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 元教案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9896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 元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 元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 元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 元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 元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 元教案2.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 元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 元教案2.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 元教案2.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2

单元授课计划

课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单元序号

教学目标

1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2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3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

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完成阶段,是

今后学习乘数是两三位数乘法及大数目加减计算的基础。

学好这部分

内容,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

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重点与难点: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课时分配

共6课时,新授3课时,练习3课时

时间

2013年4月23日——2013年5月6日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连续进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教案序号

1

授课时间

2013年4月23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点

学难

重点

重点难点:

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准备

教学

小黑板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189+394=583(棵)

地里有多少只瓢虫?

247+158=405(只)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设计

活动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二: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活动三:

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师:

同学们,你们认识七星瓢虫吗?

你都了解它哪些方面?

(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自己知道的知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大家知道的真多,七星瓢虫吃害虫,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田园里的小卫士。

你想不想去看看它们是怎样捉害虫的?

[出示信息图]

师:

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师:

我们先来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这个问题。

你自己试着解决一下,好吗?

2.师:

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谁的方法巧妙。

师: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算法说给大家听?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3.师:

刚才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

现在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地里一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

4.师:

大家已经自己解决了两个加法问题,想一想,你觉得我们在计算加法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5.师:

下面我们再来解决“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你能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吗?

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

为什么?

把你喜欢的方法介绍给小组同学。

 

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2.看图填算式,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可能提出: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

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尝试解决。

 

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1)估算:

179≈180364≈360179+364≈540(棵)

2)口算:

100+300=40070+60=1309+4=13130+13=143143+400=543(棵)

3)笔算:

179+364=543(棵)

179

+364

543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竖式解答。

全班交流做法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1)估算:

435≈440435-276≈160(棵)

2)用学具摆一摆

笔算:

435-276=159(棵)

435

-276

159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做法,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同位互相商量一下,弄懂图意再做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注重学生解答的独立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做法,

 

活动四:

归纳总结,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

 

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交流收获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学到的知识,表达真实感受。

作业

知识巩固题

拓展延伸题

补充练习

 

自主练习第3题

 

自主练习6、7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并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连续进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教案序号

2

授课时间

2013年4月24日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点

学难

重点

教学重点:

连续进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连续进退位时计算方法的掌握

准备

教学

小黑板

连续进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7.从入口到珍禽馆,走哪条路近?

349+455=804(米)

325+418=743(米)

173+98+418=689(米)

173+695=868(米)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设计

一谈话导入

 

二.自主练习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的连续进退位的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1.列竖式计算

192+58432-153

592+109646+354

542-169615-457

4.找规律,填一填。

5.、数学游戏

(1)每人掷三个骰子,根据指出的数字,写出一个三位数。

(2)用写出的两个三位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

7、走哪条路近

看图,这是什么地方?

你看到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在森林里有望天树435棵,油棕树276棵,野生剑麻247棵,人工栽植剑麻158棵。

(1)望天树比油棕多多少棵?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答

从进退位、细心计算方面进行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

一生板演。

 

先独立观察、找规律,

小组内讨论,按规律填数,交流结果。

同桌两人一人掷,一人写。

同桌一起算

 

生答:

动物园

指名回答看到的信息

学生算一算那条路最近,全班交流

自由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信息,列出算式,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完成

复习旧知,为本节课的练习做好铺垫。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通过游戏,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巩固所学知识。

 

亲自动手算一算,加深认识。

充分感受实际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达标测试

四、

小结

 

课本58页的第6题

谁的松果(连线题)。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谈收获

检测学习效果

 

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作业

 

知识巩固题

 

拓展延伸题

 

补充练习

自主练习2、3题

从你家到学校走哪条路最近?

 

教学

反思

本节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计算连续进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并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案序号

授课时间

2013年4月25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会计算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减法计算。

2、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乐趣。

教点

学难

重点

重点:

掌握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掌握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准备

教学

小黑板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退位减法

300-116=184(只)

300

-116

184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

 

二、探索新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头鹰吗?

看他们在干什么?

 

看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同学们真棒。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怎样列式?

怎样解决?

 

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怎样列式?

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方法。

“喜欢”

它们在捉老鼠

 

观察情境图

1、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

2、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

(1)估算

205≈200

116≈100

205—116的结果接近100

(2)用竖式

205

-116

——

89

(3)我用计数器拨一拨

生思考

300—116

小组讨论

独立完成

(1)估算

(2)计数器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方法,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达标测试

 

四、小结

 

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呢?

课本60页第一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用竖式

300

—116

————

184

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发言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

知识巩固题

拓展延伸题

补充练习

课本61页2、3.

 

教学

反思

本节课,通过教学使学生会计算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减法计算。

通过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乐趣。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退位减法

教案序号

4

授课时间

2013年4月26日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被减数中间及连续退位的整百数减三位数的算法。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点

学难

重点

重点,难点:

较准确熟练计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准备

教学

自主练习

200-169=31(元)

..200

-169

31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设计

—自主练习

2用竖式计算,并且验算

 

3火眼金睛辨对错

 

4到收银台付账

 

5宁海小学去年物品的使用情况

 

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仔细观察,辨别对错,说出错的原因并改正

 

先看图找出问题及所提供的数学信息,然后由学生独立解决并交流:

200-169=31(元)

..

200

-169

—————

31

 

(1)独立解决

132+128≈200(把)

(2)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

(3)

交流估算的方法

进一步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掌握算法

 

由学生熟知的超市购物深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二小结

7袋鼠,长颈鹿,鸵鸟每分钟的奔跑速度

 

8怎样买光盘呢?

只要学生选择的光盘能放得下210

张光盘,并能做出合理解释就给予肯定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先说说三种动物奔跑速度,然后提出问题并解决,如:

袋鼠比长颈鹿的速度慢多少?

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可以180+75=255(张)或150+75=225(张)…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

知识巩固题

拓展延伸题

补充练习

 

自主练习9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被减数中间及连续退位的整百数减三位数的算法。

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案序号

5

授课时间

2013年4月27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比一个数多几”、“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表象,并能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2、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建立“比一个数多几”、“比一个数少几”的数量关系为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难点

教学重

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数量之间的关系,把握解题思路。

难点:

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分别准备长度不同的吹塑纸条约6根,三位数数字卡片若干张。

板书设计

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1)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2)啄木鸟捉了多少之虫子?

 

148+38=184(只)146-12=134(只)

 

归纳数量关系:

多的=少的+相差的少的=多的-相差的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小朋友知道吗,无论在田野里还是在森林中,可能都有生病的植物,田园小卫士们就是它们的医生。

菜地里,七星飘虫在为茄子和大白菜看病,它们一颗一颗的认真的检查,消灭害虫,蔬菜们渐渐的挺直了身子,露出了笑脸。

忽然森林里传来了公公的呼救:

“快来救救我,我身上也生虫子了!

”黄鹂、啄木鸟和喜鹊三位医生匆匆赶来,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咱们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吧。

2、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教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出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

1、出示红点问题,请学生把相应的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读。

 

学生听

 

学生观察后提出相应的数学信息,

(1)黄鹂捉了146只虫子:

(2)喜鹊比黄鹂多捉了38只虫子;

(3)啄木鸟比黄鹂少捉了12只虫子。

学生叙述自己的发现。

思考下列问题:

(1)在这个问题里,是谁和谁比多少?

(2)喜鹊和黄鹂究竟谁捉的虫子多,谁捉的虫子少?

(3)多的比少的多了多少?

黄鹂捉的虫子数,喜鹊比黄鹂多捉的虫子数、喜鹊捉的虫子

通过小故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活课堂气氛。

 

 

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

学习。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操作,进一步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黑板上展示几张长短不同的纸条,为了好叙述,编上序号,用一张长30厘米的纸条表示黄鹂捉虫的只数,固定在黑板上,并板书。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纸条并板书:

3.在纸条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上移或下移纸条,把喜鹊和黄鹂同样多的部分重合。

4.对与红点问题同类型的题目的数量关系进行总结。

总结:

多的=少的+相差的

5.出示绿点问题:

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数,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纸条摆一摆之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组内的想法。

学生选一选,用纸条怎样表示喜鹊捉虫的只数?

 

仔细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仔细观察图,看看求喜鹊捉的只数,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

汇报算法。

学生仿照红点问题的思考方法,独立操作。

学生组内交流纸条图的摆法,如何列式

 

使学生学会看线段图。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指导学生在尝试和讨论中学习,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三.巩固练习

 

 

6.对于绿点问题同类型的题目的数量关系进行总结。

总结:

少的=多的-相差的

 

1.课本64页“自主练习”第1题

 

2.课本64页“自主练习”第2题

 

3.课本64页“自主练习”第3题用数字卡片出题游戏。

规则:

同桌两人一组,甲出示一张三位数的卡片,乙说出自己的卡片上的数与它相差多少,请甲算出乙的卡片上是哪个数。

交换角色继续玩。

 

4.课本65页“自主练习”第4题:

关于黄河三角洲的鸟类、海洋性生物、淡水鱼类问题

 

以及算法。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摆法。

部分学生展示所列算式,并说明理由和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用纸条摆一摆,弄清数量关系,然后解答。

 

学生根据信息自己提问题并解答。

 

直接思考解答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渗透环保理念,宣传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要保护动物。

 

通过游戏进一步熟悉比多少的题目的的数量关系。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

作业

知识巩固题

拓展延伸题

补充练习

课本65页“自主练习”第5题: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小佳的妈妈身高163厘米,她的爸爸比她的妈妈高14厘米,她比她妈妈矮49厘米。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它解答出来。

 

教学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案序号

6

授课时间

2013年4月28日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2、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点

学难

重点

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相比多和少的关系。

准备

教学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

乌鸦每分钟扇动翅膀多少次?

360+60=420(次)

丹顶鹤每分钟扇动翅膀多少次?

360-140=220(次)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同学们学得怎么样,我们现在检测一下好吗?

1、打开课本64页,做自主练习第1题。

小华跳了多少厘米?

小强呢?

学生自己阅读,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再分析题意,看谁多谁少。

集体更正后,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说一下做题经验。

(1)看求的是大数还是小数;

(2)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做自主练习第2题、第5题。

让学生自己分析题意,弄清关系,提醒学生用刚才学到的经验解决问题,关键弄清谁多谁少。

师都应该给予鼓励。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多种多样,只要问题提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于肯定。

做自主练习第3题。

我卡片上的数是多少?

让学生读懂3题意后自己做,然后集体订正,让差生介绍经验。

让同桌之间互做这样的游戏,比一比哪一组同桌做的又快又好。

4、做自主练习第4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的资料,从中获得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解决。

 

 

小华比小东少,小强比小东多。

学生列算式,自己计算。

 

1、乌鸦每分钟扇动翅膀多少次?

2、丹顶鹤每分钟扇动翅膀多少次?

列算式,并计算。

集体订正

 

293+65=358

 

生可能问:

海洋性水生动物有多少种?

淡水鱼类有多少种?

生答: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先求的是大数,还是小数。

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自己理解题意,分析题意。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三、

总结

 

你们掌握的怎么样?

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作业

知识巩固题

拓展延伸题

补充练习

小军收集了123枚邮票,小飞比小军多收集了78枚邮票,小飞收集了多少枚邮票?

自己出2道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并解答。

 

教学反思

 

单元测试题

1.填空题.2013年5月4日

(1)207读作(     ) 

(2)八百零三 写作:

________________

(3)375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九百六十一 写作:

_______________

(5)从996往后接着数5个数是( )、( )、(  )、(  )、(  ).

(6)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多( ).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5431=5000+400+30+1  286=(  )+(  )+(  )  

7560=(  )+( )+( )  2048=(  )+( )+( )

8009=(  )+(  )    3070=(  )+(  )

3.80里面有()个十.  190里面有()个十.

4.找出下面数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5.用 

三张数字卡片,可以排出(  )个不同的三位数,把它们写出来是___                  ______.其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

6.直接写出得数.

400+300=    5000-3000=    99+1=    1000-1=   

1000-240=   450+540=     1001-1=   999+1=  

 5600-5000=  7000+600=   350-120=    89+2=

7.填空. 

(1)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十万里面有(  )个一万,一千里面有(  )个十.

(2)从右边起百位是第( )位,右边起的第五位是( )位,千位是第( )位.

(3)8008这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的8表示8个(  ),第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