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7835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墓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墓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墓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墓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墓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墓项目建议书.docx

《公墓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墓项目建议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墓项目建议书.docx

公墓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项目总论

1、项目名称:

XX镇X村X公墓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

XX镇X村

3、建设内容:

合理化、多元化的绿色公墓,公墓道路包括内外两条主干道,公墓内设停车场、厕所及焚烧池等配套设施。

4、建设规模:

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拟建1800套墓碑。

5、项目投资:

650万元。

6、建设期限:

8个月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X村位于X市西北部,西临X生态公园和国际生活社区,南北方向贯穿X,东西方向X,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人口颇多。

随着X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功能的配套和完善,殡葬事业也要求同步发展,否则,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优势将被传统的殡葬陋习所影响,根据省殡葬改革、殡葬管理、殡葬规划、殡葬建设的要求,在X市X村拟建一个多元化绿色公墓很有必要。

根据规划,X市殡葬改革的重点将向农村延伸,本项目规划将X村原X公墓及周边零星墓地统一安置,同时可以新的墓地面积扩大,项目建成后可安置1800套墓碑,随着殡葬制度的改革和殡葬文化的提升,公墓建设要求建成公园式、休闲式公墓,这样,人生就有了美好的归宿,自然会感到死也冥目,后人也易于祭奠前辈,寄托京思。

在此背景下,本项目的开发建设具有很大的迫切性和必须性。

项目建设依据:

1、“殡葬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25号发布

2、“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实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民政部民发(2009)170号文

3、“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意见”国务院办公定转发民政部国办发(1998)25号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

由于X市的城市发展,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配套设施的完善,X村周边正发展市重点工程X生态公园和国际生活社区项目的建设,不久的将来X村将会是一个现代化的村镇。

公墓的建设是城镇发展规划的需要。

公墓的建设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象征着现代化城市的文明和进步,公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文景观。

公墓是人们寄托感情的场所和国家推行殡葬改革的载体,是社会化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相对独立的行业,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公墓已从简单、单一的处理骨灰或遗体功能演变成为多功能的合体,充分认清公墓的价值与功能对于公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国以来,殡葬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基本上树立了正确、文叨的丧葬观,丧葬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本身具有很多落后的东西,一旦条件允可,很可能死灰复燃,因此,加强公墓建设与管理,提供多元化的骨灰处理方式,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起到引导殡葬消费的作用。

公墓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丧葬消费是一种精神消费,由于其相对稳定性和传承性,它易与封建迷信的风俗习惯连在一起,产生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哭、闹,烧纸,冥钱等,这就需要政府去引导,用先进、科学、文明的丧葬理念取代愚昧、落后、迷信的丧葬观念。

所以现代公墓建设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

  

第四章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

1、项目建设选址

公墓项目选址将按照市场需求和服务范围,合理利用山地,不占耕地,交通方便的原则,进行选址确定。

X村东西长度约8公里,西临X生态公园和国际生活社区,南北方向贯穿X,东西方向X。

按照项目选址原则,本项目选址在X村西区方向为宜,距城区在10公里以内。

本项目建设条件具备,一是有国家政策支持,根据国务院1997年颁布的《殡葬改革条例》指出,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改革丧葬陋习,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二是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三是镇原县周边交通便利,市民扫墓、祭奠方便。

2、项目建设条件

(一)自然环境条件

1、地理位置

项目建设地X村位于X市西北部,西临X生态公园和国际生活社区,南北方向贯穿X,东西方向X,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人口颇多。

2、地质地貌

X市是淤积平原。

地形南宽北窄,呈不规则的三角形,似葫芦,南北长63公里,东西宽44公里,总面积2367平方公里。

地面真高1.9~4.5米,高低相差2.6米。

除沿海滩涂外,全市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中部港两侧为槽形洼地,自西南向东北纵贯全市,地面真高一般在2.2~2.8米之间。

东南部港以南地区为高亢地。

3、气象气候

X属于亚热带与暖湿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量充沛,适宜喜湿作物的生长。

年平均气温14.1℃,无霜期213天,常年降水量1042.2毫米,日照2238.9小时。

4、水文及其他

年自然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丰水年达2000多毫米,欠水年最少也有500毫米。

市境内有X等入海河流,平均地面年径流量为5.1亿立方米,客水过境量为25亿立方米左右。

地下淡水资源比较丰富,根据实凿眼井观察,160米左右的人畜饮用淡水日涌量约200吨,400米左右的热淡水(水温27℃)时涌量约60吨。

海水取之不尽,是制盐及其化工产品和养殖海产品的重要资源。

(二)基础设施条件

本项目紧邻省道,靠近X,便于项目建设、运行中利用周边基础设施,地块内水电可接入到位,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能较好地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1、项目建设理念

符合国家殡葬改革政策和省、市人民政府相关之规定。

充分尊重当地丧葬习俗。

提炼升华佛教习俗和中国风水文化。

充分考虑本项目公益性及用途的特殊性。

规划设计一步到位,公益性配套公墓分期建设。

在全面考虑以上几方面因素的同时,按布局紧凑、交通便捷、互不干扰、分流有序,并适当考虑改、扩建和分期建设的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2、建设规模

本项目为X市X镇X村委建设项目。

基于村镇发展和本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把历史文化,佛家文化融入殡葬文化陵园之中,建一座多元化、生态化的公墓,既解决了地区殡葬问题,又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通过本项目以实现X村X公墓的建设规模要具有前瞻性,设计要求尽量做到3年不落后,50年不饱和,绿化,景观,道路达到中高档次。

3、建设内容

本项目包括公墓、道路绿化,配套设施等。

墓地建设要以绿化为主,经营性墓地为辅。

尽量保留现有的植被,达到“远眺青山绿水,近看死者安息”。

达到生态性墓地的建设要求。

墓地总共规划用地45亩,用地比例为道路,绿化,景观用地50%,墓地50%。

为了达到生态墓地的效果,项目主要采取树葬和草坪葬两种建设方式,要坚持坟碑小型平置、地面无坟头、骨灰(预制框)深埋、墓区生态化的原则,墓区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应确定管理人员,负责墓地的维修和花草树木的养护。

表5-1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建设规模

备注

1

停车场

m2

600

2

焚烧池

m2

300

3

管理用房

m2

300

4

磅房建设

1

5

墓地

1800

6

厕所

m2

150

7

院内绿化、景观

1

8

院内道路

公里

6

9

供电(3箱电)

m

500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建设项目对生态的影响分析

(1)对景观的影响分析

项目对区域内的景观格局影响主要有:

新建的道路对原有景观布局进行重新分割;新建的各种人工构筑物增加了区域的人工景观。

(2)对植被的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破坏少量植被,从现场踏堪情况分析,除园中道路、人工构筑物建设需对局部植被清伐,由此降低植被盖度,也改变了地表径流,可能造成冲、淤、涝、渍等影响。

2、水、声、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1)水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施工期:

陵园建设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土、沙石,如果将这些废土、沙石直接排入水体,将会堵塞溪流,使水体的浊度和有机污染物增加,污染水体。

营运期:

陵园建成运营后,来宾大多市在逝者忌日或者清明节等特殊的日子前来祭奠,来宾带来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如果不集中妥善处理,随意排放,有可能会对区内水体造成污染,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

(2)声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期噪声和项目投入运营后机动车辆行驶带来的噪声。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

(3)固废影响分析

建设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如果将这些固体废物随意堆放,不仅影响环境,而且会使水体受到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

保护和优化生态建设对策及措施建议如下:

(1)运用生态原理,按照植物生态与造景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复层结构的植物配置,达到乔灌草相结合,,提高植物组合的叶面积系数和绿量,使植物群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景观效果的稳定

(2)充分重视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要求,处理好乔、灌、草之间的层次、比例关系,使植物在生长环境上形成一种和谐的物质能量交换,促进植物群落的健康发展,既展示园林三维空间景观的丰富多彩,又能更好地发挥人工环境的生态效益。

(3)施工期间,尽量保留沿线区域植被多样性生境,维持溪岸、库岸的自然状态,保持生境的连通性;减少对现有林地、果林及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度,以免由于植被生境的变化,而造成鸟类较大程度的迁离,以至导致区域农林虫害的发生。

(4)其它综合对策措施。

包括:

加强与落实景区防火规划,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措施,严禁在园区内焚烧树叶修枝和垃圾,严禁园区随意携入火种与使用火种;加强管理与宣传,严禁游客攀枝、摘苗、林地践踏等对植被生态有破坏性的不文明行为,以及加强园区生态保护意识宣传及明牌警示等。

(5)为了避免来祭祀活动烧香影响陵园空气质量,则应通过管理措施:

在各墓区人流相对集中的位置,结合管理用房设置了15个室外焚烧炉(不包括安逸堂、佛堂前的焚烧炉),统一由管理员管理,满足丧属焚烧香纸的祭拜习俗需要,同时焚烧炉应尽量设置在下风口,以免对园区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焚烧炉周围的植物多选择抗烟、吸尘树种。

此外陵园应积极倡导文明鲜花祭拜,逐渐消除传统祭拜陋习。

第七章消防与安全保卫

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9月1日起施行);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

(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版);

(5)《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1992;

(6)《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

2、消防设计原则

本项目建设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采取消防措施。

采用先进的消防技术,做到促进生产,保障安全,方便使用,经济合理。

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和“三同时”的原则。

3、运营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及消防水源和消防水量

本项目按生产的火灾危害性分类属戊类,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

消防水源为园区接入的自来水,消防给水量室外20L\S,室内10L\S,按其同时发生火灾的次数为一次,火灾的延续时间为2小时计算,园区各墓室自备消防泵,供水系统要能满足消防要求。

4、消防措施

(1)园区总图布置各建筑物间距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要求,设有消防通道,并沿路按规定要求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

(2)建筑设计按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设计,室内按规定设置防火分隔区,疏散门,各区均设有室内消火栓和消防水枪,并按标准配备灭火器材。

(3)着重考虑防火设备、避免人多及燃放烟花而引发的火灾。

(4)电气及防雷

各建筑物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设置避雷装置,防止雷电侵入发生火灾。

各电气设备的非带电金属外壳、高低压开关柜、变压器等设备可靠接地、接零系统,防止人员触电事故及由电气事故引发的火灾发生。

第八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根据市场分析,在该项目按20年周期预测,需建设土地45亩开发建设。

按照目前的市场需求和物价水平,预计投资人民币650万元,投资主要内容有:

1、墓地建设费用250万元。

2、管理用房设施100万元;

3、道路建设50万;

4、绿化、厕所建设50万。

5、供电、供水10万元。

6、停车场建设50万元。

7、其他:

50万元。

8、流动资金:

90万元。

以其他规模类拟项目的投资经验,上述投资可以保证建设和项目运转之需要,以上资金来源和筹集,均为均为X市X镇X村委,资金已经筹集到位,即可投入。

第九章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会周密计划、合理组织实施,使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充分落实,明确分工负责。

项目建设期为6个月。

最终实施计划将由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再做适当调整。

表10-1项目实施进度表

时间

阶段

2014年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实施准备

工程设计

招标及施工准备

工程施工

竣工验收

 

第十章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综上所述,该项目开发建设,符合X市城市建设配套发展之需要,符合殡葬改革发展之需要,项目选址合理,节约土地资源易于确定,不与农民争地,农民同时受益并支持,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符合X市经济发展规划,同时也解决社会就业。

2、建议

(1)有关部门应尽快批复本项目,并在建设过程中给予更多支持。

(2)项目建成后,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得项目在预定期内按计划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