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立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的建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8317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设立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的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设立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的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设立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的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设立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的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设立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的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设立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的建议.docx

《关于设立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的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设立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的建议.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设立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的建议.docx

关于设立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的建议

关于建立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的建议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做为一个生在武陵山地区的土家族人深刻地体会到了区域的历史地理的重要性。

然而,生活在同一区域里,具有相同的文化,相同的民族,共同的祖先的武陵山人,却分别在四省各地,都在落后的山区挣扎着,不由令人心痛。

在中国的土地上,有一座绵延了渝、鄂、湘、黔4省,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的大的山脉,那就是巍巍武陵山。

武陵山是褶皱山,长度420公里,一般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最高峰为贵州的凤凰山,海拔2570米。

山脉为东西走向,呈岩溶地貌发育,主峰在贵州的铜仁地区的梵净山。

武陵山脉覆盖的地区称武陵山区,现在也习惯称武陵山片区。

这些地区主要包括:

重庆市的黔江区,酉阳,秀山,彭水,石柱;湖北省的恩施州,所辖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八个县市和红庙开发区;湖南省的湘西州,所辖县市为:

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湖南省张家界市,辖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贵州的铜仁地区,辖铜仁市、万山特区、玉屏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县、江口县、石阡县、德江县等。

在武陵山深深的腹地,满眼所见的,是山连着山,山套着山,山衔着山,山抱着山。

千山万岭,峰峦叠蟑。

农民们在狭窄的坡地上种瓜点豆,连一尺见方的泥土都不肯放过,统统被垦为耕地。

山里汉子在那里犁地,三五步便到了头,半站在悬崖边,既不能进,也不能退,于是,人们只得从泥土里提起沉重的犁辕,使劲儿往后拉,身子后坐,几乎悬

空在山崖外。

这里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居住,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秀丽的风景,其中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奇峰石怪,为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乌江画廊穿越其中;张家界,为世界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湘西凤凰为古代的南长城;黔江的小南海为世界保存完好著名的地震遗址;恩施的清江河和黔江的阿蓬江、酉阳的酉水河,为土家族的发源地。

这里山同脉,水同源,树同根,人同俗,这里的民族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为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经济文化长期落后,建立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已具有必备的条件。

一、关于武陵山民族地区的贫困原因和对发展的构想

武陵山民族地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集中连片且覆盖县份最多的地区。

全区总面积有13万平方千米,人口2314万人,分别占全国的1.35%和1.77%。

该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滞后,2009年,全区域范围内,GDP只有2019.2亿元,占全国GDP的0.006%,人均GDP8725元,只有全国人均GDP的35%;财政总收入160.8亿元,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0.002%,人均创税694.9元,只有全国人均创税的13.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只有106.8亿元,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0.0015%。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约10200元,只有全国人均水平的59.1%,农民人均纯收入3010元,是全国人均水平的58.4%。

武陵山民族地区的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既有自身条件制约的因素,也有发展机会的不平等。

一是自身的发展条件相对较差,整个武陵山区,是山连着山,山套着山,上万亩的大坝良田只有1个,在农耕文明时代,生产生活条件非常差;二是交通、信息闭塞;三是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发展缓慢,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落后,缺乏冒险精神和

创新精神。

四是国家对该地区的投入较少,因其开发建设成本比较高,难以得到大的项目投入。

在发展机会上存在较大的不平等;因此,经济总量小,底子非常薄。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未来十年的扶贫开发新阶段,武陵山民族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摆脱深度贫困现状,到2010年实现小康目标,仅靠四省市各自为政地零敲碎打,很难实现跨越发展。

而且,各自属下的武陵山县区,也牵制了四省市的城乡统筹发展。

针对武陵山民族地区的贫困现状、贫困原因,结合该区域的地缘、民族特征和资源禀赋来看,只有把整个武陵山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组合为一个整体,整合资源和文化,进行统筹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才是最好的发展路子。

那么怎样组合为一个整体呢?

就是打破目前的行政区划阻隔,把整个武陵山区作为一个单一的行政省建制,设立为“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或“武陵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区”。

武陵山民族地区成为一个单一的行政省,即设立为自治

区后,在发展区域经济上,就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

农业社会中的许多生产生活劣势,在现代化和信息化条件下,容易化劣势为优势,比较优势会得到发挥。

诸如武陵山的矿产、水、生态等资源,民族文化、地方特产等,都能得到效益的最大化发挥。

通过构建大交通、信息平台,把一系列的小珍珠链接起来穿成串,建设为一个优秀的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武陵山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就会闪闪发光。

吸引资本注入和游人旅游观光,从而促进二三产业的跨越发展,使武陵山民族地区逐步缩小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差距。

二、设立武陵山民族自治区的客观必要性

一是武陵山民族地区的贫困落后程度之深、贫困面之大,不能用常规模式搞建设。

从地理上看,是中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连接地,正好处于我国国土的最中心位置,古代这里是出川入蜀的重要通道,是连接中原与西南的重要纽带,也是巴蜀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云贵高原文化的交汇地。

该区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地域相邻、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文化相通,是一个具有较强同一性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经济区域,在资源和文化方面有着巨大的相似性和互补性。

现在,武陵山地区不仅是中国区域经济的分水岭,更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与最好的实验基地。

经过30年的改革,武陵山地区因其地缘关系密切,资源相对富集,经济发展与全国同步增长,产业发展速度迅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但是,由于受行政区划阻隔,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结构老化,产业结构欠合理,区域市场规模偏小,需求结构层次落后,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劳动力素质低下,城镇化水平偏低等诸多因素,武陵山地区的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受到严重束缚。

四省市地处中西部,属相对欠发达的地区,武陵山处于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的衔接地带,武陵山民族地区事实上在四省市中成了最落后的地

区,发展差距越拉越大。

四省市由于受自身实力的限制,要从根本上解决各自下辖的武陵山县区的贫困问题,显得力不从心。

武陵山作为一个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集中连片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如果让她长期这样贫困下去,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如果成为一个单一的省级行政区域,则可打破这种被动局面。

二是武陵山区的行政阻隔现状,不利于在“十二五”规划和新阶段扶贫开发中进行系统、综合、全方位的区情分析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只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域后,才有利于在发展区域经济中,对全区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对策。

因此,统筹解决武陵山民族地区的贫困落后问题就成为设立自治区的客观必要性。

三、武陵山地区设立民族自治区的客观条件

武陵山民族地区是我国土家族的最大聚居地,是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也是国家重点帮扶的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少数民族贫困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交汇地带。

打破历史上的行政阻隔,设立一个民族自治区,是比较可行的,对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武陵山民族地区的民族构成情况和少数民族人口所占

比例具备设立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条件。

有土家族自治州和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一个,共16个县市区;有土家族自治县4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3个、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个、苗族自治县2个、侗族自治县4个、苗族侗族自治县1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2个,共33个县是民族自治的,其中带土家族的自治地方有24个。

此外,在非自治县的其他县市区,还有若干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等单一或两个民族的民族乡镇。

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60%,而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区划面积也超过该区域的60%。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二条: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根据

当地民族关系、经济发展等条件,并参酌历史情况,可以建立以一个或者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自治地方。

因此,武陵山的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和区域比例都符合建立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条件,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设立自治区的要件,可以设立“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武陵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区”。

第二、武陵山民族地区的人口数量、区域面积和覆盖的县级行政区域个数,具备设立自治区的条件。

武陵山民族地区共55个县级行政区,面积和人口都处于小省偏上的水平,面积略次于安徽省,人口数量约相当于内蒙古自治区,完全具备一个省级建制条件。

第三、我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改革和发展所具备的功能需要,有设立新的省级行政区的先例。

如根据建设特区的需要,1988年,设立海南省;根据三峡建设和西部开发,建设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需要,于1997年设立重庆直辖市。

由此可以得出,现阶段按照中央西部开发会议精神,可以把武陵山民族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国家战略实验基地,建设长江重要生态屏障,多民族和谐繁荣发展的一个新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通过一定时期的建设,使武陵山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真正享受改革开发成果。

四、设立武陵山民族自治区的重要意义

第一、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的法律框架下,充分享有民族自治权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和扶持。

如:

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依照国家规定,可以开展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开辟对外贸易口岸。

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努力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家根据统一规划和市场需求,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合理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民族自治地方配套资金的,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减少或者免除配套资金的照顾,等等。

第二、可以充分享有国家西部开发的政策扶持。

胡锦涛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会议上指出,今后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全党全国一定要从大局出发,深刻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

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

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居于优先地位,把南疆地区、青藏高原东缘地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西边境山区、秦巴山-六盘山区等集中连片困难地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加大西部扶贫开发力度的信心和决心。

现在的一个重大战略机遇,就是把武陵山作为一个扶贫开发重点,列入国家发展战略。

武陵山地处长江上游,绝大多数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是长江的重要生态屏障。

关于南疆问题,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已经做出了战略部署。

那么作为我国最连片的跨省区的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少数民族地区——武陵山片区,如果形成一个整体,设立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就可以把武陵山的扶贫开发国家战略上升到更高层次。

第三、可以把武陵山民族地区作为我国西部开发的一个省级扶贫开发试点区和保护环境的省级生态补偿试点区。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西部开发会议指出,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

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换言之,作为跨省区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的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50多个县,

2300多万人,没有武陵山区的小康,就不能说是全国的小康,没有武陵山区的现代化,也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

胡锦涛强调,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要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那么要促进武陵山区发展,怎样建立又好又快的发展体制机制?

设立民族自治区就是最好的方式,可以探索新阶段的扶贫开发新模式,是解放思想的一种创新。

中央就可以用一段时期,通过统一规划,集中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制订特殊的扶持政策,来实施扶贫开发,把武陵山民族地区作为西部开发和生态屏障补偿机制的试点,加大对武陵山片区的扶贫开发投入,促进该区的跨越性发展。

第四、有利于整个武陵山民族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

把武陵山区的55个县区组合成立民族自治区,各县区之间就不是简单的协作问题,而是在同一个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对各县市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进行整合,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对外宣传,真正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共同打造一个土家族、苗族等多民

族文化、原生态文化旅游大区。

使武陵山民族地区在十二五规划或未来十年内,成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重点,成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区域,把武陵山打造为一个全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综上所述,只有把武陵山民族地区建立为一个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即设立“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或“武陵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区”,才能把整个武陵山区培育为全国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统筹区内城乡发展,从而拉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使武陵山民族地区尽快跟上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尽快走出“非洲”式的困境,才是武陵山民族地区的最好出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