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含水量的定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8975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含水量的定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土壤含水量的定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土壤含水量的定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土壤含水量的定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土壤含水量的定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含水量的定义.docx

《土壤含水量的定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含水量的定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含水量的定义.docx

土壤含水量的定义

第五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主要教学目标:

学会分析土壤肥力要素水、气、热之间的关系。

由于土壤水分的重要作用,因此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土壤水的形态学观点和能量学观点。

在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并能系统地处理土壤水、气、热三者的相互关系和调节措施。

主要内容:

第一节土壤水的类型

第二节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土壤水分能量的分析

第四节土壤水分的管理与调节

第五节土壤空气和热量

第六节土壤水、气、热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土壤水的类型

土壤学中的土壤水是指在一个大气压下,在105℃条件下能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水分。

土壤中液态水数量最多,对植物的生长关系最为密切。

液态水类型的划分是根据水分受力的不同来划分的,这是水分研究的形态学观点。

这一观点在农业、水利、气象等学科和生产中广泛应用。

一、吸湿水

土壤颗粒从空气中吸收的汽态水分子。

从室外取土,放在室内风干若干时间后,表面上看似乎干燥了,但把土壤放在烘箱中烘烤,土壤重量会减轻;再放置到常温常压下,土壤重量又会增加,这表明土壤吸收了空气中的水汽分子。

土壤的吸湿性是由土粒表面的分子引力作用所引起的,一般来说,土壤中吸湿水的多少,取决于土壤颗粒表面积大小和空气相对湿度。

由于这种作用的力非常大,最大可达一万个大气压,所以植物不能利用此水,称之为紧束缚水。

二、膜状水

土粒吸足了吸湿水后,还有剩余的吸引力,可吸引一部分液态水成水膜状附着在土粒表面,这种水分称为膜状水。

重力不能使膜状水移动,但其自身可从水膜较厚处向水膜较薄处移动,植物可以利用此水。

但由于这种水的移动非常缓慢(0.2—0.4mm/d),不能及时供给植物生长需要,植物可利用的数量很少。

当植物发生永久萎蔫时,往往还有相当多的膜状水。

三、毛管水

当把一个很细的管子(毛细管)插入水中后,水分可以上升的较高于水平面,并保持在毛细管中。

毛管水:

由于毛管力的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的液态水。

毛管水可以有毛管力小的方向移向毛管力大的方向,毛管力的大小可用Laplace公式计算:

P=2T/r

式中的P为毛管力,T为水的表面张力,r为毛管半径。

根据毛管水是否与地下水相连,可分为2种类型:

毛管悬着水:

降水或灌溉后,由地表进入土壤被保存在土壤中的毛管水。

毛管上升水:

或毛管支持水,土壤中受到地下水源支持并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毛管水。

影响毛管上升水的因素:

地下水水位和毛管孔隙状况

毛管水上升高度用下式计算:

H=75/d,d为土粒平均直径(上升高度与颗粒直径间关系见p142的附表)。

若假设土粒的d为0.001毫米,据公式得出H为75米,但这个数据无法从实验中得到证实。

实际上,一般毛管水的上升高度不超过3—4米,这可能是由于毛管直径太小,当达到一定长度后,很容易被堵塞。

四、重力水

降水或灌溉后,不受土粒和毛管力吸持,而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的水,称为重力水。

植物能完全吸收重力水,但由于重力水很快就流失(一般两天就会从土壤中移走),因此利用率很低。

五、地下水

在土壤中或很深的母质层中,具有不透水层时,重力水就会在此层之上的土壤孔隙中聚积起来,形成水层,这就是地下水。

在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快,如地下水位过高,就会使水溶性盐类向上集中,使含盐量增加到有害程度,即所谓的盐渍化;在湿润地区,如地下水位过高,就会是土壤过湿,植物不能生长,有机残体不能分解,这就是沼泽化。

第二节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一、土壤绝对含水量

1、重量百分数:

土壤水分的重量占烘干土的百分率。

2、体积百分数:

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重量含水量*容重

意义:

可反映土壤孔隙的充水程度,可计算土壤的固、液、气相的三相比。

如土壤含水量(重量)20%,容重为1.2。

则土壤容积含水量为20%*1.2=24.0%

土壤总孔隙度=1—1.2/2.65=55%

空气所占体积为55%—24%=31%

固相体积为100—55%=45%

3、土壤蓄水量(立方米/亩)=每亩面积(平方米)*土层深度*土壤容重*土壤重量含水量

如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5%(重量),容重1.1。

测得土壤自然含水量为10%,现将没亩1米深的土层内含水量提高到田间持水量水平,问应灌多少水(立方米/亩)

应灌水量(立方米/亩)=666.6*1*1.1*(25%—10%)=110立方米/亩(重量×密度×差含水量)

4、水层厚度:

单位面积上一定土层厚度内含有的水层厚度,可与雨量相比。

水层厚度(mm)=土层厚度(h)*土壤容重(d)*重量百分数%*10

5、水体积:

水层厚度乘以面积。

二、土壤相对含量

土壤水分含量占饱和含水量的百分比或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

三、水分常数:

土壤含水量根据受土壤各种力的作用达到某种程度的水量,对于同一土壤来说,此时的含水量基本不变,称为土壤水分常数,又叫水分特征值,它是一些与植物吸收水分有关系的数值。

1、吸湿系数(最大吸湿水量)

是在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空气时,土壤吸收水汽分子的最大量与烘干土重的百分率。

2、凋萎系数

当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此时土壤水主要是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

经验公式凋萎系数=吸湿系数*(1.34~1.5)

3、田间持水量

当土壤被充分饱和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渗漏,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甚至停止时土壤所持的含水量。

此时水分类型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悬着水。

田间持水量=吸湿系数*2.5

测定方法(野外):

在野外地里灌水后,铺上枯枝落叶防止蒸发,两天后,重力水下渗,这时所测得的土壤含水量就是田间持水量。

4、全容水量

土壤完全为水所饱和时的含水量,此时土壤水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水分基本充满了土壤孔隙,在自然条件下,水稻土、沼泽土或降雨、灌溉量较大时可达到全容水量。

4、有效水含量

土壤中的水分,并不是全部能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利用。

土壤水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状况。

一般情况下:

最大有效含水量(%)=田间含水量%—凋萎系数%

有效水分含量(%)=自然含水量%—凋萎系数%

能被植物利用的有效水的数量比较复杂,受土壤质地、结构、土壤层位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

第三节土壤水分能量的分析

一、土水势

土壤水和自然界其他物体一样,含有不同数量和形式的能,处于一定的能量状态,能自发地从能量较高的地方向能量较低的地方移动。

土水势是表示土壤水能量状态常用的名称。

土壤水的“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但由于土壤水在土壤中的移动速度缓慢,所以只考虑它的势能。

势能是由力场中的位置决定的。

土壤水分由于受各种力的影响,其势能必然会发生变化,表现为水分的自由能降低。

如果要把水从土壤中抽出,必然要施以相应的力作相应的功,以克服土壤中对水作用的各种力量。

土水势就是土壤水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势能的变化。

由于作用力不同,土水势可以分为几个分势:

基质势:

由土粒分子吸水和毛管力作用下所降低的势能,是最主要的土水势组成部分。

渗透势:

土壤水中溶质所降低的势能,在一般土壤中忽略不计。

重力势:

在淹水条件下,由于重力作用水向下渗漏时产生。

土水势是上述各分势的代数和。

二、土壤水吸力

1、概念:

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在概念上并不是土壤对水的吸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用土壤对水的吸力来表示。

在数值上相当于土水势的基质分势和渗透分势。

2、表示单位:

用压力作单位,即大气压或厘米水柱高;由于厘米水柱高数据太大,用起来不方便,这里采用了pF值,即用厘米水柱高的对数值来表示。

3、测定方法

主要应用张力计法。

主要原理是将充满水的带有素烧瓷杯(陶土滤杯)的金属管埋入土中,素烧瓷杯有孔径在1.0—1.5um之间的细孔,瓷杯和管内充满水,水可通过细孔与土壤水接触,当土壤水势小于瓷杯内水势时,水分由细孔进入土壤。

金属管上端连接金属表,水分由瓷杯细孔进入土壤后,管内形成负压,当内外水势相等时,真空压力计上的负压读数即代表管外土壤水吸力。

三、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1、概念:

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水吸力是一个连续函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就是以土壤含水量为横坐标,以土壤水吸力为纵坐标绘制的相关曲线。

土壤的水吸力或pF值越大,土壤水所受的吸力也越大,对植物的有效性就越小,当土壤对水的吸力超过了植物根系对土壤水的吸力说,即pF值大于4.5时,土壤水分就处于无效状态。

土壤水分含量高,土壤水的吸力越低,土壤水本身的势能就高,土壤水的可移动性和对植物的有效性就强。

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不同质地土壤达到萎蔫系数和田间持水量时,实际的含水量相差很大,但土壤水吸力相似。

达到萎蔫系数时,土壤水吸力为15atm或15bar,pF为4.2;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土壤水吸力为0.3atm或0.3bar;pF为2.8。

第二,不同质地土壤含水量相同时,其吸水力相差很大。

第四节土壤水分的管理与调节

一、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

定量测定方法

1、洪干法(标准法)

2、中子仪法

3、时域反射仪(TimeDomainReflectometryTDR)

4、张力计、电阻法、石膏法

5、压力膜  

二、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的因素

1、气候:

降雨量和蒸发量是两个相互矛盾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难以人为控制。

2、植被:

植被的蒸腾消耗土壤的水分,而植被可以通过降低地表径流来增加土壤水分。

3、地形和水文条件:

地形地势的高低,影响土壤的水分。

在园林绿化生产中,要注意平整土地。

对易遭水蚀的地方,要注意修成水平梯田。

4、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松紧度、有机质含量都对土壤水分的入渗、流动、保持、排除以及蒸发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水分状况。

与气候因素相比,土壤物理性质是比较容易改变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5、人为影响:

主要是通过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土壤的水分含量。

三、土壤水分的调节

1、灌溉和排水

2、耕作

3、施有机肥

4、地面覆盖

地膜覆盖,有很高的保墒、增温效果。

对裸露的地方用小石块、粗沙或草炭、枯枝落叶、作物秸杆覆盖。

种植地被植物。

5、土壤增温保墒剂土壤增温保墒剂

化学成分:

高分子脂肪类经皂化后的产物,黑色。

作用:

防止地表蒸发,增加地表蒸发,增加地表温度。

使用方法:

稀释后,直接喷洒在土壤表面。

国外的“TAB”是一种高效的土壤保湿剂。

遇水时,微粒体积可膨胀30多倍,能吸收超过自身重300——1000倍的水分,其中绝大部分可供植物吸收。

第五节土壤空气部分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

近地大气组成:

氧气20.94%

二氧化碳0.03%氮气78.08%

其他气体0.95%相对湿度60——90%。

土壤空气组成:

氧气10.35——20.03%

二氧化碳0.15——0.65%氮气78.8——80.2%

相对湿度100%

土壤孔隙和土壤含水量影响土壤空气数量

二、土壤的通气性的生态意义

1、对植物的直接影响

为植物的呼吸作用,提供必需的氧气。

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土壤中的根系长、颜色浅、根毛多,根的生理活动旺盛。

缺氧时,根系短而粗、色暗、根毛大量减少,生理代谢受阻。

当土壤空气中,氧的浓度低于9%~10%时,根系发育就受到影响。

低于5%时,大部分的植物根系就会停止发育。

2、对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和养分转化的影响

通气良好时,好气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迅速、彻底,植物可吸收利用较多的速效养分。

通气不良时,有机质分解和养分释放慢,还会产生有毒的还原物质(如硫化氢、磷化氢等)。

三、紧实土壤的改良

人为践踏、机械压实以及有机质缺乏、结构不良等引起的土壤紧实现象在城市绿地中异常突出。

改良措施:

松土可采用人工、机械、爆破以及生物方式。

施用抗紧实的物料:

粗有机物料、膨化岩类。

采用通气透水的铺装方式

强化地下通气的措施

本章重点:

掌握土壤液态水的类型及其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掌握土壤水吸力的测定方法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含义。

本章难点:

是各种液态水分类型划分的依据,以及对土壤水分能量观点的理解。

有些内容比较抽象。

复习思考题:

1、土壤水;2、土壤吸湿水;3、毛管水;4、吸湿系数;5、凋萎系数;6、田间持水量;7、土壤有效含水量8、土水势;9、土壤水吸力;10、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11、土壤通气性

二、简答题

1、土壤液态水包括哪几种类型?

2、土壤水分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3、如何计算土壤有效水的含量?

4、如何从吸湿系数计算土壤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量?

5、土水势包括哪些分势?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说明哪些问题?

7、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8、土壤空气与大气是如何交换的?

9、如何调节土壤的通气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