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131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金陵镇中心小学林庆珍

一.复习内容

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2.运算定律、混合运算;3.多边形的面积;4.简易方程;5.统计和可能性。

二.复习要求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

三.复习重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解简易方程。

4.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复习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小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和运算定律,四则混合运算。

(总复习第l~4题,练习三十二第1~4题。

复习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整、小数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

复习重点:

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复习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1÷0.50.1×0×13.53÷8

40÷502.8×32.5×4

0.2×4007.6÷197÷35

2.填空。

(1)56个十分之一加4个十分之一,一共是()个十分之一。

(2)5.6×0.4就是求5.6的()分之()。

(3)2.094去掉小数点后是原数的()倍。

(4)0.24×3表示(),还表示();2.7+2.7+2.7+2.7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5)2.9×0.25的积有()位小数;9.12÷0.24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

二、复习指导

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1)整、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及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意义都相同吗?

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乘法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小数乘以整数,它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另一种是一个数乘以小数,它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整、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然后再让学生回答: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让学生明确: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用这些关系,怎样验算乘法和除法?

加深学生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认识。

2.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①指名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②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让学生明确: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的相同,不同的地方是:

小数乘法算出的积要点小数点。

(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小数除法有哪两种情况,各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

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要注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另一种情况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前一种情况进行计算。

(3)复习乘法运算定律。

①指名学生回答:

在学习乘法运算时,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②请学生举例说明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到小数乘法?

(4)复习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叫第一级运算?

什么叫第二级运算?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

在计算时首先要看题里有没有括号,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如果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如果只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算。

②四则混合运算的一些简便算法。

出示:

4.5×1.02。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方法,教师对运用了简便计算方法的同学给予表扬。

并告诉学生:

简便算法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应用的,现在学习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做题时要善于观察,能运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都要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③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师出示:

6.5加上3.3,所得的和乘以2.5,再去除73.5,商是多少?

生列式计算,师巡视。

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一道学生错列的算式:

73.5÷(6.5+3.3)×2.5,让学生分析错在哪里。

提醒学生注意:

在列式时要仔细审题,正确使用小括号和中括号。

根据题意,73.5是被除数,而除数是(6.5+3.3)×2.5的得数,要把它作为除数,就要用中括号括起来,否则列出的算式不符合题意。

三、课堂练习

练习三十二第1~4题。

板书设计:

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2.计算方法和运算定律

3.四则混合运算。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总复习第5题,练习三十二第5~8题。

复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多边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复习重点: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12厘米,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一个梯形的面积是()面积的()。

(3)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当上底等于零时,梯形变成(),这时面积=();当上底与下底相等时,梯形变成()形,这时面积=()。

2.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X”。

)、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2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酌三角形的面积是41平方厘米。

()

(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是7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9平方厘米。

()

(4)一个三角形底长3分米,高2分米。

将这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平方分米。

()

(5)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则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2倍。

()

(6)梯形的上底要比下底短。

()

二、复习指导

1.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割补成一个长、宽分别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的长方形,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底边上的高。

(2)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它们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理解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要加深对这两种图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2.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师出示P.136页总复习的第5题,请学生独立完成。

做完后,指名学生说出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练习三十二第5—8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

简易方程(“总复习”第6、7题,练习三十二第9—11题。

复习要求:

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复习重点:

解简易方程。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王师傅a天做m个零件,平均每天做()个,做一个零件要()天。

(2)17比a的3倍少多少,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

(3)商店运来18筐苹果和x筐梨,每筐苹果重a千克,每筐30千克。

商店运来的水果和梨共重()千克。

(4)5a-3a+2a的结果是()。

2.判断。

(1)3a+4b=7ab()

(2)2×3×x=23x()

(3)22=2×2,33=3×3()

(4)5x=0不是方程。

()

(5)长方形的周长是C米,长是a米,宽是(C-2a)米。

()

(6)a×l0=lOa()

(7)种松树a棵、柏树b棵,种的松树和柏树是松树的(a+b)÷a倍。

()

(8)从15里减去a与b的和,求差,用式子表示是15-a+b。

()

(9)方程5-3.2=3x与方程5=3x-3.2的解是相同的。

()

(10)35(x+5):

35x+35×5()

二、复习指导

1.用字母表示数。

(1)师出示P.136页总复习的第6题,请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用字母表示。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S=ab

求工作总量C的公式:

C=at

2.解简易方程。

(1)师出示P.137页第7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说一说:

解简易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解简易方程写时应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

解简易方程都是依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阿关系。

关键是弄清未知数在等式中相当于一个什么数,然后再根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解。

求出解以后,还要对求出的解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题意。

解简易方程在书写时应注意:

首先在方程的左下方写“解”字,未知数x写在等号左边,上下等号要对齐,不能连等。

3.列方程解文字题。

(1)师出示练习题,生独立完成。

①8.5减去4个0.875的差,除以一个数,商是20,求这个数。

②比2.5的4倍少x的数是3,求x.

(2)生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理解的。

结合题目,教师说明:

列方程解文字题,首先应设要求的数为x,(题目中出现了未知数x的可以不写,)再把文字叙述的形式“翻译”成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即方程),题中怎样叙述等式就怎样写,顺序一般不要改动。

列出方程后,按简易方程的解法求出解来。

三、课堂练习:

练习三十二第9~11题。

板书设计:

1.方程的意义

2.解简易方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