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9927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docx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docx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题方案

 

石宝小学

2011年11月7日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概括。

那就是说,语文的主要特点就是交际。

而人类交际中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口语,如果语文教学忽略了口语交际的教学,那就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我国的应试教育只重视写作教学而忽略口语教学,那是由于口语交际不便于考试造成的。

而今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如果继续忽略口语交际教学就是极大的错误了。

自恢复高考以来,出现了多少“高分低能”的高材生,无一不在向我们敲响警钟:

教育要注重能力,不能只追求知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也规定了明确的目标: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在具体的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不但明确了各阶段“说”的目标,还明确规定了各阶段“听”的目标。

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系的统一体。

因此,它不仅要求掌握听说技巧,还要求具有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以及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可以说,它在生活世界交际中,心灵的敞开度大了,对言语综合素养的要求也高了。

听说并重才真正体现了交际的特点。

也集中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所以,新教材的编排也大大增加运用的训练,而相应地减少了文学性的内容。

可是,现在还有好多教师仍然延续传统的语文教学,把语文知识的传授当做语文教学的中心,甚至,有些地方的统考仍然把重点放在语文知识上,而忽略能力的考察。

这就造成新课标的不能彻底贯彻。

口语交际教学的不被重视。

近年来,虽然农村人口大量进城,但是,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农村人口仍占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

农村学生的教育仍然不能忽视。

我国素质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受益者,不应该仅仅是城市的青少年,更应该包括农村的孩子。

农村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加强对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开展对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课题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然而,目前我国专门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我们从每个人展示自我的角度来看,有语言能力的人采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口语了。

农村有句俗话“好马出在腿上,好汉出在嘴上”。

一个人即使有再大的才能,如果没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总会受到影响。

再从现在的就业来看,用人单位的招聘,面试是必不可少的。

寻求就业者如果没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业机会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现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无疑是给他终身发展打基础。

这一点对农村学生尤为重要。

1、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务必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汇集的社会,交往活动是21世纪人的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

人们有强烈的交往意识,通过交往,开放自己,大量吸收社会信息,丰富情感体验,接受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使之得以顺利发展。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紧跟时代步伐的需要。

2、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我们务必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就教育的对象而言,素质教育要比应试教育广泛得多。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普遍提高广大劳动者的基本素质。

而口语交际就是每个人(残疾除外)的一种最基本的素质。

口语交际过程中,个个参与,人人实践,学生在广阔的互动空间里学习语文、识字用字、用词造句、润饰成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

交际中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能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口语交际综合性课堂教学能打破过去传统教学“说”与“听”不能同步的环节,把过去“轻说”“轻听”,重“写作”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予以否定,同时更能打破学生“守口如瓶”的僵局,锻炼学生的胆量与勇气。

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展开口语交际活动,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以“听”促“说”,以“说”促“写”,相互结合,提高能力,实施素质教育。

3、农村孩子自身的发展要求我们务必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人的语言与思维是一对相互促进的能力。

思维活跃的人,语言也活跃;语言活跃的人思维也活跃。

同样,思维缜密的人语言也缜密;语言缜密的人思维也缜密。

语言的训练也就带动了思维的训练。

口语交际课把口语和交际结合,避免了孤立的听话、说话训练,学生通过口语交际的实践,规范了口头语言,培养的是交际能力。

这种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不仅表现在说的准确,流利上,更表现为说的状态、形式上,也就是要求在口语交际的时候,要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是对学生道德认知和社会交际能力的综合要求。

使农村学生们对语言的认知、语言的运用、语言的交际结合,增强了农村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

三、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及成因

农村小学生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目前,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

有关统计显示,农村的学生在数理化方面比城市学生成绩高,而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城市学生弱,农村学生普遍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

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更为得体,等等。

导致我国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的主要因素有:

1、学生见识少。

有人用“文化的沙漠”来形容农村文化生活的落后。

这话虽然有点过,但也多少道出了一点现实。

大多数农村没有图书馆,家里没有图书架,学生课外阅读没有书,除了电视,几乎看不到有什么新鲜的东西。

除了学校等一些机关单位,报纸、杂志、书籍等文化传播途径,几乎都不存在……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造成农村学生的见识少。

见识少直接导致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匮乏,学生表达的原材料的缺乏,使口语交际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家庭教育差。

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普遍缺少现代城市文明生活的经验,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既无经验亦无主动意识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

加上农村家长忙于生计、平时无暇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久而久之,形成“只养不育”的局面。

近年来农村打工族数量日益增加,农村家庭中很多是母亲成了留守家长,一个人操持家务已经不易,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3、语言环境恶劣。

另外,家长也只重视笔试成绩而不在意口头表达能力。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除了学校外,农村孩子耳濡目染的都是土话、方言,有的学生日常生活中只习惯用方言来交流,不善于也不习惯于用普通话来表达;甚至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胆子小,怕说错话,不愿表达。

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导致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薄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这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追求。

所以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是多样的。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内课外资源,双线训练,立足课文,创设多种多样的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1、 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口语交际课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而口语交际课的落脚点是语文,大量的训练还应该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

所以语文教师课堂上要有训练的意识,融口语交际训练于识字课、阅读课和作文课之中。

2、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无时无处不需要口语交际。

生活是实施“口语交际训练”的无边课堂。

教师不但应当从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出发,充分发挥农村自然资源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选择活动素材,利用各种场合、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有价值的活动,为学生创造交际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还可以利用语文活动课和课余活动时间,组织一些模拟社会交际活动,也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特别是要创设和模拟现实社会的口语交际情境。

比如商业买卖,应聘面试等等。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口语交际情境教学研究

《课程标准》提出: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因为生动、逼真的情境展现,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因而要上活口语交际课,这个“活”的金钥匙就是要有一种交际的情境或氛围。

可以这么说,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

言语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特别是充满感情色彩的言语。

因此,在硬件设施很匮乏的农村小学低年级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2、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演欲望,让学生参与故事的表演,既能创设一个大的语言环境,又能让学生直接的进行换位思考,揣摩自己在充当角色后应当说什么?

怎么说?

3、通过活动创设情境

我们可以创设性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模拟或实际的活动,可以利用语文活动课和课余时间把一些社会交际情境搬入校园。

(二)口语交际课堂评价研究。

 

评价是口语交际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我们讲的评价包括口语交际课上的评价和语文教学各环节中口语交际的评价两个方面。

这种评价不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心灵沟通,更是一种特殊的口语交际过程。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注意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1、注重激励性。

我们对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的点滴进步,都能给予充分肯定,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在肯定成绩和进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坚定信心,不怕困难,改正不足。

2、突出导向性。

对学生训练中的不足,我们不仅指导学生要“怎样改进和完善”,更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改进和完善”,这种导向建立在肯定激励的基础上,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接受,所产生的效能远远超过口语交际本身。

3、注意深刻性。

所谓深刻性就是指评价不光针对学生活动的结果,还通过结果去分析产生结果的得失原因。

如学生在说话过程中遇到支支吾吾或“卡壳”现象,我们不急于求成,而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地进行引导、点拨,让学生获得“瞬时顿悟”,从而把交际活动顺利进行下去。

4、讲究准确性。

不少老师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习惯于用“你真棒”“表现得好”等抽象模糊的话,这是不恰当的。

我们要求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要作出具体明确的评价,不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5、采用多元性

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无纸化的过程,因而,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显得格外重要。

我们提倡口语交际课堂上采用多元性评价。

评价视点既有“听说”还有“交往”,既要关注语言因素也要关注非语言因素。

在语言因素方面,不仅要继承听话说话课的一贯做法,借助评价激活学生语言储备,规范口头用语,还要借助评价,培养学生语言的应变性和得体性。

在非语言因素方面,要把交往态度、习惯、方法、沟通能力、处事能力等也置于评价的视野,以全面完成口语交际课教学的任务。

当然,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因为口语交际课讲究的是师生双方的互动,所以教师应下放评议权,让学生一起参与到我们的评价中,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互相欣赏、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工作始于2011年11月,分四步进行: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推广阶段和总结阶段。

具体工作如下:

(一)准备阶段:

(2011年11月—2012年2月)

课题组在全校选取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语文教师作为主研人员,围绕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开展了专题学习研讨活动,深入校内外开展调查研究。

(二)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

1、课题组以信息专辑的形式向学校下发大量的学习资料,教师们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验工作写出心得体会,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师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为了掌握实验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及时修正实施方案、调控学校的实验工作,同时也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会,通过看活动、听汇报、查资料等调研活动所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活动、总结成败得失、提出改进意见、拿出具体措施、修正实施方案,有力地推动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3、为了拓宽信息反馈渠道,课题组设计印制活动记录卡,包括活动名称或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的基本情况、活动总结与评价等项目。

通过对记录卡的分析,为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三)推广阶段:

(2013年3月——2013年9月)

为了将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与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紧密结合,以语文《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思想指导我们的研究和实验;在推广的过程中深化研究,完善方案,使之更具实用性,操作性,科学性和指导性。

为此,课题组开展大量的研究推广工作。

1、课题的推广工作首先在本校进行。

2、课题组要求将本活动向兄弟学校开放,以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达到了共同提高及成果共享的目的。

(四)总结阶段(2013年9月——12月)

至2013年9月,大面积推广实施阶段的工作基本结束,2013年12月份,我们着手对各阶段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完成了资料的整理、实施方案的修改、工作报告的撰写等工作,并开始对下阶段的工作进行规划和设计。

 

石宝小学

2011年11月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