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钢琴演奏中的情感表现大学论文.docx
《论文钢琴演奏中的情感表现大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钢琴演奏中的情感表现大学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钢琴演奏中的情感表现大学论文
钢琴演奏中的情感表现
钢琴演奏中的情感表现
[摘要]钢琴演奏中的情感表现是演奏者的灵魂,钢琴演奏中的情感因素是丰富多彩的。
在钢琴演奏艺术中,甚至在所有的艺术表演中,一个优秀的演奏家的特点,是在表演过程中把深刻的创作热情与镇静的、深思熟虑的自我控制结合起来,然后把演奏曲目发挥的淋漓尽致。
钢琴演奏者通过乐谱识读作曲家的情感记录,唤起共鸣,自然而完美地表达在自己的演奏中,使曲谱中的静止音符变成鲜活的生命乐章。
[关键词]乐感培养演奏风格情感表达触键技巧演奏法
钢琴演奏,俗称“弹钢琴”。
但“弹琴”或曰“用十个手指弹钢琴”者,仅仅说明了用指用手指弹之,却并未揭示钢琴演奏的整体性内的辩证过程。
演奏者要表演任何一个作曲家的作品,除了要了解作者创作该作品的时代背景、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风格外,还必须有表现该作品的演奏技术,才能得心应手地把音乐再现给听众,这是一种表演艺术。
钢琴演奏中的情感表现是演奏者的灵魂,钢琴演奏中的情感因素是丰富多彩的。
钢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要求我们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
钢琴音乐表现的媒介是声音,美妙悦耳的声音与手触键时使用力量的来源、力度的支配及触键的方法有着直接关系。
一个优秀的演奏家的特点,是在表演过程中把深刻的创作热情与镇静的、深思熟虑的自我控制结合起来,然后把演奏曲目发挥的淋漓尽致。
钢琴演奏者通过乐谱识读作曲家的情感记录,唤起共鸣,自然而完美地表达在自己的演奏中,使曲谱中的静止音符变成鲜活的生命乐章。
音乐是需要表演的,而表演是一种创造,感情和理智都是参加这种艺术创造的行为。
所以我认为钢琴演奏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自身乐感培养。
注重文化知识与中外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文化与艺术方面的修养。
文化修养与对外部事物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直接有关。
文化修养不足的演奏者,在表达作品意境、诠释作品内涵的程度必然受到一定局限。
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着相同之处,在产生背景、社会功效、创作于欣赏均需要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许多钢琴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关甚至是直接受文学作品启迪创作的。
古今中外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奇、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精华。
各个流派、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钢琴音乐往往特色各具、意境迥然,对他们的感受的理解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
这是艺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的具体反映,也是钢琴演奏家借以阐释作品、揭示内涵的基本依据。
纵观古今中外享誉乐坛的钢琴岩佐大师,无不自幼受到文化艺术方面的严格教育与浓郁熏陶,无不具有深厚而扎实的文学艺术修养。
钢琴演奏者棵大树只有深深植根于艺术与文学的肥沃土壤,方可枝叶繁茂,果实累累。
二、对作曲家创作背景的正确认识。
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作品,体现着不同的风格,不同风格作品的声音、力度、触键方法是不一样的,因此钢琴演奏者拿到乐谱要做的包括以下几点:
1、作曲家所处时代的社会条件与文化事件;2、作曲家与社会的关系;3、作曲家的总的音乐风格及风格演变;4、乐曲的创作阶段及其风格特征;5、作曲家创作的同类作品;6、其他作曲家,包括:
同代的,前代的,后代的,创作的同类作品;7、作品的特殊背景。
包括:
标题,契机,体献,手稿与原版,其他版本,首演;8、该作品在音乐史,钢琴史,作曲家本人作品,同类作品中的地位。
如果用不恰当的声音、力度演奏某种特定风格的乐曲,不能准确、深刻的了解音乐的内涵,就会直接影响到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更谈不上对音乐的情感表现与创造。
现在以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为例,对其创作的背景作一简要说明分析,《月光》创作于1801年,是贝多芬最流行的钢琴奏鸣曲之一。
首先了解的他的创作背景是为一位正在练习他的曲子的盲眼姑娘即兴创作的,当时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正通过窗子照进小屋,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其标题是一位诗人在贝多芬死后根据自己的印象为这首奏鸣曲命名的。
这首奏鸣曲大胆地改变了传统奏鸣曲的写法,第一乐章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充满幻想的,宁静的月色与流动的河水的美丽场景,情绪时而期待又时而失望,时而沉思呻吟又时而思绪如潮,时而忧伤猜疑又时而信念坚定,这其中总是暗藏着某种危机,某种不祥的预感,整个乐章充斥着忧愁哀怨的情绪,似乎是这段严峻感情的开端,这也是贝多芬最杰出的慢板乐章之一,第一乐章是慢板,右手用均匀的三连音缓慢地奏出分解三和弦,情绪显得沉重、压抑。
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复合歌谣曲式。
整个乐章的色彩明亮,情绪明朗、轻快,融入了活泼诙谐的小步舞曲元素,与第一乐章、第三乐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该乐章所塑造的形象直接让我们联想到了美丽、轻佻的琪里爱太·吉却娣,切分音的使用、跳动的旋律、节奏上的变化不定都具有典型的贝多芬色彩。
第三乐章为急板,升C小调,奏鸣曲式。
整个乐章以狂风暴雨般突进的方式,铿镪的节奏进行和丰满的和声效果,表达了贝多芬暴风雨般的热烈感情和准备向封建等级制度发起攻击的态度,这是全曲的高潮,情绪奔腾宏伟,以狂热突进的方式,钢铁般的节奏进行,表达了贝多芬暴风雨般的炽烈感情,这也是贝多芬所写的钢琴作品中表现力最高昂、最丰富的乐章。
由此例可见,作曲家的创作往往有着深刻的背景。
因此,演奏家研究音乐的背景,并不仅仅是了解一些作曲家的作品相关的文学故事,而是要通过对背景的研究,揭开作曲家写作是的灵魂状态,探知他之所爱,所恨,所思,所愁,所乐,所悲,所欲,所求。
只有当演奏家的心态尽可能的接近作曲家的心态,他才能“刹时间”顿悟到作品的真谛,并且用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每演奏一首作品,都要尽可能广泛地阅读与此相关的,所能找到得到的一切著作,了解所有不同的观点,然后自己从中作出选择。
作曲家们将他们的创作意图蕴藏在乐曲之中,采用一种特殊的音乐语言,运用纯粹物质的手段,如:
音符、表情术语及乐曲注释等。
那么我们就应该倾听他们所采用的特殊音乐语言,才能找到表现情感的正确方法。
如:
乐谱上的各种感情记号:
装饰音可以表现灵活和圆滑,重音可以表现肯定和果断,连奏可以表现流畅,断奏可以表现稳健,强可以表现激昂的情绪,弱可以表现安静的情绪等等,当把这些感情标记组合起来,就会形成多样的情感表现。
如果不仔细研读乐谱,就无法揣摩出作曲家在音乐作品中要表达的心境。
三、按表情记号进行
演奏作品时要强调严格按照乐谱上的表情记号进行。
因为作曲家的创作过程,就是把自己的内在感受和构思通过音乐形式表现的过程,而音乐的各种表情记号就是对其表现内容的具体说明,使演奏者能够在弹奏乐谱的同时通过表情记号来进一步明确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以达到更准确表达音乐内容的目的。
各种表情记号都有其表达的内容范围:
连奏可以用来表现流畅;断奏可以用来表现稳健:
跳音可以用来表现轻快,装饰音可以用来表现灵活和圆滑,顿音可以用来表现语气的斩钉截铁;重音可以用来表现肯定和果断;渐强可以用来表现情绪逐渐的激烈,渐弱可以用来表现情绪逐渐的平静:
强可以用来表现激烈、激昂的情绪,弱可以用来表现安静、小心的情绪等等。
当把这些感情标记组合起来之后,就会形成多种多样的情感表现。
如果把乐曲的音符都去掉。
只是去看各种感情标记时,就会发现各种感情记号连接起一条跌荡起伏的情感线条,贯穿整个乐曲。
四、要提高听觉的辨别能力。
耳朵的倾听实为钢琴演奏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中介环节。
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布局、设计与双手在键盘上的操作之间,是否能吻合;演奏的实际效果如何进行改进;用力与触键与钢琴发出实际音响之间如何协调。
总之,音乐通过声音而实现的全部实际效果只有通过耳朵的倾听来鉴别,来协调。
一首钢琴作品,无论篇幅长短、难度高低,即使是一些有人认为比较枯燥的练习曲,从练琴阶段开始,我们就要用耳朵去仔细倾听,辨别双手是不是弹奏出了作品所要求的音色,是否做到了如同嗓子一样“唱出”了心中的歌。
然而,听力水平的培养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手上弹、心里唱、耳朵听,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养成分辨音乐的能力,可以正确的判断自己弹奏的音色是否符合作品的要求。
听磁带、唱片、演奏会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听大师们对音乐精妙的处理,无论是强弱、快慢或是音响层次的变化,在钢琴家的演奏中都是千变万化、极其丰富的。
我们必须多去听别人演奏,听他们所表达出怎样的情感,从而来丰富自己的听觉判断。
我们还必须要强调耳朵作为演奏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监控环节,一定要肩负起对音乐总体音响效果严格把关的责任。
有时候,我们的听觉会被一些技术难点所分散,而此时,听觉或许也在工作,但并没有对自己演奏的音乐进行完整过程的把握。
这是因为我们忽略了用审美听觉来引领技术,对乐谱片段只作了符号式的机械记忆;没有将各种符号要素进行有机的音响记忆整和,并从中听到音乐活性的流动过程。
所以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在演奏记忆过程中无论碰到任何困难,都不要忘记作品音乐风格的把握。
因此,演奏作为二度创作,把握钢琴作品时,我们单凭音乐本能去理解作品的含义或光靠演奏技巧加冲动去与听众进行心灵沟通是不够的。
我们在符合作曲家的表现意图的同时,更应该从理性的听觉角度对作品进行符合规律性的技能驾驭和审美创造,以避免不适当的夸张和错误的诠释。
五、演奏中的情感表现与触键技巧。
钢琴演奏者需要表达的情感意境是通过在钢琴浅析钢琴演奏中的情感表现与触键技巧上演奏出来的音响效果,使听众与之产生思维上的共鸣的。
钢琴的演奏需要“发之于心”,即一定要自然地出乎内心,一定要以心之思、心之智,约束自己的演奏风格的纯正。
优秀的钢琴演奏不仅需要充沛的热情与丰富的想象,而且需要严密的控制与精心的设计。
倘若只用情绪牵引演奏者去演奏声音是不够的,还要理性思考如何在心理和身体上准备声音,即用何种触键技巧去达到我们需要的声音。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应根据情感的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声响上,并且根据音乐的变化不时地调节触键感觉,把各种声音表达出来,并对这些声音有控制自如的能力,而且纳入自己独特的心理模式中,转化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在弹奏中手指触键的方法有很多,有轻触键与深触键、快触键与慢触键、面触键与点触键等等。
当表现抒情需要轻柔、缓慢的声音时我们要选择轻触键的方法,手臂要微微抬起,手掌要有韧性,手指的触键面要多,下键要有柔韧性;当表现沉重悲伤的情感时我们要选择重量触键,通过肩臂重量让手指力量完全沉到键底,以浓郁、深厚的音色表现此情此景;当表现热情欢快需要强烈快速的音响时,手臂要放松、主动,手掌要尽量地打开,手指触键的速度要快,触键点要集中,使声音宏亮、结实。
一开始我们需要刻意地去做力度变化,逐渐过渡到跟随自己的情感体验自觉地去表现音乐中的强弱变化,进而发展到将自己和音乐融在一起,这样才真正达到“琴人合一”的境界。
总之在钢琴演奏中做到“琴人合一”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审美标准,所学习的一切有关触键表情的真正意义都在于这个境界的实现。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通晓弹奏的基本触键技巧,又要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演奏才能,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演。
六、演奏者加入自己的感情创作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
在客观理性地研究作品的同时,我们必须与自身的创造个性相结合,注入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赋予音符以生命,才能圆满完成演奏的艺术使命。
演奏者的创造,首先把握旋律的表现力。
旋律是音乐中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要想弹好旋律,首先要认真地去读谱,找到旋律的规律、动向及它的形态。
要想表现好旋律,更要理解旋律,只有靠自己反复多练、多听,才能体验到作曲家的意图、音乐的风格、句子的结构以及理想中的音色、表现的内涵、语气等等。
每一句旋律都要有恰当的呼吸,旋律也应该像唱歌、说话一样,要主次分明,句尾的旋律也要有始有终,但不一定都是渐弱的,有时候也需要渐强、渐慢或逐渐消失,这都要根据作曲家的意图而定的。
每个人对旋律的感受不会完全一样,所以表现的程度也不一样,这就要有自己的选择。
其次掌握旋律的歌唱性。
歌唱性的旋律是最能体现音乐的本质。
钢琴弹奏中的歌唱性其实并不难,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歌,要让自己真正感觉到所弹的乐曲是歌唱般的音乐。
如果乐曲旋律本身就像歌曲曲调一样,那么感受到这一点就容易多了。
如果旋律线不像平时印象中的歌,我们就要用些思索、感受的方法,去发现这其中的歌唱性。
最后我们还要正确的划分乐句。
音乐的语言和生活的语言是息息相通的,像说话一样每个乐句都有它的语气、走向及核心音,乐句的正确划分,呼吸的正确运用及语气的准确等,都是弹奏歌唱性旋律所必不可少的。
假如我们都做到了以上这几个方面,那么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演奏中体现旋律的歌唱性。
演奏家要获得成功,必须有鲜明的个性,并且在他每处理一个作品时都应当有这种个性。
因此,演奏者必须把每一次音乐表演都作为一次再创造,投入自己的全部热情、智慧和才能。
演奏者对音乐作品应有自己的解释,这种解释既要符合原作的基本精神,又要能体现出表演者的创造个性。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体现的情感完全表达,完美的艺术作品才能应运而生。
今天的很多钢琴演奏者都想形成自己的演奏艺术特色,前提是要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演奏美学观念,再结合前辈钢琴演奏家们各自所持的演奏美学观点,将三者合理地消化吸收,融入到自己的演奏艺术风格当中,逐步树立起自己的演奏美学观念。
综上所述,理想的钢琴演奏者应当具备能平衡情感表达方面的能力。
它要求演奏者既要细心地体验乐曲的感情细节,甚至把每个乐句都看成是某种表情内容的代号,又必须用理性来控制这种感情,使它服从于音乐整体表现的需要,让音乐表演给人以统一和谐的印象。
对这两种心理的任何一方的过分偏离,都会造成或使音乐表演中的激情失去控制,一发而不可收,或使音乐表演失去热情,给人以冷漠和无动于衷的感觉。
因此,情感的恰当表达,对钢琴演奏者,甚至对任何音乐表演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论文字数:
5800字
参考文献:
《钢琴演奏之道》
《中国文化之形成于发展》
《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
《论钢琴演奏》
《钢琴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