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语文高考命题及备考策略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9872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课程语文高考命题及备考策略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关于新课程语文高考命题及备考策略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关于新课程语文高考命题及备考策略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关于新课程语文高考命题及备考策略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关于新课程语文高考命题及备考策略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新课程语文高考命题及备考策略提纲.docx

《关于新课程语文高考命题及备考策略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课程语文高考命题及备考策略提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新课程语文高考命题及备考策略提纲.docx

关于新课程语文高考命题及备考策略提纲

关于新课程语文高考命题及备考策略提纲

关于新课程语文高考命题及备考策略提纲直觉形而上007

关于新课程语文高考命题及备考策略提纲

陈天敏(2014.2)

一、从高考命题说起[来源:

学科网ZXXK]

(一)命题趋向——稳定中的变化

考试中心负责人说:

新课程目标是平稳过渡,要体现新课改的探究型、学习型、多样性和选择性。

更主要的是要和以往高考对接。

北京2014年高考调整重点:

1.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两题。

第一题为微写作,第二题为作文题。

2.题目形式、考查背景、素材、考查的内容向宽的方面进行拓展。

改造语言应用领域,增设阅读情景,在阅读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加强俗语、对联等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来源:

学科网ZXXK]

改造古诗词阅读,采用多文本综合性的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改造古诗文默写,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触景生情、因情生发联想诗句,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应用。

(二)考查具体内容及比例

1.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字音、字形、词语使用、句子的使用、名句默写、文学常识等,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文言实词、虚词、句式)难度属于20%

【例1】有媒体统计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作

家郭敬明2012年度的作品总销量,发现前者的总销量远低于后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度小说类图书的销量冠军仍然是郭敬明的作品。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请简要点评。

要求:

观点明确;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字数不超过30字。

【例2】江西卷要求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你所学过的高中课本《先秦诸子选读》,有的考生不顾题干中的许多要求,没有概括全段内容的统领语句;或没有表达应有的形式和修辞手法;更多的是在表达方法没有使用说明的方法。

如果看清楚题目的要求,就可能答得更好一些。

【例3】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

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

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

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例4】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

想象合理;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80字。

2.阅读

文言文阅读(属60%中)、现代文阅读、古诗鉴赏(属难20%中)

3.表达

作文及其他语言表达试题。

(作文属60%中,其他表达属20%中)

(三)怎么考(列举三份试卷)

高考语文的三大瓶颈

解决三个问题:

两大阅读(文学作品阅读)题和作文。

一、瓶颈之一——文学作品阅读——难度0.5

A组阅读

无论是文本内容和考查方式,仍然是传统的项目,个别省区的变化考生应予以关注

B组阅读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现代文阅读(B组)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

其文本的形式更加丰富,既有散文、小说文学样式,也有传记等各种实用文体。

两组现代文阅读试题分值大大增加:

2013年全国课标卷达34分,北京卷达39分。

B组阅读,课标卷等还设置了选考题。

B组阅读题在内容上拓展了文本的范围,提高了阅读鉴赏的能力要求,增加了探究、延伸等个性化阅读的试题。

应加以关注,以便更好地备考。

得分率低的原因是:

不能熟练运用现代文阅读的六大能力。

理解内涵丰富的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筛选、概括、整合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

理解把握观点的能力

分析阐发文章内容的能力

把握文章表现方法的能力

分析探究能力

这些能力是在长期阅读中培养出来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突破。

但是其中有几点是可以减少丢分的。

为什么?

三大难点:

[例]

2009年北京卷有一道题:

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

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

据统计:

本题的难度系数仅为0.36

(一)理解内涵丰富的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主要问题:

答题不完整

【例】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2013江西卷《平常的沈从文》)

考查语句含义,一般需要回答语句的基本意义和深层涵义。

(1)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2)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

【例】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请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2013湖北卷《罗曼·罗兰》)

这类题的答题点一般有三个:

第一,有些语句在文章中含有较丰富的信息,阅读时首先必须看得清,抓得准。

根据语境来确认语句本来的意义。

(本来意义)

第二,同时,对现代文中的一些语句,理解其字面的、表层意义比较容易,而理解其内在的蕴含的意义比较困难。

因此,必须把它们置于语境中,才能真正理解语句内在深层的含义。

(深层意义)

第三,不少时候还要弄清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结构作用)

【例1】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013天津卷《胡杨人家》)

【例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2013山东卷《定和是个音乐迷》)

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

【例】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13安徽卷《樱桃》)

等我们走下山来,渡过江去,重新踏上长街,已是傍晚时分了。

街上的摊贩早已散去,只剩下一位老年农夫还坐在路边的石级上等顾客,她身边放着一只编织精巧的半旧竹篮,手里拿着一杆小秤。

走近去时,我惊喜地发现篮里盛着一颗颗晶莹如珍珠的樱桃。

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樱桃了,这种果子在城市的水果店里是很难得看见的,它的产量少,时令断,又经不起久藏;难怪不易发现它的踪迹。

它似乎只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纯归去引来了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容易把人抛的论据提出来的。

词人好像无例外地一致惋惜春光的短暂,千方百计地想留它下来,看见檐外蛛网上的落花瓣,敏感地发现蜘蛛竟也是自己的同志,也在进行无效的挽留春光的努力。

在他们看来,樱桃的出现,简直是春去的信号。

其实又何必如此呢?

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

(二)把握文章表现方法

把握文章表现方法——主要问题:

摸不到方向。

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1)思维方面

(2)结构方面

(3)表达方式方面(4)修辞方面。

写作技巧试题实例:

【例1】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

请简要分析。

(2013年重庆卷《枪口下的人格》)

【例2】《被时间决定的讲述》(2012山东卷)

以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

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

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对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

村庄的独特生息渐渐大了起来,那种类似于琴瑟的音乐之声,优雅,古老,节奏鲜明。

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

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

邻居们做各自的事情,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

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言的参与,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

然而,这一点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

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

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天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

趁着这样的间隙,邻居开始盖房,林和妻儿前去帮工。

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顺手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以便在冬天贮存。

河边的大石头献出了自己的平面,供老人坐下。

他眯起眼睛发呆地望着远方,他在想什么?

我们谁也不可能猜到。

也许他所想的仅仅是眼前的一片蓝,天边的蓝。

语言特点是指什么?

它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宽泛。

它包括表现特点、文体特点、修辞特点和句式特点。

【例3】老舍小说《

马裤先生》:

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综合考查表现手法)(2012新课标卷)

怎样分析人物性格?

一般要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细节等方面去考虑。

这篇小说在写作上主要描写了马裤先生的语言与行为,可据此寻找答案,再用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分析探究

主要问题:

综合能力差。

[来源:

学科网]

新课标提出的个性化的阅读,就是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并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阅读实践中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以达到发展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的目的。

具体考查的方向是探究——主要有两个方面:

评价与延伸。

【例1】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具体阐述。

(不少于200字)(2013北京卷《浙江的感兴》)(探究、延伸)

【例2】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

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2013湖北卷《罗曼·罗兰》)(探究延伸)

【例3】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

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013辽宁卷《吴良镛筑梦人生》)(探究和延伸)

【例4】请根据文本,探析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这句话的涵义。

(2013福建卷《那一种遥远的幽默》)(探究)

【例5】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

他该不该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013重庆卷《枪口下的人格》)

【例6】(《晚秋》)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

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

为什么?

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江西卷)(延伸)

二、瓶颈之二——诗歌鉴赏。

难度:

0.4-0.5

考查诗歌核心内容之一——诗歌的情感。

主要问题:

缺乏分寸感。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课标卷)

2.简要分析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全国卷)

3.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广东卷)

4.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福建卷)

5.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安徽卷)

考查诗歌核心内容之二——诗歌的表现方法。

主要问题:

雾中看花

1.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让处理情景关系的?

(课标卷)

2.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江西卷)

3.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

这首诗尾联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西卷)

4.这首诗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是诗句作简要分析。

(北京卷)

5.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江苏卷)

6.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安徽卷)

7.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福建卷)

考查诗歌核心内容之三——诗歌的评价。

主要问题:

综合能力较弱。

1.有人说,本诗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天津卷)

2.古代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

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辽宁卷)

怎样备考?

1.把握诗歌的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感情?

(1)正确把握意象

意象——主观之意看到的外界之物象

主观之意不同,同一物象所表的意义也不同

【例】指出《送人归京师》(陈与义)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江西卷)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京师:

指北宋都城汴梁。

陈与义:

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2)理清情与景的关系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习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5分)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例】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让处理情景关系的?

(课标卷)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

~878):

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

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

yingy旋绕曲折。

答题要点:

描写怎样的景色?

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色?

透过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2012新课标卷)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例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福建卷)

晓至湖上[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选自《清诗选》)

[注]湖:

杭州西湖。

折:

弯曲。

景:

影。

蚱蜢:

zmng小船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3.分析诗外之意

【例1】请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广东卷)

减字木兰花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4.怎样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例】这首咏梅诗(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中,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

[来源:

学#科#网]

【例】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江西卷)(考查情景关系)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士:

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例】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

这首诗尾联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西卷)(考查典故的使用)

【例】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鹊桥仙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

占尽。

苹洲烟雨:

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镜湖:

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例】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福建卷)(考查修辞方法)

【例】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江苏卷)(考查情景关系)

【例】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安徽卷)(考查虚实关系)

琅琊溪[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此诗写于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槎(ch):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诗歌表现手法一般有哪些考点?

诗歌鉴赏考查的诗歌表现手法,一般都是课内学习过的。

归类如下: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

构思结构——层次精巧,渲染烘托

写景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象征意象——言外之意,托物言志

对比衬托——突出主旨,表达效果

常识典故——深入浅出,借古讽今

三、瓶颈之三——作文停滞不前。

缺少再提高一个档次的能力与方法。

高考作文命题原则:

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一)多元化作文命题(2006年至2013年)

【例】全国新课程1卷,作文材料是: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

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

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

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

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刻师答应试试。

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

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

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

老切割师说:

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

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例】全国新课程2卷的材料是: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

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

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两份材料的不同之处是:

第2份试卷要求考生必须就材料本身发表不同意见。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

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

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

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二)四查

查中心——

查结构——

查材料——

查语言——

(三)为什么观点正确却得不到高分

1.认识水平有限。

【例1】中国已进入陌生人社会

人性冷漠随处可见

互不信任增加了社会运行的成本,也让人的情绪变得负面。

一方面对陌生人处处提防,另一方面抱怨人性冷漠;一方面指责他人麻木不仁,另一方面又提醒亲人朋友遇事少出头。

这种纠结提示,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型,必须处理好重构社会信任这一课题。

(提出论题)

老人摔倒没人扶——最近,各地频频出现的这类事件让人普遍感到心痛又困惑:

人与人之间怎么可以如此冷漠?

冷漠不是偶然的。

稍加留意,多数人会发现,我们早已习惯用戒备的眼神、怀疑的心态来对待陌生人。

幼儿园里教育孩子:

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给陌生人开门;在家中叮嘱老人:

陌生的号码不接、买东西不听陌生人的推荐;银行门口摆放着提示牌:

不给陌生账户打款;社区警务站贴着海报:

陌生人搭讪轻易别理睬……

到2010年底,全国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已有20多个,其中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人口已达2000多万。

社会学家说,中国已进入陌生人社会。

美国知名学者弗里德曼有一段关于陌生人社会的经典描述:

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

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摆出现象)

从过去的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首先是一种进步。

这意味着经济规模扩大、人员流动性增强、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但是,刚刚离开鸡犬相闻的村落,难免要面对种种不适应。

首当其冲的就是:

该如何和陌生人相处?

多数人会本能地希望把必须要相处的陌生人变成熟人,托关系、人找人,因为熟人信得过、熟人好办事。

对偶然相遇的陌生人,则首先选择不信。

公共场合看紧自己的包,如果别人委托看包,多半要摇头。

面对陌生人的求助,心里先犯嘀咕,不会是陷阱吧。

看到小偷,犹豫着是否要干预,担心过后被报复。

而诸如扶人者被诬陷为撞人者、拾金不昧却被讨要更多的钱等案例,更强化了帮助人可能惹麻烦的心理,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分析之一)

互不信任增加了社会运行的成本,也让人的情绪变得负面。

一方面对陌生人处处提防、认为这是让自己利益免受伤害的必要方式,另一方面抱怨人性冷漠、道德滑坡;一方面指责他人麻木不仁、见死不救,另一方面又提醒亲人朋友遇事别出手、少出头。

透过这种纠结,不难发现,人的内心始终在向往温暖,良知和传统美德远未消失。

同时这种纠结也提示,在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型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重构社会信任这一课题。

(分析之二)

陌生人社会并不必然伴随着冷漠。

如果说在熟人社会,日常生活更多地可以通过道德来实现自律和他律,那么在陌生人社会中,彼此不熟悉、人员流动性强等因素会削弱道德的他律作用。

这时就需要建立起法制的权威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一个高度法治化的社会,法律制度凭借其中立性、公正性、权威性承载着社会成员最普遍的信任。

彼此陌生的人交往时,尽管他可能并不清楚对方的状况,但会相信一旦出现欺诈失信行为,可以通过正当的方式讨到说法,也相信能得到公正的裁决。

相应地,陌生人摔倒了多半会去扶,因为相信万一被讹诈、法律会还原真相,而不诚信的一方会受到制裁。

信任的重建是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大力推行诚信教育、道德教育无疑极其必要。

不过,当完全陌生的两个人相处并涉及种种复杂的利益时,道德是否缺席是谁也拿不准的事。

核心的任务当是树立起法制的权威,让人们对法律惩恶扬善的功能有信心,进而自觉按照规则和公共精神办事。

(提出怎样解决问题)

【例2】撤退吧,鲁迅先生!

近来,由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版语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鲁迅的文章,引来一片争议,赞者有之,阻者有之。

而笔者认为,在近年来对鲁迅话题经历了沉默、回避、冷淡的过程后,现在让其撤退,已经是时候了。

鲁迅之所以被撤退,是因为那些曾经被其攻击、痛斥、讥讽、怜悯的人物又一次复活了,鲁迅的存在,让他们感到恐惧、惊慌、卑怯,甚至无地自容。

(摆出论题:

鲁迅的撤退原因)

请看一看:

孔乙己们复活了。

并且以一篇《‘茴’字有四种写法》的论文,晋级为教授、学者、国学大师;也不再提心吊胆地窃书了,而是平心静气地在网络上窃文了;不仅可以舒坦地温一碗洒,而且还能以其博导的诱惑力对伊来一把潜规则了,他岂能让鲁迅揭了他前世的底?

资本家的乏走狗们复活了。

尽管它们披上了精英、专家的外衣,但依然看到所有的富人都驯良,看到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他们或装神弄鬼地玩弄数字游戏,鼓吹物价与美国接轨、工资与非洲接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或干脆作了外国人欺诈中国的乏走狗,与其里应外合、巧取豪夺。

它们岂容鲁迅再一次把它打入水中?

赵贵翁、赵七爷、康大叔、红眼阿义、王胡、小D们复活了。

有的混入警察队伍,有的当上了联防队员、城管。

披上制服兴奋得他们脸上横肉块块饱绽,手执无形的丈八蛇矛,合理合法地干起了敲诈勒索,逼良为娼的勾当。

如果姓夏那小子在牢里不规矩,不用再给他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