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思考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79887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格心理学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格心理学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格心理学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格心理学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思考题.docx

《人格心理学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思考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格心理学思考题.docx

人格心理学思考题

人格心理学思考题

单项选择题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布鲁纳

2、人格的实验研究传统源于(A)p62

A.冯特、艾宾浩斯和巴甫洛夫B.高尔顿、卡特尔和艾森克

C.弗洛伊德、莫里和罗杰斯D.凯利、阿德勒和皮尔森

3、由于担心失去对自我控制而产生的潜在危险所产生的焦虑是(C)p83

A、道德焦虑B、现实焦虑C、神经焦虑D、阉割焦虑

4、阿德勒认为儿童形成他的生活风格时期是(A)p106

A、4——5岁B、8——9岁C、11——13岁D、14——17岁

5、提出“统我”即“自我统一体”的概念的心理学家是(D)p132

A、荣格B、霍妮C、卡特尔D、奥尔波特

6、强调人格发展中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的心理学家是(D)。

p141

A、赫尔B、马斯洛C、艾森克D、卡特尔

7、认为“学习即行为反应概率的变化”的心理学流派是(C)p203

A、精神分析派B、认知学派C、行为主义派D、人本主义派

8、他人或自己对具体行为的评价被罗杰斯认为是(D)p253

A、自我实现B、高峰体验C、自我一致D、价值的条件

9、弗洛伊德认为通往无意识的捷径是(A)p79

A、梦的分析B、防御机制C、幽默D、构念

10、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核心概念是(D)p204

A、消退B、、辨别刺激C、行为塑造D、强化

12、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P136

A、艾森克B、卡特尔C、奥尔波特D、罗杰斯

13、在人格研究中,从大量相关变量中抽取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加以分析的统计方式称(D)。

A、Q分类法B、语义分析C、内容分析D、因素分析

14、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

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P115

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5、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C)。

P83

A、道德性焦虑B、神经性焦虑C、现实性焦虑D、防御性焦虑

16、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B、人格动力C、人格发展D、人格适应

17、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B)。

A、罗杰斯B、马斯洛C、奥尔波特D、班杜拉

18、依据艾里克森的人生发展理论,青年期要解决的课题是(D)。

P118

A繁殖对停滞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C信任对不信任D亲密对孤独

19、首先提出“同一性”问题的人是(C)。

P115

A荣格B斯金纳C埃里克森D阿德勒

20、因某事物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由于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会转而向另一对象发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被称为(A)。

A置换B投射C抵消D退行

21、弗洛伊德的“自我”依据(C)活动。

p82

A快乐原则B理想原则C现实原则D社会原则

22、艾森克研究发现,与皮质唤醒基率有关的特质是(A)。

p183

  A、内外倾B、神经质C、宜人性D、精神质

23、所谓中年人格危机其实主要是(D)

  A、婚姻危机B、事业危机 C、人格衰退D、自身人格缺陷引发的困难积累而终至爆发

24、因某事物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由于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会转而向另一对象发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被称为(A)

A、置换B、投射C、抵消D、退行

25、阿德勒认为人类个体的主要动机是(D)。

p104

  A、生活风格B、保持自卑C、社会热情D、寻求优越

26、提出“观察学习”和“模仿”的是(B)。

p221

A、群体动力学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  C、交互作用分析理论D、来访者中心理论

2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防御机制的表现。

(B)p84

  A、退化B、投射C、固着D、反向作用

28、提出“分析心理学”的人是(A)

  A、荣格B、斯金纳C、阿德勒D、班杜拉

29、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强调(C)

  A、自我决定一切B、性本能决定人格

  C、本我、自我与超我既对立又互相影响、相互作用而构成人格整体  D、超我决定一切

填空题

1.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的两大假设是:

自我实现倾向和积极自我看待的需要。

P252

2、卡特尔的相关矩阵这种的三种数据分别是:

L数据、Q数据和T数据。

P139

3、班杜拉认为,个人效验的获得建立在四种资源上,它们分别是:

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社会模式学习;社会劝说和生理和情绪状态。

4、斯金纳认为,强化有两种效果:

它正强化和负强化。

5、埃里克森用于解释和描述人格的三种方法是:

人类学观点、心理历史学和生物学观点。

6、霍妮认为基本焦虑源自于儿童与他人的相互关系。

7、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阶段视为心理性欲阶段,个体所经历的心理性欲阶段为;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8、荣格认为某些梦为无意识的存在提供了证据。

这些梦包括:

大梦,____和____。

9、阿德勒认为,个体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可划分为四个领域:

____,____,梦和心理治疗。

10、奥尔波特最具有特色,同时也是争议最多的假说是机能自主理论。

11、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价值标准是1)_____,2)按照需要的层次循序渐进的,3)_____。

11、人格的特性有:

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12、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

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P88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人格类型指:

依从型、敌对型和退缩型。

P121

14、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

内外倾性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P181

15、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

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

P205

1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P237

17、荣格认为人的4种基本心理机能分别是:

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

P170

18、艾里克森认为:

人在缺乏自我认同感时所感到的混乱和失望是同一性混乱。

P115

三、名词解释

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P7

2、相关研究——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的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P61

3、反向作用——反向作用是人努力表现出自己不良品质和情感的对立面来减轻焦虑的方法。

P85

是指把别人或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冲动从欲望转移到它们的反面,使之成为可以接受的。

P111

4、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指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常常出现在青年的后期。

在个人方面,有个人同一性,他指认识清楚自己固有的特点、爱好、思想,这是一个要确定自己做什么样的人的时期。

在社会方面,有集体同一性,是追求一种社会的认同感。

P115

5、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代替学习。

p221

6、约拿情结——指的是我们害怕变成在最完美的时刻最完善的条件下,以最大的勇气所能设想的样子。

但同时我们又对这种可能非常的追崇。

这种对最高成功、对神一样的伟大的可能既追崇又害怕的心理,叫做约那情结或者约那情意综。

这种在成功面前的畏惧心理,就是“约拿情结”它反映了一种“对自身伟大之处的恐惧”,是一种情绪状态,并导致我们不敢去做自己本来能够做得很好的事情,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能。

P246

为了避免别人的敌意或对立,故意掩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就像圣经上的约拿一样,马斯洛称之为约拿情结。

7、社会关注——社会关注是指作为全人类的一员的情感,指个体知觉到自己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份子,以及个体在处理社会事务时的态度,包括:

为人类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是人类物种的自然条件,也是把社会连在一起的凝聚剂。

P105

8、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方法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

P62

9、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

(1)在中,指使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结合,用前者强化后者。

(2)在中,指正确反应后所给予的奖励(正强化)或免除惩罚(负强化)。

/如果某一结果性的刺激使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那么这一刺激就是这一操作行为的强化物(或称强化刺激),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就叫做强化。

p205

10、人格的稳定性——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

即从时间上看,一个人的人格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在其幼儿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有相当的一致性;从空间上看,一个人不管在家里、在学校,还是在公共场所,其人格也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11、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一部分,它可以依据下述事实而同个体无意识做否定性的区别:

它不象个体无意识那样依赖个体经验而存在,因而不是一种个人的心理财富。

个体无意识主要由那些曾经被意识到但又因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所构成的,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却从不在意识中,因此从来不曾为单个人所独有,它的存在毫无例外地要经过遗传。

个体无意识的绝大部分由‘情结’所组成,而集体无意识主要由‘原型’所组成。

12、Q分类技术——Q分类技术是心理学家斯蒂芬森(Stephenson)于1953年发展的一种测量方法。

Q分类技术主要是用于研究成员间关系、个体行为态度的变化、自我等。

通过Q分类分析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同一个体不同时间内对同一测验反应之间的相关信息;

(2)小样本被试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测验反应之间的相关信息。

P251

Q技术是对两个被试在某一时刻一起进行多种测验,经统计处理后或获得两个被试之间进行多种测验的共同因素,由此可以对两个被试的个性进行比较。

13、机能自主——机能自主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即是说过去的动机和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

P132

14、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p227

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15、合理化作用——合理化作用(rationalization)又称文饰作用,酸葡萄机制。

这是指一个人疼遭受挫折,或者无法达到自己追请的目标,或者做错了事,举止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时,往往找一些原谅自己的理由来进行解释,尽管有些所谓的理由是不适当的,甚至在别人看来是十分荒谬可笑,但本人却强调这些理由去说服自己,从而免除精神上的苦恼。

又可称为文饰作用。

通过这种机制,人对自己不良行为或者内心想要却未能得到的痛苦经历编造出一个似乎合理、自己能接受的解释。

简述题

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P133

(1)自我广延的能力。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

(4)具有现实性知觉。

(5)具有自我客观化。

(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2、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P171

“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

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的区别在于:

它不是被遗忘的部分,而是我们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

荣格曾用岛打了个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人无意识;而岛的最底层是作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这是荣格理论中最大胆的、最神秘的、并引起最大争议的概念。

理解集体潜意识就理解了同各理论的最核心部分。

集体潜意识反映了人类在以往的历史演化进程中进程中的集体经验,或者用荣格本人的话来说,它是"一种不可计数的千百一年来人类祖先经验的成绩午,一种美以实际仅仅增加极小极少变化和差异的史前社会生活经验的回声"(荣格1928,第162页)不仅全部人类历史的各个片断能在极其潜意识中找到,而且进化为人类的灵长类动物或动物祖先的踪迹也能在集体潜意识中发现。

既然集体潜意识产生于全人类具有的、火一直都具有的共同经验,那么集体潜意识的内容对于一切人类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荣格说,它是'从任何一种有关于个人的东西中分离出来的,是全人类普遍所具有的,因此它的内容到处都能找到。

“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它是我们人类原始祖先潜藏记忆的储存库,由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常常影响我们行为的各种本能和原型组成。

基本涵义是,集体潜意识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失无遗传倾向。

它在每一世代只增加极少的变异,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

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本能和原型。

本能是先天的行为倾向,原型是先天的思维倾向。

原型不能在意识中直接表现,但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原始意象或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

但最重要的原型有:

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和自性。

 

他曾对下面这种最初的模式作过详尽的论述。

 

3、简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过程。

P225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子过程:

  

(1)、注意过程

观察学习起始于学习者对示范者行为的注意。

如果学习者对示范行为的重要特征不予注意,或不正确的知觉,就无法通过观察进行学习。

因此,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

(2)、保持过程

即用言语和形象两种形式把所获得的信息转换成适当的表象保存起来。

显然,如果观察者不能记住示范行为,观察就失去了意义。

观察学习对示范行为的保持依存于两个储存系统:

表象系统、言语编码系统。

(3)、运动再现过程

把记忆中的表象转换成行为,并根据反馈来调整行为以作出正确的反应。

(4)、强化和动机过程

  能够再现示范行为之后,学习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还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

班杜拉认为有三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学习者再现示范行为:

①他人对示范行为的评价;②学习者本人对自己再现行为能力的评估;③他人对示范者的评价。

4、简述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

P254

(1)经验的开放。

机能完善者不需要防御机制,所有检验都是被准确地符号化而成为意识。

(2)协调的自我。

机能完善者的自我结构与经验协调一致,并且具有灵活性,以便同化新的经验。

(3)机体价估过程。

机能完善者以自己的实现倾向作为估价经验的参考体系,不在乎世人的价值条件。

(4)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

机能完善者时时刻刻对自己的经验和行为都给予积极肯定,他们不觉得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内在冲动。

(5)与同事和睦相处。

机能完善者乐于给他人以无条件积极看待,同情他人,为他人所喜爱。

5、简述大五因素理论。

P148

高登伯格通过研究认为人格的基本维度有五个方面:

神经质:

焦虑—平静;不安全感—安全感;不满自我—满意自我

外倾性:

好交际的—不好交际的;喜欢玩笑—庄重;感情丰富—含蓄

开放性:

因袭传统—富于想象;寻求变化—墨守成规;自主—顺从

随和性:

软心肠——无情;信任—怀疑;乐于助人—不合作

责任心:

良好秩序—秩序紊乱;细心—粗心;自我约束—意志脆弱

6、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P80-p82

弗洛伊德认为:

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Id):

位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Ego):

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

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超我(Supergo):

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则”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

本我在于寻求自身的生存,寻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必要的原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自我接受社会道德准则行事,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自我既要反映本我的欲望,并找到途径满足本我欲望又要接受超我的监督,还有反映客观现实,分析现实的条件和自我的处境,以促使人格内部协调并保证与外界交往活动顺利进行,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7、阿德勒认为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是什么?

p106

(1)出生顺序。

即使是在生在同一个家庭中的儿童,由于出生先后不同,他在家中的地位亦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生

活风格。

(2)早期记忆。

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可以发现过去的记忆和现在行为之间的关系。

(3)潜意识梦境的分析。

潜意识梦境也是个体生活风格的表现,通过梦的分析,也能发现人的生活风格,揭示个体心灵深处为之奋斗的优越目标。

8、简谈你对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内涵的理解。

P241

马斯洛自我实现的概念有两层含义:

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

自我实现并不是一种终结状态;它是实现潜能的过程。

没有时间和质量限制。

它意味着充分地、生动地、全神贯注地、没有自我意识地体验形成一体化的、和谐的人格;使自己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你自己(即内在核心,真实自我,最深刻和最隐秘的自我)--使多个自我统一。

从事充分实现自己潜能的实践活动是自我实现;高峰体验是超越性的自我实现。

从人格的角度上看,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出现在年龄大一些的人身上。

自我实现往往被视为终极状态,被视为远大的目标,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种演变。

在马斯洛看来自我实现的人通常都有60岁以上。

9、简述罗杰斯的人格理论建立的两个假设。

P251

(1)人的行为是由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着:

罗斯杰相信所有行为都受自我实现倾向的制约,“机体以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方式发展其所有的潜能”。

人类同其他生命有机体一样,都具有为了生存、成长和促进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它与生俱来。

自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惟一的动机,其他一切动机都可归属于这种自我实现倾向下。

正是自我实现倾向使人的自主性和自足感增多,增加一个人的经验总量,提高个人成长的动机。

自我实现的倾向引导一个人朝向普遍积极和健康放入行为。

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自我实现需要倾向:

一方面它是有人与其他生物共有的倾向构成,它引导机体产生维持生存与发展的行为(包括非人类的其他生物的行为);另一方面它也包括指向增加自主、自足,指向个人成长的独特倾向。

这方面的自我实现倾向是与人格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它起到维持和增强自我的作用,而自我是罗斯杰理论的核心概念。

(2)所有人都需要积极的看待:

这种需要包含了要求获得他人或自己关注、赞赏、接受、尊敬、同情、温暖与爱。

起初这些积极看待来自于他人,特别是身边重要的人,如父母等等。

随着自我的发展,积极看待的提供者更多从他人转向自己,也就是说个体能够自我珍重、接受自己、赞赏自己。

积极的自我看待需要既有天生的,也有习得的,罗斯杰喜欢后一种解释。

积极自我看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具有交互作用的性质。

当一个人使他人积极自我看待需要获得满足时,自己的这种需要也会满足。

10、霍尼()指人们跟他人互动时表现出三种风格。

简述这三种风格。

P121

(1)趋向他人(依从型)。

这种风格的人对友爱和赞许、生活伙伴或狭窄空间有神经症需要。

主要特征是甘居于从属地位,常感到自我渺小可怜,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强,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2)反对他人(敌对型)。

这种风格的人对权力、社会认可、剥削、自我赞许和成就怀有神经症需要。

主要特征是将生活视为一种搏斗,适者生存,必须控制别人以掌握主动权,一心想超群出众,事事成功以致功名显赫等。

(3)逃避他人(退缩型)。

这种风格的人对自主,完美怀有神经症需要,主要特征是,为逃避紧张关系而离群独居,与他人保持距离,不与他人发生感情上的联系,孤立自己,与世无争,凡事力求完美,以避免他人的帮助。

11、评价荣格的人格类型学说。

P179-p180

荣格早年在字词联想实验中就发现,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其情结的表现也不同。

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荣格还提出了四种心理功能,即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荣格把两种态度与四种功能结合起来,划分出了八种不同的人格类型。

评价:

1、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集体潜意识理论)

2、强调了人格的整体性。

(他虽然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但这些人格成分并不是各自独立、毫无联系的,它们在“自性”原型的统一指挥下,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整体观对正确理解完整的人格是有积极意义的。

3、对人格类型的研究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领域。

(他的理论虽不无偏颇,但为人们了解自己的心理倾向和个性特征提供了可能性。

4、在研究方法上野颇有特色,且有贡献。

(他的字词联想测验经后人的改进和探索,已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12、评价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p116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

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他提出了发展的八阶段论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

其具体的发展阶段及发展任务如下: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2)自自主对害羞和疑虑(1-3岁)

(3)主动对内疚(3-5岁)

(4)勤奋对自卑(5-12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6)亲密对孤独(20~24岁)

(7)繁殖对停滞(25~65岁)

(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以后)

积极方面: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从Erikson的理论来看他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只关注个体的、生理的因素,而是面对当代工业社会的重大挑战从个人的、心理的立场去关注和探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他的大量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历史、对社会问题的重视和极大的研究兴趣,而建构于社会文化下Erikson的人格理论显然是对早期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的一次重大的突破,对人格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局限性:

如同众多的人格论一样,Erikson的理论还不能得到实验证据的支持,于是存在着一个信度和效度的问题。

此外,尽管他一再强调自我的重要性,但仍然将本我作为其人格力量的根源,即认为先天因素决定后天因素,这使他自己成为一个介于生物决定论与社会环境决定论中间的徘徊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人格理论的清晰性,而且也使他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带有了明显的生物学化的观点。

13、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

P227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这种理论认为,即便人的行为没有对自己产生强化,但由于人对行为结果所能带来的功效产生期望,可能会主动性的进行那一活动。

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日益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

但迄今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理论框架。

自我效能从本质上是自我生成能力。

这是人的最根本的能力,通过它对技能进行权衡和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