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六厂五项劳动竞赛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82093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油六厂五项劳动竞赛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采油六厂五项劳动竞赛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采油六厂五项劳动竞赛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采油六厂五项劳动竞赛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采油六厂五项劳动竞赛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油六厂五项劳动竞赛汇总.docx

《采油六厂五项劳动竞赛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油六厂五项劳动竞赛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油六厂五项劳动竞赛汇总.docx

采油六厂五项劳动竞赛汇总

规范运作夯基础

科学务实求发展

采油六厂位于山东省东明县境内,管辖桥口、马厂、徐集、三春四个油田和白庙、桥口两个气田。

含油气层位沙二下到沙四上,油藏属于复杂断块-极复杂断块中低渗常压油藏,气藏属于复杂断块低渗特低渗凝析气藏。

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35.56万吨,可采储量3135.86万吨,动用石油地质储量638.65万吨。

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04.48亿立方米,可采储量72.7亿立方米,动用天然气地质储量30.89亿立方米。

面对注采调整挖潜难度大、老区稳产基础薄弱,成本控制压力的不断加大等不利因素,我厂在实施全年工作目标过程中,按照上级要求,并根据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不等不靠,坚持以油气生产为中心,以“创先争优”为主线,以“五项劳动竞赛”活动为载体,以“比学赶帮超”活动为抓手,细化目标管理,加强竞赛活动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油藏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010年实现了自然递减、综合递减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原油产量基本稳定。

一、抓主线,构建“四项”体系,夯实组织基础

1、构建三级竞赛管理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各项活动对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厂领导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讨论,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确立将“创先争优”作为我厂各项工作的主线,围绕油气生产这个中心,以“五项劳动竞赛”活动为载体,以“比学赶帮超”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在油气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中攻坚克难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职工立足岗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方位覆盖的竞赛体系。

厂层面一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系统管理、协调合作、运行有序”的原则,成立了以厂长、书记为组长,以党政副职为副组长,相关科室长及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先争优”系列活动的组织、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工作;二是将各项活动的管理责任按职能分解落实到各系统、部门。

机关各科室按照业务范围不同,建立本系统的活动管理体系,同时负责本系统各基层单位竞赛活动的管理工作,并定期进行检查督导。

三是各三级单位成立了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对班站分任务、定目标,班站又对各岗位定指标、传压力,构建了全面的管理体系。

2、建立三级竞赛指标体系。

我厂在梳理“五项劳动竞赛”活动、“比学赶帮超”活动、挖潜增效工作、“我要安全”系列主题活动及“双建”体系集中宣贯活动指标后,对各项活动指标进行了整合,建立了“采油六厂‘创先争优’指标库”。

厂级层面共79项指标,明确了责任部门,对照行业最优指标进行比较;机关科室按照职能不同纵向上与本系统先进水平对比,查找不足,明确追赶目标;各三级单位也对本单位的指标进行了整合,明确了管理部门,落实了责任。

如油藏经营管理区共63项指标、后勤各组室根据工作性质设置了基础产量完成率、吨油操作成本、电量、井站规格化管理等15项指标;各计量站设立了原油产量完成率、注水量完成率、采油时率、检泵周期、单台抽油机(注水泵)耗材、单台抽油机(注水泵)耗电等11项指标;其他各生产辅助单位也整合了本单位的指标,形成了一套“贯穿上下、全面覆盖”的评比指标体系。

3、建立竞赛考核评价体系。

厂活动办公室根据竞赛内容与指标,对全厂20个基层单位及机关科室制定了活动考核标准,按照“月度排名公示、季度综合排名奖励”的原则,建立了竞赛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三级单位和基层班(站)两级月度评比台,设立了“采油六厂‘比学赶帮超’活动红旗榜”,排名公示各竞赛单位的生产经营指标和重点技术管理指标完成情况;二是扎实推行标杆管理,按照每月的指标完成情况统计,确立单项指标标杆和综合管理标杆,并颁发流动红旗;三是每季度对在分公司获得名次的单项指标责任部门奖励,三级单位分系统进行综合排名奖励;四是三级单位对班站(基层队)建立月度考核、月度奖罚兑现的机制。

通过考核奖励体系的建设,使我厂的“创先争优”系列活动走上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4、建立竞赛日常运行管理体系。

一是实行分级管理,基层单位将竞赛活动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按月组织自查整改,对照工作部署和考核标准自评打分;厂级各专业部门实行日常“三不”检查与季度检查相结合的竞赛运行管理方式。

二是通过“结对子”,开展“比技术水平、比经济效益、比安全环保、比节能降耗、比队伍建设”竞赛活动。

厂级与采油二厂结对子,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功经验;厂属14个三级单位分油气生产、油气集输、科研、生产辅助四个系统结对子6组;各基层队(班站)也开展单位内部的结对子竞赛活动:

油藏经营管理区开展计量站、注水站、单拉点结对子竞赛,特车大队和生产服务大队开展单车竞赛,物资供应站、对外关系办公室开展个人结对子竞赛,营造出单位比管理、设备比单耗、人人找差距的“比学赶帮超”氛围。

二、抓载体,丰富竞赛内容,拓展活动空间

1、注细节、抓落实,让“规定动作”成为经典。

第五届“五项劳动竞赛”活动的竞赛主题是“创先争优”。

在竞赛的切入点上,我厂注意结合“比学赶帮超”活动丰富竞赛内涵,通过落实“规定动作”,积极推进竞赛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是开展井组稳升达标竞赛活动。

针对油井含水上升快、注采矛盾突出、稳产难度大等困难,地质研究所与油藏经营管理区“双管齐下”,精细注采与精细管理相结合,水驱动用程度、水驱控制程度、井组稳升率逐步提高。

地质研究所桥口、马厂两个项目组在精细注采调整上各显本领,开展井组稳升、产量稳定的“双稳”竞赛活动。

桥口项目组一是在平面上增加(恢复)注水井点,形成注采井网;二是细化分注和注采井网重组,增加有效注水;三是配套实施油井工作量,以补孔、压裂为主导措施,进一步提高水驱动用程度。

马厂项目组在加强注采结构调整的同时,强化油水井的生产管理工作,重点是加强日常油水井的动态分析,及时掌握生产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注采调配,保证油水井处于合理的生产状态,进一步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延长油井见效期。

各油藏经营管理区严格落实“日观察、旬分析、月总结、季调查”的动态分析管理制度。

班站职工每天以液量、含水、日注水量为主要观察参数,及时排除地面流程设备及井筒管柱故障。

工程技术人员每旬重点分析油水井、井组动态变化,总结原因及趋势,制定措施;每月会同地质研究所项目组以注采对应率、动液面、液量、含水为主要指标,重点分析评价月度井组注水开发动态及效果,找出注水开发的矛盾和问题,分析潜力,提出下步优化措施及具体工作量。

区每季度与地质研究所对所辖油藏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开发对策,确保油藏开发效果的改善。

通过开展竞赛活动,截至2010年11月,井组稳升率81.97%,比去年提高8.6%。

二是开展培育长寿井竞赛活动。

面对各类油藏层间、层内矛盾日益突出,产量递减不断加大,及含水上升带来的腐蚀、偏磨加剧等困难,各计量站开展培育长寿井竞赛活动,比哪个站的长寿井多,学培育长寿井的经验,帮分析影响免修期的因素,赶超“寿星井”。

三春油藏经营管理区组织职工比“地面、地下”的精细管理,培育长寿井活动已经驶入“快车道”。

岗位职工负责地面精细管理,比采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比油井资料的录取准确率,比油井“健康档案”健全率。

各站根据油井不同时期的生产特点,加强分析,探索规律,因井制宜,合理调整参数,优化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油井增产潜力;积极总结管理经验,夯实维护基础,为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创造条件。

区技术人员负责地下精细管理,积极与地质、工程相关部门结合,针对不同区块特点,运用地质资料、动静态资料,加强地下动态分析,对低效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拓宽增油空间。

2010年,我厂油井连续生产时间达到500天以上、日产油在1吨以上的长寿高效井共25口井,平均连续生产时间为712天,日均产油3.3吨,培育长寿井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是开展油藏经营项目管理。

今年我厂设立了7个分公司层面项目组、3个厂级层面的油藏经营管理项目组、5个厂级层面的油气藏开发项目组,修订完善了油藏经营项目管理考核办法。

各项目组每月召开月度分析会,厂项目管理办公室每季度组织召开季度工作例会,通报工作运行情况,分析目标完成情况,优化下步工作措施,强化了项目运行过程管理,均按时间进度和年初既定的目标开展工作。

截止11月,滚动勘探开发项目组共实施滚动评价井8口,新15-1井累产油189吨。

桥55-3井累计产气87.94万方,产油290.6吨。

桥101井初期稳定日产液12吨,日产油7.7吨;精细注采调整项目组共实施层间精细调整井组20个,累积注水量9.8444万立方米,增加水驱控制储量25.79万吨,增加水驱动用储量26.59万吨,日增油能力26.5吨,累增油4612吨;天然气综合挖潜项目组加强挖潜治理力度,全厂完成伴生气商品量656.6342万方,超计划完成厂下达的伴生气商品量任务,预计全年完成伴生气商品量690万方;工艺增油项目组工艺措施有效率83.9%;工艺增油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当年分注有效天数82天,增加有效注水6.3万立方米。

四是开展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活动。

首先,我厂坚持走成本责任管理的道路,建立了“纵横结合”的二维成本控制体系。

横向上,按工作性质将专项费用管理责任落实到各科室、部门及责任人,细化到单项业务,同时各专项费用管理部门制定了相应的费用管理办法及挖潜增效实施方案,形成了完整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

纵向上,将各项成本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班组(站)、单井、单车和岗位;科学测算各节点成本消耗定额,核定成本控制节点费用控制警戒线,使成本控制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形成成本全过程控制机制。

其次,紧贴实际开展四级对标活动。

与分公司先进水平对标,将厂级层面8项经营指标和7项技术指标与分公司先进水平进行对标分析,查找差距,并制定了相应的指标提升措施。

与结对子单位采油二厂对标,查找与兄弟单位的差距;同时,为了更好开展活动,组织机关科室和相关单位前往兄弟单位进行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经验。

三级单位间对标,每月要求五个油气藏经营管理区对9项单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先进指标,明确各区之间的差距,制定下步系统单耗指标提升目标和保障措施;结合“比学赶帮超”“结对子”活动,对8项(自9月份增至14项)核心指标进行横向对标评比。

基层班站对标,组织全厂计量站、注水站、单拉点开展班站对标活动,每月对全厂计量站单项指标情况统计,确定最优指标,制定下步系统单耗指标提升目标和保障措施。

最后,多措并举实现降耗减支。

一是开展节能降耗树标对标活动,力促节能减排。

2010年我厂能耗指标不断下降,吨油气生产单耗由2009年的139千克标煤/吨油气下降到今年的128.4千克标煤/吨油气,降幅达8.3%,这是我厂“十一五”规划以来综合能耗降幅最大的一年。

二是加强伴生气管理,减少能源流失。

通过采取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自用气管理,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天然气流失,做好伴生气的汇集及外输工作,撤并单井点、减少自用气等措施,天然气节能效果明显。

三是强化电力管理,提高电能利用率。

一方面加强检修工作,今年组织完成了马厂、桥口、徐集、三春油区以及东马、菜桥等输配电线路的电力春检任务,对老化的线路设备进行了更换。

另一方面,筹措资金110万元,对两个变电所的高压电容补偿装置和油区50面户外装置电容补偿器、马厂基地电力系统进行改造,电力系统功率因数和效率大幅提高,马厂基地日用电量由原来最高1万kWh/d,下降到目前4000kWh/d。

2、求创新、重实际,让“自选动作”成为亮点。

为了使“五项劳动竞赛”活动既富有效果又不落俗套,我厂还注意自身优势和特点,提倡各系统把竞赛活动和自选载体活动相结合,在丰富竞赛内容,创新竞赛形式上下功夫。

边缘井挖潜扩大产量增长空间。

我们充分学习借鉴采油二厂边缘井挖潜经验,发动职工集思广益,积极寻找新的产量增长空间。

近年来,马厂油区发现了一些边缘块,由于断块小、油层薄、储量少,大多为单井单块,这些边缘单井通过多年试采,目前都是低产低能井。

技术人员通过地质复查、重新认识地质分布,对这些获得工业油流并投入试采的边缘块开展了油藏研究,进行油藏潜力评价,然后针对不同的小块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具有一定储量,通过报废井侧钻可以完善注采井网的块,实行先期注水补充能量再实施高部位井侧钻。

其中马26块是位于马厂构造东北翼的一个低产低能区块,先期将马56井转注,补充地层能量,再利用已报废的马26井侧钻,获得了日产原油18.4吨的良好效果。

对于有一定储量规模但不具备部署调整井的区块,采取压裂改造来改善储层物性,提高单井产能。

今年以来,优选了马82-9、马82-3等5口边缘井实施压裂改造,压裂后平均单井日增油5.8吨。

通过以上措施,马厂边缘井挖潜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设备达标和样板设备”提高设备完好率。

装备科充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在全厂范围内开展“设备达标和样板设备”竞赛活动。

每季度对申报达标的设备逐台进行检查验收,并将验收结果做为对各单位年度设备管理考核的一项内容。

同时还规定如在下一季度检查评比中,出现比上一季度样板设备管理更好的设备,将取消原有样板设备的资格,并扣除奖励金额的50%。

今年以来,累计检查设备280多台次,检查出问题486个。

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下达了整改通知,并且进行了反馈。

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引导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及操作手把精力放在单位生产和设备管理上,全厂设备完好率提高到98%。

技能提升活动促青工尽快成才。

以强化青年技术人员及青工的岗位技能和岗位责任意识,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强素质、比贡献为主要目的,在油(气)藏经营管理区、油(气)藏开发项目组开展开展青工油水井分析竞赛活动、作业“创新讲坛”活动、油井“躺井诊断能手”评比活动和基础资料“录取之星”评比活动。

把活动作为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术素质,实现岗位成才的重要机会,进一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引导和激励青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立足岗位学知识、强素质,加快人才成长步伐。

“啄木鸟行动”彰显安全生产巾帼不让须眉。

厂女工委以表彰先进、知识培训、有奖征文、消防演练等系列安全活动为手段,开展“啄木鸟能手”竞赛活动。

同时,利用飞信、QQ群等方式把“啄木鸟行动”精神传达到每个女工,营造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

自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女职工个个像“啄木鸟”一样,查找风险点和习惯性违章行为50余起,查找家庭安全隐患8起,对男同事进行安全“温馨提示”1000余次。

三、抓基础,注重科学管理,提升发展水平

(一)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实现资源有效接替和开发水平提升。

1、精细地质研究,提高勘探开发水平。

通过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有效实现滚动增储。

今年以来,在马厂、桥口、唐庄地区充分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开展构造精细解释,在马厂东南翼、东北翼、马厂北部复杂带深层都获得了工业油流,进一步拓展了马厂构造的含油范围;三春集地区的春9-20、春33两口井均获得10吨以上的稳定工业油流,展示了三春集地区良好的滚动勘探前景;桥口地区在桥29-10断块实施的桥29-101、29-102获得工业油流,展示了桥口深层的含油前景;新霍地区运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研究,尤其是今年4月底对新17-1、新侧18井沙三中砂组实施水力压裂后,日产油均在10吨以上。

目前新霍地区投产各类新井11口,日产原油38.0吨、天然气2.2万立方米,展示了新霍地区良好的滚动开发前景,已成为我厂油气生产建设新的前沿阵地。

通过精细构造认识,有效实现产能接替。

一是坚持“滚动勘探开发+注采配套一体化”工作思路,当年见产、当年配套,实现了采油六厂2010年新区新井的有效接替,保证了新井产量目标的实现。

截止11月底,在三春集、新霍、马厂地区实施油藏评价和新区产能建设井15口,投产12口井,平均单井日产油能力8.6t,累计产油0.925×104t。

产能建设及注采配套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我厂油气稳产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二是精心地质研究,强化老区剩余油潜力评价,充分利用废弃老井优化老区新井类型;提前注水培养,实现老区新井高效和稳产;加强钻井后的资料再研究,及时实现注采完善。

2010年共实施老区产能建设井9口,平均单井日产油能力4.7t,累计产油7099t;前期注水培养4口井,后期注采完善3口井,注采完善率达77.8%,见效率85.7%。

经过前期培养的新井比未注水的新井平均单井初期日产能增加5.5吨,老区新井效果和配套率均处于分公司前列。

通过精细注采调整,有效降低老区递减。

2010年我厂坚持“注上水、注够水、精细注水”的理念,加大油田老区的调整治理挖潜工作。

不断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实现平面挖潜;精细层间潜力研究,对注水井不断细分重组,增加老区的动用储量;精心注水和有效调配,提高层内采收率;采取扩射、限制孔密及周期注水等方式,提高层内水驱波及体积和层内采收率。

1-11月老区共实施以转注、注采完善和精细重组工作量53井次,井网控制程度提高3.6%,增加水驱动用储量43.02×104t,井组稳升率达81.97%,综合含水81.59%,自然递减14.17%,老油田开发呈现出“递减减缓、含水下降”的良好局面。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针对开发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开发方案部署,坚持成熟技术集成配套与新技术研究应用“两条腿”走路,带动全厂工艺技术水平提升。

今年1-10月,工艺措施增油1.39万吨,完成计划的254%。

完善成熟工艺配套:

一是针对精细注水的需要,结合注水井井况不断恶化、分注难度越来越大,封隔器分注有效期短的实际,通过完善预处理技术和工具配套,有效地延长了分注有效天数,分注有效期提高30天。

二是强化对压裂措施工艺的优化,重点在选井选层上、工艺配套上进行反复论证和优化,形成了一系列适合低渗油藏开发的压裂配套技术,今年以来,共压裂17井次,累计增油4195吨,增气38.8万方。

三是频繁作业检泵井综合治理技术初见成效。

针对不同区块特点,应用“五防”工艺技术(防偏磨、防蜡、防气、防垢、防腐蚀),重点在防偏磨工艺上综合应用“二旋、二扶、一优化、一配套”手段,采用点滴加药工艺替代冲击加药方式,腐蚀治理效果显著。

研究引进新技术:

引进高强度复合堵剂挤堵技术,实施复杂井况油水井挤堵5井次,成功率100%;溶剂型抗高温低伤害酸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应用6井次,增油1680吨,打破了历年来黄河南地区油井酸化解堵的禁区;引进抽油井井下洗井装置,有效避免了洗井时洗井液进入地层,对低产层和自然能量开发井的伤害;大斜度井和水平井水利喷射压裂试验成功,应用4井次,平均单井日增油5吨;进行小套管井内置式小气举短节的研制与应用,开展半闭式气举工艺试验,进一步完善了增压气举配套技术。

(二)实施精细管理,筑牢发展根基,推动基础工作再上台阶。

1、开展季度工作盘点,助推基础工作上水平。

一是调整完善我厂绩效考核新体系,加大基础管理工作等指标的考核比重,基础管理工作指标调整到占绩效工资基数的25%,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二是每季度组织各责任部门采取查资料、核指标、现场提问等方式对基层单位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并严格按照厂绩效考核配套办法进行考核兑现。

三是每季度进行基础管理工作检查总结,撰写《采油六厂基础管理工作检查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制定整改措施,并要求责任部门加大督察力度。

通过开展季度工作检查,强化了制度与执行同步的意识,使我厂各基层单位的基础管理工作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2、紧抓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受控。

一是持续强化HSE管理,确保安全稳定。

强化安监队伍建设,在三级生产单位及具有野外独立工作的四级单位聘任专职HSE监督员28名,兼职HSE监督员7名。

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结合实际制定了《采油六厂安全生产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将安全生产禁令与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相结合,教育引导岗位人员熟练掌握防护措施。

加强领导承包安全管理,采取两级安全承包模式,将联合站、采油气区、作业小队等22个安全生产重点单位划分给厂安委会成员安全承包。

二是以迎接集团公司HSE大检查为契机,深化开展隐患排查整改活动。

查出各类问题和隐患443个,整改405个。

技术、装备、生产调度、作业等部门开展系统检查查出各类隐患121项,整改96项。

三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推进“我要安全”主题活动。

以油田“211”工作法现场交流会为动力,组织各单位主管HSE领导及专兼职HSE监督员召开了推进会,分析了存在问题及下步改进措施,规范了实施内容;组织了2010年“送安全文化进基层”活动,举办小型演出十场,观看职工达到1000多人;举办了“我要安全、共享平安”漫画作品展,征集漫画作品55幅,警句17条;大力开展风险经历共享活动,征集、奖励风险经历59篇;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培训群众安全监督员120名,对三批32名新分入厂员工严格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厂HSE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安全环保形势持续稳定。

3、精细标准化现场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标准化现场建设是今年我厂加强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措施。

8月份以来,厂技术管理科按照分公司要求,结合我厂井站标准化建设实际,制定了《标准化井站建设运行计划》,按照“基层自查申报—部门抽查核实—全员评比分析”的方式,形成全员“比技能、学标兵、促成长、争第一、超水平”的标准化现场建设达标竞赛氛围。

在标准化计量站建设方面,将相关措施落实到每个工作点,将站内设备承包到人,各项资料、各种工具定员负责,划分相应的卫生责任区,比管理、比效果、比差距。

同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大到站内规划,小到物品摆放,都制定相关标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各站做到能自己干的不请外人,能翻新的不更换,降低生产成本。

在标准化井场建设方面,三春油藏经营管理区提出“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的工作要求,在确保生产正常运行前提下,组织班站长和区后勤人员完成井场边沟的建设,各井站自行完成井台、设备规格化;桥口油藏经营管理区对全区的井场规格化现状进行普查、分类统计,制定井场规格化计划,将井场规格化达标率纳入“比学赶帮超”活动指标当中,极大促进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标准化作业现场建设方面,各作业队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认真地规划,从井场布置、值班房要求、用电管理、工具摆放、井控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详细落实《井下作业现场管理试行标准》要求。

在井场周边用明显的标志带围起警示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作业现场的地面上铺彩条布保护井场地面,油管杆整齐摆放,灭火器放置在醒目的位置,整个井场和过去相比,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营造了浓厚的标准化管理氛围。

截至11月份,我厂油气水井场达标率54%,油气水站达标率60.5%。

4、改善基础设施,建职工温暖之家。

一是投入约2万元,为一线员工食堂、宿舍等配备了全自动洗衣机、电磁炉、彩电等设施,为特车大队修缮了蒸车等炊事机械,为大桥收费管理站修理了电热水器。

二是给厂阅览室每月充实了特别文摘、健康生活等三十余种杂志书籍,拓宽员工的知识面。

三是根据职工公寓配备标准,协调有关单位配备了床单、被罩、枕巾、物品柜、脸盆架、暖瓶等物品。

四是为了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克服成本紧张、房源不足等诸多困难,努力改善新分大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新建大学生公寓26间,能满足78人住宿。

同时,完善了大学生公寓的洗澡间、电视房和棋牌室、乒乓球室等配套设施,能让大学生住的安心、开心。

五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陶冶职工情操,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抓重点,完善机制建设,形成发展合力

1、实施五项油藏经营管理运营机制,提高综合效益。

我厂在试点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查、反复讨论,制定了五项油藏经营管理运营机制及15项配套管理办法,构建了科学规范、严谨有序、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监督到位的五项运营机制管理体系。

完善了五项油藏经营管理运营机制管理体系。

我厂建立了五项油藏经营管理机制管理体系,构建了“三个管理层次”,即:

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明确了不同层次的管理职责;确立了“五个运作中心”,即:

以地质研究所为运作中心,建设并实施技术分析与技术决策机制;以财务资产科、计划科为运作中心,建设并实施经营预算和决策优化机制;以生产调度室为运作中心,建设并实施生产运行、日常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