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9873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两校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量:

90分钟分值: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

(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这反映了当时(  )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2.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

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

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

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

A.宣扬“天人感应”的理论                    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3.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

这主要反映了(  )

A.黄老之学在汉代消失                            B.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

C.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                D.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

4.汉代太学的建立,以公元前124年汉武帝置博士弟子员为标志,从数十人增加到汉成帝时的3千人,东汉太学生最多时达3万人。

太学教育的发展(  )

A.宣扬了黄老“无为”学说                    B.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

C.提高了官员执政能力                            D.缓和了西汉以来的阶级矛盾

5.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记载郭巨“埋儿奉母”故事:

其妻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

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该故事反映(  )

A.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    

B.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

C.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

6.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

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

材料能说明(  )

A.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                    B.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

C.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                    D.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

7.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

这反映出古希腊(  )

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8.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

“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

”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9.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

这主要因为(  )

A.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            B.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

C.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

10.18世纪以前,“古代中国”在西方人的笔下可说是尽善尽美,但自19世纪以来,英、美基督徒却将其变成了诈骗、不公正、没有灵魂、杀婴、奴隶、仇外主义、否认真理的代名词。

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反映出(  )

A.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受到冲击                B.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日益深入

C.西方经历了剧烈的观念变动                D.西方世界兴起和中国的衰落

11.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邪恶的战争”。

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

“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

……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

”启蒙思想中与查理一世辩词直接对立的是(  )

A.无赋人权            B.社会契约             C.权力分立            D.自由平等

12.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

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

这表明当时(  )

A.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                        B.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

C.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D.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13.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生成受元代“西游戏”的影响,而当小说问世后,在它的影响下民间又产生了大量“西游戏”。

明清时期,“西游戏”在民间的流行实质上反映了(  )

A.统治者重视社会教化                            B.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化

C.文学世俗化倾向明显                            D.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14.有学者认为:

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

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杂剧

15.观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情况表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

牛津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

剑桥大学

天学教授席位

由表中教席的增设可以得出(  )

A.神学的统治地位被动摇

B.人文学科渐趋受到重视

C.大学课程受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较大

D.高等教育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16.“宇宙是一个完美的、以无数恒星为外壁、不动的大天球;太阳位于其中心起照明作用,其周围有一些透明的同心天球,行星和地球分别由这些同心天球运载着作匀速圆周运动。

”这一理论最早应出自(  )

A.哥白尼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17.瓦特研究蒸汽机用了20多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总共获得4项技术专利,1773年英国下议院批准将瓦特的前两项专利有效期延长至1800年。

马克思也说:

“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说明书中。

”由此说明推动当时技术革新的直接动力源于英国(  )

A.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B.拥有庞大的海外市场

C.较早形成的专利制度                            D.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

18.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

“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此观点意在说明(  )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

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19.国学大师钱穆在《民族与文化》中说:

“(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于是由政治革命转移到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

破坏旧的,人尽同意。

一谈到建设新的,则意见各别。

各有理想,各有图案。

遂使近代中国,多破坏少建设。

”作者强调进行社会变革应(  )

A.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B.理性变革,尊重传统

C.囿于传统,因循守旧                            D.全盘西化,破旧立新

20.在上海等地拆城筑路兴市模式和“总理遗嘱”影响下,1929年无锡地方政府提出拆城筑路计划。

无锡国民党县党部认为城墙是封建落后象征,拆城即革命,以建设布新。

无锡民众包括工商教育界人物以影响治安、拆让房屋损害市民利益为由主张暂缓拆城。

最后拆城计划被迫停止。

这一事件反映了(  )

A.民生主义实践探索中的问题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遇到阻力

C.私人资本与官僚资本之争激烈            D.无锡近代工商业呈落后状态

21.台湾作家李敖指出:

“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的精神……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保国、保种、保教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发出的勇敢的应战的精神,它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他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

A.说明毛泽东思想是台海两岸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

B.强调毛泽东思想是在国共合作过程中形成的

C.超越了台海两岸国共历史恩怨与社会制度的局限

D.说明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近代历史没有密切关联

22.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

“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邓小平的这段话(  )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3.观察《国家财政拨款科学研究经费支出总额表:

》(单位:

亿元),其中基建支出的变化主要反映出(  )

 

1988年

1985年

1980年

1960年

科研经费

93

83

53.3

22.7

基建经费

25

18

11.3

11.1

总额

118

102

64.6

33.8

A.经济建设规模的萎缩                            B.科研浪费现象日益严重

C.科研条件的逐步改善                            D.财政拨款的使用率不高

24.“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的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

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  )

A.学风淡化                                                B.知识分子地位下降

C.价值观扭曲                                            D.科学发展滞后

25.《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作品,作者有意用外观散乱的结构来显示他所描述的现实世界的荒谬和混乱,同时调动其丰富的想象力使事件和人物极度变形,使读者在凄然的笑声之后去回味,去思索。

下列作品与其创作流派一致的是(  )

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B.《人间喜剧》

C.《安徒生童话》                                      D.《等待戈多》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0分,第26题2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

26.(24分)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和社会转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

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材料二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

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

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

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三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材料四 中国人对于中国所处地位“变局”的发现,在19世纪后半期成为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议论中的一项重要前提。

这些人的共同认识,以为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在中国历史上将产生一个前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的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4分)

(3)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

(8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表现是什么?

(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 他(孟德斯鸠)主张君主国家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机关的首脑,司法权则应该属于陪审法庭。

……他还强调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要由君主批准,而立法机关也要干预一些行政方面的问题——如财政问题和军队问题。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他(卢梭)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

在立法工作中,每个公民都直接参加法律的制定,参加法律的讨论和表决。

他反对由人民选出的代表来制定法律,他认为在制定法律的工作中,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表的。

……这个(国家)权力也不应加以分割,因为人民的总的意志是不能分割的。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哪些思想主张?

并指出其历史渊源。

(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卢梭的主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孟德斯鸠与卢梭思想产生的影响。

(6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校计划在实验楼走廊上张贴两位中外科技界名人的画像。

以下为可供选择的人物清单:

牛顿、爱因斯坦、列宁、李时珍、詹天佑、孙中山。

材料二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

……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暴露出来:

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请从材料一所提供的人物清单中选出符合要求的两位人物并说明其成就。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爱因斯坦的主要观点。

(4分)

(3)怎样理解材料三中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4分)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

2016年下学期两校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A2.D3.D4.B5.B6.B7.A8.B9.B10.C11.B12.C13.B14.A15.D16.A17.C18.B19.B20.A21.C22.D23.C24.C25.D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0分,第26题2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

26.(24分)

(1)中国中心的优越感;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6分)

(2)统治者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学习西方逐渐形成国家平等(近代国家)的世界意识;(2分)平等对外交往(近代外交)的意识(2分)。

(3)态度变化:

由排斥(抵抗、拒绝)到接受(或主动学习)(2分)原因: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 ,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西方文明显示出先进性。

(任答3点,6分)

(4)政治:

领土主权大量丧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

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和资本输出市场(或表述为: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附庸)。

文化:

西方思想不断传入,冲击传统价值观念。

(6分)

27.(14分)

(1)三权分立思想。

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

(4分)

(2)主张:

民主共和、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4分,任两点即可)

(3)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推动了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影响到亚洲的中国和日本;推动资产阶级的发展。

(6分)

28.(12分)

(1)牛顿的成就:

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爱因斯坦的成就:

创立相对论,是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

狭义相对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广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

李时珍的成就:

编著《本草纲目》,对中外医药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詹天佑的成就:

建造滦河大桥,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设计出人字形轨道。

根据要求,任选两位人物进行回答,共计4分。

(2)爱因斯坦的观点: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反对将科学成果用于战争。

(4分)

(3)“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主要指科技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

(2分)应对: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2分,写出两点即可给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