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练习第4章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047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练习第4章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练习第4章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练习第4章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练习第4章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练习第4章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练习第4章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练习第4章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练习第4章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练习第4章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练习第4章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讲Word版含答案

课时规范训练

[单独成册]

1.在下列变化①工业制盐酸 ②工业制漂粉精 ③实验室制氯气中,按氯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D.③①②

解析:

选D。

H2+Cl2

2HCl,氯元素被还原;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氯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4HCl(浓)+MnO2

MnCl2+Cl2↑+2H2O氯元素被氧化。

2.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时,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氯水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Cl-

C.向氯水中滴加NaHCO3,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Cl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解析:

选D。

D项,2Fe2++Cl2===2Fe3++2Cl-所以溶液变成棕黄色,是因为Cl2造成的。

3.已知氧化性:

Cl2>Fe3+>I2。

向FeI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水,有关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2I-+Cl2===I2+2Cl-

B.2Fe2++2I-+2Cl2===2Fe3++I2+4Cl-

C.2Fe2++4I-+3Cl2===2Fe3++2I2+6Cl-

D.2Fe2++6I-+4Cl2===2Fe3++3I2+8Cl-

解析:

选B。

还原性:

I->Fe2+,B项,不符合配比关系。

4.少量SO2通入“84消毒液”中,其离子反应方程式最合理的是(  )

A.H2SO3+ClO-===2H++SO

+Cl―

B.SO2+ClO-+H2O===2H++SO

+Cl―

C.SO2+ClO-+H2O===SO

+HClO

D.SO2+ClO―+2OH―===SO

+Cl―+H2O

答案:

D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饱和氯水中Cl-、NO

、Na+、SO

可以大量共存

B.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C.向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说明原溶液中有I-

D.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H2O===SO

+2I-+2H+

解析:

选C。

在饱和氯水中SO

能发生反应SO

+Cl2+H2O===SO

+2Cl-+2H+,不能大量存在,且在酸性条件下,NO

与SO

不能大量共存,A错;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能与铁反应,B错;氯水将I-氧化为I2,I2在有机溶剂中显紫色,C正确;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SO

+2I-+4H+,D错。

6.将Cl2分别通入下列四种溶液中,有关现象及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①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Cl2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

B.试管②中溶液褪色,只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的缘故

C.试管③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Cl2具有还原性

D.试管④中溶液变红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解析:

选A。

生成白色沉淀AgCl,Ag++Cl-===AgCl↓,说明生成了盐酸,A正确;溶液褪色主要是由于Cl2与NaOH反应使碱性消失,B错误;Cl2+SO2+2H2O===4H++2Cl-+SO

,Ba2++SO

===BaSO4↓,Cl2被还原成Cl-,说明Cl2有氧化性,C错误;2Fe2++Cl2===2Fe3++2Cl-,氯气将Fe2+氧化为Fe3+,D错误。

7.如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

解析:

选B。

A.氯气与氨气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正确;B.氯气与氨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氨气被氧化成无色氮气,错误;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被氧化成氮气,正确;D.氯气、氨气对空气都有污染,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正确,答案选B。

8.某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制取无水AlCl3(易升华),其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干燥氯气

C.用装置丙制取并收集AlCl3

D.用装置丁处理丙中排出的尾气

解析:

选B。

高锰酸钾溶液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且不需要加热,A正确;氯气和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氯气,应该用浓硫酸干燥氯气,B错误;加热条件下氯气和Al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易水解,无水氯化钙能吸收水分且和氯化铝不反应,C正确;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用NaOH溶液来吸收,D正确。

9.实验室制取氯气并回收氯化锰,能达到该实验目的的装置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吸收制取氯气的尾气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氯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解析:

选B。

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需要加热,A错误;氯气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装置乙可用于吸收氯气,B正确;应用过滤法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而不是分液,C错误;Mn2+能水解,水解生成的HCl易挥发,蒸干得不到MnCl2·4H2O,D错误。

10.Cl2、HCl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产物溶液中除大量OH-外,还有Cl-、ClO-、ClO

,并知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2∶1。

试问原混合气体中Cl2与HCl的体积比为(  )

A.5∶2B.3∶1

C.2∶5D.1∶1

解析:

选A。

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ClO-、ClO

是氯原子被氧化的过程,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到+1和+5价,Cl-、ClO-、Cl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2∶1,可设物质的量分别为9mol、2mol、1mol,则被氧化的Cl原子的物质的量共3mol,Cl原子失电子的总物质的量:

2mol×(1-0)+1mol×(5-0)=7mo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Cl2生成Cl-为被还原的过程,化合价从0价降低为-1价,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也应该为7mol,即被还原的Cl的物质的量为7mol,则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7mol+3mol)=5mol;由氯气生成的氯离子为7mol,总的氯离子为9mol,则氯化氢生成的氯离子为9mol-7mol=2mol,所以原混合气体中氯气与HCl的体积之比为5∶2。

11.根据下图海水综合利用的工业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粗盐中杂质(Mg2+、SO

、Ca2+),加入的药品顺序为:

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在过程②中将MgCl2·6H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MgCl2

C.从能量转换角度来看,氯碱工业中的电解饱和食盐水是一个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为了浓缩

解析:

选D。

A.过程①加入的药品顺序为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加盐酸,如果再过滤沉淀前加入过量BaCl2溶液,稀盐酸不能除去氯化钡溶液,所以会产生杂质,错误;B.因MgCl2·6H2O受热生成Mg(OH)Cl和HCl气体等,得不到无水MgCl2,若要由MgCl2·6H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MgCl2,为防止Mg2+发生水解,应在HCl气氛中进行,错误;C.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解装置中,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错误;D.③④⑤中发生的反应分别为:

2Br-+Cl2===2Cl-+Br2,SO2+Br2+2H2O===H2SO4+2HBr,2Br-+Cl2===2Cl-+Br2,目的是为了浓缩得到高浓度的溴水,正确。

12.工业上常用如下的方法从海水中提溴:

浓缩海水

粗产品溴

溴蒸气

物质X

产品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①的主要反应为:

Cl2+2Br-→Br2+2Cl-

B.物质X为HBrO

C.步骤②③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

D.步骤②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

解析:

选B。

浓缩后增大溴离子的浓度,与氯气发生2Br-+Cl2===Br2+2Cl-,用空气和水蒸气将溴吹出,并用SO2氧化吸收,从而达到富集溴,③中发生Br2+2H2O+SO2===2HBr+H2SO4,④中发生Cl2+2HBr===Br2+2HCl;A.步骤①中用氯气氧化海水的Br-,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故A正确;B.步骤③中向溴水中通入SO2,发生的反应为Br2+2H2O+SO2===2HBr+H2SO4,则X为HBr,故B错误;C.利用步骤②③达到富集溴元素的目的,故C正确;D.利用溴易挥发,向浓缩经氯气氧化后的海水中通空气和水蒸气可吹出溴蒸气,故D正确。

13.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氯气与铁的反应及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1)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b→c→f。

(2)硬质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硬质玻璃管与收集器之间没有用导管连接,原因是。

反应一段时间、熄灭酒精灯,冷却后,将收集器及硬质玻璃管中物质快速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少许植物油(反应过程中不振荡),充分反应后,进行如下实验:

(3)试剂X的化学式为;有同学分析淡黄色溶液中含有Fe2+,你认为(填“合理”或“不合理”);固体产物的成分可能为(填相应的字母);

A.Fe和FeCl3

B.FeCl2和FeCl3

C.Fe、FeCl2和FeCl3

D.Fe和FeCl2

(4)加入少许植物油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红色加深的原因:

(5)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在加入新制氯水后,并未得到深红色溶液,请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请设计实验对你所分析的原因进行验证,简要写出实验方案。

答案:

(1)g h d e

(2)有棕褐色烟生成 防止堵塞(或其他合理描述都可)

(3)KSCN(或NH4SCN) 合理 A

(4)隔绝空气,防止Fe2+被氧化 2Fe2++Cl2===2Fe3++2Cl-,

Fe3++3SCN-

Fe(SCN)3(只写第一个也可)

(5)新制氯水将SCN-氧化 取少许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原因分析成立

14.活性炭吸附法是工业提碘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流程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酸性条件下,NaNO2溶液只能将I-氧化为I2,同时生成NO,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2)氯气、浓硝酸、酸性高锰酸钾等都是常用的强氧化剂,但工业上氧化卤水中的I-选择了价格并不便宜的亚硝酸钠,可能的原因是。

(3)反应②发生时,溶液底部有紫黑色固体生成,有时溶液上方产生紫色气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4)流程中,碘元素经过了I-→I2→I-、IO

→I2的变化过程,这样反复操作的目的是。

解析:

(1)亚硝酸钠具有氧化性,碘离子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碘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NO

+4H++2I-===2NO+I2+2H2O。

(2)氯气、浓硝酸、酸性高锰酸钾等氧化性太强,还能继续氧化碘单质,故工业上氧化卤水中

I-选择了价格并不便宜的亚硝酸钠。

(3)反应②发生时,溶液底部有紫黑色的固体生成,有时溶液上方产生紫色的气体,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易升华,所以,反应②需要在水浴加热条件下进行。

(4)流程中,碘元素经过了I2→I-、IO

→I2的变化过程,这样反复的原因是富集碘元素。

答案:

(1)2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