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年高二上学期限时训练一历史必修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0751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年高二上学期限时训练一历史必修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学年高二上学期限时训练一历史必修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学年高二上学期限时训练一历史必修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学年高二上学期限时训练一历史必修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学年高二上学期限时训练一历史必修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学年高二上学期限时训练一历史必修试题.docx

《历史学年高二上学期限时训练一历史必修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年高二上学期限时训练一历史必修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学年高二上学期限时训练一历史必修试题.docx

历史学年高二上学期限时训练一历史必修试题

2015年秋学期限时训练

(一)

高二历史(必修)

2015.10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思想也有共通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

A.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B.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

C.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D.主张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

2、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你认为清华的校训与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3、古代一位思想家在回答友人的问题时说到: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4、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贤者曾留下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符合的是 

甲:

“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之人之父”。

要“知行合一”。

乙:

“工商皆民之本”。

“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

“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王阳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

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B.正确指出了清朝灭亡的根源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D.痛恨佛家学说清谈误国

6、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普罗塔(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苏格拉底——道德(美德)就是知识

③马丁·路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伏尔泰——“社会契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马丁·路德宣称: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对此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世俗政权主持宗教仪式B.教会有权解释《圣经》

C.消除了教皇与世俗的隔阂D.国家政权应该高于教会

8、1791年,在伏尔泰逝世13年后,伏尔泰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

迁葬之日,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的人更是多达60万。

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A.他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他编纂了《纯粹理性批判》,使启蒙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

9、某校学生在编演“欧洲启蒙运动”历史短剧时,为孟德斯鸠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A.“由于私有制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的了”

B.“根据社会契约,全体公民是人人平等的”

C.“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

D.“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10、“人民不仅有决定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利,而且有通过起义推翻违反契约和法律、实行暴虐统治的君主的权利。

”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康德

11、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薄伽丘——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B.伏尔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卢梭——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D.康德——宣扬理性与自律

12、“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

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

”文中省略处应为

A.智者学派B.苏格拉底C.康德D.伏尔泰

1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1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其社会转型,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应该是

A.印刷术和造纸术B.火药和指南

C.指南针和印刷术D.造纸术和火药

15、“饮酒仰脸要翻手。

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A.汉赋B.宋词C.京剧D.传奇

16、郑板桥66岁时,他的二女儿出嫁,他作了一幅《兰竹石图轴》做陪嫁,并题诗赠之。

他的绘画作品除了偶尔有数的几幅菊花外,主要是画兰竹石。

他在画兰竹时长添石,认为“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兰竹石,相继出,大君子,离不得。

”郑板桥的绘画反映了

①中国绘画中的写意画特点②中国画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

③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④传统人文画的主题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1999年最后一期(时代)周刊中,评选出一位“世纪人物”。

刊中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之谜的开启者”。

这个“世纪人物”应该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李四光

18、2009年7月,在XX贴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没有任何内容的贴子,在短短一天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点击数百万次,回帖数十万条,引发了一场网友们纷纷参与的网络集体大狂欢。

同时,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开始大行其道。

祖国60周年大庆,有网友就打出了“台湾,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的口号,得到了普遍认同。

由此可见,网络传媒

①具有迅速传递信息的作用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④决定了社会的舆论导向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9、支持持有下图反映的理论观点的是

①董仲舒②拉马克③达尔文④严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20、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为追寻独立,民主,自由和富强之路,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图片所示文献中,能够反映资产阶级这种探索的有

《海国图志》《孔子改制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青年杂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

”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C.使民主、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D.为反对袁世凯复辟提供了有力武器

22、一部政治学著作把下列历史人物归为一类,主要因为他们都是

 

卢梭      伏尔泰     严复      康有为

A.资产阶级革命家B.反抗殖民侵略的斗士

C.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D.维新变法的改革领袖

23、一位学者说:

“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

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24、《狂人日记》在中国思想和文学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对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采用白话文的形式创作的长篇小说②属于文学革命的代表作

③针砭时弊,有力的批判了封建礼教④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5、以下是1917年——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26、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到: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须经历一番痛苦,必须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

”这些文字发表的背景是

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十月革命D.五四运动

27、歌曲《走进新时代》唱到: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以这三代领导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那次会议上确定的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28、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主题是: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他们最应该选择的学习资料是

A.井冈山的斗争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

29、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曾列举以下内容:

(1)有很好的群众;

(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数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毛泽东选集》)这段材料论证了

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B.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

C.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D.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

30、近代思想界的“东学西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二、判断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写“A”,错误的写“B”。

3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创立于春秋,北宋时发展为理学,南宋时发展为心学,但到了明末清初受到黄宗羲等人的彻底批判和全盘否定。

32、伏尔泰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33、伽利略发现落体定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

34、鸦片战争时期,“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的提出,迈开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思潮。

35、20世纪初,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

三、材料解析题: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进步思想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本题共10分)

(1)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表格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

(每空1分,4分)

思想理论

代表人物

历史贡献

A

孟德斯鸠

美国人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民主权

社会契约

B

指导了法国大革命

三民主义

孙中山

C

民主科学

D

指导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提到:

“五四以前的历史表明,中国走西方国家老路的尝试没有成功,此后,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前赴后继,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

”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形成的理论名称和取得的实践成就。

(4分)

(3)祭孔大典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孔子举行的隆重祀典,以下为曲阜祭孔大典祭文节选:

·····复礼兴乐,欲挽狂澜。

己立立人,孝弟唯先。

修齐治平,悦迩来远。

游说列国,不惧厄难。

杏坛论学,大同是盼。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提倡和宣传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2分)

37、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开展了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激烈。

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下列研究。

(1)甲组同学认为:

“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可以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

”请你以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为例说明这一观点。

(4分)

(2)乙组同学从网上查到了有关经典力学的资料:

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

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材料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什么?

(1分)以该法则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1分)

(3)丙组同学从网上查到了有关爱迪生的资料:

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300多项发明专利,被成为“发明大王”。

研制电灯的关键是灯丝材料。

据说,爱迪生试验了1600种耐热材料和6000种植物纤维,但都没有成功。

1879年10月,爱迪生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报道,深受启发。

他用棉丝烧成碳丝,再将碳丝装进灯泡,小心地抽成真空,当电灯通上电流时,灯丝发出明亮的光辉,持续了45小时。

爱迪生终于成功了。

在谈到自己的发明时,爱迪生说:

“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我生平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

依据上述材料,请你帮助丙组同学总结爱迪生取得多项重大发明的原因。

(2分)

 

(4)丁组同学从网上查到了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爱因斯坦本人成为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从相对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战爆发后,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建议,应抢在纳粹之前研制出原子弹。

……但当他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居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

“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

”他后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依据材料分析爱因斯坦通报核裂变的用意及对研发核武器态度的变化?

(2分)

 

四、问答题:

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10分)

38、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

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指导思想或核心主张分别是什么?

(3分)

 

(3)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启蒙运动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2分)

 

(4)启蒙运动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界。

请写出在启蒙运动影响下近代中国出现的两次思想解放潮流。

(4分)

 

高二历史(必修)限时训练

(一)答题纸

36.

(1)

(2)

(3)

37.

(1)

(2)

(3)

(4)

 

38.

(1)

 

(2)

 

(3)

(4)

座位号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限时训练一(答案)

2015.10

一、选择题(30*2=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C

A

A

D

C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B

A

C

C

C

A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C

D

A

C

B

C

B

D

二、判断题(5*2=10分)

31

32

33

34

35

B

B

B

B

B

三、材料解析题(20分)

36、

(1)(每空1分,共计4分)A三权分立B卢梭C领导了辛亥革命D陈独秀

(2)革命时期:

形成毛泽东思想;带领人民建立独立民主的新中国。

(2分)

建设时期:

形成邓小平理论;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2分)

(3)现实意义:

提倡礼,遵纪守法;提倡孝,倡导良好社会风尚;提倡仁,有助于社会的和谐;提倡教育,有利于科技的进步。

(言之成理即可)(2分)

37、

(1)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分)电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分)

(2)普遍法则是指万有引力定律;(1分)影响:

标志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引发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科学基础、为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等。

(1分)

(3)执着的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学习的精神;自身素质。

(2分)

(4)意图:

消灭德国法西斯;变化:

支持到反对(2分)

四、问答题(10分)

38、

(1)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分)

(2)人文主义、信仰得救、理性主义。

(3分)

(3)批判封建专制,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和理论准备;提出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2分)

(4)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