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78125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docx

《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docx

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论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

 

学号姓名

学院远程教育学院指导教师

专业论文成绩

 

完成时间:

年月日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

 

GraduationThesis/Design

 

TitleTheComparativeofIndividual

MotivationandTeamMotivation

 

Department/SchoolDistanceEducation

Specialty(chooseone)InternationalTrade

AuthorofThesis/Design

StudentIDNo.

ThesisAdvisor

Grade

Date

 

论文审题表

研究课题

个体激励与团体激励的比较

题目

论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

选题说明

全面阐述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概念、背景成因、表现形式、作用,以及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以及在选择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方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主要以论述的方法全面比较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相关内容。

针对当前的企业激励制度,以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为基础进行论述。

题目

论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

指导教师

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时间年月日

论文评定表

(学生不必填写)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论文答辩小组意见

论文答辩小组审定成绩

组长签字

论文指导委员会意见

论文指导委员会审定成绩

主任签字

论文摘要(中文)……………………………………………………………………6

一、个体激励………………………………………………………………………7

(一)个体激励的概念和产生背景……………………………………………7

(二)个体激励的适用范围……………………………………………………7

(三)个体激励的作用…………………………………………………………8

二、团队激励……………………………………………………………………8

(一)团队激励的概念和产生背景……………………………………………8

(二)团队激励的适用范围……………………………………………………9

(三)团队激励的作用…………………………………………………………10

三、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与分析……………………………………10

(一)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10

(二)影响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选择的因素…………………………………11

结论……………………………………………………………………………………12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摘要

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在今天成为企业激励制度的重要内容,这两种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

本文通过对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的概念与背景、适用范围和作用进行阐述了解了两种激励方式的内涵,继而进一步讲两种激励方式进行了对比,从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分析得出这两种激励制度并不是各自并行的,而企业在选择个体激励或者团体激励作为本公司的激励制度时还收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工作的关联度及工作绩效的可分性,从而得出结论,即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这两种不同的激励方式互为补充,不能简单地用个体激励代替团队激励或者用团队激励代替个体激励,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

关键词:

个体激励;团队激励;比较

1、个体激励

(1)个体激励的概念和产生背景

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在经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后,生产方式逐渐从以往的作坊式生产转变到如今比较先进的规模化生产,员工人数得到大幅的增加,各企业也通过建立简单目标体系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而且随着企业从简单的加工转变为研发技术,这不仅提高了企业自身的技术含量,而且也使得企业面临着对不同员工采取不同激励措施的问题。

美国学者斯蒂芬·P·罗宾斯教授认为:

“激励是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前提条件。

”从这个概念可以知道,个体激励是激励最先到达成的目标,其次才是在个体激励得到满足后形成群体的目的。

个体激励是对员工个人所完成工作的激励。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所谓的个体激励,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规则的指导下,根据规则的要求和组织内部个体的需求,根据不同主体的能力和工作的性质,实行不同的激励制度,以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完成组织的任务或者实现组织的目标。

(2)个体激励的适用范围

根据学者研究的关于激励的理论研究表明,每个人由于其自身的性格和要求不同,因此对完成工作后的需要也有不同。

这些“因为年龄、个性、性别、职位、经历、教育程度等各方面的不同,员工对不同方面的需要都会有差别。

同一个人,由于时间和位置的变化,各方面的需要也在变化”。

也就是说,员工因为自身的成长环境、所工作的环境、个人价值观、信仰和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对完成工作后能获得的奖励的要求也有不同。

比如,对有崇高信仰的员工,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更为重要。

个体激励主要适用于那些工作自主性高,独立性和创造性强,工作的可替代性低,决策程度要求高的员工。

这类个体在企业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正如因德克斯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詹姆斯·韦尔所描述的那样:

“有知识的工作人员越来越难以替换,他们每个人在使用工具时都不相同。

”除此之外,个体激励还适用于那些个体绩效直接影响到企业绩效的一类人,如企业中的销售人员,目前对销售人员实行的提成制、佣金制等都是一种有力的个体激励方式。

同时,事物都具有双面性,肃然个体激励措施在鼓励有些工作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但相对而来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个体激励在应用中有时也会导致过度竞争。

这种竞争阻止人们相互交流,阻止知识技能的传播,使部门及个人间的缺乏协作精神。

个体激励在很多公司的管理策略上都能有所反映,最典型的是销售类型的公司、保险公司等。

这些公司给员工的基本工资都由2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基本公司,另一部分则是奖金。

基本工资都是固定的,所有员工都是一样的,而奖金则与个人绩效挂钩。

个人绩效则是由个体员工的销售数量决定的。

销售货物越多,销售额越高,则员工所获得的奖金越多。

这就是个体激励的典型例子,员工为了获得更好的奖金,就会想方设法,各展所长去吸引客户购买产品。

可以说,个体激励对同类公司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个体激励的作用

个体激励重在强调规范、原则、制度,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把工作看作是一系列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任务或履行的职责。

”个体激励的评价标准在于个人工作的业绩或者完成成果,个体激励对于公司或者团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充分激发每个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能力。

因为个体激励是看个人业绩进行奖励的,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奖励或者荣誉,每个员工都会拼尽全力去完成工作。

因而个体激励有利于特别强调个人能力和水平的员工以及由单个人就能完成的很好的工作的人快速并且高效完成任务。

2、团队激励

(1)团队激励的概念和产生背景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带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学科的划分更加仔细,对知识的研究更加深入,以前一个著名的学者可以是多方面的综合性人才,一个员工可以身兼多部部门的研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切都改变了。

各学科之间不仅不似以往那样分离,反而需要多学科的共同研究,每个学科之间的进步都会给其他学科以影响。

奥托·卡尔特霍夫认为:

“零星分散的知识通常没有什么价值,许多知识如果无法关联也同样价值不大,知识在观点相互关联的情况下才具有价值。

彼此密切相关的一系列观点会产生共振效应,带来更多的新的知识。

”在这样的前提下,合作成为了人们需要共同谋求的路径。

团队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因此,团队激励也被纳入公司经营管理的范围。

相对于个体激励,团队激励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根据组织内部各个分工的团队工作的业绩和成果来进行奖励。

团队的工作仅靠一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各个员工之间的合作。

(2)团队激励的适用范围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特别是IT技术的迅速发展,IT产业成为了新经济时代的重要支柱,而这个产业对从业者的要求更多依赖于团队的合作与努力。

正如智利的桑达公司总裁AndresNavarro所认为的那样: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个世界已经变得过于复杂,只有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工作。

”团队激励有助于在需要协调一致的行动时,团队成员的相互协作能创造出一种“运作上的默契”。

团队激励适用于这样的人们,他们的工作高度分工而必须紧密合作,需要通过彼此之间的配合来完成某项工作,每个人的工作只是整个工作流程的一部分,但最终工作结果反映的是所有人的劳动。

对这类人进行团队激励更有助于增进相互协作。

比如,生产车间里一条流水线上的员工。

团队激励还适用于另一类群体:

他们贡献所有的知识、技能等共同来完成某项工作,技能互补、彼此信任。

对他们采用团队激励可以更好的发挥集体智慧,促进知识的交流与信息的共享。

企业中的研发团队和项目小组中就属于这类群体。

团队激励在很多公司的经营策略上也有所反映,如IT公司、金融投资公司,甚至一些大型律师事务所的项目也会采取团队激励的方法。

这些公司所承接的项目都是比较大型、专业化、分工详细和明确,每个员工都是团队流水线上的一员,大家最终协作完成的成果则成为评价奖励的标准。

IT公司的研发团队则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由于现代大学的专业划分更加细致,每个员工的技术都偏重于某个专业,目的是对该方向的研究更加深入,这也使得整个研发团队关靠个人是不能运转的,因此,需要掌握不同技术的员工的合作才能有新的开发和创造。

而团队激励则是促进员工合作的重要方法,也对推动公司业务的发展壮大有积极影响。

(3)团队激励的作用

团队激励在促进企业的运作中有如下作用。

第一,团队激励能够减少层级领导对工作的不良影响,减轻员工不断重复向领导汇报工作的负担和压力,使得他们更加专心于工作研究,着眼于改良技术和创新,而不会受到拖沓冗杂的行政事务的影响。

第二,团队激励是促进团队同心协力完成工作的重要措施。

当今社会,单打独斗已经越来越少了,更多的工作都需要团队去完成。

团队合作是集体力量的体现,团队能弥补个人在完成任务时的不足之处,个体思想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能碰撞出火花,团队激励则是从此点出发,最终最大限度发挥个体的能力。

第三,团队激励还有助于知识的收集和整理。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里,单凭个人所知晓、收集和整理的信息是不足以应付的,团队合作的功能正体现于此。

团队中的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与学科,各个人的知识背景和信息也都不同。

而团队协作正好能把大量的信息汇总,使成员之间沟通能加顺畅,便于工作的更好展开。

3、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与分析

(1)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

个体激励与团体激励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个方面:

第一,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管理学的理论。

管理学角度的个体激励主要是在企业制度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不同需要,对不同的个体运用不同的激励方法,来满足人们各自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从管理学角度,团体激励是在现有的激励理论基础之上,将经典的激励理论需求层次论与期望理论有机地进行了整合,从团队地位、团队成就、团队文化、团队成员融洽度以及成员激励五个个方面入手,提出新的团队激励模型。

第二,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在激励方式上存在互补性。

个体激励有利于竞争,有利于个体的发挥;团队激励有利于合作,有助于凝聚力的形成。

团队激励能激发个体之间由于合作而带来的知识的交流和共享,这是团队创新的源泉。

个体激励带来的竞争与团队激励带来的合作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但仅有团队激励,会使特别优秀者丧气;仅有个人激励,又会压抑大多数人的积极性,特别是当企业的运行以团队运作为基础时,个体再优秀,没有团队合作也是不行的。

所以,企业应该把握好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的平衡,既能让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又能带来全体员工工作热忱的高涨。

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两者提出的背景不同。

可以说,个体激励在很早以前就产生了,更是一种传统的激励方式,在长期的工商业以及企业公司的经营管理中,个体激励的影响和作用不可忽视,也可以说是企业和公司很长期都使用的激励方式。

而团体激励的产生和研究都落后于个体激励的产生和研究,新的生产方式和员工需求的出现才使得团体激励得到了公司所有者的重视,继而逐步推广。

第二,两者特点不同。

在直线型、职能型,甚至矩阵型组织中,个体之间有着严密的分工,每个人被赋予明确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每个人按照个人工作的业绩或成果得到报酬。

团队激励中团队工作的实质是从原来面向功能的工作设计转向面向过程、面向产品、面向结果,以及面向顾客的工作设计,因而团队激励的范围从个体扩大到整体,每个人对团队激励的成果都负有责任。

第三,表现方式不同。

个体激励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是个体薪酬与绩效相挂钩,但这种激励是基于个体绩效比较容易衡量,能够与其他人的工作成果划分开来,而且个体只对自己所作的工作负责。

团队激励最初的思想是以一种群体报酬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这种激励是基于全体所做出的成果来衡量的,这些工作与团队的协作和努力不可分割,每个人都对团体的结果承担责任。

(2)影响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选择的因素

E.罗森茨韦克说:

“即使我们确切知道什么引起行为和努力通常是如何被加强、指导使之持久的,仍然还有个人差异的问题,人们具有不同的需要的强度,且人们的需求每天都在变化,这样就使在具体情况下激励人的问题复杂化了。

所有这些复杂性都要求有一种权变方法,这种方法是灵活的、多方面的,并且是以对情况的精确诊断为依据的。

不存在某种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激励人的最好的方法。

”这也说明,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的选择不是僵化的,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选择个体激励还是团队激励的方式是一个重要的决定,而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如下几种。

第一,任务关联度。

所谓任务关联度是指任务的性质,如需要完成的工作是属于靠个人单独可以完成,或者是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的。

任务的关联度与选择的激励方式密切相关。

当任务关联度低时,也就是说只需要单独的员工完成,或者是几个人分散完成,这种情况下选择个体激励的方式则比较合适。

当任务关联度高,即任务需要的是团队合作,需要员工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团结协作才能圆满完成时,团队激励则是比较合适的方法。

任务关联度低时,员工需要的是自己的努力和成果被看到,能得到赞赏和奖励,因此,团队合作则不能实现员工的这种满足感。

任务关联度高时,缺少团体则寸步难行,这时候,个人只有融入团体,自身的价值才能体现。

而此时,员工所获得的奖励和赞赏会更多融入团队的成果中,如果采用个人激励,反而会适得其反。

只会让各个成员各行其是,不顾团队的利益和成果,最终反而不能完成团队的任务。

因此,个体激励与工作关联度是成负相关关系的。

因此,要根据不同的任务使用不同的激励方法,要参考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与各种任务之间的正负相关的关系。

一般来说,工作方式有如下几种,与之相对应的即是两种激励制度的选择:

(1)联合式。

联合式工作是指团队个体间的工作相对独立,但他们共同的产品将对团队作出贡献。

对于这种工作,由于个体之间工作的相对独立,采取个体激励的方式能充分发挥个体力量,从而达到整体最优;

(2)顺序式。

顺序式工作是指一个人工作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另一个人工作实现的基础上,这种工作的联系是单向的。

顺序式工作彼此之间通过过程的延续进行合作,并且前一个人的工作结果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个人的努力程度;(3)交互式。

交互式工作是指个体工作的实现是建立在对方工作实现的基础之上的,任何一方的工作不能实现,另一方的工作也无法实现。

交互式工作方个体激励与团体激励的选择式的相互关系比联合式和顺序式都要紧密,工作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这种工作方式很难将个体的劳动相互分离开来的。

这三种工作方式的实现是依据团队任务而定的,团队任务的所需的合作越多,越要建立交互式工作关系,从而团队成员工作之间的关联度也越高。

第二,工作业绩的可分性。

个人完成的工作不存在工作业绩区别的问题,只有团队工作才存在工作成果或者业绩的区分。

可见,团队工作的业绩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团队合作是分步骤的,每个人分别负责不同的环节,完成此项环节的人对该成果负责;另一种团队合作的成果是靠每个队员的密切合作,最终会产生一个结果,并用这个结果作为检验团队成果的标准。

因此,在这两种不同的团队工作模式中,也会出现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的区别。

在分步骤的团队合作中,比如日化企业中新产品的研发、制造、市场调查、质检、销售等工作中,这是一个新产品从开发到投入市场的整个过程,每个过程都由专人负责,奖励也是由专人负责活动的成果决定的,在这种团队合作中,对专人专项负责的活动采用个体激励,会促使每个环节的负责人都尽心完成工作,确保每个环节的万无一失,最终完成产品从研发、投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

在密切合作的团队中,比如帮助公司完成并购案时,就需要律师事务所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资产查验、财务查验、股份分配、合同撰写、协商条件等各个环节都由不同的人负责,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共同完成并购案,产生的是一个最终结果。

在这种团队合作中采用个体激励就不太恰当。

这种团队合作需要的是每个人细致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最终归拢才能达成目标,过多激励个体只会使整体活动陷入混乱,给整个团队合作带来不良影响。

四、结论

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是长期的企业或组织经营过程中采用的激励手段,这两种方法各有自身的优点以及不足。

个体激励更多着重于个体的能力和水平,靠个体的业绩来作为奖励的标准。

而团队激励则更重视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以此作为奖励的评价标准。

但在现今社会,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并不是脱离彼此的,更多的情况下是兼采用两种方法。

由于工作关联度和团队合作中任务的可分性等因素的影响,在很多工作中,个体激励是促成最终团体激励的方法。

个体激励能反映个人水平的高低,但不代表团队激励的成功,反而,团队激励会受到个体激励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方法时,不能只看某一因素,而要对各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做出最好的决定,才能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工作得到更圆满的完成。

 

致谢

论文已经完成却迟迟的不敢付排,深怕有什么是自己疏忽的。

很多次自己已经写好了却又开始怀疑自己的思路;另一方面是,写作之前有着很清晰的思路,但是在真正写作的时候却发现写出的论文思路有些混乱,这样就对自己一开始的思路有了质疑,在此,我特别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的关系与鼓励,要是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就没有写下去的勇气。

对于我写作时期帮助的老师同学我就不再此一一列举了,他们对于我有着很大的帮助,我会牢记在心的。

不过在此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无私的爱给我我写作的方向,指导现在自己还没有办法去回报他们,唯有将他们的爱化作自己在学术上攀登的勇气,不至于辜负他们的期望。

参考文献

1.《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比较》,周可、陈超强,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9

2.《组织行为学》,张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经济全球化时代领导管理创新全书》,张鸣、王玉冰、张万兴著,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

4.《团队绩效的激励模型》,俞清、谢敦礼,浙江大学学报,2002.1

5.《国外绩效薪酬管理的发展脉络、趋势与热点问题》,朱晓妹、唐宁玉,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0

6.《光与影响——企业创新》,奥托·卡尔特霍夫等著,上海交通大学1999年版

7.《经济全球化时代领导管理创新全书》,张鸣、王玉冰、张万兴著,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

8.《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选择》,殷松涛,今日南国,2008.10

9.《对工作团队的薪酬制度的改革》,董庆蓉,蒋纯红,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0.4

10.《团队与国企组织管理》,孙海法,学术研究,1998.6

11郝玮.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的选择[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06)

12俞清,谢敦礼.团队绩效的激励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01)

13董庆蓉,蒋纯红.对工作团队的薪酬制度的改革[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04)

14孙海法.团队与国企组织管理[J].学术研究.1998(06)

15廖冰,杨秀苔,张文汉,张迅.团队激励模型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