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9923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扬州市2019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

地理

2019.05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11页,包含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20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综合题,请您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2019年3月1日,中国首个火星基地在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建成。

柴达木盆地的烃源岩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和排出油气。

图A为红崖地区景观示意图,图B为红崖地区烃源岩物质刚开始堆积时沉积厚度等值线图(单位:

米)。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被认为是中国境内最像火星的地方,与火星类似的自然地理特征有

①流水地貌为主

②昼夜温差较大

③大气主要成分

④沙丘、砾石遍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红崖地区烃源岩物质刚开始堆积时,甲—乙沿线的地形部位可能是

A.山脊B.山谷

C.鞍部D.陡崖

【答案】1.D2.A

【解析】

【分析】

考查地貌的判断和地貌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

【1题详解】

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貌以风力作用为主,火星为沙漠行星,地表无稳定的液体水体,没有流水作用地貌,①错;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火星质量较小,周围大气较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差,昼夜温差大,②对;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而火星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③错;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多风力作用形成的沙丘、砾石,火星昼夜温差大且干旱,地表沙丘、砾石遍布,④对,故选D。

【2题详解】

读右图,甲乙沿线烃源岩物质堆积厚度为:

由甲到乙堆积厚度增大,且甲乙线的中间部位较两侧厚度小。

沉积物堆积地区为地势低洼区,地势越低洼的地区堆积厚度越大,地势越高处则堆积厚度越小。

因此可以推测,红崖地区烃源岩物质刚开始堆积时,由甲到乙地势由高到低,且甲乙线中部地区地势较两侧高,故甲乙沿线部位的地形为山脊,A对;山谷地势中间低两侧高,B错;鞍部地势为两侧高而另外两侧低,C错;陡崖为一侧高另一侧低且地势极陡(等高线重叠),该处沉积物堆积等值线较稀疏,说明坡度较小,D错。

【点睛】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脊和山谷:

(1)山脊:

凸低为高,等高线海拔由高处向低处弯曲,如A地,等高线凸向海拔低的地方就表示此处是高地;山脊是分水岭,不会发育河流;

(2)山谷:

凸高为低,等高线海拔由低处向高处弯曲,如B地,等高线凸向海拔高的地方就表示此处是低地;山谷是集水区域,河流发育区,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河流方向,河水由高向低流。

洞穴潜水对水中能见度要求较高,最深可潜至60米深水域。

墨西哥坎昆市滨海地带分布有石灰岩天然井,吸引众多洞穴潜水爱好者探索。

图甲示意天然井剖面,图乙为天然井分布区气候资料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该地吸引洞穴潜水爱好者的最佳时期是

A.3—4月B.6—7月

C.9—10月D.12月—次年1月

4.夏至日北京时间5:

00时,理论上潜水员在竖井中看到阳光最可能照射在井壁的

A.东北侧B.西北侧

C.西南侧D.东南侧

【答案】3.A4.D

【解析】

考查对气候资料图的判读和应用、地球运动太阳方位的判断。

【3题详解】

读图甲,该地天然井与地表水体相连,说明井中水体的能见度受地表水体的影响,而“洞穴潜水对水中能见度要求较高”,当河水含沙量大时能见度低,不利于潜水。

读图乙,该地气候全年在20°C以上,水温高,全年适合潜水,但1、5、6、8、9、10、11这七个月降水量较大,降水量越大通常河流流量越大,则河流泥沙搬运能力强,导致河水、洞穴水含沙量多,井中水体能见度低,不利于潜水,且降水量多,阴雨天气多,光照弱,洞穴内光线差,因此B、C、D错;A选项3-4月降水量较少,井中水体较清澈,晴天多,光照强,洞穴内光线好,适合洞穴潜水,A对。

【4题详解】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读图,该地位于21°N、87°W附近,由于该地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南,正午时太阳位于其正北方向;当北京时间为5:

00时,该地时间约为15时,此时已过正午,太阳不在正北而是偏西,即太阳位于西北方向,被太阳照射的井壁与太阳所在的方向相反,为东南侧,故D对,A、B、C错。

2018年宜宾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甘孜州研学活动。

参与同学在游记中描述如下:

“进入甘孜州大巴车多数时间都是在盘山公路上行驶,接近最高处经过很多隧道……”。

下图为研学活动行程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推测行程中最崎岖的路段可能是

A.宜宾—康定B.康定—雅江

C.雅江—理塘D.理塘—景区

6.从安全角度来看,在最高处附近建隧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开

A.滑坡路段B.大雾路段

C.强风路段D.冰雪路段

【答案】5.B6.D

【解析】

考查山地坡度的判断及山地对天气的影响。

【5题详解】

读图,通过图中各段的路程和时间可算出各段路程的行驶速度,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快说明该段路程线路越平直、坡度越小,速度越慢则说明线路越弯曲、坡度越大。

通过推算可知四段中汽车行驶速度最慢的是康定—雅江段,故地形最崎岖的选B;宜宾—康定段、雅江—理塘段、理塘—景区段相对于康定—雅江段汽车行驶速度较快、坡度都较小,A、C、D错。

【6题详解】

图中最高处即山顶附近,海拔为4860米,该地为亚热带地区,海拔高,山顶气温低,有冰川分布,因此在最高处附近修建隧道主要是为了避免通过山顶的冰雪路段,D对;滑坡与坡度、降水量相关,该公路线康定—雅江段坡度最大且该段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量大,若为防滑坡则应在康定—雅江段多修隧道,A错;雾容易堆积在山腰、山谷地带,山顶处大雾较山腰、山谷处少,B错;山顶处阻力小,风力较大,但山顶处多受上升、下沉气流控制,而山腰处受山谷风影响及特殊的地形影响(狭管地形),风力也较大,因此山地和山腰处都可能受大风影响,这不是在山顶修隧道的主要原因,C错。

下图为我国青海湖湖盆地形、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关于图中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是

A.甲岩层形成于断层发生后B.乙处受挤压形成背斜

C.海心山是火山活动形成的D.湖盆因断裂陷落形成

8.青海湖特产湟鱼生长极慢,有“十年长一斤”之说,是因为该湖泊

A.物种丰富饵料多B.流域封闭少天敌

C.水温低冰期长D.径流汇入盐度低

【答案】7.D8.C

【解析】

考查地质作用的判读和鱼类生长的影响因素。

【7题详解】

读图,断层线穿过了甲岩层,即甲岩层受到了断层的作用,说明甲岩层形成于断层活动前,A错;观察乙处砾岩的形态,湖水两侧的砾岩层倾斜且中部凹陷(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B错;海心山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而不是火山喷发形成的,C错;湖盆位于断层向下运动的一侧,是由断裂陷落形成的低洼地,D对。

【8题详解】

由图示海拔可知,青海湖海拔在3000米以上,地势高,湖水温度低,湖水结冰期长,导致鱼类生长缓慢,C对;若物种丰富饵料多,则鱼类生长速度快,且青海湖水温低,饵料较少,A错;天敌少应有利于鱼类快速生长,B错;青海湖因径流汇入携带了大量盐分进入,为咸水湖,湖水盐度高,D错。

2018年7月1日,参加“金球杯”单人环球帆船赛的帆船从法国某海港出发,一个月后穿过赤道,经过230天完成环球航行。

下图为“金球杯”单人环球帆船赛航行路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帆船环球航行经过下列海域时

A.①处盛行西北风B.②处空气对流旺盛

C.③处受高气压带控制D.④处海面风浪较小

10.帆船到达⑤海域时,当地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9.B10.B

【解析】

【分析】

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

【9题详解】

①处位于回归线附近,纬度低不会受西风带控制,且北半球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A错;②处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空气对流旺盛,多对流雨,B对;③处位于20°S附近,帆船行驶到该地约为8-9月,该地主要受东南信风影响,C错;④处位于40°S附近的海域,受西风带影响,西风风力大,风浪大,D错。

【10题详解】

读图,⑤海域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岸,为暖流(巴西暖流),南半球北部纬度低、气温高,则水温分布应为北部高、南部低,ACD三个选项中水温分布均为北部低、南部高,因此A、C、D都错;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南半球的暖流是由北向南流,B图中水温北部高、南部低且等温线向南弯曲,与题意相符,故选B。

【点睛】学生应理解和识记世界洋流分布

基本规律,包括洋流性质、运动方向(顺时针、逆时针)等,并能灵活运用洋流分布规律解答问题。

读图,本题中⑤海域位于南半球低纬(南回归线附近),且位于大陆的东岸即大洋的西岸,由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顺时针分布、大洋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判断出该地洋流性质为暖流。

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

图甲和图乙分别为我国某林地多年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该地植被类型主要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热带季雨林

C.亚寒带针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

12.与林窗西侧相比,12月林窗东侧的晴天平均最高气温较高,最合理的解释是

A.上午多雾,日照多在下午,林窗东侧日照较多

B.太阳从东南升,林窗东侧比西侧的日照时间长

C.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高大,东侧通风性好

D.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茂密,东侧湿度较大

【答案】11.B12.A

【解析】

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

【11题详解】

12月为冬季,读图,该地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在25°C以上、平均最低气温也在15°C以上,冬季气温高,说明为热带地区,我国热带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雨林,B对;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均在15°C以下,故A、C、D错。

【12题详解】

冬季夜晚气温较低,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雾,上午因雾没有完全扩散,上午多雾,光照较弱,下午光照强,且下午太阳位于西边,太阳光照射的主要是东侧的森林,导致东侧太阳辐射强,最高气温高于西侧,A对;冬季太阳从东南升、西南落,东侧和西侧的理论日照时间相同,B错;若东侧通风性好,则散热快,最高气温应偏低,C错;东侧湿度较大,则白天削弱作用较强,最高气温较低,D错。

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年龄。

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

A.与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B.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上升趋势

C.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龄化程度D.2050年中国与印度的差异最大

14.应对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合理措施有

①发展人工智能,开发陪护型机器人

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

④鼓励国内人口迁移

⑤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答案】13.C14.B

【解析】

考查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13题详解】

读图,我国、巴西均为发展中国家,美国为发达国家,但2050年我国、巴西的人口年龄中位数都大于美国,说明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A错;乌干达2018年人口年龄中位数小于1980年,B错;各国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中位数不断增大,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国人口老龄化程度,C对;2050年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约为50岁,印度约为37岁,而乌干达约为23岁,因此我国与乌干达差距最大,D错。

【14题详解】

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不断增大,到2050年人口年龄中位数达50岁,反映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应采用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开发陪护型机器人,使老年人口得到更好的照顾,①对;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素质,但不是应对老龄化的措施,②错;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使老年生活更有保障,③对;国内人口迁移,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年龄结构,但不能改变全国人口的年龄构成,④错;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提高出生率,增加青少年儿童比重,有利于缓解老龄化,⑤对,故选B。

玉米籽粒含水率低于28%时可进行机械粒收,美国玉米成熟期后约1个月,籽粒含水率降低至15%—25%,适合进行机械粒收。

我国华北地区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通常在30%—40%,难以满足机械粒收要求。

下图为华北地区夏玉米播种时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华北平原通过推迟收获期来实现机械粒收的效果有限,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差异B.人口密度

C.种植制度D.技术水平

16.从气候条件考虑,最适宜推广机械粒收技术的地区是

A.豫南B.鲁东

C.冀北D.皖北

【答案】15.C16.A

【解析】

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15题详解】

我国华北地区与美国玉米带种植地区相比,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A错;机械粒收效果与玉米含水量密切相关,我国华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但人口密度不会影响玉米籽粒含水量,B错;种植制度包括一个地区的农作物组成、熟制、种植顺序等,华北地区的种植制度为冬小麦与玉米轮作,6月份播种玉米、10月份成熟后需及时收割以便播种冬小麦(秋播),而进行机械粒收需在成熟期1个月后收割,这会影响冬小麦的播种和生长,因此华北地区效果较差的原因是受种植制度制约,C对;华北地区机械粒收效果有限的原因不是因为技术水平低,而是因为可以推迟的时间有限导致玉米籽粒含水率仍较高。

【16题详解】

读图,豫南(河南南部)、鲁东(山东东部)、冀北(河北北部)、皖北(安徽北部)四个地区相比,玉米播种期最早的是豫南(6月2日至6日左右),最晚的是冀北(6月18日以后),鲁东、皖北居中。

玉米播种时间越早,说明该地热量条件越好,热量越充足则玉米生长越快、生长期越短,玉米的成熟时间越早,因而玉米收获时可推迟的时间就越长,推迟时间越长越利于减少玉米含水率和进行机械粒收,因此最适宜推广机械粒收技术的地区是播种期最早的豫南,故选A,B、C、D错。

某学者以淮安市主城区为例,通过地理信息技术获得城市空间扩展的相关数据(下表)。

下图为淮安主城区城市形态紧凑度变化图(形态紧凑度计算公式是:

式中c指城市的紧凑度,A指城市建成区面积,P指城市轮廓周长。

读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17.表中数据来源于

A.GISB.RSC.BDSD.数字地球

18.城市紧凑度的变化对主城区空间布局的影响是

A.有效减少交通距离B.市政设施建设投入减少

C.行政管理要求提高D.主城区土地利用率变高

【答案】17.B18.C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判断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与影响。

【17题详解】

读表格,表中有分辨率、合成波段信息,与遥感技术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的功能相符合,说明是通过遥感获取城区遥感影像,再分析影像得到城区面积的变化情况,因此表中数据来源于RS,选B;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的空间信息,A错;BDS和数字地球不是地理信息技术,C、D错。

【18题详解】

读图,淮安主城区城市形态紧凑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主城区各功能区分布更为分散,则居民出行距离增大,主城区交通距离增大,A错;城市紧凑度越低,市政设施建设投入越多,B错;城市各功能区分布越分散越不利于城市管理,行政管理难度增大,C对;城市紧凑度降低,说明城市土地利用率降低,D错。

【点睛】学生应理解三大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功能,并能在解题时判断具体问题主要是应用了哪一种或哪一些技术。

(1)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与其他一般的信息系统的区别在于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能进行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

(2)遥感技术(RS)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

并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遥感特点:

监测范围大、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实施动态监测,相对成本低、不易受自然条件影响。

(3)全球定位系统(GPS):

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

能够获取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三维导航定位信息以及物体的运动速度信息,并能进行时间测量。

(二)双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和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下图为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有关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特点,叙述正确的有

A.陆上水域面积大于海上水域面积B.山地丘陵区面积大于平原面积

C.盐城等地滩涂面积占比较高D.林地主要集中江苏南部地区

20.苏南地区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的措施有

A.确保人口、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B.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增强经济产出能力

C.涉及的生态系统各部门各自采取分块式管理方式

D.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对生态红线动态监管和监测

【答案】19.CD20.AD

【解析】

考查生态保护地区分布和保护措施。

【19题详解】

读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陆上水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区主要是湖泊和河流,东部黄海海上水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区有多处且总面积大于陆上水域,A错;江苏省地形多为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只有西南部和西北部极少数地区为海拔200米以上的低山丘陵地区,太湖、洪泽湖等都位于平原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山地丘陵区面积小于平原面积,B错;图中沿海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分布面积大,盐城(盐城临海且海岸线长、滩涂广布)等临海地区滩涂面积大、占比较高,C对;江苏东部、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集中分布在南部、西北部,其中南部更多,因此林地主要分布在南部,D对,故选CD。

【20题详解】

合理控制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确保人口、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有利于保护生态,A对;应合理利用土地,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过度使用土地加剧生态恶化,B错;图中林地、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如森林破坏会导致湖泊萎缩、湖泊生态破坏,治理生态问题时各部门应加强合作、齐抓共管,C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生态红线动态监管和监测,有利于减少生态破坏行为,D对,故选AD。

农牧耦合是指合理配置农作物秸秆、牧草等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农副产品,带动农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持续增值。

农牧耦合的生命力在于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协调性。

下图为我国某省种植业生产层和畜牧业生产层的耦合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该省农牧业耦合的优势表现在

A.土地类型多样,植被资源丰富B.地势起伏大,开辟冬夏季牧场

C.草牧沼果模式促使物质循环D.有机肥返回避免农业土地污染

22.为促进该省各地区农牧耦合发展,当地应

A.充分发挥草山草坡优势,优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

C.防治水土流失,防灾减灾有效提升土地生产力

D.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保证各区人均粮食生产量

【答案】21.AC22.BC

【解析】

考查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措施。

【21题详解】

读图,该地农业用地类型有草地、林地、耕地等,利用类型多样,草、树等植被资源丰富,A对;该地没有冬夏牧场,冬季在闲田种牧草、夏季利用山坡草场资源放牧,B错;将牧业、果业、种植业生产中的废弃物放入沼气池,沼渣、沼液返还回耕地、林地等,形成良性生态循环,C对;有机肥返回到农田有利于减少化肥对土地的污染,但不能完全避免土地污染,D错,故选AC。

【22题详解】

大牧场放牧业养殖规模大,优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会大量占用土地资源,使种植业、林果业用地面积减少,不利于种植业和牧业的协调发展,大规模养殖还会造成草场资源破坏,A错;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加工,也有利于合理利用草场资源,B对;防治水土流失,防灾减灾有效提升土地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农业、牧业的发展,C对;为保证各区人均粮食生产量而大量增加耕地面积,坡度较大地区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容易引发水土流失,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错,故选BC。

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反映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不少城市借助相关短视频的传播,宣传城市形象。

下图为我国山城重庆近两年短视频上传量地区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图中短视频上传量高的区域可能为

A.商业中心B.工业园区

C.住宅小区D.旅游景区

24.有关该城市交通规划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该城市交通网形成

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河流

B.城市向西打造“智能谷”主要是得益于地铁站的开通

C.A区交通通达度高有利于打造高密度高级住宅区

D.B区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利于产城融合助推经济发展

【答案】23.AD24.AD

【解析】

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2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上传短视频的目的为“宣传城市形象”,商业中心经济活动繁忙,建筑物高大密集,城市地标性建筑多位于商业区,在商业中心拍摄短视频有利于宣传城市经济发达的良好形象;工业区一些工厂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较多,环境质量较差,影响城市形象;住宅区经济活动较少,缺少能展示城市经济、环境等标志性建筑和景观;旅游景区风景优美,有利于展现城市美好的环境,因此短视频上传量最高的地区为商业中心和旅游景区,故选AD。

【24题详解】

读图,山城重庆地形起伏较大且城区内有嘉陵江、长江,城市各功能区的布局深受地形和河流分布的影响,公路、地铁等布局受地形、河流影响大,A对;“智能谷”的打造主要因素是人才、技术,西部为大学城,因此城市向西打造“智能谷”主要是得益于高等院校,B错;A地位于区域中心地带,交通通达度高,应为商业区,高级住宅区多位于郊区,C错;B区位于城市西郊,地铁的建设有利于改善该地交通条件,促进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城融合,D对,故选AD。

白洋淀湿地享有“华北之肾”、“华北明珠”的美誉,也是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图为“白洋淀湿地某季节水均衡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5.关于白洋淀湿地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洋淀湿地与地下水之间存在双向转化关系

B.目前白洋淀主要补给来自A代表的人工调水

C.人类活动和水文条件变化影响白洋淀水位变化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