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勘察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82094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勘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03勘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03勘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03勘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03勘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3勘察报告.docx

《03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勘察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3勘察报告.docx

03勘察报告

第三章勘察报告及现状照片

勘测时间:

2016年2月23日至2016年2月25日

地点: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山

参与勘测人员:

襄阳市隆中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南京东大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技术部

南京东大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于2015年5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与襄阳市隆中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对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山现场及其周边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实地勘察。

按GB/T16571-2012《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第四章规定的勘测内容,对隆中风景名胜区周界范围、防护区域、出入口状况、光照度情况和电磁干扰进行了现场勘察,对隆中风景名胜区周边环境的现状,地质、水文、气候等资料进行了详细记录,并对隆中风景名胜区的管理的机构、人员、制度进行了详细了解。

遵照GA27-2002《文物系统文物陈列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简称规定)第三章的有关条款,根据隆中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防护目标和防护部位的防护级别,并给出了相应防范措施的建议。

3.1勘察说明

1.3.1.1襄阳“古隆中”简介

襄阳“古隆中”为明清建筑组群。

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

据《舆地志》记载:

“隆中者,空中也。

行其上空空然有声。

”隆中因此而名之。

占地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又名诸葛亮故居,为中国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躬耕居住地。

明弘治二年(1498)襄简王朱见淑看中隆中山的风水,为借“卧龙”之地气,将诸葛亮故宅改建为自己的陵墓。

十余年后,光化王朱祐上表重修,嘉靖、万历、清康熙又多次重修,形成现在的十二景:

武侯祠、三顾堂、草庐碑、野云庵(卧龙深处)、抱膝亭、抱膝石、六角井、小虹桥、躬耕田、梁父岩、半月溪、老龙洞和“古隆中”石牌坊等。

其中隆中书院、诸葛草庐、吟啸山庄、铜鼓台、长廊、观星台、棋盘石、琴台、孔雀寨、猴山为1949年以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

近年又新建了“千古名相诸葛亮彩塑展”、上山滑道和山顶标志性建筑——腾龙阁,“古隆中”牌坊,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

坐西朝东,四柱三门仿木结构牌楼式,中门宽2.7米,侧门宽1.94米,中楼高7.5米,次楼高5.56米,柱前后有抱鼓石,中坊正、背面分别阴刻“古隆中”、“三代下一人”,柱各阴刻对联一幅,侧门坊正面分别阴刻“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周围浮雕着隆中访贤故事。

1994年经国务院审定列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1996年经国务院审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山防护范围图

襄阳“古隆中”建筑统计表

名称

结构

朝代

数量

石牌坊

清代建筑

1面

武侯祠第一殿

砖木

明朝

1座

武侯祠第二殿

砖木

明朝

1座

武侯祠南文臣配殿

砖木

明朝

1座

武侯祠北武臣配殿

砖木

明朝

1座

武侯祠第三殿

砖木

明朝

1座

武侯祠主殿

砖木

明朝

1座

武侯祠办公库房

砖木

明朝

1座

武侯祠静轩

砖木

明朝

1座

武侯祠三义殿

砖木

明朝

1座

武侯祠黄月英殿

砖木

明朝

1座

武侯祠诸葛亮生平馆

砖木

现代

1座

武侯祠宗祠

砖木

现代

1座

文物珍品展示

砖木

现代

1座

三顾堂

砖木

明朝

1座

草庐亭

砖木

明朝

1座

抱膝亭

砖木

明朝

1座

隆中书院

砖木

现代

1座

诸葛草庐

砖木

现代

1座

3.2襄阳“古隆中”境情况勘察

2.3.2.1气象数据统计表

襄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最高气温37.4℃左右,最低气温-5.2℃,年平均降水量820-1100毫米,降水日数为107-135天,年平均酸雨PH6.29,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1800-2100小时,最大风力8级,风向东南,低于0℃的日数,近十年平均为24天左右。

襄阳“古隆中”所在区域属于高雷区。

2013年襄阳“古隆中”气象统计表

月份

指标

1-2

3-4

5-6

7-8

9-10

11-12

最高温度

21.3

25.3

35.5

39.1

34.8

21.3

最低温度

-3.9

-2.2

2.2

18.1

5.5

-4.5

湿度

18

23

35

51

30

12

风力

1-5

1-8

1-5

1-2

1-6

1-5

雷暴天数

0

1

3

10

6

0

1

2

0

2

0

5

降雨量

153.4

228.5

465.5

745.1

118.6

9.2

3.3.2.2防雷接地情况

建筑本身已有建筑防雷设施,本设计只需考虑安防系统防雷。

4.3.2.3电磁环境情况

在古隆中周围未发现有大型变电设备,高压输电设备和无线电干扰信号源以及有规律的电磁波干扰。

5.3.2.4地质情况

绿树丛林的玉泉山东麓,整个地质状况属于花岗岩地质条件,土壤的导电率平均在1000Ω•M。

襄阳“古隆中”的塔林部分大多数是砂岩土质,土壤的导电率在200Ω•M--600Ω•M之间;主体建筑群内土质为浅层回填土,土壤的导电率在100Ω•M--400Ω•M之间。

6.3.2.5光照及供电情况

古隆中内部景区有部分有照明设备,白天光照情况充足,遇阴雨天气,部分展厅内部光线昏暗。

古隆中监控中心位于古隆中景区内部,主要供电方式为市电,供电情况良好,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8小时。

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古隆中监控中心系统配备UPS不间断电源,供电保证系统工作在8小时以上。

7.3.2.6目前人防和技防

古隆中目前人防主要靠襄阳市隆中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隆中内部现仅有部分展厅有视频监控系统,且部分摄像机存在已损坏的现象。

8.3.2.7防护目标的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

古隆中等级划分如下:

周界区域:

防护目标的四周的区域;

监视区域:

古隆中武侯祠、三顾堂等仿古建筑所处位置;

防护区域:

武侯祠、三顾堂、诸葛草庐、隆中书院、腾龙阁、抱膝亭、草庐亭、卧龙深处;

防护目标:

武侯祠、三顾堂整体和内部的展厅以及仿古建筑内部的展品、展厅;

禁区:

吟啸山庄内的监控中心和武侯祠内的库房。

9.3.2.8主干路由勘测

根据规范和规定的要求并结合现场环境,需要保护古建筑和仿古建筑的特点及监控点、报警点的不同确定电缆的路由走向。

主干路由沿隆中内的主干道路进行挖沟的光纤敷设。

分干路由沿古建筑和仿古建筑内进行室外管道沟穿管埋设,同时强弱电分开敷设,并设置维修手井。

10.3.2.10现场勘察总结

3.3襄阳“古隆中”建筑介绍

11.3.3.1武侯祠

武侯祠为襄阳“古隆中”的主要建筑。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

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130.13平方米,中轴对称布局,三进院落。

有前殿、中殿、正殿。

前、中、正殿分别面阔三间10.9米、11.5米、12.15米,进深三间7.8米、6.66米、8.23米。

均为单檐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

殿与殿之间有廊庑,面阔三间12.1米,进深二间4.95米,卷棚顶,穿斗式构架,封火山墙。

前殿外立面为四柱三间重楼牌坊式造型,额匾书“汉诸葛丞相武侯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1957年国家拨专款对武侯祠进行修缮。

1973年又对武侯祠主殿进行了改建,后移两米多,抬高近一米,使其更加明亮雄伟。

1980年对武侯祠第二殿进行了翻修。

武侯祠内第一殿、第二殿、南文臣配殿、北武臣配殿、第三殿、主殿、静轩、三义殿、黄月英殿、为明代古建筑,彩塑馆、文物保管室、葛亮研究会现代仿古建筑。

武侯祠为四进三院的层台建筑。

除第三进为卷棚式外,其他都是单檐硬山建筑。

中院有左右廊房,园中两棵参天古柏,给人以鼓刹寺院之感。

主殿内有诸葛亮及其子孙诸葛瞻、诸葛尚塑像。

四个殿堂里挂有董必武、郭沫若等名人的匾额、题词和对联;东南部配殿是三义殿,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

在主殿与三义殿之间供奉着诸葛亮夫人黄氏的塑像。

三义殿前面的静轩内,有一棵四百年的桂花树,居于武侯祠西北部的是铜鼓台和碑廊。

武侯祠整体展厅分布图

(1)3.3.1.1第一殿

第一殿是游客进入武侯祠的主要通道口,长约12.47米,宽约6.9米,占地面积约为76平方米。

第一殿正门口上方有一块牌匾,上面写有”汉诸葛丞相武侯祠“,第一殿内中心出有一座诸葛亮的铜像,在诸葛亮的铜像后方有一块壁画,壁画上方有一块匾额,上面写有“卧龙遗址“。

在第一殿的左右两侧墙面上面放有字画和电子阅览书。

游客可以通过第一殿进入到武侯祠的庭院中。

第一殿内现在并无任何照明手段,仅靠白天日照光提供照明措施,在武侯祠翻新后,会将照明设备引入到武侯祠内;但现在仍然没有定点职守的工作人员。

风险分析:

由于古隆中为旅游景区,平常游客众多,人流量大。

又因武侯祠为隆中的主要旅游景点,来访拍照留念的人流量大。

隆中内平时又没有定点的职守人员,一旦有游客发生不文明或蓄意破坏等行为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制止。

防护建议:

为了避免第一殿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本次设计建议以视频监控为主要防护手段,使每个摄像机都可以照射到前方的摄像机,以达到防护无盲区的监控,并加以广播系统,平时广播可作为背景音乐使用,当一旦出现蓄意破坏等行为,可以起到警告、劝阻的作用。

(2)3.3.1.2第二殿

第二殿位于从第一殿出来的后方,长约为12.9米,宽度约为8.95米,占地面积约为115.45平方米,第二殿内正上方有一块牌匾,上面写有“王顾遗迹”,殿内靠近门的左右两侧有实物展示柜台,左右两侧的墙面上面有用LED显示器拼接成的动态水墨画,靠近出口处,有图文多点触控屏的展示台。

第二殿现在内现并无任何的照明手段,仅靠白天日照光提供照明措施,在武侯祠翻新后,会将照明手段实施到武侯祠内,但现在并无定点的职守人员。

风险分析:

由于古隆中为旅游景区(公共场所),平时游客众多,人流量大。

又因武侯祠为古隆中内的主要旅游景点,因此参观浏览的游客更多。

隆中内现在并有制定的定点巡查人员,因此一旦有游客发生破坏建筑本身的情况,不能第一时间进行阻止和取证。

防护建议:

为了避免第二殿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本次设计建议在第二殿内以监控视频为主要的防护手段,使每个摄像机都可以看到前方的摄像机,达到防护无盲区的目的,由于屏风处有玻璃展柜,因此在展柜处加以玻璃破碎探测器,在视频监控和报警设备防护的上面加以广播进行辅助,一旦发生有游客进行破坏建筑本体和展品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取证、报警,并通过广播进行警告,制止其行为。

(3)3.3.1.3南文、北武臣配殿

南文、北武臣配殿位于从第二殿后方庭院内的左右两侧,长约为8米,宽度约为4.02米,每个殿占地面积约为32平方米,南文、北武臣配殿各摆放着诸葛孔明时期文武官员的雕像,其中南文、北武臣配殿内分别摆放了6樽雕像,在配殿前方已经有实体防护围栏相隔,配殿内没有任何照明设施,仅靠白天日照光提供照明措施,也并无定点的职守人员。

风险分析:

由于古隆中为旅游景区(公共场所),平时游客众多,人流量大。

又因武侯祠为古隆中内的主要旅游景点,因此参观浏览的游客更多。

配殿在庭院中,属于公共场所,因此在看管起来更为困难,又因隆中内现在并有制定的定点巡查人员,因此一旦有游客发生破坏建筑本身或翻越实体围栏的情况,不能第一时间进行阻止和取证。

防护建议:

为了避免南文、北武臣配殿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本次设计建议在南文、北武臣配殿内以监控视频为主要的防护手段,由于配殿在庭院两侧,属于公共区域,因此布设的点位依据现场做到隐蔽性、安全性,达到防护无盲区、不宜被发现的目的;由于配殿内有雕像展示且在配殿前有实体围栏,因此在雕像前围栏后方安放红外双鉴探测器,达到一旦有游客进行攀爬或损坏围栏等行为,可第一时间报警。

在视频监控和报警设备防护的上面加以广播进行辅助,一旦发生有游客进行破坏建筑本体和展品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取证、报警,并通过广播进行警告,制止其行为。

(4)3.3.1.4第三殿

第三殿位于南文、北武臣配殿后方,长约为13.2米,宽度约为8.75米,占地面积约为115.5平方米,第三殿内展示了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以求能实现其逐鹿中原的远大政治抱负“三顾茅庐”,诸葛亮走出隆山,开始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息,从而也演绎出一又一幕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

殿内分别有舌战群儒、草船借箭、永安托孤、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妙计等场景。

第三殿现在内现并无任何的照明手段,仅靠白天日照光提供照明措施,在武侯祠翻新后,会将照明手段实施到武侯祠内,现在并无定点的职守人员。

风险分析:

由于古隆中为旅游景区(公共场所),平时游客众多,人流量大。

又因武侯祠为古隆中内的主要旅游景点,因此参观浏览的游客更多。

第三殿内由玻璃展示墙作为主要布展手段,主要存在的风险是游客在浏览观光是造成玻璃的损坏,或在布展墙上面随意刻画。

隆中内现在并有制定的定点巡查人员,因此一旦有游客发生破坏建筑本身或展柜墙的情况,不能第一时间进行阻止和取证。

防护建议:

为了避免第三殿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本次设计建议在第二殿内以监控视频为主要的防护手段,使每个摄像机都可以看到前方的摄像机,达到防护无盲区的目的,由于展柜墙处有玻璃阻隔,因此在展柜处加以玻璃破碎探测器,在视频监控和报警设备防护的上面加以广播进行辅助,一旦发生有游客进行破坏建筑本体和展品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取证、报警,并通过广播进行警告,制止其行为。

(5)3.3.1.5三义殿、黄月英殿

三义殿、黄月英殿位于整个武侯祠的左上角处,其中三义殿长约为13.55米,宽约为12.18米,其中殿内放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每个塑像前都有用实体防护栏所隔离开,在殿内正中间处放有供人参拜所用的用具,殿内每个塑像上方都挂有匾额。

殿外左右两处分别放置了一把大刀。

配殿内现在内现并无任何的照明手段,仅靠白天日照光提供照明措施,在武侯祠翻新后,会将照明手段实施到武侯祠内,现在并无定点的职守人员。

黄月英殿位于三义殿的右侧,其中三义殿长约为9.78米,宽约为6.45米,其中殿内放有诸葛亮夫人黄氏的塑像,在塑像前面用实体护栏将其隔离开,殿内左右两侧都挂有木刻的字画,并都用实体护栏将其隔离开,月英殿门前挂有写着“只会贤淑”的匾额。

配殿内现在内现并无任何的照明手段,仅靠白天日照光提供照明措施,在武侯祠翻新后,会将照明手段实施到武侯祠内,现在并无定点的职守人员。

在三义殿院前放有两个石碑,上面记载了有关诸葛亮生平的一些事情,由于时间过于久远,上面的字体已经显得模糊。

风险分析:

由于古隆中为旅游景区(公共场所),平时游客众多,又因武侯祠为古隆中内的主要旅游景点,因此参观浏览的游客更多。

三义殿、黄月英殿属于游览区,人流量大;石碑处于公共区域,且四周并无任何防护措施,因此极易受到损坏,在游客众多的时候看管起来也十分困难,又因隆中内现在并有指定的定点巡查人员,因此一旦有游客发生破坏建筑本身,在石碑上面乱刻乱划或翻越实体围栏的情况,不能第一时间进行阻止和取证。

防护建议:

为了避免三义殿、黄月英殿、石碑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本次设计建议在三义殿、黄月英殿内以监控视频为主要的防护手段,在有实体围栏防护的塑像上方放置红外双肩探测器作为报警手段,达到一旦有游客进行攀爬或损坏围栏等行为,可第一时间报警。

对于石碑的防护主要以视频监控为主,石碑位于庭院内,属于公共区域,因此布设的点位依据现场做到隐蔽性、安全性,达到防护无盲区、不宜被发现的目的;在视频监控和报警设备防护的上面加以广播进行辅助,一旦发生有游客进行破坏建筑本体和展品等行为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取证、报警,并通过广播进行警告,制止其行为。

(6)3.3.1.6主殿

主殿位于南文、北武臣配殿的后方,长约为13.27米,宽度约为8.81米,占地面积约为116.91平方米,主殿殿门上方挂有写有“诸葛武系”的牌匾,左右挂有用木刻的文字。

对着殿门摆放有诸葛亮的塑像,旁边有诸葛亮子孙诸葛瞻、诸葛尚的塑像,正上方有一块写有“天下奇才”的匾额,牌匾下方有一个公德箱和供人参拜的用具,塑像用实体围栏将其隔开。

主殿内现并无任何的照明手段,仅靠白天日照光提供照明措施,也并无定点的职守人员。

风险分析:

由于古隆中为旅游景区(公共场所),平时游客众多,又因武侯祠为古隆中内的主要旅游景点,因此参观浏览的游客更多。

且主殿内可供人参拜,人流量大;有的游客会翻越围栏拍照,使围栏了塑像等展品受到损坏,又因隆中内现在并有指定的定点巡查人员,因此一旦有游客发生破坏建筑本身,在石碑上面乱刻乱划或翻越实体围栏的情况,不能第一时间进行阻止和取证。

防护建议:

为了避免主殿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本次设计建议在主殿内以监控视频为主要的防护手段,在有实体围栏防护的塑像上方放置红外双肩探测器作为报警手段,达到一旦有游客进行攀爬或损坏围栏等行为,可第一时间报警,并且布设的点位依据现场情况要做到隐蔽性、安全性,达到防护无盲区、不宜被发现的目的;在视频监控和报警设备防护的上面加以广播进行辅助,一旦发生有游客进行破坏建筑本体和展品等行为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取证、报警,并通过广播进行警告,制止其行为。

(7)3.3.1.7铜鼓台

铜鼓台位于隆中武侯祠主殿西北部,是一个亭阁式建筑,国民二十二年刘骥为安放诸葛铜鼓所建。

铜鼓台于1950年倒塌,2000年隆中管理处组织重建。

并置铜鼓于内,又环台构筑碑廊。

铜鼓台成正方形,外围长约为6.57米,亭阁长约为4米。

外围碑廊的总长度约有84.5米。

铜鼓台处于公共区域,铜鼓被放置到亭阁内部并内设有围栏。

亭阁内无任何照明手段,仅靠白天日照光来提供照明,亭阁周围并没有安排任何看守人员。

风险分析:

由于古隆中为旅游景区(公共场所),平时游客众多,又因武侯祠为古隆中内的主要旅游景点,因此参观浏览的游客更多。

且铜鼓台处于公共区域,平时仅靠亭阁内的围栏作为防护,并且亭阁四周并没有设置任何的视频监控和报警手段,游客平时会因观光拍照翻越围栏火灾建筑上面乱写乱刻,造成文物的损坏。

又因隆中内现在并有指定的定点巡查人员,因此一旦有游客发生破坏建筑本身或翻越实体围栏的情况,不能第一时间进行阻止和取证。

防护建议:

为了避免主殿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本次设计建议在主殿内以监控视频为主要的防护手段,在有实体围栏防护的塑像上方放置红外双肩探测器作为报警手段,达到一旦有游客进行攀爬或损坏围栏等行为,可第一时间报警,并且布设的点位依据现场情况要做到隐蔽性、安全性,达到防护无盲区、不宜被发现的目的;在视频监控和报警设备防护的上面加以广播进行辅助,一旦发生有游客进行破坏建筑本体和展品等行为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取证、报警,并通过广播进行警告,制止其行为。

 

(8)3.3.1.8宗祠

宗祠位于铜鼓台下方影壁后,长约为10.5米,宽度约为6.92米,占地面积约为72.66平方米。

宗祠即是祠堂,是汉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象征。

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

宗祠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诸葛亮宗祠主要记载诸葛亮家族世系及后人祭祖凭吊诸葛亮追慕与思念之情。

中心有一组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雕像。

宗祠内现在内现并无任何的照明手段,仅靠白天日照光提供照明措施,在武侯祠翻新后,会将照明手段实施到武侯祠内,现在并无定点的职守人员。

风险分析:

由于古隆中为旅游景区(公共场所),平时游客众多,人流量大。

又因武侯祠为古隆中内的主要旅游景点,因此参观浏览的游客更多。

宗祠内左右两侧墙上有诸葛亮的画像,但并没有很好的安全防护,游客浏览时容易对画像造成损坏,塑像前只有用实体护栏隔离,游客在浏览拍照时很容易翻越围栏。

隆中内现在并有制定的定点巡查人员,因此一旦有游客发生破坏建筑本体、塑像或画像的情况,不能第一时间进行阻止和取证。

防护建议:

为了避免宗祠的完整性、内部展品不受到破坏,本次设计建议在宗祠内以监控视频为主要的防护手段,使每个摄像机都可以看到前方的摄像机,达到防护无盲区的目的,在视频监控的防护上加以广播进行辅助,一旦发生有游客进行破坏建筑本体和展品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取证、报警,并通过广播进行警告,制止其行为。

(9)3.3.1.9文物精品展厅(珍品展示)

展厅位于武侯祠的右下方,长约为14.3米,宽度约为6.43米,占地面积约为91.94平方米。

展厅内在墙壁的四周布置着玻璃展柜,里面所摆放着诸葛亮平时的生活用具、生平一些所用的仿制品,在展厅中央有一处玻璃展柜。

展厅内现有充足的照明设施,现在并无定点的职守人员。

风险分析:

由于古隆中为旅游景区(公共场所),平时游客众多,人流量大。

又因武侯祠为古隆中内的主要旅游景点,因此参观浏览的游客更多。

展厅内墙壁四周均布有陈列展柜,但并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游客在浏览时容易对玻璃展柜造成损坏,造成陈列展品的丢失。

隆中内现在并有制定的定点巡查人员,因此一旦有游客发生破坏建筑本体、展柜或盗窃展品的情况,不能第一时间进行阻止和取证。

防护建议:

为了避免展厅的完整性、内部展品不受到破坏,本次设计建议在展厅内以监控视频为主要的防护手段,使每个摄像机都可以看到前方的摄像机,达到防护无盲区的目的,对于玻璃展柜采用玻璃破碎探测器的报警方式进行防护,在视频监控和报警设备防护的上面加以广播进行辅助,一旦发生有游客进行破坏建筑本体和展品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取证、报警,并通过广播进行警告,制止其行为。

(10)3.3.1.10静轩

静轩位于南文臣配殿的左侧,可由第一殿左侧的回廊直接到达,长约为12.26米,宽度约为6.63米,占地面积约为81.33平方米。

可辟为武侯祠贵宾接待室,作为接待贵宾的场所,室内放臵书案,以供嘉宾挥毫泼墨,即兴创作。

延续汉代风格,重新定制家具。

收藏重要意义的书画作品作为艺术品展示。

配臵文人气质的赏器,笔墨纸砚、以突出书房的氛围,更具观赏性。

静轩内现有充足的照明设施,但并无定点的职守人员。

风险分析:

由于古隆中为旅游景区(公共场所),平时游客众多,人流量大。

又因静轩被设为贵宾接待室,日常对外开放且陈列的展品并没有设置任何保护措施,来往的游客会对所摆放展品造成损坏、偷盗。

因此对于静轩内平常所陈列的笔墨、桌椅的保护更为重要。

避免对展品的损坏和丢失。

隆中内现在并有制定的定点巡查人员,因此一旦有游客发生破坏建筑本体、展柜或盗窃展品的情况,不能第一时间进行阻止和取证。

防护建议:

为了避免静轩内部展品不受到破坏,本次设计建议在静轩内以监控视频为主要的防护手段,使每个摄像机都可以看到前方的摄像机,达到防护无盲区的目的,在视频监控和报警设备防护的上面加以广播进行辅助,一旦发生有游客进行偷盗或破坏展品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取证、报警,并通过广播进行警告,制止其行为。

 

(11)3.3.1.11诸葛亮生平馆

诸葛亮生平馆位于静轩的,可由第一殿左侧的回廊直接到达,长约为12.79米,宽度约为7.06米,占地面积约为90.29平方米。

诸葛亮生平馆是展示诸葛亮生平的一些用具,用书画、布展的方式对诸葛亮的个人事迹进行描述。

用动态、3D的形式,向人们介绍了几次经典的战役(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

诸葛亮生平馆内现有充足的照明设施,但并无定点的职守人员。

风险分析:

由于古隆中为旅游景区(公共场所),平时游客众多,人流量大。

又因武侯祠为古隆中内的主要旅游景点,因此参观浏览的游客更多。

诸葛亮生平馆内墙壁四周均布有陈列展柜,但并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游客在浏览时容易对玻璃展柜造成损坏,造成陈列展品的丢失。

隆中内现在并有制定的定点巡查人员,因此一旦有游客发生破坏建筑本体、展柜或盗窃展品的情况,不能第一时间进行阻止和取证。

防护建议:

为了避免诸葛亮生平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