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利润及其分配管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0639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 利润及其分配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6章 利润及其分配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6章 利润及其分配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6章 利润及其分配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6章 利润及其分配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6章 利润及其分配管理.docx

《第6章 利润及其分配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 利润及其分配管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6章 利润及其分配管理.docx

第6章利润及其分配管理

第六章利润及其分配管理

第一节利润规划

一、企业实现利润的意义

(一)什么是利润

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综合反映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本经营活动的效绩。

(二)实现利润的意义

利润指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基础性指标,利润的实现对企业有重要意义:

1.利润是实现企业理财目标的本质要求;

2.利润体现了资本增值的本质;

3.利润是衡量企业管理绩效的重要标准;

4.利润是企业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基础。

二、利润的构成

企业的利润总额是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三部分构成。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OperatingProfit)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是主营业务利润加上其他业务利润扣除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通常,企业的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营业利润指标完成的好坏会最终影响企业利润计划的实现。

营业利润可用公式表示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1、主营业务利润(主业突出)

企业从事基本经营业务所获取的利润称为主营业务利润。

由于企业基本经营业务收入所占比重较大,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往往在企业营业利润中占有绝对比重,甚至在企业利润总额中也占有较大比重。

因此,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的快慢及波动程度对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影响较大。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其他业务利润

企业从事基本经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所获取的利润称为其他业务利润(OtherOperatingProfit)。

该种业务发生的偶然性较大,且金额相对较小,在营业利润中所占比重不大。

其他业务利润计算公式为: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3、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PeriodicExpenses)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包括:

(1)营业费用(销售费用)

(2)管理费用

(3)财务费用(利息)

(二)投资净收益

投资净收益等于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余额。

(三)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外收支净额(NetNon-OperatingIncome)是指企业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的差额。

三、利润预测

利润预测(ProfitForecast)是财务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编制企业利润计划提供依据。

利润预测一般是在某年利润水平基础上,考虑到预测年度各影响利润因素的变动情况而定。

由于企业利润是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三部分构成,各利润组成部分形成特点有较大差异,应分别进行预测。

投资收益预测可结合预测期投资额变化及投资风险大小进行,营业外收支偶然性较大,一般无法直接根据往年发生情况推定。

由于主营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可预测性也较强,企业应重点加强主营业务利润管理,以下介绍几种主营业务利润预测的方法。

(一)比例测算法

1、原理

通过利润与投资额、产值或收入等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来预测利润额的大小。

2、计算公式

(1)主营业务利润=预计平均占用资金额×计划资金利润率

(2)主营业务利润=预计成本×计划成本利润率

(3)主营业务利润=预计产品销售收入×计划销售(收入)利润率

(4)主营业务利润=预计产值×计划产值利润率

3、举例

企业预计计划年度生产甲产品可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000万元,上年度甲产品的实际销售利润率为15%,计划年度由于产品价格上升和产量增加导致的单位固定成本下降等因素,预计计划年度销售利润率将达到17%,则甲产品的销售利润预计为:

产品销售利润=5000×17%=850(万元)

(二)本量利预测法

1、原理:

根据产品的销售量、成本和售价来测算计划年度利润的方法。

该方法是企业财务预测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既可以用来预测利润,又可以根据量、本、利的依存关系,进行敏感性分析,用来预测特定条件下的销售量和目标成本。

2、计算公式

利润=收入-成本(费用)

=销量×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量×[单位售价×(1-价内税率)-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

即: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总额

=销售收入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总额

式中:

边际贡献率=

加权边际贡献率=∑(某产品边际贡献率×该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3、举例

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分别为25%和40%,该企业预计产品销售收入达4800万元,其中A、B产品的销售比重分别为40%和60%。

计划年度该企业固定成本总额为680万元。

要求:

预测计划年度产品销售利润计算。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25%×40%+40%×60%=34%

预计利润=4800×34%-680=952(万元)

在制造成本法下,产品销售利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量×[单位售价×(1-税率)-单位制造成本]}-期间费用总额

=∑(产品销售量×单位产品毛利)-期间费用总额

=产品销售收入×加权平均毛利率–期间费用总额

探讨了利润预测后,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在利润一定情况下,如目标利润制定后,如何利用本量利的内在联系,进行销售量、价格、成本的敏感性分析。

以上例提供的资料为依据,如果该企业计划年度的目标利润为1000万元,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该企业销售收入应达到多少?

根据本量利基本公式可转换求得: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加权边际贡献率

=(680+1000)/34%=4941.18(万元)

如果该企业经过市场调查发现企业最大的市场销售额仅有4800万元,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对产品变动成本率有何要求。

根据本量利计算公式可得:

加权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680+1000)/4800=35%

根据变动成本率和边际利润率的关系可知,该企业的变动成本率应由原来的66%降为65%。

(三)因素预测法(综合预测法)

1、原理

在基年产品销售利润水平的基础上,考虑计划年度影响产品销售利润的各种因素,来测算计划年度的产品销售利润的一种预测方法。

通常,影响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的主要因素有:

产品销售量、销售品种结构、成本水平、价格、价内税率等。

2、计算公式

产品销售利润=基年产品销售利润+计划年度由于各因素变动而增减的利润

3、计算步骤(采用比例预测法)

(1)预测基年利润

一般地,财务预测发生于基年第四季度,基年的实际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无法全部获取,可根据基年的一至三季度的实际资料和第四季度的估计数计算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计算公式如下:

基年1—3季度实际销售利润+基年第4季度预计销售利润

(2)预测基年的成本(销售收入)

基年1—3季度实际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基年第4季度预计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基年成本利润率

(3)基年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率=

(1)/

(2)

(4)测算各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①测算计划产品销售数量变动增减利润额

计划销售量变动增减利润额=(按基年单位成本计算的计划年度产品销售成本—基年销售成本)×基年成本利润率

或:

计划销售量变动增减利润额=(按基年单价计算的计划年度产品销售收入—基年销售收入)×基年销售利润率

②测算计划销售品种结构变化而增减利润额

品种结构变动增减利润额=按基年产品成本计算的计划销售成本×(计划年度平均成本利润率-基年平均成本利润率)

计划年度平均成本利润率=∑(某产品计划年度销售比重×该产品基年成本利润率)

500×(35%-30%)

计划成本利润率?

35%

品种

比例

成本利润率

利润

基年

计划

基年

计划

基年

计划

A

50%

80%

40%

40%

B

50%

20%

20%

20%

合计

100%

100%

30%

36%

150

180

500×30%=150

500×36%=180

或:

按销售收入计算

③测算计划销售成本变动增减利润额

成本变动增减利润额=∑[产品计划销售量×(基年单位销售成本—计划单位销售成本)]

或:

成本变动增减利润额=按基年单位成本计算的计划年度销售成本总额×产品成本计划降低率

或:

成本变动增减利润额=按基年成本计算的计划生产成本总额×预计产品销售率×计划产品成本降低率

④测算计划价格变动增减利润额

价格变动增减利润额=∑[计划销售量×(计划单位售价—基年单位售价)×(1-基年税率)]

⑤测算计划销售税率变动增减利润额

税率变动增减利润=∑[某产品计划销售收入×(该产品基年销售税率—该产品计划销售税率)]

四、利润计划

第二节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项目和顺序

(一)利润分配的项目

1、提取盈余公积

(1)法定盈余公积

(2)法定公益金

(3)任意盈余公积

2、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股利、利润

按其持有股份(投资额)的数额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应遵循“无利不分”原则)

(二)利润分配的顺序

1.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大于0,进行后续分配)

=(本年)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其他转入

2.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注意计提基础和比例:

(1)对于股份制企业:

按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本年净利润的10%提取,达注册资本50%时可不再提取

(2)对于非股份制企业:

比例可高于10%

(3)举例

企业最近七年的经营成果如下表(无其他调整事项):

年度

01年

02年

03年

04年

05年

06年

07年

利润总额

-100

10

20

40

20

50

25

所得税33%

0

0

0

0

0

0

8.25

净利润

-100

10

20

40

20

5

16.75

法定盈10%

0

0

0

0

0

0

1.175

法定公5%

0

0

0

0

0

0

未分配利润

-100

-90

-70

-30

-10

-5

(11.75-1.175)×5%=0.52875×

11.75×5%=0.5875√

若第6年为50,则

所得税为:

(50-10)×33%=13.2

净利润为:

50-13.2=36.8

弥补亏损后的净利润

=36.8-10=26.8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6.8×10%=2.68

提取法定公益金=26.8×5%=1.34

年末未分配利润:

26.8-2.68-1.34=

3.计提法定公益金

(计提基础同上,但比例一般为5%—10%提取)

4.支付优先股股利

5.计提任意盈余公积(由股东(大)会根据需要决定)

6.向普通股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

二、股利支付程序

4月20日宣布公司股东大会当日通过的决议:

准备5月20日向4月19日登记在册的所有股东支付现金0.3元/股(含税),每10股送2股。

股份有限公司向股东支付股利,主要经历以下四个日期:

1.股利宣告日

2.股权登记日(除权日)

3.除息日

4.股利支付日

三、股利支付方式(五种方式)

(一)现金股利

1.含义:

(股利支付的主要方式)

2.支付的条件:

A具有累计盈余(特殊情况下为高于注册资本25%的盈余公积)

B足够的现金

(二)财产股利

1.含义:

2.具体形式:

公司持有的有价证券。

(三)负债股利

1.含义:

2.具体形式:

公司的应付票据、债券。

(四)股票股利

1.含义:

以下股利支付方式中,属于股票股利的有:

()

A以本公司持有的M公司5万股发放给股东

B以本公司增发的新股5万股发放给股东

C以本公司增发的新债券50万元发放给股东

D将本公司发行在外的3千万股按1:

2分割后,向股东增发3千万股

2.发放股票股利的意义(对股东和公司的不同影响)

(1)对公司的影响

A不会导致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增加,但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结构变动(注意:

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

B便于公司留存大量现金进行再投资,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C在盈余和现金股利不变的情况下,发放股票股利可以降低每股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分配前6元/股,现10送2→12→5+

D向社会传递公司将继续发展的信息,从而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可稳定股价;但有时被认为是公司资金周转不灵的征兆。

E发放股票股利的费用比发放现金股利的费用大,会增加公司负担。

(2)对股东的影响:

A发放股票股利后,如果盈利总额不变,会引起普通股股数增加而引发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的下降;但又由于各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不变,每位股东所持股票的市场价值总额仍保持不变。

B如果公司在发放股票股利后同时发放现金股利,股东会因所持股数的增加而得到更多的现金。

C事实上,有时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如2~3%)后其股价并不成比例下降,这可使股东得到股票价值相对上升的好处。

D发放股票股利通常由成长中的公司所为,因此投资者往往认为发放股票股利预示着公司将会有较大的发展,利润将在幅度提高,足以抵消增发股票带来的消极影响。

这种心理会使股价稳定甚至提高。

E有时会使股东获得纳税上的好处。

3.股票分割(与股票股利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1)含义:

(2)股票分割的目的:

通过增加股票股数降低每股市价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3)股票分割后的基本情况:

发行在外的股数增加,使得每股面值降低,每股盈余下降;但公司价值不变,股东权益总额、股东权益结构不变(注意与股票股利的比较,有的国家规定超过25%的股票股利即为股票分割)。

(4)股票分割对公司、股东的影响

①对公司的影响

A每股市价的降低便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B向社会提供“公司正处于发展之中”的信息,有利于稳定公司的股价。

②对股东的影响

A股票分割后每股现金股利的下降幅度低于股票分割比例,股东可多获现金股利

B股票分割向社会传播的有利信息和降低了的股价,可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其价格在将来的供求矛盾中可能会上升,进而增加股东财富。

(5)股票分割中应注意的问题:

A一般而言只有在公司股价剧涨且预期难以下降时,才采取股票分割的办法以降低股价。

B在公司股价上涨幅度不大时,往往通过发放股票股利将股价维持在理想的范围之内。

C若公司认为自己股票的价格过低时,为了提高股价,会采取反分割的措施(也称股票合并)。

(五)股票回购

1.股票回购的含义

2.股票回购的意义(对公司、股东的影响)

(1)股票回购减少流通在外的股份,使每股股利增加,股价会上升,股东会因此获取资本利得,这相当于公司向股东支付了股利,故股票回购有时可认为是现金股利的替代方式,二者是等效的。

(2)对股东来讲,股票回购加剧了股东利益的不稳定性。

A只有在资本利得税小于现金股利税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纳税的好处

B股票回购的价格可能低于市价、股票回购后的市盈率也可能向不利的方向变动

(3)对公司来讲:

(4)我国《公司法》中关于股票回购的规定:

3.股票回购的方式

(1)公开市场购买

(2)固定价格购买

(3)荷兰式招标收购

(4)议价收购

(5)转换收购

四、股利决策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股利理论

(一)股利无关理论(完全市场理论)

1.股利无关理论的基本思想:

股利决策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不会产生影响。

2.股利无关理论的前提假设:

3.股利无关理论的基本观点:

A投资者并不关心公司股利的分配

B股利的支付并不影响公司的价值

(二)股利相关理论

1.股利相关理论的基本思想:

股利决策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会产生影响。

2.股利相关理论的前提假设:

在股利决策时,现实生活中缺乏股利无关理论的前提假设,公司股利分配是在各种制约因素下进行。

3.股利相关理论的基本观点:

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制约因素影响股利分配,进而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

4.影响股利分配的因素

(1)法律因素—《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

(2)股东方面的因素

(3)公司方面的因素

(4)其他因素

*五、股利分配政策

(一)剩余股利政策

1、分配方案的确定

(1)分配方案的基本原理:

在公司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时,根据一定的目标资金结构(最佳资金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自有资金,先从盈余当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

(2)分配方案的四个基本程序

净利100→股利100?

①再投资的金额200

②确定目标资金结构(负债60%)

③计算目标结构下所需的自有资金

200×40%=80

④可分配的利润

100-80=20→全部作为股利

(3)举例

2、采用本政策的理由

在于保持理想的资金结构,使综合资金成本最低。

在完全市场下,既然股东对股利和资本收益并无偏好,只要投资收益率高于股票的市场必要报酬率,保持目标资本结构下的投资资金所需,就能使公司价值(股票价格)达到最高。

3、评价

(1)优点

将利润分配与投资、筹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筹集资金、并主动调整资金结构

(2)缺点

只要各期盈利水平、投资额或资金结构发生变动,均会导致每股股利的波动,使股东错误地认为公司经营业绩不稳定。

(二)固定股利政策

1、分配方案的确定

(1)将每年的股利固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并在较长的时期内不变,只有当公司认为未来盈余将会显著地、不可逆转地增长时,才提高股利的发放额(在长期通胀的年代里也应提高)。

(2)特点:

除上述例外情况,公司的股利固定不变。

(3)举例

2、采用本政策的理由

(1)采用本政策的目的:

避免出现由于经营不善而削减股利。

(2)采用本政策的理由:

稳定股价。

A稳定的股利向市场传递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利于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以稳定股价。

B稳定的股利有利于投资者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以获得股东的欢迎,有利于稳定股价,反之股价可能会因此而下降。

C将股利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即使推迟某些投资方案或暂时偏离目标资金结构,也可能要比降低股利或降低股利增长率更为有利。

3、评价

(1)优点:

(2)缺点:

A股利的支付与盈利脱节,当盈余较低时仍需支付固定的股利,可能导致资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

B不符合剩余股利理论,不能像剩余股利政策那样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

(三)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

1、原理

按某一固定的比例持续增长

2、举例

01年0.1元/股→G=5%

02年0.1×(1+5%)元/股

03年0.1×(1+5%)2元/股

3、评价

(四)固定的股利支付率政策

1、分配方案的确定

(1)分配方案:

公司确定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例,长期按此比例支付股利。

(2)特点:

各年股利随公司经营的好坏而上下波动,获得较多盈余的年份股利额高,反之较低。

(3)举例

支付率=70%

年度

盈余

股利

00

100

70

01

300

210

02

200

140

2、采用本政策的理由

使股利与公司的盈余紧密地配合,以体现“多盈多分、少盈少分、不盈不分”的原则,真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股东。

3、评价:

(1)优点:

在盈余较低时不会导致资金短缺的情况

(2)缺点:

各年股利变动较大时,极易造成公司不稳定的感觉,不利于稳定股价。

*(五)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1、分配方案的确定

(1)分配方案:

公司在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支付一个固定、数额较低的股利,在盈余较多的年份,再根据实际情况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

(2)特点:

额外股利随公司盈余确定,并不固定,故股利支付灵活。

(3)举例

2、采用本政策的理由

A使公司在股利支付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B吸引一部分希望股利固定的股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