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复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8696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复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复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复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复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复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复习题答案.docx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复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复习题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复习题答案.docx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政府转移支付不应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并没有交换活动发生。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这只是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一块地产不计入GDP,因为这只是所有权的转移,不属于经济意义上投资行为。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DPI这五个总量中那个变量有影响?

为什么?

答:

社会保险税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它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不影响GDP,NDP,NI三个变量。

但影响PI,当然,也会间接地影响DPI。

3.关于这一题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不作要求。

4.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

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试计算: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答:

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商生产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工资总共为12.5万美元,利润总共为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算GDP即工资加上利润为40万美元。

5.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

书本、面包和菜豆。

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数量(1998年)

价格(1998年)

数量(1999年)

价格(1999年)

书本

100

10美元

110

10美元

面包(条)

200

1美元

200

1.5美元

菜豆(千克)

500

0.5美元

450

1美元

(1)1998年名义GDP;

(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那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

这话对否?

(6)以1998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是多少?

答:

(1)1998年名义GDP为1450美元;

(2)1999年名义GDP为1850美元;

(3)以1998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为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是1525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约为5.17%.

(4)以1999为基期,1999年的实际GDP是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为1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约为2.78%。

(5)GDP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

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变动。

因此这句话是片面的,不完整。

(6)以1998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为100%,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是121.31%。

6.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国内生产总值4800,总投资为800,净投资为300,消费为3000,政府购买为960,政府预算盈余为30,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单位:

亿美元)

答:

(1)国内生产净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而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去净投资,因而国内生产净值为4300亿美元.

(2)净出口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即40亿美元。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等于政府预算盈余加上政府购买支出,即为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应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但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国内生产净值减去税收后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为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即为310亿美元。

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试计算:

(1)储蓄;

(2)投资(3)政府支出。

答:

(1)储蓄等于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为300亿元;

(2)根据投资-储蓄恒等式,投资等于私人储蓄(300亿元)、政府储蓄(-200亿元)和国外部门储蓄(100亿元)之和,即投资为200亿元;

(3)根据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与净出口之和,可知政府购买支出为1100亿元。

8.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答: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

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使得储蓄恒等于投资,这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恒等关系。

不管经济是否是充分就业,根据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

但是,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生活中,储蓄和投资主体和动机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只有当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时,经济才会达到均衡状态。

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关系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和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不是一回事。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答: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非计划存货投资即存货的意外变动。

具体而言,如果厂商想销售的产品却没有销售出去,在核算国民收入时,这部分产品就被看作由厂商自己购买,构成非计划存货投资。

所以核算国民收入时是实际的总需求。

在经济的某一时点上,可能厂商的总产出大于计划总需求,引起存货的意外增加,增加部分即厂商的的非计划存货投资;也可能厂商的总产出小于计划总需求,引起存货的意外减少,这时厂商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小于零。

只有当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时,计划总需求才等于实际总需求,即处于均衡产出水平上。

厂商为了在经营中保持市场均衡供货,必须有准备必要的存货,这是计划存货投资。

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因而,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与计划存货投资是否为零无关,一般来说,计划存货投资不为零。

(注明:

此题可借助书上第447页的图形加以分析。

2.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答:

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即边际消费倾向;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收入量的关系,即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一般来说,消费者增加收入后,会增加消费,但消费增量不及收入增量多,一般情况下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所以边际消费倾向的取值范围一般在零和1之间。

但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收入很低时,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当收入全部用于消费时,平均消费倾向就等于1;当收入除了用于消费还有储蓄,平均消费倾向就小于1。

因而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三种情况。

(注明:

此题可借助消费函数的图形加以分析。

3.依据哪种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对消费影响最大?

依据哪种消费理论,社会保障金永久性上升对消费影响最大?

依据哪种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对消费影响最大?

答:

依据凯恩斯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会增加人们当前收入,因而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金永久性上升可以减少老年时代的顾虑,减少当前为退休后生活准备的储蓄,因而会增加消费;依据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等于增加了持久收入,因而可增加消费。

4.哪种消费理论预言总储蓄将依赖于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

关系是什么?

哪种理论预言消费将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

为什么?

答: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年轻人要为自己年老生活作储蓄准备,因而,年轻人对退休人员比例提高时,总储蓄会增加,反之,退休人员对年轻人比例上升,总储蓄下降。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行为与永久收入紧密相关,而与当前收入关系较小,即消费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

5.假设你和你邻居收入完全一样,不过你比她更健康从而预期有更长的寿命,那么,你的消费水平将高于还是低于她的消费水平?

答:

可以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来分析此题。

分两种情况:

(a)当你和你邻居预期寿命都小于工作年限,即未到退休就生命结束,尽管你长寿些,但两人收入相同,都会把年收入全部消费完,两人消费一样多;(b)当你预期退休后寿命才结束,这样无论你邻居在退休前还是退休后生命结束,你的消费都应比她小。

因为你的收入用于储蓄的要比你邻居多。

6.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系统对你的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有何影响?

答: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消费者总是追求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人们会在一生内合理安排生活消费开支,已达到一生最优配置。

当社会保障系统健全时,有更多人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就会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会变大,反之,会变小。

7.下面描述了某人一生的收入情况,此人一生经历了四个时期,在其生命周期的前三个时期先后赚取收入为30万美元、60万美元、90万美元,而在退休时期没有任何收入,假设利率为零。

(1)若此人想在生命周期中能均匀消费,试决定与其预算约束相符合的消费水平,说明哪个时期以什么规模此人进行储蓄和负储蓄;

(2)与

(1)相反,现在假定不存在借款的可能性,信贷市场不对个人开放。

在此假定,此人在生命周期中将选择什么样的消费流?

在解答该问题时继续假设该人偏好均匀的消费流;

(3)假设该消费者的财富有所增加。

新增财富为13万美元,那么在可利用信贷市场和不可信贷市场这两种情况下增加的财富将在生命周期中分别被如何配置?

如果所增加的财富为23万美元,你的答案又将如何?

答:

(1)若此人想在生命周期中能均匀消费,那其一生的收入应等于各个时期的均匀消费支出之和。

一生总收入为180万美元,消费分为四个时期,由于不受预算约束,则每期消费为45万美元,将其与各期收入可得:

第一期:

负储蓄15万美元;第二期:

储蓄15万美元;第三期:

储蓄45万美元;第四期:

负储蓄45万美元。

(2)当没有受到流动性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45万美元,比第一期收入要大。

现在假设该人受到流动性约束,则该人第一期只消费全部收入30万美元。

从第二期开始,假设没有受到流动性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50万美元。

(3)如果期初接受外来财富13万美元,加上第一期收入30万美元,还是小于平稳消费水平,因为平稳消费水平为48.25万美元,故第一期消费为43万美元。

第二、三、四期的消费为50万美元。

如果外来财富为23万美元,加上第一期收入30万美元,大于平稳消费水平50.75,第二期和第三期的收入均大于此值,因而流动性约束假设实际上对消费不产生任何实际的影响,消费这将平稳消费全部收入和外来财富,消费量为每期50.75。

8.假定有两位老太都有购房行为,其中一位老太说,我积累了一辈子钱,昨天总算买了一套房,住了一夜就来到天堂,另一位老太说,我也很辛苦,住了一辈子房,直到昨天才还请买房的贷款,今天就来到天堂。

如果真有这样两位老太,你认为哪位老太聪明些,为什么?

答:

显然,后一位老太聪明些。

根据永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单个消费者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当前收入来作消费决策,而是根据一生或永久收入来决策,当购买住宅或汽车等需要大量资金,目前收入和财富不足以支付时,就可以凭借信用手段用贷款来完成购买行为,用以后获得的收入来偿还贷款,这样,消费者可以提前享受消费品。

(思考:

过度提前消费也是对经济不利的,可联系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来考虑这一问题)

9.假定某人消费函数为c=200+0.9yP,这里yP是永久收入,而yP=0.7yd+0.3yd-1。

(1)假定第1年和第2年的可支配收入为6000美元,第2年的消费是多少?

(2)假定第3年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到7000美元并且在以后年份保持在7000美元,第3年和第4年及以后各年的消费是多少?

(3)求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答:

(1)假定第1年和第2年的可支配收入为6000美元,第2年的持久收入为6000美元,第2年的消费为5600美元;

(2)假定第3年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到7000美元并且在以后年份保持在7000美元,第3年的永久收入为6700美元,第3年的消费为6230美元;第4年的永久收入为7000美元,第4年的消费为6500美元。

由于以后一直维持在7000美元,则第4年以后的永久收入也一直保持在7000美元,因而消费也将一直保持在6500美元这一水平上。

(3)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表明的是消费和当年收入之间的关系,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0.63。

长期边际消费倾向表明的是消费和永久收入之间的关系,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为0.9。

10.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为50,政府购买性支出为200,政府转移支付为62.5,税收为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求:

(1)均衡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

(1)增加政府购买;

(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平衡预算)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答:

(1)根据公式计算,均衡国民收入为1000.

(2)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公式,投资乘数为5,政府支出乘数为5,税收乘数为-4,转移支付乘数为4,平衡预算乘数为1.

(3)原来均衡收入是1000,现在要达到1200,就国民收入增加量为200,如果增加政府购买需要增加40;如果减少税收需要减少50;如果同时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应增加200.

第三章产品及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选择题

(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3)

1)右移10亿美元;2)左移10亿美元;3)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4)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2)

1)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3)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4)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1)

1.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2.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3.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4.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4)假定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3)

1.右移10亿美元;

2.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3.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4.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1)

1.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2.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3.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4.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2.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要花费100万美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在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25万美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130万美元,那个项目值得投资?

如果利率是5%,答案有变化吗?

(假定价格稳定)

解答:

(1)第一个项目现值:

由于113>100,值得投资。

第二个项目现值:

由于114>100,值得投资。

第三个项目现值:

由于115>100,值得投资。

(2)第一个项目现值:

由于108.84>100,值得投资。

第二个项目现值:

由于107.98>100,值得投资。

第三个项目现值:

由于106.95>100,值得投资。

3.假定每年通胀率是4%,上题中回收的资金以当时的名义美元计算,这些项目仍然值得投资吗?

解答:

第一个项目现值:

由于104.8>100,值得投资。

第二个项目现值:

由于102>100,值得投资。

第三个项目现值:

由于99.2<100,不值得投资。

4.

(1)若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5r,找出利率为4%,5%,6%和7%时的投资量;

(2)若储蓄为s=-40(亿美元)+0.25y,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

(3)求IS曲线并作出图形。

解答:

(1)当利率为4%,5%,6%和7%时,投资分别等于80,75,70和65;

(2)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分别为480,460,440和420.

(3)IS曲线的表达式为:

y=560-20r;图形略。

5.假定:

(1)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5r;

(2)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10r;

(3)消费函数为c=50+0.75y,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10r;

试求:

(1)上面三个式子的IS曲线;

(2)比较式1和式2,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曲线的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3)比较式2和式3,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的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解答:

(1)IS曲线的表达式分别为:

y=750-25r;y=750-50r;y=600-40r;

(2)式2中投资对利率更敏感,即d更大,说明曲线斜率绝对值小,即曲线更平缓;

(3)式3中边际消费倾向更小,说明曲线斜率绝对值变大,即曲线更陡峭;

6.假定货币需求函数L=0.2Y-5r:

(1)画出利率为10%,8%,6%而收入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若名义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价格水平不变(P=1),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的收入与利率。

(3)画出LM曲线,并说明什么是LM曲线;

(4)若名义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再画一条LM曲线,并比较这条与上条曲线的不同;

(5)对于(4)中LM曲线,如果r=10,y=1100,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

若不均衡利率如何变化?

解答:

(1)当利率等于10时,国民收入为800,900,1000的货币需求量为110,130,150.

当利率等于8时,国民收入为800,900,1000的货币需求量为120,140,160.

当利率等于6时,国民收入为800,900,1000的货币需求量为130,150,170.

作图略。

(2)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可以得出:

0.2y-5r=150,即y=750+25r

当利率等于10时,国民收入为1000;

当利率等于8时,国民收入为950;

当利率等于6时,国民收入为900;

(3)LM曲线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与收入的关系、货币需求和供给相等关系推导出来的,因而这条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货币市场均衡。

(4)货币供给从150增加到200,LM曲线变为:

0.2y-5r=200,即y=1000+25r.

后面的LM曲线与前面相比,平行向右下方移动250个单位。

(5)对于(4)中的LM曲线,若利率等于10,国民收入为1100,货币需求L=0.2y-5r=170,货币供给为200,由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此时利率会下降,直到实现新的均衡。

7.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用M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用L=ky–hr表示。

(1)求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LM曲线斜率表达式;

(2)找出k=0.20,h=10,k=0.20,h=20,k=0.10,h=10时LM斜率的值;

(3)当k变小时,LM曲线的斜率如何变化,h增大时LM曲线的斜率如何变化;

(4)若k=0.2,h=0,LM曲线变化如何。

解答:

(1)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为:

(2)当k=0.20,h=10,斜率为0.02;当k=0.20,h=20,斜率为0.01;当k=0.10,h=10,斜率为0.01;

(3)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若k变小,曲线斜率变小,曲线越平坦;当h增加时,曲线斜率变小。

(4)当k=0.20,h=0,此时0.2y=M,即y=5M,此时LM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当h=0,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此时正好是LM的古典区域情况。

8.假定两部门经济中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

(名义货币供给为150,价格水平P=1),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

解答:

(1)IS曲线的表达式:

i=s,

;

LM曲线的表达式:

L=m,

(2)上面两个方程联立求得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为10和950.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选择题: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

,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3)

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3)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3)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右移

,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1)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D、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4)在下述何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更有可能发生(4)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支出对利率敏感。

(5)挤出效应发生于(3)

A、货币供给减少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

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减少了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的减少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2.假设LM方程为y=500亿美元+25r

8.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

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9.假定政府要消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货币存量不变;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

10.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政策:

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用IS-LM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表示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