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原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477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区规划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居住区规划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居住区规划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居住区规划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居住区规划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居住区规划原理.docx

《居住区规划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区规划原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居住区规划原理.docx

居住区规划原理

居住区规划原理

1、城市的产生及代表性典型城市(填空)

城市的定义:

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由于人类集居中对防御、生产、生活等方面要求产生。

古代城市城市与防御要求:

巴比伦城、提姆加得城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

卡洪城、吕贝克政治体制影响:

长安城、元大都经济发展:

威尼斯、汉堡、泉州、杭州工业革命伦敦

2、城市化的概念与含义包括的四个方面。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区分的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概念: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含义包括的四个方面:

①人口职业的转变。

②产业结构的转变。

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④文化设施的丰富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城市化I:

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不同规模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即物化了的或实体化的过程;城市化II:

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即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3、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和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填空)

田园城市(城市分散主义):

在大城市周围建设小城市来吸引人口,社会经济角度

田园城市:

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农业地带围绕,土地归公众所有。

是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

现代城市(城市集中主义):

.大城市结构重组、人口集中、在城市内部解决问题,建筑工程角度

现代城市:

①300万人口;②三层道路系统;③中心思想:

提高市中心密度,改善交通,提供充足的绿地)

4、我国城市规划的分级审批制度 济南 北京等等(填空)

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省政府(直辖市自治区)——国务院

分别对应审批:

县所辖的镇—县政府所在地的镇—建制市—直辖市、省(自治区)会、百万人口以上、国务院指定城市济南(省会)、北京(直辖市)城市规划均由国务院审批

5、唐长安与以往都城比较具有的三个特点(填空):

1.打破“前朝后市”,朝市易位2.官民不相参(专设皇城),把中央衙制集中在宫城南的大街两侧

3.规模尺度超前庞大      

6、欧斯曼巴黎改建

①政府直接参与和组织改建②以道路切割来划分整个城市的结构,紧密连接塞纳河两岸地区

③标准的住房平面布局方式和标准的街道设施④在城市中配置了大面积的公共开放空间。

7、我国城市用地按十大类的名称与代码。

不同层次规划用地分类应达到的深度。

1、①居住用地R②公共设施用地C③工业用地M④仓储用地W⑤对外交通用地T⑥道路广场用地S⑦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⑧绿地G⑨特殊用地D⑩水域和其他用地E

2、该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计有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3、城市规划以大类为主,中类为辅,详细规划应细化到各小类。

8、居住用地人均指标,大中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其工业用地比例

居住用地人均指标:

18.0—28.0m2并规定大中城市不得少于16.0㎡/人;

大中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其工业用地比例:

大于25%,小于30%

9、城市用地的四个属性P57:

①自然属性②社会属性③经济属性④法律属性

10、城市用地评定三类用地的区分P79(知道是几类用地,代表的意思)

一类用地:

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建设设施的建设要求,一般不需要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

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三类用地:

是指不至于修建的用地。

现代工程技术几无绝对难以修建的用地,所谓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这取决于科学记住和经济的发展水平。

11、性别比的理解与计算:

性别构成反映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直接影响城市人口的结婚率、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就业结构。

性别比=男性人口∕女性人口*100

12、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P116

1、工业区包围城市:

工业区分散在城市的周围,并按工业性质和工业规模均匀地、合理地布置在城市的四周,城市内部有若干工业小区和分散工业点。

优点:

避免工业的大量运输对城市的干扰。

缺点:

由于工业用地将城市包围,城市用地没有留出缺口,城市没有发展的余地,或者城市发展后又形成新的工业包围区,造成相互干扰的局面。

2、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

工业区布置结合地形,与其他用地呈间隔式交叉布置。

优点:

充分利用地形,根据各工业的性质合理安排位置,使各个工业企业各得其所。

缺点:

相互穿越,形成互相干扰。

3、组团式布置:

城市总体布局中,根据规划意图将城市组成几个规划分区,每一个分区组团既有工业企业又有居住区,使生产与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

优点:

各组团设施较齐全。

缺点:

交通较复杂。

(南京市)

4、群体组合式布置:

在工业用地布置中,有的将工业用地分为市区工业用地、近郊工业区、远郊工业区等,而使城市形成群体组合的城市形态。

(唐山市)

13、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P175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为主。

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定性分析:

全面分析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定量分析:

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采用一定技术指标,从数量上确定主导的生产部门。

经济职能的定量分析着手于:

①分析主要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②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

③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以用地的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定量地分析

14、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与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填空)

15、居住区用地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可分为的四类用地名称

①住宅用地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③道路用地④公共用地

16、第一批示范小区:

上海曹阳新村居住区、北京百万庄居住区、济南燕子山区、无锡沁园新村

17、居住区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

住宅群体组合方式:

①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②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③整体式组合方式

18、居住区绿地系统组成的四部分

①公共绿地,指居住区内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化用地,如居住区公园游园林荫道住宅组团的小块绿地②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附属绿地,指居住区内的学校幼托机构医院门诊锅炉房等用地内的绿化③宅旁和庭院绿地指住宅四旁绿地④街道绿地指居住区内各种道路的行道树等绿地

19、居住区公共绿地组成:

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游园、林荫道、住宅组团的小块绿地。

20、建设居住区与旧区改建绿地率规范要求:

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应低于25%

21、组团路两侧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的规范要求

铺设供热管线时不应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应小于8m。

22、沿街建筑物长度、消防车通道的规范要求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4m的消防车道。

23、机动车道对外出人口间距的规范要求:

出口间距应小于150米,至少有2个联系的出入口。

24、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合理的服务半径

居住区级800—1000m;居住小区级400—500m;居住组团级150—250m

25、人口净密度=规划总人数∕住宅用地面积指单位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26、居住区的人口规模:

人口一般约5万人,不少于3万人

27、广场按功能分类:

市民广场市场广场建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交通广场等

29、城市中心位置的选择

①利用原有基础②中心位置的选择③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④考虑城市设计的要求

30、60年代到70年代步行街区的三种类型

1、全步行林荫商业街,是禁止汽车通行,对街道进行全面改造,去掉车行道,改为全步行路面,增加绿化,布置环境设施,如座椅、休息廊、路灯、雕塑及水池,装修店面。

2、限制车型的步行林荫商业街,是改造原有的街道横断面,减小车行道,扩大步行道,或车行道只允许公交车辆通行,在人行道上增加绿化和各种环境设施。

3、准步行林荫商业街,是限制汽车通行量和停车量,拓宽人行道,增加环境设施。

31、马丘比丘宪章的思想基础

社会文化论,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决定着城市生活,

32、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问答)

核心内容:

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

1.居住:

住宅区要有绿带与交通道路隔离,不同的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2.工作:

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3.游憩:

新建的居住区要多保留空地,增辟旧区绿地,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并在市郊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4.交通:

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按照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功能分类。

5.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保留名胜古迹以及历史建筑6.城市的种种矛盾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土地私有而引起。

城市应按全市人民的意志规划。

3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

⑴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的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⑵规定各地块土地使用、建筑容量、建筑形态、交通、配套设施及其他控制要求;⑶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⑷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⑸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应该是功能相对完整或地域比较独立的区域,规模一般在1km2

34、广场的空间组织

广场的空间组织主要应满足人们活动的需要及观赏的要求。

广场的空间安排要与广场性质规模及广场上的建筑和设施相适应。

35、居住区中中小学布置的考虑因素P421

中小学由于占地大建筑密度低,常作为住宅组群之间分隔的主要手段。

中小学的规划布置应保证学生能就近上学。

一般小学的服务半径为500m左右,中学为1000m左右。

学生上学不应穿越铁路干线厂矿生产区城市交通干道市中心等人多车杂地段,不宜在交通频繁的城市干道或铁路干线附近布置,以免声音干扰;学校的总平面布置应尽可能使教学楼接近出口并保证教师和操场均有良好的朝向。

36、美国郊区化的特点

1.从郊区化的发展速度来看,美国郊区的发展起点低,速度快。

2.从郊区的发展模式来看,美国的郊区化没有严格的总体规划。

3.美国中心城日益呈现出衰败的迹象,而郊区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城市性特征。

37、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要认真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二、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三、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四、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组合

38、居住区规划的编制内容

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2.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6.拟定公共绿地、体育、休息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工程规划设计方案;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39、城市公共空间的含义

狭义:

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包括:

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广义:

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

包括:

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

40、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

①人车分行:

由车行与步行两套独立的道路系统完成。

②人车混行:

人行与车行共同使用一套道路系统,机动车与行人在同一道路断面内通行。

原则:

1道路分级明确2道路贯穿于居住区内部主要路网采用互通式布局。

适用范围:

私人小汽车不多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方便。

③人车共存:

原则:

1强调人性化环境设计道路设计生活化.2人车是共存的。

3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为一整体。

4通过限定道路直线断的长度和宽度,缩小车行宽度,采用不同的道路铺砌路障驼峰及各种交通管理手段,将汽车降低到步行者的速度。

④人车部分分行。

 

41、二战以来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的发展

特点:

①在布局形态上人车混行——人车分行解决了商业大道上人行和车行相互干扰矛盾。

②单一的地面层购物商店——地上地下综合开发的商业建筑群体③步行交通与机动车行路线统一规划完成④增加了新功能和新要求,向多功能方向发展⑤不仅具有商业购物功能,还兼顾观光旅游休闲和展示城市风貌的作用。

⑥步行商业街区具备购物方便功能多样环境宜人新颖有魅力的特点。

1、城市性质:

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个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2、城市规模:

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通常以城市规模来表示

3、人口年龄构成:

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4、城市规划:

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用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5、城市规划区:

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和控制的区域。

6、城市居住用地:

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7、社区:

通常是集中在固定地域内的家庭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网络

8、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9、居住区容积率:

居住区总建筑面积占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比率

10、居住小区:

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如河流等)划分,并不为城市干道所穿的完整居住区地段

*绘制居住区规划结构

基本形式有1.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2.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

3.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结构

*公共服务设施布置、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基本形式及布置手法、道路交通组织两个方面规划方案进行评价

公共服务设施布置:

1.便于居民使用2.设在交通较便利人口较集中地段,并考虑职工上下班方向3如是独立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4.设在体现城市建筑面貌的地段

布置方式:

二级或三级布置,一、居住区级二、居住小区级三、居住组团级.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基本形式:

行列式布置、周边布置、混合布置、自由布置布置手法(组合方式):

成组成团,成街成坊,整体式

道路交通组织:

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车行9m,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车行6-8m,第三级住宅组团及道路车行4-6m,第四级宅前小路,不小于2.6m

居住区交通与路网组织原则:

1.顺耳不穿,通而不畅2.分级布置,逐级衔接3.因地制宜。

经济建设4.功能复合,人性空间5.整体空间,注重景观6.避免影响交通

居住区道路系统基本形式:

1.人车分行2.人车混行3.人车共存4.人车部分分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