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实践活动建筑模型的设计构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8229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社会实践活动建筑模型的设计构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社会实践活动建筑模型的设计构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社会实践活动建筑模型的设计构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社会实践活动建筑模型的设计构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社会实践活动建筑模型的设计构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社会实践活动建筑模型的设计构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社会实践活动建筑模型的设计构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社会实践活动建筑模型的设计构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社会实践活动建筑模型的设计构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社会实践活动建筑模型的设计构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建筑模型的设计构思》教学设计

学科:

劳技年级:

八年级

1、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建筑模型的设计原则。

(2)知道常用的三种几何体组合法。

(3)发现并归纳几何体组合法的实施要求。

(4)学会运用几何体组合法设计一件风格统一、造型美观的建筑模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回忆并思考自己喜欢的建筑的造型特点,知道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2)让学生经历小组合作探究、评价、归纳和总结几何体组合法的实施要求的过程,体会建筑模型外形美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经历观察、思考并设计一件风格统一、造型美观的建筑模型的过程,感受生活与学习密不可分的关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建筑模型课程充满了探究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探索美、创造美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会使用几何体组合法设计一件风格统一、造型美观的建筑模型。

2、教学难点:

几何体组合法的实施要求。

3、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探究法

学法:

观察法、归纳法、合作学习

4、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学生曾经接触过的建筑模型(售楼处的沙盘模型、建筑模型套材)为切入点,介绍本课程作品制作的不同之处。

学生通过观看ppt课件,了解建筑模型作品的制作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环节1:

建筑模型的设计原则

[课件:

陕西历史博物馆视频]学生通过视频共同欣赏雄伟壮丽的建筑,并思考:

建筑模型设计的切入点——建筑风格。

建筑模型与建筑息息相关,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建筑寻找设计灵感。

 

[课件:

三种代表性建筑风格介绍]学生观察、思考不同风格的建筑的造型特点,体会建筑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作品展示]教师通过作品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建筑模型的设计原则:

风格统一。

思考:

这两件作品可以合二为一么?

 

结论:

不能,建议设计时以一种风格为主,注意风格要统一。

[小组讨论]自己所喜欢的建筑类型及风格,并讨论其造型特点。

[师生交流]学生介绍所喜欢的建筑,教师针对其建筑风格进行补充说明,最后引出第二条设计原则——造型美观。

环节2:

建筑模型的设计方法

[教具演示]教师通过教具演示建筑模型的拆分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建筑模型的设计方法——几何体组合法。

 

[作品展示]教师利用作品讲解三种常见的组合方法:

叠加组合法、切挖减缺法和增减综合法,给学生以直观清晰的认识。

 

环节3:

几何体组合法的实施要求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以组为单位,使用教师提供的几何体,利用几何体组合法设计两建筑模型:

形体复杂的(3~6个几何体组成)和形体简单的(1~2个几何体组成)。

在实践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相互组合的几何体的尺寸比例的要求?

2、形体复杂的建筑模型的设计要求?

3、几何体的选择依据?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几何体组合法的实施要求。

 

[学生作品展示、评价,师生归纳总结]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进行评价,发现并归纳总结几何体组合法的实施要求:

1、比例和谐;2、主次分明。

环节4:

作品设计与展示

[学生实践]学生构思设计自己的建筑模型作品,绘制三维立体图或者是主视图、左视图等。

[作品展示]选择2~3件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师生从主次分明、比例协调、创意新颖等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分析自己作品优缺点以及改进方案。

(3)教师小结:

教师简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多留意生活中优美的建筑,努力做到善于发现美并创造美。

 

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

初中生对立体几何和平面几何较为熟悉,但是欠缺一定的空间想象力,需要教师提供各种基本几何体给学生以直观立体的认识。

学生接受过基础的美术教育,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是缺乏对美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在师生的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同时,本节课是一节设计课,它考察的重点不在于学生能否画出精美的三维立体图,而在于学生能否展开想象力,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认真而又大胆的设计,从而使自己的作品具有良好的创意。

因此,教师要对整节课进行有效的指导,要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生活经验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父母外出旅游而具有一定的阅历,欣赏过许多优美的建筑。

并且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历史课本对建筑也有一定的了解。

可以说,学生也具备设计建筑模型所必须的生活经验。

教师需要使用优美的建筑图片、模型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联系生活寻找设计素材,激发设计灵感。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参与度高,每位学生都在认真的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在本节课中既了解了建筑方面的相关知识,又通过实践掌握了建筑模型的设计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教师为本节课精心挑选了代表性建筑,制作的视频和选择的图片,极大的激发学生对建筑的热爱。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每位学生都能积极热烈的介绍自己所喜欢的建筑。

本节课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联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出发点,通过精心制作的教具以及精美的模型作品,给学生以直观、立体的认识,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激起了学生的设计热情。

3、重视小组合作以及实践探究,注重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师生的共同评价、探究中,发现并总结出几何体组合法的实施要求。

4、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引导学生自己选择设计任务,这样学生有经验也有兴趣,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自己作品的设计中,最终学生能设计出美观而又富有创意的作品。

教材分析

本节课取自于校本教材《建筑模型》第四章第二节,是一节一课时的新授课。

本节课是在新出版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导下,在教师在查阅建筑设计以及建筑美学相关知识后,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和知识基础,所设计出来的一堂理论课。

本节课是对校本教材的补充。

我校的校本教材《建筑模型》主要介绍房屋、凉亭、塔楼等主体建筑模型以及水面、围墙及桥梁等装饰配景的制作方法。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建筑模型的设计方法及实施要求,提高审美能力,挖掘设计潜能,激发创新思维,为后续作品的进一步设计制作打下基础。

测评练习

测评练习1:

测: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建筑,内容包括:

外形、色彩、环境、门窗、布局等。

评:

教师进行补充说明,使学生对该建筑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为后面建筑模型的设计积累素材。

测评练习2:

测: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师生从美观的角度进行全面评价。

评:

师生在评价中探究、归纳美观的原因。

测评练习3:

测:

学生构思并设计自己的建筑模型作品。

评:

教师选择2~3件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师生从主次分明、比例和谐、创意新颖等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分析自己作品优缺点以及改进方案。

 

课后反思

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筑模型是建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我校所开设的建筑模型课程与学生曾经接触过的建筑模型套材不同,它需要学生以生活中的建筑为设计原型,自己进行独立设计,然后运用学科知识通过绘图、剪刻、折叠、装饰、粘合等操作将其制作成型。

虽然无法与复杂的建筑设计相比较,但是,学生通过设计其外形,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建筑的热爱。

因此,有专家说,建筑模型是未来建筑师的摇篮。

这节课是建筑模型课程的第一堂课,是一节非常有必要的、很精彩、很有意义的设计课,它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潜在的设计能力。

本节课每个环节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顺利的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教师对本节课的设计和把握是非常到位的。

但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之处,在学生合作完成作品这一环节中,有一个组的创意非常好,对几何体的处理非常灵活,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未能展示点评,非常可惜。

最后一个环节展示学生作品时,应该给更多的时间让多个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意,很遗憾。

 

课标分析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在以上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本节课设计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

启发从学生接触过的感兴趣的建筑中寻找设计原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并交流其造型特点,为下一步的设计工作打好基础。

第二个环节:

启发学生从数学知识出发,发现建筑模型的设计方法,学会从学科知识出发解决问题。

第三个环节:

设计小组合作环节,引导学生根据美术、历史、数学等知识,通过亲自设计两件建筑模型,体会如何设计优美的建筑模型。

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在评价中发现并归纳几何体组合法的实施要求。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践以及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综合多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个环节:

引导学生构思设计自己的建筑模型作品。

学生学会将生活中的喜欢的建筑与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相联系,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实践,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创新思维,为后续作品的进一步设计制作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