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二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0121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山二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蓝山二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蓝山二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蓝山二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蓝山二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蓝山二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docx

《蓝山二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山二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蓝山二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docx

蓝山二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天泰蓝山工程施工(二标段)

 

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批准:

审核:

编制:

 

青岛温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3年12月

目录

一、工程概括

二、通病一:

砖砌砖砂浆强度不足

三、通病二:

工程现浇混凝土构件强度不足

四、通病三:

现浇混凝土板负弯矩钢筋下移

五、通病四:

现浇混凝土板裂缝

六、通病五:

现浇混凝土平板板厚不足,板面不平整

七、通病六:

工程构造柱、圈梁、楼梯、现浇板施工缝位置不正确,夹渣、混凝土成型质量不好

八、通病七:

屋面工程渗漏

九、通病八:

外墙渗漏

十、通病九:

卫生间、厨房地面渗漏

十一、通病十外墙面空鼓、裂缝

十二、通病十一天棚抹灰空裂、脱落

 

1、工程概况

1.1本工程为青岛天泰蓝山高级社区洋房17-20#、25-30#楼,别墅31-45#楼,系别墅多层工程,工程地点为即墨市温泉镇山里村北。

建设单位为青岛天泰温泉谷置业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青岛天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为深圳市工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青岛雍达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由青岛温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施工。

1.2本工程平面形状呈方形,建筑面积为65000m2。

1.3本工程基础为独立柱基础,上部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体系,全部为现浇钢筋砼柱墙、梁、板。

1.4混凝土标号:

垫层C15,基础、主体板梁梯柱为C30,构造柱、圈梁、后浇设备基础为C20(别墅为C25)。

2、通病一:

砖砌体砂浆强度不足

2.1砌体的抗压、抗剪、抗拉强度均与砌体中的砂浆强度有关,如果砂浆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将直接造成砌体的承载力下降,对结构安全、抗震和抵御裂缝能力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砌体中的砂浆强度问题。

2.2目前砌体砂浆强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砌体局部砂浆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二)工程顶层、阁楼层砂浆强度不足,设计采用的砂浆强度不符合有关文件规定;

2.3主要治理措施

(一)总的要求:

1、工程开工前,应认真审阅设计图纸,明确设计要求,特别是顶层、阁楼层砂浆强度除满足设计要求外,应满足市建委有关文件规定不低于M7.5的要求;基础工程砂浆种类应符合规范规定。

2、拌制砂浆所用材料按规定现场取样进行复试,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

3、砌筑砂浆施工前必须做试配;施工中材料发生变化时应重新做试配,严禁套用配合比。

4、拌制砂浆应严格按重量比计量,严禁使用体积比。

(二)材料要求:

1、拌制砂浆用的砂子必须按进场数量进行复试,不得使用细砂和含泥量超标的砂子,砂子使用前必须过筛。

2、生石灰熟化成石灰膏不得少于7天,严禁将熟化好的石灰膏露天存放。

3、水泥必须按批次进行复试,使用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必须重新做复试。

(三)计量要求:

1、拌制砂浆必须配备专职计量员负责计量工作。

2、现场配合比标志牌必须标明每盘砂浆所用各种材料具体数量。

3、砂子必须准确计量,严格控制石灰膏掺用量,现场必须配备盛取砂子、石灰膏的专用器具。

(四)搅拌要求:

1、砌筑砂浆必须采用机械搅拌,并严格控制加料顺序。

2、搅拌时间宜控制在2-3min。

(五)施工要求:

1、砂浆必须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应在3h以内用完,混合砂浆应在4h以内用完。

夏天高温时各减少一小时。

2.时灰槽在中途倒入新拌砂浆前,应将槽底剩余砂浆刮于一侧继续用完。

3.砂浆一旦出现泌水现象,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后方可继续使用。

4、严禁使用落地砂浆和隔日砂浆。

5、严禁干砖砌筑。

常温下宜提前一天浇水,冬季可随浇随砌。

3、通病二:

工程现浇混凝土构件强度不足

3.1通病现象:

工程现浇灌混凝土楼板、构造柱、圈梁、楼梯等混凝土整体或局部强度不足。

3.2原因分析:

(一)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1、水泥过期或受潮湿结块;水泥未经试验就使用;

2、砂、石骨料级配不好,空隙率大,含泥量大,杂物多;

3、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二)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

1、不用试验室规定的配合比,随便套用经验配合比,不根据现场的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

2、砂、石、水泥、外加剂不认真过磅,计量不准确;

3、加水不准确,随便加水,使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增大。

(三)混凝土搅拌加料顺序不正确,搅拌时间不够,拌合物不均匀。

(四)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过长,产生离析现象。

(五)混凝土的振捣方法不正确,漏振。

(六)混凝土的成品保护及养护不当。

混凝土浇长过程中遇到雨天,模板内积水勤务振捣完毕后遇雨天、高温、干燥天气和寒冷天气而没有相应的保护和养护措施等,造成混凝土水分过多或脱水或受冻,造成强度不足。

3.3治理措施:

(一)认真贯彻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及有关质量管理规定。

(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1、水泥、外加剂进场须有出厂合格证、备案证、检测报告,并应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水泥的堆放应搭设水泥棚,防止水泥受潮;同时要做到先到先用,避免存放三个月以上。

外加剂的掺量及与水泥的适应性应通过试验确定。

2、砂、石的堆放地要进行清理,防止杂物混入,同时通过试验测定含泥量。

(三)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

1、原材料复检合格后,应及时按规定取样送试验室进行试配,并严格按配合比施工。

2、现场搅拌应按《关于加强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计量的几项规定》(表建质字(95)第242号)严格计量,正确控制加水量和外加剂的掺量。

3、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测定,雨天施工时应增加测定次数,并根据含水情况调整配合比。

4、冬季施工时,混凝土水灰比不得大于0.6。

(四)混凝土的搅拌地建立岗位责任制,按规定投料顺序投料,合理拌制,控制混凝土的最短搅拌时间。

(五)控制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应符合浇筑时规定的坍落度,当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六)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掌握合格的间歇时间,正确留设施工缝。

现浇平板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保证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有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宜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七)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在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禁止混凝土早期脱水和受冻,冬季浇筑的混凝土应严格执行《关于加强科委施工预防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的通知》(青建质字(1998)13号)的有关规定。

(八)加强施工管理。

施工单位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各工序施工前,认真做好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作,使每个操作人员都清楚每道工序的操作步骤及质量标准,并认真、及时性地解决检查中发现的质量总是加强对职工责任心的培养和对职工专业技术的培训,监理人员应加强质量监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须旁站监理。

(九)利用先进检测仪器,对混凝土结构强度进行抽检。

3.4处理方法:

(一)当混凝土强度偏低,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并经有关单位研究提出处理方案,如推迟承受荷载的时间,减少荷载或采取必要的加固补强措施等。

(二)当结构抽检构件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按照〈关于印发工程结构、建材、设备安装抽检工作程序的通知〉青建成监字(2000)30号进行处理。

监控要点:

一、1砼试验室配合比是否转化为施工配合比。

2、是否重量比计量。

3、施工、监理是否对预拌砼进行检查。

二、1对每层砼构件强度回弹测试,进行检查。

2、末回弹检查,不能进行主体验收。

4、通病三:

现浇混凝土板负弯矩钢筋下移

4.1通病现象:

现浇混凝土平板负弯矩钢筋变形,下移。

4.2原因分析:

(一)负弯矩阵钢筋直径偏小,绑扎不牢。

(二)钢筋保护措施不力,钢筋绑扎成型后,人为踩踏、泵管的拖拉、运输及浇捣混凝土等,造成板的钢筋特别是负弯矩钢筋下移、变形。

4.3预防措施:

(一)施工方面:

1、板的负弯矩钢筋绑扎要牢固。

单向板的钢筋绑扎,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必须全部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双向受力的钢筋,全部交叉点必须都扎牢。

一面顺扣要交错着变换方向绑扎,网片面积较大时可用细一些的钢筋作斜向拉结。

两根钢筋的搭接处必须在搭接长度中绑扎3处,即在搭接段中心和两端共扎牢3点。

2、设置铁马凳或使用专用钢筋支架,有效地将负弯矩钢筋支起。

铁马凳的设置数量为每1米设一处,钢筋支架可根据板中钢筋的刚度大小而设置。

3、设置保护层垫块:

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和厚度须符合规范,并根据板的面积大小适当垫足。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架空通道通行的办法,并且钢筋工要随时检查修理,及时校正复位。

(二)管理方面:

负弯矩钢筋绑扎完毕,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亲自检查,监理单位应及时验收,发现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地方应立即返工。

在浇筑过程中,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跟踪检查。

4.4处理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负弯矩钢筋位移,应及时校正、复位;当混凝土平板已浇筑完毕后发现负弯矩钢筋位移,应根据平板受力状态和结构重要程度,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对平板采取加固措施或报废处理等。

5、通病四:

现浇混凝土板裂缝

5.1通病现象:

1、砼的收缩裂缝:

裂缝多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构件表面出现,有塑态收缩、沉陷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凝结收缩等收缩裂缝,这种裂缝不深也不宽。

2、砼的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走向无规律,大面积结构温度裂缝往往是纵横交错;梁板类温度裂缝多平行于短边。

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平行或接近平行。

裂缝宽度一般在0.5mm以下。

表面温度裂缝多在施工期间出现,贯穿的温度裂缝在浇筑经2~3个月或更长时间发生,缝宽是冬季宽夏季变细。

沿截面高度,裂缝呈上宽下窄多数,个别也有下宽上窄,遇顶部和底部配筋较多的结构,也有中间宽两端窄的梭形裂缝。

5.2原因分析:

(一)施工准备:

模板和隐蔽工程项目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

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符合;构件的预留拱度是否正确;

(2)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支柱的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

(3)模板的紧密程度;

(4)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符合。

(5)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鳞落的铁皮等杂物,应清除干净。

(6)木模板应浇水加以润湿,但不允许留有积水。

湿润后,木模板中尚未胀密的缝隙应用纸筋灰加以嵌塞或用草纸贴缝,以防漏浆。

(7)金属模板中的缝隙和孔洞也应予堵塞。

(8)检查安全设施、劳动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6.其他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

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二)操作工艺:

1.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

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2.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

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浇筑高度的上升,酌予递减。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

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

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

6.梁和板应同时浇筑混凝土。

较大尺寸的梁(梁的高度大于1m)、拱和类似的结构,可单独浇筑。

但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7.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每层厚度应不大于下列数值(mm);插入式振捣器为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平板振捣器为200,人工振捣时为150~250(基础250,密集配筋为150)。

8.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时,时间宜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固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三)管理方面: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亲自在现场指导,监理单位应及时验收,发现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地方应立即返工。

在浇筑过程中,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跟踪检查。

5.3预防措施:

(1)砼配制时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用良好的级配和砂率,搅合均匀,振捣密实。

浇筑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润。

浇筑后及时的认真的养护,可在砼表面喷一度氯偏乳液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

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浇筑后应及时喷水养护,但不宜使用温度太低的水直接浇砼表面。

(2)砼振捣要充分,但又不能过分。

(3)砼初凝后终凝前适当时机必须进行二次抹压,这是很关键的措施,但避免在砼表面撤干水泥刮抹。

(4)控制好砼原材料的质量,搞好砼配合比设计,掌握好砼搅拌,严格分层施工浇捣密实。

(5)细长结构构件采取分段间隔施工,设置适当的施工缝或间断线。

(6)在结构薄弱部位及孔洞四角配置温度筋。

(7)养护时控制升温速度不大于15℃/小时,降温速度不大于10℃/小时,并缓慢暴露砼,避免急热。

养护期间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差在25℃。

以内。

(8)对于大体积砼除了上述措施外,另外要求选用低水化热水泥配制砼,或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减水剂以降低水化热。

在设计允许情况下,可抛入块石,降低水化温度。

夏天施工可用冰水拌制砼,降低砼入模温度。

分层浇筑、分块浇筑,留后浇带。

结构中通水管的降低结构内温度。

砼浇筑在岩石地基或原层的砼垫层上时,可在岩石或砼垫层上设置防滑隔离层,在截面变化大的地方设置渐变形式,以消除或减小约束作用。

加强大体积砼的温度控制,砼拌制要低于25℃,浇筑要低于30℃,砼与大气温度差不大于25℃,砼车内外温度差宜在20℃以内。

加强养护过程中的测温工作,发现温差太大,及时采取保温措施。

脱模时防止砼表面急剧冷却。

5.4处理方法:

(1)如砼仍有塑性,可采取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并加强养护。

(2)如砼已硬化,可向裂缝内散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润湿,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

(3)也可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

(4)对表面裂缝,可采取涂两遍环氧胶泥或贴环氧玻璃布,以及抹、喷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表面封闭处理。

对防水防渗的结构,大于0.1mm宽度的贯穿性裂缝,采用灌水泥浆或环氧浆液进行

(5)裂缝修补,或者灌浆与表面封闭同时采用。

小于0.1mm的裂缝,可不处理或只作表面处理。

 

6、通病五:

现浇混凝土平板板厚不足,板面不平整

6.1通病现象:

现浇混凝土平板厚薄不一,局部厚度不足,表面不平整。

6.2原因分析:

1、板的钢筋绑扎不牢,钢筋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致使板的有效厚度不足。

2、板未弹板厚控制线也未设置控制点,模板支柱未支承在坚硬的地基上,垫板支承面不足,以至在浇混凝土时或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

3、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筑,有时只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用铁锹拍平,使混凝土板厚控制不准,表面有锹印,粗糙不平。

4、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使板面出现凹坑和印迹。

6.3治理措施:

1、工程施工要认真招待《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及设计图纸要求。

2、控制板的有效厚度。

板的钢筋绑扎要牢固,上下排钢筋应设置铁马凳或钢筋支架,铁马凳的设置数量一般不大于1米设置一处;钢筋垫固定好,设置的数量一般每隔一米左右在板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3、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撑部分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或板面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过量下沉。

4、浇筑混凝土板时应铺设平板架空通行并采取平板振动器振捣,其有效振动深度约200-300MM,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0-50MM。

5、控制混凝土板浇筑厚度,模板的支设应准确。

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应多设几个控制点,也可用木料或钢筋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志,放在浇筑地点随浇筑随移动,以保持板面的水平。

振捣至板面呈现浮浆时,用2米直尺刮平,木抹子拉毛至控制墨线或控制标志。

6、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注意模板和支撑,如有变形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加固好。

7、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以内,应进行覆盖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可在结构面上走动或安装模板及支架,避免造成板面不平。

8、加强质量管理。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单位技术负责相应跟踪检查,监理人员须旁站监理。

9、严格按照市建委有关规定,利用先进检测仪器,对板的保护层及厚度进行抽样检测。

6.4处理方法:

1、凡板面不平,出现凹坑和印迹或板底鼓胀偏差值不影响结构施工质量时,可局部进行剔凿和修补处理。

一般可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或比原标号提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

2、凡偏差值影响结构施工质量时,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方案后,再进行处理。

3、凡板厚不足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经设计单位核算,采取减少荷载或进行加固补强处理。

7、通病六:

工程构造柱、圈梁、楼梯、现浇板施工缝位置不正确,夹渣、混凝土成型质量不好。

7.1通病现象:

住宅工程构造柱、圈梁、楼梯、现浇板等施工缝留设位置、方式不正确,新旧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好。

7.2原因分析:

(一)施工准备不足,造成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超过规范规定,出现不应有的施工缝。

(二)浇筑混凝土前未事先确定施工缝的位置、方式。

(三)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浇筑时,捣实不够。

(四)浇筑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时,往往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砖块等杂物(在冬季还有积雪、冰块)积存的在混凝土表面,未认真清理,再次浇筑混凝土时混入混凝土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

7.3治理措施:

(一)工程施工时,要认真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及有关质量管理规定。

(二)精心编制施工方案。

综合考虑搅拌能力、运输时间、振捣器的配置、浇捣路线,合理安排停歇时间,避免出现不应有的施工缝。

当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时间超过下表规定时,应按规范要求设置施工缝。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允许时间(min)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

不高于25℃

高于25℃

不高于C30

210

180

高于C30

180

150

注:

当混凝土中掺有促凝或凝型外加剂时,其允许时间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三)浇筑混凝土前确定施工缝留设的位置,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混凝土,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且主梁不宜留置施工缝;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宜留置在板以下20-30MM处;单向板可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双向受力楼板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圈梁的施工缝现行规范末做规定,但可以肯定,在砖墙交接处、转角处、砖垛和门窗洞口范围内,以及圈梁与其它混凝土构件的交接处应力比较集中或断面比较薄弱,均不应留置施工缝;柱子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的下面;楼梯踏步板应留在上三步或下三步跨中1/3范围。

(四)施工缝的留设方式应正确,甩槎处应支模,避免混凝土任意流淌或坡槎。

规范要求柱和梁的施工缝表面,应垂直于构件的轴线;板和墙的施工缝则应与其表面垂直,应设置一隔板,在板上予留出钢筋位置缺口,将板插至底部,固定牢固,也可在垂直施工缝处插入一些短筋,增强收缩和表面粘结。

(五)施工缝的处理应正确,以便于新旧混凝土的结合。

施工缝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达到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混凝土;过早会因振捣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及与钢筋的粘接。

1、判定已浇筑的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2Mpa有如下三种判定方法:

①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增做一组试件,与混凝土同条件养护,根据试压结果确定:

②采取数显回弹仪等先进检测设备检测进行参考;

③采取经验判定,因有关混凝土强度1.2Mpa的规定是沿用前苏联早期的经验,并不是绝对数值。

主要看混凝土表面的实际情况,以人的混凝土上踩踏不下陷为准。

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的龄期与气温、水泥品种标号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可根据经验,参照《建筑施工手册》所给的数据取用。

2、施工缝的处理有如下方法:

①先用钢丝刷把水泥薄膜和钢筋上粘有的水泥砂浆以及油污、铁锈清除干净;将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松动的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清除、凿毛,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将模板内的杂污清理干净。

②浇筑混凝土时应先清除积水。

水平施工施工缝宜先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万分相同。

③从垂直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

机械振捣时,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向缝边赶浆;距施工缝1000MM处禁止用机械而用人工仔细捣实,以防振动扰动已凝结的混凝土。

④增强责任心,施工和监理人员都要加强施工缝的质量控制。

7.4处理方法:

当施工缝处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

对夹层的处理应慎重,梁、柱等在补强前,应搭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混凝土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筑、捻塞提高一级标号的膨胀细石混凝土或混凝土减石子砂浆,捣实并认真养护。

8、通病七:

屋面工程渗漏

屋面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水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严重的渗漏,不仅危害着建筑物,也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安全,甚至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提高屋面防水工程质量,切实解决屋面渗漏通病,降低消费者投诉,是建设工程各责任主体及责任人的重大责任。

8.1通病现象:

(一)山墙、女儿墙、天沟、檐沟、斜沟、檐口、变形缝等处及突出屋面的烟道、抽气道、管道设备周边渗漏。

(二)刚性防水屋面开裂、渗漏。

(三)卷材防水屋面开裂、粘接不牢渗漏。

(四)涂膜防水屋面的涂膜厚度不足、渗漏。

(五)瓦屋面固定不牢、渗漏。

8.2质量通病专项治理的原则与质量要求

(一)基本原则: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功能要求、防水部位、结构特点、施工条件及耐用年限等选用与其相适应的新型防水材料。

针对不同的屋面防水工程,制定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即在正确选用防水材料的基础上,确定防水构造层数,实施刚柔结合、防排结合,确立有效防渗、防漏、防水综合治理方法。

(二)质量要求:

不渗漏,保证排水畅通,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防水和使用功能。

8.3治理措施

(一)设计是前提

建筑防水工程的设计必须依据GB50207-9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规定的要求及市建委关天治理屋面渗漏的有关规定。

2、严格执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不得随意变更设计文件。

3、防水工程设计人员必须熟悉防水材料的性能,懂得施工工艺,并有防水设计的经验。

4、防水工程设计文件中必须明确标注防水等级(设防标准)、防水构造层次、使用材料类别及厚度、节点做法、技术要求等。

5、屋面瓦及聚苯乙烯保温材料的平屋面严禁选用刚性防水屋面,同时瓦屋面下必须增设一道柔性防水层,并加选用涂膜防水层。

6、柔性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