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课堂教学设计模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131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课堂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年级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课堂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年级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课堂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年级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课堂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年级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课堂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课堂教学设计模板.docx

《四年级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课堂教学设计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课堂教学设计模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课堂教学设计模板.docx

四年级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章节名称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

学时

一课时

课标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2单元“角的度量”主要学习角的度量,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知道量角的意义。

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2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

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及角的度量,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

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习目

知识点

编号

学习目标

层次

具体描述语句

2.2-1

识记

学生能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

2.2-2

理解

学生通过量角操作得知角的大小和角的边长没有关系

2.2-3

应用

学生会用量角器量角

学科数学授课年级四年级

课题名称人教版四年级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设计者孟晓雪单位苏尼特右旗第一小学

项目

内容

对策

教学重点

学生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

通过展示对比来突显正确量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

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多媒体展示量角器的发展,学生明白工具的完善过程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要求学生带好量角器。

学习环境

(√)多媒体()普通教室()网络教室()其他教室

教学媒体的选择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

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2.2-1

学生能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

课件

演示

课件演示量角器的构成

B、D、E

A

体现了量角器发展形成的缘由和构成的完善

5分

自制

网上下载

2.2-2

学生通过量角操作得知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没关系

课件

 

演示

课件出示例1,并演示边长不相等角度相等的两个角的比较过程。

F、G

B

课件形象直观,引导学生推论出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和角两边的开口大小有关。

8分

自制

网上下载

2.2-3

学生会用量角器量角

演示

课件

课件示范量角方法,并比较错误操作方法

D、J

F

严格了学生的量角的方法

10分

自制

网上下载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自主探索法,同伴交流等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

3、动手操作法,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容易达到在学生头脑建立各种角的表象。

从而加快学生对度量角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目标。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媒体的应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生任意画一个角,并和同桌比一比角。

3、动画演示两个角的比较大小。

4、设疑:

这两个角不能用重合的办法比出哪个角大,引出半圆工具。

积极举手发言

认真画角,和同桌比一比谁画的角大。

仔细观看课件,看教师演示说明。

 

认真倾听。

 

动画演示两个角的比较大小。

设计意图:

“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提出这两个角不能用重合的方法比出那个角大?

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1.了解量角器的发展过程。

(1)把这个半圆工具平均分成18份,你还能从这个半圆上找出合成角吗?

用这个半圆工具我们可以比出哪个角大,可是我们不满足于此,还想知道大多少该怎么办呢?

(2)师讲解:

把这个半圆工具的每一份定为10度,一共有18个这样的10度角,那一共是多少度呢?

(3)用这个半圆工具量角。

(通过数小角知道这两个的度数)

(4)通过实践操作发现新问题:

这样读数不是很方便,每次都要10度10度的数,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

(5)加上内圈刻度试一试量角。

(出示一个开口向左的角,提问这样看刻度150度是这个角的度数吗?

(6)同学们会想到再加一圈刻度。

出示量角器的完整图。

2、认识量角器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细分量角器,把每10度的角再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就是1.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o”来表示。

把半圆形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的角,记作1o。

(2)动画演示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外圆刻度、内圆刻度。

(3)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

同桌互相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3、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测量这两个角的度数(让学生尝试度量书上37页的角)

(2)学生汇报,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边说明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动画37页量角,请同学们看看自己刚才量角有哪些不足之处。

(随机提问读这个角的度数用外圈刻度还是内圈刻度?

提示可以把角的边延长,度数更方便)

4、练习量角

(1)完成书上38页例1.

(2)教师巡视。

(3)观察第一组角,说说什么是一样的,什么不一样?

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4)观察第二组角,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

 

指名上台指出合成角

 

仔细观看课件

 

学生看课件和老师一起数角的度数。

 

学生积极动脑,如果在这个半圆工具上加上数字会不会跟方便一些?

 

学生认真看课件,跟着老师认识量角器。

 

看课件,对照自己的量角器认识角的计量单位、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同桌之间试着量∠1和∠2。

 

学生汇报角的度数及量角的方法。

和老师归纳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学生认真观看,和自己之前的操作比较,有没有不足之处。

 

认真听老师讲解角的两边不够长时的量法。

 

独立完成书上38页例1.

学生汇报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学生很容易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课件出示量角器的构成和形成要素以及来历图。

 

课件展示量角器1度角

 

动画演示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外圆刻度、内圆刻度。

 

动画展示37页量角,

 

多媒体出示:

书本第38页的两组角。

 

设计意图:

在认识量角器时,展示量角器各部分的由来,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量角器,知道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

 

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这样将学生自主探索和多媒体演示补充有机结合,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度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尝试度量这两个角,并试着同桌交流,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初步感知量角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小结掌握量角的方法,接着通过多媒体演示深化的量角方法,这样由感知--了解--掌握--深化强化巩固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数学技能的掌握。

 

设计意图:

角的大小决定因素的教学,由猜测到验证,再到结论的得出,加深了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识,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同时,也把角的两边是射线可以无限延长这一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系统。

巩固练习

教师巡视辅导

1、书上38页做一做1题

2、书上39页4题

3、判断题

课件出示练习题

巩固量角的正确方法避免量角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

评价修正

促进迁移

个性化

教学

用量角器量角

小结收获

巩固练习

使用量角器的方法

通过量角发现角与边的关系

认识量角器

量角器的发展过程

复习设疑,导入新课

 

板书设计

二角的度量

方法:

点点重合

边线重合

边所对的刻度

知识点

编号

学习目标

测试题目内容

1

书上38页做一做1题

1.观察一下量角器,看看30°、45°、60°、90°、120°有多大。

2

书上39页4题

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3

巩固量角的正确方法避免量角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

1.度量角的时候,大角用大量角器,小角用小量角器。

()

2.量角器有两圈刻度是为了方便量角。

()

3.量角时,要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所指向的刻度。

()

4.角的边越长角越大()

5.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

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摆放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出错多的在书上39页4题中的第二个角的度数。

出错原因一是量角器上的刻度线比较稀疏,二是学生没有把边延长去读度数,比结果少了5度。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摆放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觉得问题主要有:

1、准备不充分,本课需要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规格、质量等要求,课上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上面的刻度比较稀疏;有的中心是被挖空的一个洞,在进行中心对顶点这个步骤也是会出现偏差,这些量角器对学生正确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2、考虑不周全,如果步骤改为先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再通过平移使顶点和中心重合,这样操作过程可能会简单些,学生也更容易掌握。

备注

 

学科:

数学

授课年级:

四年级

课题名称:

角的度量

设计者:

孟晓雪

单位:

第一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