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8769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堂实录.docx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堂实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堂实录.docx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堂实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堂实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

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

  3.情感目标: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教学难点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文共9个小节,就几句话,也没有几个文字,所以今天的课尽可能轻松。

课前布置了同学们预习。

预习了吗?

    生:

预习了。

课文中都有谁?

生:

有孔子、颜渊、仲弓、樊迟、子夏、子贡、曾子。

他们什么关系?

生: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孔丘老师的学生都爱问问题。

学生提问老师解答,学生生怕将来忘了,就把老师的话记下来,这叫语录体。

说白了就是孔子老师上课时同学们做的课堂笔记。

稍微整理了一下,就成了这旷世经典。

要不咱们同学们凑一块儿也整理整理,也弄一本书出来,就叫《论语2》。

玩笑归玩笑,不过我们至少能得出以下几点来,一是课堂笔记很重要。

二一个这不是同一堂课的笔记。

三、学生们问的是同一个话题,关于“仁”的话题。

四、老师没有标准答案。

二、

为什么大家都赶着趟儿地问仁呢?

当然,也并不是说弟子们不问别的问题,只是说大家在不同的时间里都问了什么是仁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都知道,那就是他们的老师的思想核心就是仁,后人说:

儒学即仁学,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认为,仁很重要。

请看孔老师的教诲:

幻灯一(第9则)

1、师读,然后请学生试译。

译文:

孔子说:

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处于贫困中,不可以长久地处于安乐中。

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有智慧的人呢,可以做有利于仁的事。

2、串讲:

前两句是说的就是不具备仁的精神的人。

约,就是困,贫困的意思。

孔子认为,不仁者穷了不行,富了也不行。

孔子还说过: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贫时或是困厄之中就会胡作非为了。

富了也不行,为富不仁。

仁者则会安仁,我们要注意,仁者特点在一个“安”字。

安仁是安于仁,强调其静。

孔子常以仁、智并举,两者有什么不同?

仁是体,智是用;仁主静,智主动。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前者像山,后者像水,这是两者的不同。

仁者都很安分,穷也好,富也

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

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子贡提的问题有点意思。

他不是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而是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

我想,一个字总比一句话更简洁更具有概括性。

原来子贡是想向老师请教老师学问的最核心的内涵。

3、孔老师的问答是“恕”,却没回答是“仁”,为什么?

看字形,恕就是如心,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问: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同学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指名学生回答。

引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包含了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思想的“恕”字比抽象宽泛的“仁”字更容易践行。

人家学生要的是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

仁爱在心中,恕却是融在每天具体的行动中。

仁是恕的内核,恕是仁的实践。

孔子对恕的注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希望子贡为政与经商的过程中能做到由己及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义以求利。

4、孔老师还对另一位学生作过这样的教导。

幻灯第2则

5、指名朗读,翻译,解词。

同样是问仁,孔老师对仲弓同学说的可比对樊迟同学说得话多得多。

不光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另加了几句。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同学们感觉这口吻像是对什么身份的人所说的话?

  冉雍(公元前522--?

),冉氏,名雍,字仲弓。

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卒年不详,小孔子二十九岁。

出身寒微。

早年拜师孔子,随孔子周游列国。

回鲁后的第三年(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四十一岁的仲弓当上了季氏家族的总管,并曾向孔子问过政。

因为仲弓从政,加之他性格上不谦恭,对人不恭,为人不恕,孔对他解释仁时针对他的身份,前两句告诫他对人要恭敬厚道,要保持内心的真诚和谨慎。

6、小结:

回答仲弓和子贡时孔子使用了同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阐明了仁的思想的核心——恕,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7、分组读这两则。

五、仁的内涵——忠

1、曾子对孔子仁的理解不是使用一个恕字,而是两个字——忠恕。

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宋代朱熹解释说:

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这忠的思想在孔子教导子贡时明确阐释。

幻灯(第5则)

2、学生读译。

3、子贡自己对于仁的理解在孔子看来要求太高。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个要求难在何处呢?

与儒家讲仁爱相似的是,墨家讲“兼爱”,基督教讲“博爱”,虽然都讲爱,但是很不相同。

墨家讲“兼爱”,就是对待陌生人要像对待自己父亲一样,要把陌生人当成父亲来爱。

墨家的学说在战国时很流行,除了墨家还有道家也很流行,孟子对这两家都很反感。

孟子说,道家一心为己,不为国家和君王服务,脱离君臣关系,这是无君;墨家讲兼爱,把陌生人当成父亲来爱,那么如何显出父亲的特殊性来,这是无父;无君无父,这是禽兽的行为。

可见儒家与墨家在如何爱的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

基督教讲的“博爱”,非常类似墨家讲的兼爱。

据《圣经》记载,耶稣有一次在外传教,有人说,你母亲来了。

耶稣说,谁是我的母亲?

接着又说,凡是遵行神的旨意的人,都是我的母亲。

这个故事其实是说,耶稣对待陌生人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他是把陌生人当成母亲来爱的。

在孟子看来,这恐怕就是无母,也是禽兽行为。

也就是说,不论是墨家的兼爱,还是基督教的博爱,与儒家的仁爱,都有着重大的不同。

二者其实都是一种平等之爱,即对陌生人的爱和对父母亲的爱完全相同,不分先后,不分亲疏。

孔子或儒家讲的仁爱,是有先后之别、亲疏之分的,是像波浪一样一层一层推广出去的,因而是一种等差之爱。

子贡所言与基督教墨家的思想类似,是一种无差别的爱。

虽然更伟大,但却更难实践,在孔子看来,这已然到了圣人的境界。

于是孔老师用了另两句来解释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也就是曾子所说的忠。

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内涵的恕是待人的态度和对自身的约束,而以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为内涵的忠则还包含了对行为的更高一些要求。

我不想要的也不强加于你相对容易做到,把我想要的先给你,却是难了许多。

4、齐读本则。

六、仁的内涵——克己复礼

1、从孔子向樊迟解释的爱人到对仲弓子贡解释的恕再到忠,己经很清楚地阐明了仁的含义,而这些却都还停留在个人修养这一个方面,面对孔子第一大弟子颜渊的问仁,孔子的回答则明显不同。

颜渊即颜回,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04月25日辰),卒于鲁哀公十三年,享年39岁。

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

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幻灯(第1则)

2、齐读第1则,解释。

3、这里孔老师答案的关键词叫克己复礼。

克己嘛与前几则没多少区别,爱人忠恕都得克己。

关键在复礼。

礼是什么?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

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

可见礼是和种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它具有社会属性。

为什么要用一个复字呢?

因为到了孔子时代,礼乐崩塌社会失范,孔子对这位大弟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志向,振兴这个社会的礼乐制度。

孔老师说:

能克制内心欲念,以礼作为行为的准则,那么就是仁,普天下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

能不能做到就看你自己,看你有没有向仁之心。

4、幻灯(第6则)齐读。

颜回担心自己领悟不透呀,于是愿闻其详。

老师一组排比很有气势: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说话一向简洁,此处却连用非礼,可不可以改改?

改:

非礼者,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问:

比一比,哪样说法好?

孔子的话强调了什么?

明确:

原话强调了一个礼字,违背礼的一切的一切统统地摒弃,将非礼者驱离身边,驱离自己的家自己的邦国驱离地球一直驱至冥王星上去。

完全与非礼绝缘,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呀,对颜回真正是高标准严要求。

5、齐读第1则,并读第7、8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