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西药一重点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9058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药师西药一重点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执业药师西药一重点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执业药师西药一重点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执业药师西药一重点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执业药师西药一重点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药师西药一重点笔记.docx

《执业药师西药一重点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药师西药一重点笔记.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业药师西药一重点笔记.docx

执业药师西药一重点笔记

药学专业知识一考点

历年分值占比

2015

2016

2017

第一章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8

7

8

第二章

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

10

10

10

第三章

药物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

9

10

11

第四章

药物灭菌制剂和其他制剂与临床应用

7

5

6

第五章

药物传递系统(DDS)与临床应用

7

12

10

第六章

生物药剂学

11

12

6

第七章

药效学

25

24

18

第八章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控

10

5

12

第九章

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

8

10

11

第十章

药品质量与药品标准

5

5

6

第十一章

常用药物的结构特征与作用

20

20

20

总和

120

120

118

第一章:

八大考点

考点一:

剂型分类

形态、给药途径、分散系统、制法、作用时间

1.按形态学分类:

固体(散剂、颗粒剂、片剂等)、半固体(软膏剂、糊剂等)、液体(溶胶剂、芳香水剂等)和气体(气雾剂、部分吸入剂等)

2.按给药途径分类

①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口服给药

②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注射给药、皮肤给药、口腔给药、鼻腔给药、肺部给药、眼部给药、直肠、阴道和尿道给药等

3.按分散体系分类

①真溶液类②胶体溶液类③乳剂类④混悬液类⑤气体分散类:

如气雾剂、喷雾剂等。

⑥固体分散类:

如散剂、丸剂、胶囊剂、片剂等普通剂型。

⑦微粒类:

如微囊、微球等

4.按制法分类:

浸出制剂、无菌制剂等

5.按作用时间分类:

速释、普通、缓控释制剂等

考点二: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①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②可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

③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

④可产生靶向作用

⑤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⑥可影响疗效(影响不是决定)

考点三:

药用辅料的作用

①赋型

②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

③提高药物稳定性

④提高药物疗效

⑤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⑥调节药物作用

⑦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考点四:

药物化学降解途径

水解和氧化是药物降解的两个主要途径。

①水解:

主要有酯类(包括内酯)、酰胺类(包括内酰胺)

青霉素类分子中存在不稳定的β-内酰胺环,在H+或OH-影响下,很易裂环失效。

②氧化:

酚类、烯醇类、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药物较易氧化

肾上腺素氧化后先生成肾上腺素红,后变成棕红色聚合物或黑色素。

③异构化

左旋肾上腺素—外消旋化作用;毛果芸香碱—差向异构作用;维生素A—几何异构化

④脱羧:

对氨基水杨酸钠在光、热、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很易脱羧,生成间氨基酚。

⑤聚合:

氨苄青霉素浓的水溶液在贮存过程中可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二聚物,此过程可继续下去形成高聚物。

考点五: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1.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①pH的影响

②广义酸碱催化的影响

③溶剂的影响

④离子强度的影响

⑤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⑥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的影响

2.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①温度的影响

②光线的影响

③空气(氧)的影响

④金属离子的影响:

微量金属离子对自氧化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⑤湿度和水分的影响

⑥包装材料的影响

考点六:

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①影响因素试验(高温、高湿、强光试验)

②加速试验(化学动力学理论)

③长期试验(留样观察法)

考点七:

药物配伍变化

1.物理学的配伍变化

①溶解度改变:

安定注射液(含40%丙二醇和10%乙醇)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析沉淀

②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散剂、颗粒剂)

③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乳剂、混悬剂)

2.化学的配伍变化(熟悉例子)

①浑浊或沉淀

pH改变产生沉淀:

酸性药物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同碱性药物异戊巴比妥钠注射液混合;

水解产生沉淀:

如苯巴比妥钠水溶液;

生物碱盐溶液的沉淀:

大多数生物碱盐的溶液,当与鞣酸、碘、碘化钾、乌洛托品等相遇时能产生沉淀等;黄连素和黄芩苷在溶液中能产生难溶性沉淀;

复分解产生沉淀:

如硫酸镁遇可溶性的钙盐产生沉淀。

②变色:

如含有酚羟基的药物与铁盐相遇,可使颜色变深。

③产气:

如碳酸盐、碳酸氢钠与酸类药物配伍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④发生爆炸: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如高锰酸钾与甘油

⑤产生有毒物质:

如含朱砂的中药制剂与碘化钾等还原性药物配伍

⑥分解破坏、疗效下降:

如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合用

考点八:

药品的包装材料的分类

①按使用方式:

可分为I、Ⅱ、Ⅲ三类

②按形状:

可分为容器、片材、袋、塞、盖等。

③按材料组成:

可分为金属、玻璃、塑料、橡胶及上述成分的组合.

第二章:

六大考点

考点一:

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渗透性对药效的影响

1.溶解度:

亲水性或亲脂性过高或过低都对药效产生不利影响。

①水溶性(亲水性)是药物可口服的前提

②药物透过生物膜(磷脂)要求有一定脂溶性  

2.脂水分配系数(P):

P值越大,脂溶性越高

3.渗透性:

药物既具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溶解性和肠壁渗透性的不同组合将药物分为四类:

分类

体内吸收

第I类

高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两亲性分子药物

取决于胃排空速率

第Ⅱ类

低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

取决于溶解速率

第Ⅲ类

高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

受渗透效率影响

第Ⅳ类

低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疏水性分子药物

体内吸收比较困难

考点二:

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pKa对药效的影响

(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弱酸性药物

胃液中(pH低)呈非解离型,易吸收

弱碱性药物

胃液中(pH低)呈解离型,难吸收

肠液中(pH高)呈非解离型,易吸收

极弱碱性

酸性中解离少,易吸收

强碱性

完全离子化

胃肠中多离子化,吸收差

考点三:

药物的结构与官能团

有机化合物=母核(基本骨架)+药效团(母核连接基团)

烃基

↑位阻,稳定性↑

卤素

强吸电子基

羟基

↑水溶性

巯基

脂溶性更高,作为解毒的基团

酯基

一般无活性,作为前药

酰胺

易与生物大分子形成氢键,增强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考点四:

药物的转运与结合形式

1.小肠上皮细胞的寡肽药物转运体(PEPT1)

底物:

二肽类(乌苯美司、β内酰胺类、ACEI、伐昔洛韦);三肽类(头孢氨苄)

2.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转运体P-糖蛋白(P-gp)

举例:

底物—地高辛;抑制剂—奎尼丁

(奎尼丁抑制P-gp,使地高辛经P-gp的外排性分泌受到抑制,重吸收增加,血药浓度↑)

3.药物与受体的结合类型

①不可逆性:

共价键

②可逆性:

范德华力、氢键、疏水键、静电引力、电荷转移复合物、偶极相互作用力

考点五:

药物的转运与结合形式

1.对映异构体之间具有等同的药理活性和强度:

普罗帕酮、氟卡尼。

2.对映异构体具有相同的药理活性,但强弱不同。

氯苯那敏(右旋>左旋);萘普生[(S)-(+)>(R)-(-)]

3.对映异构体一个有活性,一个没活性:

L-甲基多巴

4.对映异构体产生相反的活性

药物

药理作用

相反作用

哌西那朵

(+)/阿片受体激动药,镇痛作用

(-)/阿片受体拮抗药

扎考必利

(R)/5-HT3受体拮抗药,抗精神病

(S)/5-HT3受体激动药

5.对映异构体产生不同类型的药理活性:

奎宁(抗疟)——奎尼丁(抗心律失常)

6.对映异构体一个有活性,一个有毒性

乙胺丁醇(D)-体,抗结核;(L)-体,活性弱,毒性强

左旋多巴(S)-体,抗震颤麻痹;(R)-体,竞争性拮抗剂

考点六:

药物代谢

第Ⅰ相生物转化

(官能团化反应)

体内酶对药物分子进行的氧化、还原、水解、羟基化等反应,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或使药物分子暴露出极性基团(羟基、羧基、巯基、氨基)

第Ⅱ相生物合成

(结合反应)

将第I相中药物产生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葡萄糖醛酸、硫酸、氨基酸或谷胱甘肽)经共价键结合,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和易排出体外的结合物

药物结构与第I相生物转化的规律:

①含芳环药物---氧化代谢

②烯烃和炔烃的药物——氧化

③含饱和碳原子的药物—氧化

④胺类药物——氧化或脱氨基/烷基

⑤酯和酰胺类药物——水解

第三章:

八大考点

考点一:

颗粒剂分类

①可溶颗粒

②混悬颗粒

③泡腾颗粒:

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放出大量气体。

药物易溶

④肠溶颗粒:

耐胃酸,在肠液中释放活性成分

⑤缓释颗粒:

缓慢非恒速,一级动力学

⑥控释颗粒:

缓慢且恒速,零级动力学

考点二:

各制剂的崩解时限标准

考点三:

胶囊剂

①分类:

硬胶囊、软胶囊、缓释胶囊、控释胶囊、肠溶胶囊

②不适宜制成胶囊药物:

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药物;醛类药物;导致囊材软化或溶解的挥发性、小分子有机物的液体药物;O/W型乳剂药物。

③胶囊壳的主要成囊材料是明胶

考点四:

液体制剂分类

考点五:

表面活性剂

①表面活性剂毒性

毒性顺序:

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非离子型

溶血作用的顺序:

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

②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增溶剂、乳化剂、润湿剂、起泡剂和消泡剂、去污剂、消毒剂及杀菌剂

考点六:

低分子溶液剂

①芳香水剂:

芳香挥发性药物(多为挥发油)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

②醑剂:

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

③甘油剂:

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

用于口腔、耳鼻喉科疾病。

④糖浆剂:

含有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矫味剂、助悬剂。

高浓度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低浓度添加防腐剂。

⑤搽剂:

供无破损皮肤揉擦用的液体制剂。

⑥涂剂:

供临用前用消毒纱布或棉球等柔软物料蘸取涂于皮肤或口腔与喉部黏膜的液体制剂。

⑦涂膜剂:

原料药物溶解或分散于含有膜材料溶剂中,涂搽患处后形成薄膜的外用液体制剂。

⑧灌肠剂:

灌注于直肠的液体制剂,以治疗、诊断或营养为目的。

⑨洗剂:

供清洗或涂抹无破损皮肤或腔道用的液体制剂。

⑩灌洗剂:

用于清洗阴道、尿道的液体制剂。

考点七: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①沉降容积比(F↑,稳定性↑)

②重新分散性

③微粒大小(0.5~10μm)

④絮凝度(β↑,稳定性↑)

⑤流变学

考点八:

乳剂的稳定性

①分层

密度差

可逆

②絮凝

ζ电位↓

③合并

与破裂

乳化膜部分破裂,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

不可逆

④转相

乳化剂性质改变

⑤酸败

外界因素及微生物影响,变质

第四章:

四大考点

考点一:

注射剂溶剂——制药用水

①纯化水:

不含任何附加剂,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②注射用水:

蒸馏得到,无热原水。

作为注射剂、滴眼剂的的溶剂或稀释剂及容器的清洗溶剂。

③灭菌注射用水:

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无菌无热原。

考点二:

热原

1.热原的性质

①水溶性:

化学本质为脂多糖,易溶于水

②不挥发性:

本身不挥发,但因溶于水,在蒸馏中,可被雾滴带入蒸馏水中,故应有隔沫装置

③耐热性:

180℃~200℃干热2h,250℃30~45min,650℃1min→彻底破坏

④过滤性:

1~5nm

⑤其他:

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破坏

2.热原的除去方法

①除去药液或溶剂中热原的方法:

吸附法(活性炭)、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超滤法、反渗透法

②除去容器或用具上热原的方法:

高温法、酸碱法

考点三:

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1.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①药物分子结构与溶剂:

相似相溶

②温度  

③晶型:

稳定型小,不稳定型大

④溶剂化物:

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

⑤粒子大小:

难溶性药物微粉化(≤0.1μm)

⑥加入第三种物质:

助溶剂、增溶剂、电解质

2.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①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助溶剂(碘→碘化钾、咖啡因→苯甲酸钠)

②制成盐类

③使用混合溶剂:

潜溶剂(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水)

④制成共晶(阿德福韦酯+糖精)

⑤其他:

温度↑,改变pH,微粉化、包合

3.溶出速度方程:

Noyes-Whitney方程

 

考点四: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1.气雾剂的分类

 

2.气雾剂的抛射剂

①氢氟烷烃:

四氟乙烷(HFA-134a)、七氟丙烷(HFA-227)

②碳氢化合物:

丙烷、正丁烷、异丁烷。

常用作打火机燃料

③压缩气体:

CO2、N2、NO

第五章:

三大考点

考点一:

固体分散体

①中间体,可制成任何剂型

②药物高度分散

③载体的作用:

提高药物溶解度、抑晶作用、保证药物的高度分散性、润湿性(水溶性载体材料)

④速释原理:

分子状态、微晶态、无定形态、胶体状态、亚稳定态

⑤固体分散体的分类:

低共熔混合物(微晶状态)、固体溶液(分子状态)、共沉淀物(无定形物)

考点二:

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

1.溶出原理(Noyes-Whitney方程)

①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②与高分子结合成难溶性盐

③控制粒子大小(↑)

2.扩散原理

①增加黏度以减小扩散速度(亲水性高分子材料)

②包衣、微囊

③不溶性骨架

④植入剂、乳剂

3.溶蚀与溶出、扩散结合原理

①溶蚀性骨架片

②亲水性凝胶骨架片

4.渗透压驱动原理:

渗透泵

5.离子交换作用:

树脂

考点三:

靶向制剂

按靶向原动力分类:

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1.被动靶向制剂:

脂质体、微乳、微球、微囊、纳米粒等。

2.主动靶向制剂

①修饰的药物载体

修饰性脂质体:

长循环脂质体(PEG修饰)、免疫脂质体、糖基修饰的脂质体、修饰的纳米乳、修饰的微球、修饰的纳米球

②前体药物:

脑部靶向前体药物、结肠靶向前体药物

3.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磁性靶向制剂、热敏靶向制剂、pH敏感靶向制剂、栓塞性制剂

靶向性评价:

相对摄取率、靶向效率、峰浓度比

下篇(西药一第6~10章高频考点)

 

第六章:

一个考点

考点:

药物的转运方式

第七章:

六大考点

考点一:

量效关系

1.量反应与质反应

①量反应:

可用数或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研究对象为单一个体。

如血压、心率、血糖。

②质反应:

反应性质变化,一般以阳性或阴性、全或无的方式表示,研究对象为一个群体。

如存活与死亡、惊厥与不惊厥、睡眠与否。

2.最大效应/效能:

效应增至最大时,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上升。

效能反应药物的内在活性。

3.效价强度:

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剂量或浓度,其值越小,强度越大。

①呋塞米效能最大。

②效价强度:

环戊噻嗪>氢氯噻嗪>呋塞米>氯噻嗪

4.半数有效量

半数有效量(ED50):

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

治疗指数:

TI=LD50/ED50,TI越大,越安全

药物安全范围:

LD5~ED95

考点二:

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受体

1.药物的作用靶点:

酶、离子通道、核酸、免疫系统、基因、受体

2.受体的化学本质:

蛋白质

3.受体的性质:

饱和性、特异性(专一性)、可逆性、灵敏性、多样性

4.受体的类型:

G蛋白偶联受体、配体门控的离子通道蛋白、酶活性受体、细胞核激素受体

5.受体作用的信号转导:

①第一信使:

多肽类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

②第二信使:

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三磷酸肌醇(IP3)、二酰基甘油(DG)、Ca+、NO

注:

NO既有第一信使特征,也有第二信使特征。

考点三:

药物分类

1.激动药:

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

①完全激动剂:

亲和力很高,内在活性很强(α=1)

②部分激动剂:

亲和力很高,内在活性不强(α<1)

2.拮抗药: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α=0),不能产生效应。

①竞争性拮抗药:

结合可逆,Emax不变,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②非竞争性拮抗药:

结合牢固,Emax下降

考点四: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机体方面

①生理因素:

年龄、体重与体型、性别(注意身高不选)

②精神因素

③疾病因素:

心脏、肝脏、肾脏、胃肠、营养不良、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发热

④遗传因素:

种族差异、特异质反应、个体差异、种属差异

⑤时辰因素

⑥生活习惯与环境

考点五:

药动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

1.药动学过程: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2.影响药物的分布

①游离型药物:

具有药理活性

②结合型药物:

不呈现药理活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不被肝脏代谢灭活、不被肾排泄

3.肝药酶诱导剂与抑制剂

①肝药酶诱导剂:

利福平、水合氯醛、苯巴比妥、甲丙氨酯、苯妥因钠、卡马西平、尼可刹米、螺内酯、格鲁米特、扑米酮、灰黄霉素

②肝药酶抑制剂:

红霉素、磺吡酮、氯霉素、西咪替丁、异烟肼、三环类抗抑郁药、吩噻嗪类药物、胺碘酮、甲硝唑、咪康唑

考点六:

药效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

相加、加强、增敏

2.拮抗作用

 

第八章:

四大考点

考点一: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1.药品不良反应的传统分类

2.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的性质分类

①副作用:

正常用法用量

②毒性作用:

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造成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

如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具有的耳毒性。

③后遗效应: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

如服用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后,在次晨仍有乏力、困倦等“宿醉”现象。

④首剂效应:

哌唑嗪按常规剂量开始治疗常可致血压骤降

⑤继发性反应:

“二重感染”

⑥停药反应:

“反跳反应”

⑦依赖性:

阿片类、可卡因、大麻及某些精神药物

⑧变态反应:

“过敏反应”,免疫反应

⑨特异质反应:

遗传异常,一般是体内缺少某种酶。

如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⑩特殊毒性:

致癌、致畸、致突变

考点二:

药源性疾病分类

1.按病因学分类:

量相关的药源性疾病(A型药品不良反应)、剂量不相关的药源性疾病(B型药品不良反应)。

2.按病理学分类:

功能性改变的药源性疾病、器质性改变的药源性疾病。

3.按量-效关系分类:

量-效关系密切型(A型)、量-效关系不密切型(B型)、长期用药致病性、药物后效应型。

4.按给药剂量及用药方法分类:

与剂量有关的反应、与剂量无关的反应、与用药方法有关的反应。

5.按药理作用及致病机制分类:

由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或毒副作用所致、意外特异性药源性疾病、由于药物相互作用所致、由于药物的杂质、异常性及污染所致。

考点三:

药物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方法

1.描述性研究: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

包括病例报告、生态学研究、横断面调查。

2.分析性研究

①队列研究(定群研究):

是否暴露于药物

②病例对照研究:

有病与无病

3.实验性研究(随机分配原则):

实验组、对照组

考点四:

阿片类药物的依赖性治疗

①美沙酮替代治疗

②可乐定治疗

③东莨菪碱综合戒毒法:

不仅可控制戒断症状,还可促进毒品的排泄

④预防复吸:

纳曲酮,长效阿片受体阻断药

⑤心理干预和其他疗法

第九章:

重要公式

1.血药浓度—时间关系

第十章:

八大考点

考点一:

药品标准与药典

1.国家药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标准

2.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原则:

针对性、科学性(“准确、灵敏、简便、快速”)、合理性

3.药典英文缩写

①《美国药典》USP

②《英国药典》BP

③《日本药典》JP

④《欧洲药典》EP

⑤《中国药典》ChP

4.中国药典

①一部中药

②二部化学药

③三部生物制品

④四部凡例、通则、药用辅料品种正文

⑤增补本

5.《中国药典》标准体系构成

①“凡例”:

基本原则,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②通则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方法/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③正文是药品标准的主体

考点二:

药品储藏条件

①阴凉处≤20℃;

②凉暗处避光并温度≤20℃;

③冷处2℃~10℃;

④常温10℃~30℃。

考点三:

精确度

①“0.1g”→±0.04→0.06~0.14g

②“2g”→±0.5→1.5~2.5g

③“2.0g”→±0.05→1.95~2.05g

④“2.00g”→±0.005→1.995~2.005g

精密称重(千分之一);称定(百分之一)

考点四:

化学鉴别法

1.颜色反应

2.沉淀反应

丙二酰脲的银盐反应:

巴比妥类+碳酸钠+硝酸银→白色沉淀(一银盐和二银盐)

巴比妥类(含丙二酰脲结构)

斐林试剂反应:

葡萄糖+碱性酒石酸铜→红色沉淀(氧化亚铜)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还原性糖)

3.气体生成反应

尼可刹米+氢氧化钠:

二乙胺臭气(你可杀了它,免得跑出来放臭气!

考点五:

光谱、色谱鉴别法与杂质检查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光区(200nm~400nm)可见光区(400nm~760nm)

2.红外分光光度法:

官能团区(4000cm-1~1300cm-1)指纹区(1300cm-1~400cm-1)

3.杂质检查

考点六:

含量与效价测定

考点七:

药品检验取样

考点八:

体内药物检测

1.血样:

全血、血浆(含抗凝剂)、血清(不含抗凝剂)

2.常用抗凝剂:

肝素

3.血样的保存:

短期保存(冰箱冷藏4℃)、长期保存(-20℃或-80℃冷冻贮藏)

4.需检测血药浓度

①个体差异大:

三环类抗抑郁药

②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苯妥因钠

③治疗指数小、毒性反应强的药物:

普鲁卡因胺

④毒性反应不易识别:

地高辛、洋地黄苷

⑤特殊人群用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⑥常规剂量下没有疗效或出现毒性反应

⑦合并用药发生异常

⑧长期用药

⑨药物过量或中毒

 

【一病一药】

1.军团菌病、百日咳、空肠弯曲菌肠炎和支原体肺炎——红霉素(百支空军首选红)。

2.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骨髓炎——克林霉素。

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引起的严重感染——美罗培南。

4.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万古霉素。

5.沙雷菌属——庆大霉素。

6.成人伤寒、副伤寒——氟喹诺酮类。

7.防治流行性脑膜炎——磺胺嘧啶。

8.斑疹伤寒、恙虫病——四环素类。

9.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多西环素。

10.肉芽肿鞘杆菌引起的腹股沟肉芽肿、霍乱和布鲁菌病——多西环素

11.深部真菌感染——两性霉素B。

12.单纯疱疹病毒——阿昔洛韦。

13.结核——异烟肼。

14.麻风病——氨苯砜。

15.控制疟疾症状——氯喹。

16.疟疾病因性预防——乙胺嘧啶。

17.控制复发和阻止疟疾传播——伯氨喹。

18.阿米巴、阴道滴虫——甲硝唑。

19.无症状带阿米巴包囊者——二氯尼特。

20.血吸虫病——吡喹酮。

21.蛲虫单独感染——恩波维铵。

22.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阿糖胞苷。

23.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停经后晚期乳腺癌——他莫昔芬。

24.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

25.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

26.癫痫大发作——苯妥英钠。

27.癫痫小发作——乙琥胺。

28.小发作合并大发作——丙戊酸钠。

29.精神运动性发作——卡马西平。

30.阿尔茨海默病(AD)——加兰他敏。

31.急性风湿热——阿司匹林。

32.小儿解热镇痛——对乙酰氨基酚。

33.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

34.强心苷中毒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苯妥英钠。

35.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左心功能障碍、急性心肌梗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