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报告模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70366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报告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报告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报告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报告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报告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报告模版.docx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报告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报告模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报告模版.docx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报告模版

师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作者、__子2006210132

学院、年级:

教师教育学院2006级

学科、专业:

教育学学前教育

指导温艳玲

完成日期:

20XX5月29日

 

师学院教务处

 

师学院

本论文〔设计〕经答辩小组全体成员审查,确认符合师学院本科<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要求。

答辩小组签名

主席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敖雯

教师教育学院

副教授

高芹

教师教育学院

副教授

春荣

教师教育学院

助教

 

答辩日期:

20XX5月29日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任何贡献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意。

签名:

子日期:

20XX5月29日。

 

论文〔设计〕使用授权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师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学位>论文〔设计〕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及送交论文〔设计〕复印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容。

签名:

子指导教师签名:

温艳玲日期:

20XX5月29日。

 

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作为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最核心的人际互动,师幼互动构成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多重意义。

对幼儿园师幼互动行为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究,不仅可以全面揭示其师幼互动的特点与普遍规律,丰富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而且可以为深化幼教改革特别是促进幼儿园和谐师幼互动的建构提供参考和依据,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本研究在借鉴国外师幼互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实地观察、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选取市几所比较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并对其师幼互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联系当前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师幼互动的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市幼儿园师幼互动良好而和谐的发展,最终为其它地区幼儿园师幼互动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

幼儿园;师幼互动;对策

 

OnKindergartenTeacher-ChildInteractionAnalysisandMeasures

Abstract:

"IntheGuidelinesforKindergartenEducation"clearlypointedout:

"Teachersshouldbesupporterspartner,guiderofearlychildhoodlearningactivities,.Concernstheperformanceandresponseofchildreninactivities,detecttheirneedssensitively,andtimelyresponseinanappropriatemannertoformacooperativeinquiry-basedstudent-teacherinteraction."Humaninteractionasthethecoreofdailylifeofchildren,Teacher-ChildInteractionformanimportantpartofkindergarteneducation,itisavaluableeducationalresources,andhasaphysicalandmentaladvantegesonthedevelopmentofchildren.WithadeepandsystematiclyresarchonKindergartenteacherscannotonlyfullyrevealthecharacteristicsandcommonlawofteacher-childinteraction,richtheoriesofpedagogyandpsychology,butalsoservetheevidenceforthedeepeningofreform,especiallythepromotionofearlychildhoodteachersandchildreninkindergartens,soastopromotechildren’shealthydevelopment.

Inthisthesis,basedontheresearchresultsoninteractionbetweenteacherandchildrenfromhomeandabroad,throughtheuseoffieldobservations,interviews,documentanalysis,toselectseveralQujingnurseryschoolsandtheirteacher-childrenInteractiveconductedasurveyandanalysisthecurrentsituationandfoundtheproblems,contactthecurrentglobalandregionalteacherandchildrendevelopedaninteractiveexperience,andconnectedthelocalconditionstomakesomeconstructivestrategiestofurtherpromotetheinteractionofQujing’sKindergartenteacher-childrentoharmoniouslydevelopment,andultimatelytoprovidethefeasibilityreferenceforotherareas’kindergartenteacher-childreninteraction.

Keywords:

Kindergarten;Teacher-childreninteraction;Strategies

 

[目录]

 

引言

师幼互动是师生间发生的交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作为幼儿园各种人际互动的核心,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不仅在儿童的人际交往构成中占据独特地位,影响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而且对教师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及深化幼教改革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谐的师幼互动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教师在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的教育手段、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

[1]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需要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完成,我们难以想象没有互动的教育,这种教育也谈不上是有效的。

师幼互动渗透于幼儿园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不管是抽象的教育目标、教育原理,还是直观的教育计划、教育容与教育方案,都是借助于连续不断的师幼互动而逐渐成为现实的。

研究表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事务性的关系,而是带有明显的情感特征,[2]即教师与幼儿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施动与被动关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师幼互动的研究不断受到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日益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课题。

国外对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围绕师幼互动的特征、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模式探讨、影响因素和环境、具体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

相比之下,师幼互动问题在最近几年才引起我国幼教界的重视,研究者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起步不久,对幼儿园师幼互动的探究不多。

客观的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幼教领域关于师幼互动行为、师幼关系的研究状况呈现出整体数量少、理论探讨多、实证研究薄弱的特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师幼互动中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分类、意义和主体性阐述。

且已有的一些研究只从某个侧面进行理论阐述或探讨,系统性和指导性不强。

然而,从目前师幼互动的现状来看,师幼互动中存在一系列的差异性问题和角色定位等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正确而深入认识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充分挖掘其教育潜力,提高互动质量来建构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当前幼教改革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笔者结合实际,从幼儿园师幼互动出发,强调构建和谐师幼互动关系的重要性,调查分析了市六所幼儿园的师幼互动现状,最终提出关于构建和谐师幼互动的方法和策略,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幼儿园师幼互动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通过文献法查阅中国期刊网1994年至今的期刊和论文,搜集国外关于幼儿园师幼互动的书籍、论文、报纸、杂志等,了解研究现状和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通过比较、分析鉴定鉴别,对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进行了研究,针对当前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观察法

利用到幼儿园见习和实习的宝贵机会,在更为真实的情境中考察了师幼互动行为的基本情况与一般特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幼儿园师幼互动所包含的容和潜在的性质,从而比较分析出了当前师幼互动中存在的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1.被试的选择

本研究被试包括教师与幼儿,分别从市六所幼儿园〔三所公立幼儿园:

市一幼和二幼、麒麟区机关幼儿园;三所私立幼儿园:

幼儿园、向阳花幼儿园和晨光幼儿园〕中随机抽取了小、中、大各一班,共18个班的700名幼儿和39名教师作为师幼互动行为观察的被试。

幼儿被试和教师被试的基本情况分别如表所示:

表1:

幼儿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表

年龄班

3-4岁

4-5岁

5-6岁

合计

人数

百分数

人数

百分数

人数

百分数

人数

百分数

男孩

108

51.2

126

53.2

134

53.2

368

52.6

女孩

103

48.8

111

46.8

118

46.8

332

47.4

合计

211

100.0

237

100.0

252

100.0

700

100.0

表2:

教师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表

年龄

观察被试

受教育程度

观察被试

人数

百分数

人数

百分数

20岁以下

2

5.1

普高及以下

3

7.6

20-30岁

23

59.0

职高〔幼师〕

18

46.2

30-40岁

6

15.4

大专

12

30.8

40岁以上

8

20.5

本科及以上

6

15.4

合计

39

100.0

合计

39

100.0

2.观察方法与工具

为了获取更加全面、真实、有效的信息,确保教师与幼儿行为和互动在自然的状态下发生并进行,以便获得可靠的研究结果,笔者利用见习和实习期间进行了实地观察。

由于本研究中被试选择较广,笔者特意邀请了三位同学在各自实习的幼儿园帮忙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正式观察前做了一定的准备和预观察。

时间为每天上午8:

00——12:

00,下午3:

00——5:

00,每班连续观察两个星期。

观察步骤为:

确定师幼互动行为观察的围及操作定义;确定观察记录的维度〔包括师生互动容和行为结果〕;编制观察记录表。

详见附录一。

〔三〕访谈法

随机选取不同年龄班的39名教师作为对象进行访谈,主要考察师幼双方在师幼互动中的相互认知、情感体验及对师幼互动过程中自身和他人行为的认识和分析等,以全面、深入的认识和把握师幼互动。

讨论与分析

一、幼儿园师幼互动的概念、理论基础、特征、结构与意义

〔一〕师幼互动的概念

师幼互动是发生在师幼间的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这种互动直接关系着幼儿、教师及幼教事业的发展。

它是发生在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各种形式、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在游戏、教学、生活活动中基于课程容、操作材料、人际交往而引起的认知、情感上的相互作用。

其概念可作如下界定:

师幼互动是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且建立在师生接触基础上的具有发起与反馈关系的双向人际交流。

〔二〕师幼互动的理论基础

1.教育学基础

理想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主体间关系得到优化。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从教育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幼儿是接受者。

但是,对幼儿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形成幼儿的主体性。

然而,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

教师与幼儿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形成了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教学活动中师幼间的主客体关系是复杂的,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师幼互为主客体的情形并非时刻存在于教学活动中。

首先,教师和幼儿都可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但作为主体的幼儿除了可以把教师当成他的客体外,还可以把活动对象当成客体。

其次,在某些特定情境中,师幼间是互为主客体的。

教师向幼儿传授知识时,教师即为主体,他把幼儿当作他"教"的客体;幼儿在接受知识时对教师的"教"作出了反馈,此时幼儿成为教师的主体,当教师再一次根据幼儿反馈有意识改进教学后帮助幼儿更好地接受知识时,这时教师又成为了幼儿的主体。

如此循环反复、交互作用,使教学活动在教师和幼儿互为主客体的关系中进行下去。

[3]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努力并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在模仿基础上重建的过程,教师在其中扮演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

师幼对话是教师引导幼儿的必要前提,只有当教师搭建和创建好平台后,幼儿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发挥其主体性主动建构,这样才会使幼儿身心得到更好地发展。

2.心理学基础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和根本是对教育以人为本的诠释。

体现人的本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多种合理需求,最大限度的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以人为本的最大特征。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曾指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

只有以平等、互动、创新为核心的和谐师幼关系作为保障,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原则为基础和参考,充分调动师幼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培养出当代教育所要求的知情意统一完整的人。

心理学研究者认为:

一方面,师生双方各自的特征会影响其互动和由此形成的关系〔即师生双方特征结合的产物〕,另一方面,师生互动不仅是双方特征和交往的简单总和,还是双方互动经历、期望、观念、情感等的综合反映。

[4]因而我们可将师生互动理解为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双边相互作用的综合系统。

3.社会学基础

从社会学意义上讲,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

[5]在社会学领域,教学的课堂被看作一个微观的社会,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幼儿两种主要角色间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

师幼互动即为师幼两种角色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由于传统的观念、制度性的角色身份及地位差异,"控制——服从"成为师生间行为的主要属性,教师指向学生的行为其宗旨在于"课堂控制",控制是教师课堂行为的社会学本质。

课堂社会学的这种解释,赋予了师生互动不同于其他人际互动,尤其是同伴交往的特征,即师生角色带有社会规定性、特殊性和社会对师生角色的不同期望等,因而师生互动不可避免地具有先定性和"控制——服从"的特征。

但是在现实中仍存在相当数量的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平行影响与相互作用等。

若仅仅强调"控制——服从",显然是不够全面的,也不利于理解师生互动中师生双向作用和交互影响的本质。

[6]

4.哲学基础

我国从事主体性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主客体概念的界定是:

"在任何实践——认识活动中,作为实践和认识活动者、行为者的人是主体;而作为实践和认识对象的世界、事物和人是客体。

"[7]主客体关系只有在特定的实践——认识情境中才会发生,而且,也只有在教育活动的每一特定情境和层次上分析师幼间的主客体关系,才能揭示具体教学活动和整个教育过程中师幼互动的辩证关系。

抽象地谈论教师是主体或学生是主体都是没有意义的。

教师与幼儿都是教育主体是主体间性理论所强调的,"主——客"和"主——主"包含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只有恰当看待这种双重关系,我们才能区分师幼关系中的主客体,使教师和幼儿的主体性均能得到充分发挥。

[8]

〔三〕师幼互动的特征

在明确了师幼互动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其特征,以便对其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从总体而言,师幼互动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育性。

这是由教师的职业本身所决定的,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职业,无论是在与幼儿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是生活活动的互动中,教育性都是其首要的。

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师生间互动的目的是为了双方共同的促进和提高,尤其是幼儿的学习、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教师以其特殊的地位存活于幼儿心目中,其有意无意间表现出来的对幼儿的态度、期望与评价,直接对学生的自我认识、社会行为、师幼互动及教育效果造成影响。

第二,交互性与连续性。

交互影响与相互作用构成了师幼间的互动,他们双方总是基于对方行为来做出自己相应的反应。

互动中双方的行为都会对彼此产生影响,具有双向交互性。

然而这种交互影响不是某一时刻或间断性的,而是循环反复、连续不断的,前一阶段的互动还会对后一阶段的互动形成影响,是个链状式的交互循环过程。

第三,系统性与综合性。

师幼互动很少是一对一的,更多时候是一个教师与多个儿童间的互动,在这样一个网络系统中,师幼间双方关系的影响具有辐射性和弥散性,师幼间的互动会影响着以后师幼双方本身的互动及该教师和该儿童与其他儿童、其他教师间的互动,甚至于其他儿童和教师以后与该儿童和该教师间的交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且这样的网状互际又会包含于教学过程、日常生活、各种活动中的多种形式、丰富容、特定情境的互动系统中。

第四,组织性和非正规性。

幼儿园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具有明显的组织性,目标明确的为完成教育任务而有意识开展。

相比之下,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与交流则具有非正规性,这样的不正式有利于师幼间情感的充分与即时交流。

〔四〕师幼互动的结构

结合已有研究和思考,从师幼交往结构出发,师幼互动结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它们之间并行于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之中。

1.师幼互动的主体:

教师与幼儿互为双主体共同参与互动。

2.师幼互动的基础与条件:

即师幼互动的具体情境和状况。

3.师幼互动的过程:

即师幼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4.师幼互动的结果:

师幼双方对互动结果的认识、情感体验、满意程度及效果,对他人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影响等。

〔五〕师幼互动的意义

师幼互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的效果。

著名的幼教专家丽莲·凯茨在认真考察了瑞吉欧幼儿学校后提出这样的论断,仅仅通过考察师生关系就可以评价幼教机构的教育质量。

和谐的新型师幼互动是沟通教师与幼儿情感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还是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支持系统。

它不仅对幼儿发展具有多重意义,而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幼教改革具有重大影响。

首先,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期是人的认知能力获得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特殊阶段,幼儿可以通过师幼互动获得教师所传递的丰富知识和各种技能,犹如花朵从中汲取所需的养分,这些养分可以帮助其认识周围的世界和促进其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是幼儿认识活动和认知能力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教师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并精心创设活动的环境和平台,指导幼儿去认知和探究,教给活动的技能与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事物并懂得如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其次,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亚历山大〔Alexander〕、恩斯维尔〔Entwisle〕〔1988〕、艾里克森〔Erickson〕和恩塔〔Pianta〕〔1988〕等人在研究中先后证实了幼儿所经历的师生关系对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儿童社会化的目标是要促进儿童自我系统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社会交往的发展和品德的发展。

[9]艾尔伯特·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儿童心理发展既依赖于儿童的部条件,也与强化和榜样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相关。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社会性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好像一面镜子,其示作用会指导幼儿的社会行为,教师所教给的行为规与道德准则会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幼儿的许多诸如谦让、分享、协商、尊敬与关心、谅解他人都是在与父母和教师等成人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在师幼互动中,幼儿不仅从教师那获得多方面的社会行为规、交往技能,同时得到许多锻炼的机会,在教师的指导、示、强化与帮助下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规,其社会性得到不断发展。

再次,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并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存在着一种情感依恋关系。

安斯莉〔Ainslie〕和安德森〔Anderson〕在研究报告中〔1984〕曾指明教师与其他养护者与幼儿之间主要是一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可有时也被认同为类似儿童与父母之间的那样一种情感依恋型关系,幼儿对教师的依恋与他们对父母的依恋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以情感为纽带的。

若教师能给予幼儿更多的关怀与鼓励,使幼儿能觉察或感知到教师对他的爱意和关注,此时幼儿便会认为这个心目中的好老师很在乎他,那种幸福感会让他觉得这个老师真的很重要,于是依恋性情感便产生了。

芬尼·格丽斯坦森〔Feeney,Christensen〕和马拉维克〔Moravcik〕〔1987〕在教师与幼儿的交互作用中认为,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的发展以及童年期对事物的积极探索与教师的诚实及他们对幼儿的尊重和细心照顾息息相关。

因此,幼儿积极、愉快情绪的形成,安全感的获得,自信心与自尊感的发展与教师对他的尊重、支持、爱抚密不可分。

当幼儿在与教师的交往中获得安全感后,便会更加在意老师对其看法,幼儿往往更爱交往,与同伴相处更为友好,这种交往经验和能力的养成将会影响到幼儿成年以后的人际交往态度、行为方式与人际关系状况。

最后,良好的师幼互动也会反作用于教师,它是教师在教育园地获得不懈耕耘的动力和源泉。

格拉底曾说过,不是有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这样师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10]教师与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当幼儿获得知识并快乐健康的成长时,教师便会欣慰的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在职业生涯中的倦怠可能也会得到消除。

此外,和谐师幼互动还将会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教研能力的提升,继而将会对幼教领域的发展与改革产生重大影响。

二、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分析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将师幼互动的宏观背景与微观过程相结合,在自然状况下对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同互动背景下师幼互动的围、发起、反馈、性质、容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并对不同年龄班和不同类型幼儿园师幼互动特征作了深入比较与分析,深刻而全面的揭示了师幼关系和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实质。

〔一〕幼儿主体地位缺失

1.从师幼互动行为的发起者看主体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