赏评述方面: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在综合探索方面: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3、教学任务要求:
七年级学生,本学期学习素描静物的专业技能技法,学会临摹与写生。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在课堂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环保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人格,认真做好全员育人的德育活动。
4、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认识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发挥其培养学生个体创造心理品质、形成和谐健全的个性人格方面具有的独到的教育功能,作为美术学科教学应达成的重要目标来实现。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担任七年级十二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
七年级的学生美术基础较差,主要是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美术基础知识。
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较高,这是学好美术的前提。
在教学衔接上,困难比较大,所以在教学素描、色彩知识等内容要边教边补,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备课中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的电子教案书写格式进行,认真钻研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认真撰写和修改美术教案。
认真确立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内容要体现对重难点内容的突破,包括教法和教学过程,在课堂练习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层次进行教学,课后要有教学反思。
2、抓好课堂教学指导工作。
注重美术科的特点,寓德育于美术课堂教学之中,更新教学手段,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美术教学仪器等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制教学用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3、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经验,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
利用乡土人文资源,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校与社会互相依存。
开发好地方自然资源,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体验能力。
将学习美术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4、全面了解学情,既面向全体,也要兼顾个别差异。
抓好特长生的培养工作。
对学习成绩好,专业技能掌握突出的学生,进行高标准、高要求,使其更加熟练地掌握与应用所学技能。
对于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适当降低专业难度,提高全面素养,作好学科整合。
五、教学评价方案: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
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评价方式和方法: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以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
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美术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
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
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此外,我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在课余时间,要参与一些艺术活动,提高自己的修养,陶冶高雅的情操,使自己的人格更完善。
在工作中,我会不断的、虚心的向老教师请教、学习。
争取把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完成的更出色!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主备人
李永琴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总备课数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
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学生如何理解美术中像与不像,从而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
教法
启发引导讨论探究
学法
培养自学能力表述
教学准备
教师:
教材,教学课件,
学生:
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个性彰显
一、导入:
1、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3、作品描绘了些什么?
4、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5、它来源于什么?
书写部分课题——源于生活
二、授新:
(一)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思考讨论: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
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那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二)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2、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3、师讲述《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P4上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区读懂该作品。
(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张变形的手法)。
4、思考讨论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
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
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从而,印证本课课题——
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
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讨论:
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四)、通过作品引导学生总结再现性美术、表现性美术的特点。
真实——再现性艺术。
抽象——表现性艺术具有变形的特点。
三、评述:
请同学谈对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四、小结:
任何美术创作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即使有一些作品我们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但它们都是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和启发二创作出来的。
美术创作室一个充满艰辛和智慧的创造性的劳动,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和生活内涵。
课
后
反
思
签阅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第二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主备人
李永琴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总备课数
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的意境,了解美术作品中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方法,能对相关的美术作品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过程与方法:
通过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进行体验分析,欣赏评述,掌握一定的美术批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分析,欣赏评述,丰富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
教学难点
理解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法
引导讨论探究示范
学法
探究、思考、讨论、表述实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美术课本纸笔
教学过程
个性彰显
一、组织教学
请学生出示准备的资料,确认合作小组和选择的作品。
二、复习上节课知识
出示美术作品(具象和抽象)提出思考问题
鉴赏美术作品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课堂引导阶段:
播放课件,展示学生提供的照片,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看看你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富有情趣的作品的
三、发展阶段:
第一环节感受与比较分析。
欣赏一组有关的美术作品,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探讨。
主要围绕问题:
你觉得这幅画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
这样表现有何效果?
讲解齐白石的《青蛙》。
夏加尔的《散步》。
欣赏评述。
尝试对其他几幅美术作品进行评述
第二环节:
(1)欣赏,感受。
播放多媒体,诗歌,音乐配合下欣赏《独钓寒江雪》和《李白诗意图》,感受画中意境。
(2)分析,探讨。
问题:
作品中表现的是怎样的意境?
学生讨论。
回答。
教师补充。
(3)欣赏,评述。
尝试对《桃潭谷鸭图》进行评述。
展示与讲评阶段:
学生根据课后单元评价中的选择题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本课小结:
最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课后拓展:
影响画家表现情趣和意境的水平有哪些方面的因素?
课
后
反
思
签阅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
第一课色彩的魅力
主备人
李永琴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总备课数
第3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
2.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引导获取络相关知识信息,使学生掌握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和色彩运用的能力和方法;
2.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过程,提高对色彩的理解,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运用的方法。
能运用一定的色彩知识合理地安排画面。
3.能够运用一定的色彩知识评价他人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色彩的学习形成一定色彩知识概念和常识,培养对色彩知识的求知欲。
2.通过对生活中色彩的关注与鉴赏,提高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美的热情,促进审美修养进一步提升。
教学重点
1.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能力。
2.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对色彩的理解,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运用的方法。
能运用一定的色彩知识合理地安排画面。
教法
引导讨论探究示范
学法
探究、思考、讨论、表述实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彩笔,纸,课本
教学过程
个性彰显
一、导入
拿出一盒水彩笔,做个小调查找几个同学选出他们心中能代表春、夏、秋、冬的画笔。
教师总结丰富的颜色不仅可以愉悦我们的视觉,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本课我们将带领同学们进入色彩的世界,学习色彩的常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感受色彩的魅力。
引出今天的课题——色彩的魅力
色彩是我们进行绘画训练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绘画语言,是美术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色彩的基础知识。
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大千世界的色彩,共同感受世界的美好,领略色彩的神奇魅力
欣赏体会两幅作品
思考,学生发表看法。
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授新
1、观察自然界中的色彩,感悟它们的美。
2、赏析美术作品是如何用色彩来表达自己之美和主观情感的
播放幻灯片:
教师展示一些色彩优美的摄影作品,同时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观看和欣赏作品,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边进行讲解和启发提问,用自然界美丽的色彩、实用性的美术色彩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绚丽多彩的领域中
学生回答问题,说出各种色彩,以及感受。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色彩知识了解的程度。
了解学生欣赏的感受,让学生知道世界因为有了色彩而更加美好。
色彩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发展阶段
播放幻灯片:
颜料中色彩的三要素、色彩三原色与三间色,对比色,相邻色。
色彩对比、色彩对比的实验。
色彩的功能及色性
学生理解体会,并根据教师的引导,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调色实验,通过做连线题目的方式来了解色彩的功能及色性。
学生辨认平时最常用的颜料中的色彩,了解三要素、色彩三原色与三间色、对比色、相邻色、对比色、色彩的功能及色性色彩在生活和作品中的运用等知识。
探究与发现、:
在春、夏、秋、冬四幅图中找出:
1、互为类似色调的两幅图;
2、互为对比色调的两幅图;
3、互为冷色调、暖色调的两幅图。
四、作业
设计一个有创意的色相环(24色相),了解色彩的对比关系。
五、总结:
“色彩学”是美术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的加强色彩知识的学习,提高我们的审美创造能力,用色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和世界!
课
后
反
思
签阅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第一课色彩的魅力
主备人
李永琴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总备课数
第4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能力。
学生体验大自然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的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理解色彩的三原色,色彩的三要素及色彩对比等基础知识。
2.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教学难点
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的表现。
教法
引导讨论探究示范
学法
探究、思考、讨论、表述实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
学生准备:
彩笔,纸,课本
教学过程
个性彰显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
色彩三原色与三间色、对比色、相邻色、对比色、色彩的功能及色性色彩在生活和作品中的运用等知识。
在春、夏、秋、冬四幅图中找出:
1、互为类似色调的两幅图;
2、互为对比色调的两幅图;
3、互为冷色调、暖色调的两幅图。
二、作业
运用不同的色彩,通过组合分别表达欢快和沉静的感觉(也可以是其它的情感表达)。
三、总结:
色彩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
“色彩学”是美术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的加强色彩知识的学习,提高我们的审美创造能力,用色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和世界!
课
后
反
思
签阅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第二课春天的畅想
主备人
李永琴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总备课数
第5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欣赏、感受、解读、品味春天,让学生喜欢春天,赞美春天,更加热爱我们的大自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观察、品味自然景象与艺术品,欣赏课件中春天的影像,让学生表述春天,了解春天的信息,感受春天的生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用语言表述春天,用画笔或电脑描绘春夭,用双手剪裁出春天,用心灵感悟、升华春天。
以至让学生热爱春天。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讨论、联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春日景象,弄懂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春天,同时让学生运用具象或抽象的形式来描绘他们心中的春天。
教法
引导讨论探究示范
学法
探究、思考、讨论、表述实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与学生应用的造型艺术创作形式相同的示范作品,如水粉画、水彩画、油画、摄影、电脑美术等相关的技法演示材料。
。
学生准备:
学生自己选择的造型艺术创作材料,如水粉画、水彩画、摄影、电脑美术等。
教学过程
个性彰显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现在我们置身在一个什么季节里?
生:
春天。
师:
在这个春天的季节里,就让我们一起来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感受春天、体验春天、探究春天好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
《春天的畅想》
二、师生活动
师:
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正悄悄地变化着,大自然正沐浴在春的怀抱里,请欣赏屏幕录像(展示课件一,关于初春的景象)。
学生欣赏,教师适时地做着解说。
看完录像后,师问:
“同学们,根据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谁想说一说,春天里大自然出现了那些变化,那些征候?
大家可以放飞想象,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
”(同学们讨论回答……)
师:
刚才说的是同学们看到和想到的自然景象,大家都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的,非常好,同学们再想一想:
你学过或阅读过哪些描写春的文章,作家是怎样描写春的,能否举上一两个例子。
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讨论、思考,看哪一个同学说得最好。
请举手的学生回答,教师要不断鼓励大胆发言,表扬回答有个性的同学,鼓励不敢举手的同学参与进来。
抓住切入点朱自清的《春》,看作家是如何描写春的,让学生体会春的音韵……
师:
同学们想一想:
对于春的畅想、赞美,还可以通过哪种形式来抒发?
生:
用歌唱形式。
师:
对极了,掌声鼓励。
我们知道有那些歌唱春天的歌曲?
生:
《小燕子》《春天在那里》《春之歌》《春天来了》《春天的故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数说着。
)
师: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班不乏会唱歌的同学,哪一个同学起来唱一首你喜欢的关于春的歌曲?
这一环节,学生出于害羞等原因,不敢起来唱,教师要动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表现。
学生起来唱,老师首先参与进来,双手打拍合唱,号召全体同学应和。
课堂掀起了高潮。
师:
刚才我们从文学、音乐两方面畅想了春天,那么画家又是怎样来表现春天的呢?
展示课件如下:
欣赏课本中的美术作品,作品都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
通过欣赏讨论美术作品,想一想,自然和艺术(美术)有什么关系?
师: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之后回答。
生:
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铅笔画、蜡笔画、年画、雕塑、剪纸……
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回答积极的同学。
第二个问题难度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