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77871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课标分析

【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关于中国“地域差异”的内容有3条,其中,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可以承载以下2条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关于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共15条,其中位置与分布5条,联系与差异6条,环境与发展4条。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可以承载以下6条内容。

位置与分布4条: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联系与差异2条:

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材分析

一、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及其成因(重点、难点)

分析:

西北地区突出的特点就是干旱。

干旱的气候对当地的河流、地表景观、农业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等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学习本区,注重掌握其学习方法,抓住区域突出特征分析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全面深入地认识本区域。

故分析本区突出特征及其成因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突破方案:

第一步:

赏图。

展示西北地区景观图,由图中景观可知,西北地区与南、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

西北地区以红色和黄色为基调,反映出当地气候比较干旱。

这也是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特点。

第二步:

读图分析。

通过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计算新疆乌鲁木齐到太平洋、印度洋的距离。

可以看出:

本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地形处在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洋上吹来的夏季风很难到达,使得本区降水稀少,多在400毫米以下,而且越往西越少。

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干旱”是本区突出的自然特征。

二、西北地区地表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重点)

分析:

由于气候干旱,对地表景观有着直接的影响,并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通过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会解释地理现象的方法。

突破方案:

情景设置法、合作探究法、读图观察法。

第一步:

情景设置。

某摄影家在西北地区拍摄了甲、乙、丙三个地点的照片,请大家一起探究其中的奥秘。

第二步:

合作探究。

1.根据照片反映的地理环境,按照从湿润到干旱的顺序,将A、B、C三幅照片进行排列。

2.摄影家忘了告诉大家这三幅照片的具体拍摄地点,请你来猜一猜照片的拍摄地,将照片和图中的拍摄地点(甲、乙、丙)连线。

3.推测造成西北地区景观变化的原因。

三、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重点)

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

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农牧业发展成为本区的特色。

作为一个典型,应重点让学生了解。

突破方案:

合作探究法

第一步:

问题引入。

既然西北地区这么干旱,这里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什么不同呢?

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步:

牧区分布。

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

教师结合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引导学生分析西北牧区的地区差异。

第三步:

灌溉农业区。

学生读图分析认识西北地区的农业特点。

对照课本图8.7,找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主要分布区及其特点和分布规律。

第四步:

灌溉农业区水源保护。

指导学生认识西北地区绿洲农业生产所依赖的水利工程──坎儿井,理解人们在干旱的环境下,是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宝贵的水资源的。

水渠修建利用山麓的坡度,让地下水顺势而下;暗渠的修建,可以避免宝贵水资源的大量蒸发;竖井便于人们疏通水渠。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生源远不如城里学校,学生在认知目标,学习方法,活动开展方面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具体学情分析如下:

      

(一)对地理学科没有兴趣

      大多数学生及家长都认为,中考的科目就是主科,地理学科不是中考学科,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就是考,也只占40分,久而久之,造成学生无心抓好一般科目的学习,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上,师生都处于被动地位。

     

(二)学生学法上的不恰当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科目,必须利用地图来学习,而学生会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的只有三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考试“死记硬背”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停留在“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应试教育的一套,还是不会“注意观察”“思考理解”“识记联想”“应用迁移”停留在“搀着走”,甚至“牵着走”或“推着走”的水平上,碰到不懂的问题,任其自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己不会查找材料,不能独立完成布置的任务,要靠老师,家长叮咛才能完成。

学法指导:

      

(一)在教学中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我们教师应跟学生多交流,沟通,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给学生多一些宽容,鼓励,少一些指责,放大他们的优点,淡化他们的不足,帮他们树立自信,进一步把他们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让他们在自由,和谐,民主的气氛里学习。

      

(二)教师的热爱,信任会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感,激发上进的力量和信心,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往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特别对于那些有问题的学生,如果发现某一个学生突然成绩下降,或出现不良现象,我们能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找出困扰孩子的原因,并提出纠正的方法。

      (三)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技能,首先要学会:

读图、识图、填图的本领,通过课文中“阅读材料”“活动内容”“表格填写”“问题回答”要求能自己独立完成,并有提出质疑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对学生活动做具体指导,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师多使用谈话法,开展“谈”“议”“讲”“练”“填”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多媒体教学,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3.认识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教学难点:

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策略: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读图训练,让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以及农业特色;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

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等相关知识。

2.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

3.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

出示课件

教师:

当年,莫理循的西北之行为我们留下近千张照片,使我们有幸目睹丝绸古道的广袤、苍凉。

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大西北会是什么模样?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追随莫理循的脚步走进西北,感受西北吧!

二、推进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一)草原和荒漠

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

1.指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看图说出本区包括的省份。

3.找出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概括地形特点。

温馨提示:

请大家看图8.3并阅读P73课文第一段,回答上述问题,并把重要知识点标记在课本的相关位置。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指图回答:

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主要包括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还有甘肃大部和宁夏北部。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的地形

学生指图回答:

主要山脉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大兴安岭;主要地形区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等;本区的地形特点:

本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转承:

从地形看,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那本区的气候又会是怎样的呢?

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吧!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P73课文第二段,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

1.读本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本区的降水分布状况。

2.总结本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3.找出本区我国主要的河流,并简单描述本区的河流特征。

4.说出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降水分布图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河流图

学生找出黄河、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并说出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和内流河。

教师小结:

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是我国最为干旱的地区。

由于干旱,河湖稀少,且多内流河(湖)和季节性河流。

主要外流河有黄河和额尔齐斯河,其中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

本区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学生活动一:

教师出示课件──西行记

1.暑假我校小记者团要去西北采访,请看他们的路线图,他们要经过哪些省区?

2.他们上网查询了西北的气候,根据西北的气候特点,他们需要准备哪些物品?

教师出示课件:

3.他们计划考察的景点:

①呼伦贝尔草原②吐鲁番盆地③天山④塔里木河等,请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每个小组选取一处,写一份简短的导游词。

学生交流。

转承:

由于本区东西距离很长,各地降水量不同,所以西北地区内部景观差异很大。

学生活动二:

我们班同学在国家地理杂志上,搜集了一些摄影家拍摄的照片,请为这些图片找找“家”。

教师出示课件──照片欣赏。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转承: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干旱的气候对河湖、地表植被影响很大,那对农业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呢?

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二部分: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读图和P74课文,思考下面几道题:

1.西北地区的农业以哪个部门为主?

有什么有利条件?

2.本区有我国的哪两大牧区?

东部和西部比较,畜牧业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3.本区有哪几大草场?

有哪些著名畜种?

4.本区牧民的传统房屋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畜牧业是本区农业的经济支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题目,可以加深对这一知识的认识。

题目难度不大,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出示课件:

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图。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评价。

教师出示课件,小结:

转承:

本区农业虽然是以畜牧业为主,但是在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也零散地分布着一些种植业,下面我们接着学习本区种植业的分布及特点。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读P75~76图文资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1.本区的种植业有什么特色?

分布在什么地方?

2.本区有哪些农业区?

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3.本区有哪些优质农产品?

为什么瓜果特别甜?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

学生展示学生成果,教师点评。

教师出示课件:

西北的灌溉农业区。

小结:

水是本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由于干旱,本区农业都分布在有水源的地方。

如黄河沿岸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正是有了黄河水的灌溉,才成为稻花飘香、绿树成荫的“塞外江南”;甘肃祁连山以北的河西走廊、新疆天山南北的山麓地带正是有了高山冰雪融水的浇灌,才形成了重要的农业区。

还有塔里木河沿岸的绿洲等等。

夏季充足的光热、强烈的昼夜温差、稳定的灌溉水源,使这些地方成为西北重要的粮棉和瓜果基地。

承转:

干旱是制约西北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那应该怎样解决水源短缺的问题呢?

(学生自由回答)新疆绿洲地区有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教师出示课件──坎儿井。

学生活动三:

教师出示课件──坎儿井示意图。

1.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坎儿井,试着介绍坎儿井的构成以及是如何引水的。

完成P76~77的活动题。

2.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讲述,学生展示教师作简评。

3.新疆为什么盛产长绒棉?

塔里木河流域的棉农为什么越天旱越盼着出太阳?

学生分组讨论后展示答案,教师出示课件,并小结: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干旱,塔里木河的水主要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出太阳后,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多,河流水量增大,有利于人们灌溉。

拓展:

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你能介绍一下西北的特色饮食吗?

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评测

随堂巩固

一、选择题

1、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最直接的灌溉水源是

()

A、河水B、湖水C、地下水D、雨水

2、以下叙述反映西北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A、气温的日变化小B、四季如春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D、早穿皮袄午穿纱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

()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4、关于西北地区的地形叙述,正确的是()

A、以平原、盆地为主B、内蒙古高原表面较平坦

C、新疆地区“两盆夹三山”D、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

5、新疆瓜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降水丰富B、云量少,日照强,温差大

C、积温低,风力强D、沙性土壤肥沃

6、西北牧区居民常常食用的食品有()

A、水果蔬菜B、牛羊肉和乳制品

C、鱼类和猪肉D、面食和稻米

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

8、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应该去()

A、贵州B、新疆C、D、广西

二、综合提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

(2)产生以上自然特征的原因按一定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④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④②③①

(3)本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

由于在广大牧区已采取了退耕还草、还林,减少载畜量等措施,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但如果没有国家的补贴,牧民的经济收入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请你出谋划策,从长远看,如何使牧区生态在不断向良性方向发展的同时,牧民的经济收入又不断提高?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效果分析

本节课突出的亮点:

1、能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

教学目标全面、明确、恰当、落实好。

2、教学程序安排科学合理、衔接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节奏科学协调。

3、课内活动新颖实用,形式多样,重视组织学生经历有地理思考含量的“地理化”过程,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4、教学及教学手段运用自如,教学有特色,与现代地理技术自然整合、运用恰当、注重实效。

使用PPT,加大了课堂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态亲切和蔼,语言清晰生动,文明规范。

能根据内容的起伏节律和学生情感变化及时调整音调、音速,新颖别致,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6、参与学习活动的形式多样、恰当,如师生谈话、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等。

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师生、生生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即能进行实质性参与。

7、能构建师生、生生之间及媒体之间信息交流的立体结构,信息交流充分。

值得改进的地方:

1、教师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与心智的发展情况。

2、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开合作讨论,加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数和频次。

3、适当注意一下教学内容的取舍。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观评记录

学校:

_洪凝初中___授课人:

_李_宜凤___学科:

_地理_

日期:

__2015-4-14______议课人数:

_5人_____负责人:

__张崇敬____

课题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班级

15班

节次

第四节

教学过程评论价

主要优点

1、教材把握熟练,重点突出。

2、多媒体操作熟练,课件制作水平高,也比较实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师生双边活动开展热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存在问题

1、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与心智的发展情况关注度不够。

2、开展个别教学活动时,给学生展开合作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不充足。

改进建议

1、教师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与心智的发展情况。

2、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开合作讨论,加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数和频次。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反思

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这节课,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

精心设计、制作课件。

通过教学,我进行自我反思,现总结如下:

1、本节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新理念,把义务阶段的学生培养成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首先在教学思路上贯彻了正确的教学观,以“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为基准(新课程教学观的基础),创设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情境,伴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声学生开始自己动手,组内讨论,通过感知现象、读图分析、理解现象、学习探讨的自学步骤,使学生抓住“干旱”是本区域的自然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2、教学目标设计方面: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对于目标一通过西北地区位置图、地形图、气候图和各种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

对于目标二西北地区的农业资料补充不够。

3、教学环节方面:

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从地图上收集地理信息、整理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也很好。

但这节课我仍是牵着学生在走,没有大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究。

所以以后在教学设计上,一定要再下功夫,即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能,又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4、教学方法方面:

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节课运用1)对比法,对比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进行分析,运用分析比较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更加清晰,便于记忆;归纳法,使学生有一个更明确的答案,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

2)分组自学和合作讨论法,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内容;运用指导读图法引导学生看、读地图,观察地理事物,使学生初步学会读图、识图,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5、亟待完善的地方:

1)、教师基本功有待提高,例如教师本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有待提高。

2)、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没有把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知识迁移到教学实际中。

西北地区离学生很遥远,可是有关西北地区的歌曲却是广为人知、广泛传唱的,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我却没有进行挖掘。

3)、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教师控制过于严格,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如果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阅读后的看法,会更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