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案例8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658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案例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案例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案例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案例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案例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案例8篇.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案例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案例8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案例8篇.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案例8篇

《燕子》案例分析

《燕子》一文描写细致生动,感情充沛激越,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报春使者——小燕子的喜爱之情,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由于小学生受自身活动范围及全面分析认识事物能力的限制,难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基于此,本课的难点是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过程:

 

(1)媒体出示课文第1节:

(2)指名读课文第1节。

(3)从这节中你读懂了什么?

从几方面来描写燕子的外形的呢?

边交流,边板书:

羽毛:

乌黑、光滑(抓住颜色光泽描写)

翅膀:

俊俏、轻快(突出燕子的飞行特点)

尾巴:

剪刀似的  (抓住形状描写)

(4)听老师读,删减比较。

a、你们发现老师读的与原文有哪些不同?

有“**”标出。

师读: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一个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学生标出不同之处;乌黑光滑的、俊俏轻快的、剪刀似的、活泼可爱的)

     b.读这些词语,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分别写出了燕子的什么?

生:

这都是一些形容词。

生:

有了这些词,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c.讨论:

这些形容词删与不删,哪种更好?

为什么?

(初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生:

不删更好,有了这些词,在读句子的时候,我的眼前就好像真的有一只可爱的小燕子。

生:

用了这些词,让人感觉到小燕子的敏捷轻快。

     (5)替换比较,巩固练习。

学生尝试换上其他词来说说小燕子的外形,并与原文比较。

(进一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6)课文中为什么只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不写其他方面?

生:

因为这些地方是小燕子最有特点的地方。

(描写外形要抓住特征。

    (7)师生配合读第1节。

师:

那么,你们肯定也有自己喜欢的其他小动物,下面,就让我们学着课文第一小节的样子,来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吧。

生写作。

      分析: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

读是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从而把握文章中心的心理过程;写是从写作目的出发,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心理过程。

读与写的结合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

      在此片断训练中,运用层层比较、步步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让学生逐步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采用删减比较,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准确性。

片断中“乌黑光滑、俊俏轻快、剪刀似的”分别准确地描绘燕子的颜色、动作和形态,是燕子“活泼可爱”的具体体现。

加上这些形容词来练习朗读时,犹如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活灵活现地闪现在学生眼前。

同时,还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通过比较,不仅使学生初步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加强了语感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

采用替换比较,学生学会发现换上来的词都不能准确地反映燕子的外形特征,而原文中的词语却能把燕子描绘得惟妙惟肖。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

在训练中采用新旧知识的比较,即把燕子的外形描写与翠鸟或其他动物的外形描写进行比较,从而揭示语言现象的本质(抓外形特征描写),使学生深入地体会语言形式表达的准确性。

 

《荷花》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3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段段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概括1-3段段意

  难点:

概括1-3段段意,感受荷花的美丽

  (三)课前准备:

挂图、幻灯、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挂图:

这是什么花?

你看了图上的荷花有什么感受?

  2、听录音,思考:

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

(1-3)

  二、学习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反馈:

  字音:

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读准花骨朵,画图理解花骨朵

  字形:

骨:

第3画()翩:

左扁右羽

  提出不懂得词:

莲蓬:

看图理解挨挨挤挤:

做动作理解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4、齐读课文,读出你想表现的感觉。

  三、学习1-3段

  1、默读1-3段,思考:

这三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清香、形态、姿势)

  2、学习第一段

  ●读,找出写荷花香气很诱人的词?

  ●概括段意?

(我一进公园,就闻到一阵荷花的清香。

  3、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标好句号

  ●划出直接写荷花形状的句子(4、5、6)

  ●写了哪几种不同的形态?

(全开、刚开、未开)从图中找出这三种形态的荷花。

  ●课文用什么词把三部分连接起来的?

(有的……有的)

  ●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为什么?

(2)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读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体会哪个词用的好?

  (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昂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划出写荷叶的句子

  这句话中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是(),写荷叶颜色的词是(),写荷叶形状的词是()。

  ●这段话主要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

(荷叶茂盛,荷花就多。

在碧绿的荷叶的衬托下,荷花显得更美丽了。

  ●小结,这段话荷花的形状。

谁能概括的说说荷花的形状美在哪里?

  (开的多,形状各异,白花、黄莲蓬、绿荷叶,颜色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

(荷花形状各异,十分美丽。

  3、学习第三段

  ●理解姿势:

姿态

  ●看图说说白荷花有哪些姿势?

用一个词概括?

(千姿百态)

  ●为什么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真了不起?

  (所有的荷花都很美,各有各的样子,而且他们的样子不时的在改变。

画家要画下来,是不可能的。

课文这么写是为了说明荷花姿势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

(白荷花的姿势很美。

  4、读1-3段

  四、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看图仿写

 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

  板书:

  清香

  荷花 形态 形状各异

  姿势 千姿百态

 

《惊弓之鸟》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即更羸说的话。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

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

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指导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

思考:

(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

(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2.集体交流。

  3.学习1到5自然段。

  

(1)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

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充分读,充分说。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

(引导学生加进表情、动作等。

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

  (3)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

(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

  方法:

a学生练读b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c指名分角色读

  4.学习6到9自然段。

  

(1)过渡:

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

认真观察:

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

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

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果不主动思考,就丧失了思维过程,此环节就无价值可言。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4)朗读指导。

  三、小结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比喻意义。

)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画杨桃》案例分析

《画杨桃》是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六册(大修订)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故事简短生动。

它主要讲了一次美术课,我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发笑。

老师用事实教育学生,使同学们认识到,做事要实事求是,看问题要学会从不同角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强化积累意识。

  2、诵读老师和父亲的话,启发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学会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教学重难点

  品读老师的话,父亲的话,悟出其中含义。

  教学准备

  实物杨桃,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杨桃资料等。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特别是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含义,根据这一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共安排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谈话导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杨桃实景,并出示实物杨桃,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此设计目的是创设一种情境,加强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意识到课内课外处处可以学语文。

第二个环节检查预习。

目的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提高预习课文的实效性。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品读感受深的段落,领悟重点词句的含义,扎扎实实地落实教学目标,第四个教学环节拓展延伸。

目的是从文本走进生活,从作者走进读者,使读者的情感认识逐步升华。

最后作业设计背诵积累最后两段送杨桃、画杨桃,及板书设计都紧扣教学重点。

同时也能激发学习兴趣、注意了学科的整合。

  教学过程

  课前课,由老师向学生问好谈起。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去夸奖老师、同学等。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这种水果吗?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李老师从大卖场买来了两个杨桃,请仔细看一下(看后,摆放在讲桌上),杨桃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种水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件与杨桃有关的事,请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师:

你们知道的真不少,相信,今天再读课文,你肯定还会有新的收获。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完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画下来。

  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谁来说一说。

  默读你印象深刻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三、品读重点段落

  谁愿意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这一环节有随机性,根据学生思路、感悟随机进行教学。

但有一点,品读老师的话,应放在读懂中间对话的基础上进行。

否则,对老师的话的领悟,就没有根基。

老师此时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调整教案。

  1、品读父亲的话。

  a、指读名,能说说吗?

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谁还想说说你读懂得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严中充满关爱、认真,它反复叮嘱。

  师  随机板书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b.自由练读。

父亲怎样说这段话的?

看大屏幕自由练读。

  c.指名读。

认真听他那里读的好?

  d.评完后赛读。

  e.最后齐读,记住父亲的话。

  我记住父亲的话了吗?

你从哪里知道的?

  看大屏幕,自己读读下面两句话,体会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1)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

  2)我看,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说。

一生读,其他生听再体会,再说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