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62640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与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资源与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资源与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与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资源与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与环境.docx

《资源与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与环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源与环境.docx

资源与环境

第一章导论

学习要求

一、资源及资源经济学

(一)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物质世界支撑现代文明社会的三大根本支柱:

物质、能量、(信息)

1、资源的概念

“在现代生产发展水平下,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而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李金昌,1991)

A、狭义,资源等同于自然资源。

可见,狭义,指人与自然关系时用。

B、广义,全面,延至社会经济因素与劳动力因素。

可见,广义,一般经济学用。

C、定性到定量。

定性。

只表达其有用性内涵。

如广义定义。

[以美国资源经济学家阿兰.兰德尔(AlanRandall,1981)定义分析:

“由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

”核心内涵:

“由人发现”,动态。

“有用途”,可用性,使用价值。

“有价值”,经济理性。

“物质”,广义物质含物质、能量、信息属性。

一般限于自然性。

]

2、资源的分类

若按资源再生与增长机理可分自然资源为

(1)非再生资源(也称可耗尽、可耗竭、限量资源)

含义为“不能运用自然力增加蕴藏量者”(储量一定,越用越少,不能更生)多如矿产资源。

特点为A、强烈的地域性。

B、更新再生一代周期特长。

C、无生命性。

D、具较强独立性,无开发反馈性。

E、多为一次性消费。

(2)可再生资源

含义为“可用自然力保持或增加蕴藏量者”。

又分

①生物资源(不绝对,可增、持平、减量)。

含义为“在太阳能、水土条件一定,生物繁殖能力一定,以及人类自我约束的条件下,生物资源可再生。

特点为A、生命性。

B、再生性。

C、生命周期相对较短。

D、整体性强,开发反馈灵敏。

E、存在食物链关系,种群数量呈递减性生命金字塔。

②可循环利用资源(如流动资源:

水、风,或恒定资源:

太阳能)。

含义为“以其本身的运动及物理等变化而可重复地供给者”。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流过性,不及时利用可能白白流失。

另一方面,在一定技术下,其部分资源可转化为“贮存资源”。

(3)可看作可再生与非再生混合者,如土壤。

3、资源的“一般”特征

(1)赋存的自然性

(2)开发利用的社会性

4、资源的作用

(1)功能性:

满足人类需要。

通过以下方式:

直接消费

作中间加工的原料

中间加工过程中的消费性利用

原位利用

综合利用

(2)价值性: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活福利及环境。

对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

对地区经济结构及布局的影响

对生产经营效果的影响

对环境及人类生活福利的影响

(二)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及其产生

1、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概念

是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开发、改造、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及资源的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经济问题及经济规律的一门兼具理论和应用性、边缘和交叉性的经济科学。

2、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资源的主要经济特点

资源与经济发展、人类福利的关系

资源延续时间、供应特点、替代可能性

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方法、途径及其相关的经济问题

资源利用与经济制度、经济规律、经济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资源利用的历史、现状及未来预测研究等

2、我国资源概况与利用管理

A、我国资源概况

三大特征

1)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主要资源短缺(耕地最大矛盾,北方和部分南方缺水,森林薄弱,少数有色金属、贵金属和个别化肥矿十分缺乏)

2)资源分布不平衡(水南多北少,能南少北多,金属矿主要分布由西部高原到东部山地丘陵过渡地带)

3)资源质量差异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大

B、我国资源管理状况eg:

水资源管理问题改进措施——积累考试

3、资源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古代,适应生存。

二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诞生以来,尖锐矛盾。

(“成也××,败也××”)

三是正要和正在开始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

相互关联与影响。

人与自然资源通过生产过程、劳动过程、消费过程结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方面,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可替代的物质能量源泉。

其数质将决定发展的速度、水平、模式等。

另方面,人类为满足其发展需要,无时不在开发、利用、改造、保护(或破坏)、管理自然资源,并引起自然资源的变化。

4、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经济原因两个: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A、市场作用与市场失灵

资源产权问题。

市场与竞争问题。

外部效应。

公共物品。

交易费用。

不确定性和短视计划。

B、政府干预和政府失灵

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

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的充分条件:

a、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

b、政府干预所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本(计划、执行成本和所有由于政府干预而加于经济其他部门的成本)。

政府干预的目的:

在于通过税收、管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制度改革来纠正市场失灵。

经济发展应建立的可持续性准则

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

保护重要自然资源

避免不可逆的损害

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

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经济──环境大系统论题之一:

物质平衡论的主要思想

经济──环境大系统论题之二:

资源配置问题(复杂)的某些特点

第2章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A)

一、资源稀缺的概念

1、资源的有限性:

自然界赋予资源要素在数量与质量上的自然属性。

2、资源稀缺:

约束于自然属性的经济属性,指竞争取用资源,资源有市场价格。

3、资源短缺:

某一资源在市场上的配置供应程度和供求状况。

[“长线、短线产品”(依木桶理论)]

二.李嘉图模型、边拓模型(资源稀缺/不稀缺:

最优扩展路径区别)图

李嘉图模型:

若斜率越来越小,R0越来越有价值(稀缺),L0变R0越来越无效率,R0/L0递减。

三、资源稀缺与经济发展

1、资源稀缺制约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

2、各种资源稀缺状况约束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

3、当然,技术进步与战略选择可相对缓解、解束稀缺程度。

四、资源稀缺的物理度量

1、静态耗竭年限指标:

资源储量与其年开采量或年利用量的比率(储量用量比)。

2、动态修正

(1)开采利用量变化

(2)储量变化

五、经济度量

费舍尔:

许多可耗尽资源价格以“U”形轨道变化。

(一)资源产品价格

资源产品价格=开发成本(费用)+使用者成本=(边际)开采成本(费用)+租金(原位资源价格、影子价格、矿区使用费、边际使用者成本)

(二)原位资源价格

原位资源价格即租金或矿区使用费还有用新发现资源费用间接估租金。

六、缓解资源稀缺途径

(一)技术进步

1、可发现新的资源储量2、可带动资源利用率提高3、可促进生产过程中对稀缺资源的替代4、可推动资源利用和生产规模扩大,实现资源利用的规模经济

(二)其他途径

1、加大经济开放度2、改善交通运输条件3、有效的制度安排和价格政策

第二节自然资源价值核算体系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传下去?

(二)可持续性原则(不超出)(三)共同性原则(流动性)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鼓励经济增长,(“零污染意味零增长”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垃圾放错)。

如果从源头设计工艺路线……)

(二)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设想需要四个地球的解决……)

(三)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非货币化指标。

如何取得一致认同──政绩考察。

又:

如何评价?

美式资本主义:

(贪婪、太不厚道钻漏洞---极致虚拟而脱实体脱监管)

赤字理财+超前消费;世界钞行;股市投机;金融创新、衍生工具

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

(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过于脱节;与金融监管过于脱节)

三、建立自然资源价值核算体系

1.绿色GNP修正涉及:

预防污染费用;环境退化的货币损失;环境恢复费用;容量内过高评价损失费。

第三节成本效益分析

(一)静态成本──效益分析

(一)静态成本──效益分析

1、经济福利、机会成本、边际分析

(1)净收益(效益、净福利)=收益(增加福利之事物)-成本(减少福利之事物)

2.静态效率:

指在同一时点对若干资源配置方案进行选择的经济学指标。

满足静态配置标准指使净收益最大化。

(3)收益可由某一资源的需求曲线得出。

需求曲线表个人支付意愿也视作收益;需求曲线上某点高度表边际收益

需求曲线下括面积表总收益

(4)机会成本

对环境服务而言,没有人力投入也会有机会成本发生。

在完全竞争市场,边际机会成本曲线等同于供给曲线。

(5)边际分析

总效益(总净收益)=总收益-总成本总净收益为需求曲线以下、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

结论:

静态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准则是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它属于帕累托最优。

(指效率而非指公平)

3.资源的社会成本(完全成本):

社会成本是整个社会从事某种活动时付出的总机会成本。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是私人活动对外部造成影响而没有承担的成本。

【边际社会(机会)成本曲线=社会供给曲线

社会生产多少产品取决于社会支付意愿(社会需求曲线)也即边际社会收益

所以,社会S线和社会D曲线共同决定的均衡价格就是社会的完全成本价格】

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边际环境成本

4.边际使用者成本:

是现在使用不可再生资源而不是留给后代使用所产生的成本。

在环境污染场合,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可能超产而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

*6+1产业链:

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制造加工。

(二)动态成本──效益分析(货币的时间价值)理解图解法,方程组法(计算R)

两时期边际净效益现值线的交点就确定了动态效率配置点(净效益总现值被最大化了),即第一期边际净效益现值=第二期的

1.贴现率与现值线扭转及未来权重关系:

贴现率增加使后续期边际净效益现值线绕其与横轴的交点扭转,变得更平缓。

贴现率增加使未来的权重减少,使当前资源开采量增加。

2.边际使用者成本当期值不断增加,而现值不变。

边际使用者成本当期值不断增加,而现值不变。

边际使用者成本受贴现率增减反向影响。

受期数增减正向影响。

边际使用者成本对社会言是成本,对企业可认为是收益空间。

(边际使用者成本指现在较多使用会减少将来使用的机会成本。

结论:

动态配置

1、资源够用,可相当于静态思路简化求,顺序用资源,发挥尽生产潜力。

2、资源不足,但贴现率r=0,也有简求法,生产潜力由大到小各期均分资源。

3、资源不足,r>0,动态法则,图解法或方程组解。

6.排放标准与排放税之争理解见图

税法比达标法(消除同样多的污染)要省钱,but税法交的钱更多,因为达标达标后不交钱。

7.环境变化对福利的影响——福利变动的计算见PPT

1)普通消费者剩余4)补偿剩余5)等价剩余

2)补偿变化CV:

需要多少补偿支付才能使个人在价格变化前后的福利状况一样。

3)等价变化EV:

给定初始价格,什么样的收入变动等同于价格的变动。

第三章自然资源核算与环境价值评估

1.(自然资源)环境(经济)评价n:

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环境资产(包括组成环境的要素、环境质量)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并通常以货币的形式表征出来。

2.环境经济评价的作用

1)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3)确定国家、产业和部门的发展重点4)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

5)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评价是环境分析的难点:

无市场价格作评价基础。

3.环境资源价值分类

总经济价值=使用价值(有用性价值)+非使用价值(内在价值)

1)使用价值,又分直接使用价值(直接满足的贡献),间接使用价值(支持服务获效),选择价值(期权价值)(保险金,如重庆清水)

(还有遗赠价值)

2)非使用价值,(道德),主要如存在价值。

(环保组织)。

至少有三种动机:

遗赠,礼物,同情。

4.环境评价方法分类——按市场信息完全与否分

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价值法,假想市场法。

5.评估技术——市场价值法

1)生产率变动法

生产率变动法是利用生产率的变动来评价环境状况变动的影响的方法。

(生产率的变动是用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市场价格来计量的。

当价格扭曲存在时,需要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整。

2)疾病成本法与人力资本法方法如:

实验室或实地研究。

观察(污染与产出)

受控试验。

故意造关系(各种)

因反对直接实验人,用统计回归技术剔除其他影响(如健康问题)

据实际生活大量信息,建各种关系模型(土壤侵蚀与产出)

(所有由疾病引起的成本收入损失+医疗费用;由于污染引起的过早死亡的成本)

3)机会成本法

(──“无市场价格,怎么算?

”──间接算。

即不去算保护资源所得的效益,而用因保护资源而牺牲的最大的替代选择的价值去测量。

特点:

机会成本法涉及自然系统的选择性应用。

而自然系统的某些应用方案与系统的延续性有矛盾,其后果是不可逆的。

故特别适用于:

具唯一性特征(如桂林山水…)或不可逆特征(如楼兰消亡…)的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开发项目评估(农、林、水电水利…)。

Eg:

美国地狱谷水坝:

自然效益:

综合性的自然效果。

独特性,故无(或难)等效替代。

发电效益:

单一因(水)动力效果。

非独特性,故可等效替代。

下面分析比较利益:

我们所得为提供“效率方案”,(如:

拒项目,自然资源至少值…;允项目,自然资源不值…)而让人决策,即选择、判断留他人、人大、政府投票(如三峡工程)。

4)防护支出法与置换成本法

对环境变化,人们采取的防护行为主要有:

采取防护措施(设施发生费用。

如烧水喝防病)

购买环境替代品(如净化水)

迁移(迁人、迁项目、迁污染源)

影子/补偿项目(重置受损内容,如再植被毁林)

可分:

1、预防性支出法

用人们为了避免环境危害而作出的预防性支出作为环境危害的最小成本。

注意,之所以是“最低成本”,乃:

实际支付可能受收入约束,“高档并不封顶。

预防性支出可能不包括全部效益损失──(烧水若污染环境则又有损失,又要防护。

但常不计免过于复杂)

2、置换成本法

用由于环境危害而损坏的生产性物质资产的重新购置费用来估算消除这一环境危害所带来的收益。

即使用置换的真实费用来估计对消除环境危害的主观评价

注意;

此资产成本值当环境改善收益(环境好时此值则不用支出,即此值将节省成为收益)。

置换费用小于要还原的收益(如此才值得)。

危害数量(物理技术性)可测量判断。

5)有效成本法

先确定目标,然后分析达到这一目标的不同方法及其成本,选择成本最小的方法。

不必考虑福利货币化,定量化

6)重新选址成本法——置换费用法变种

成本乃环境污染所致效益损失。

选小成本方案

使用由于环境质量的变化而重新安置某一物质设备的地理位置的实际成本来估价环境保护的潜在效益。

6.市场价值法的

1)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近似性(只计算某一项成本)

必须有市场信息

2)选择和应用:

看每一项里的具体条件

第4章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法

1.评估技术——替代市场法

(当所研究的对象本身没有市场价格来直接衡量时,可以寻找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

这类方法被称为替代市场法)

替代市场法使用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没有市场价格的环境物品的价值。

替代市场法主要包括旅行费用法和资产价值法。

1)旅行费用法

用旅行费用作为替代物来衡量人们对旅游景点或其他娱乐物品的评价。

单一地点旅行费用模型假设条件:

单一旅游点,单一目的旅行,在旅游点单一活动。

多景点旅行费用模型一线游;开发项目去掉多个景点need衡量多个景点的价值

2)资产价值法总价格→分项因素(特性)的货币量

第二节假想市场法【无市场,无替代市场,只好建立一个假想的市场来解决】

一.假想市场法:

在连替代市场都难以找到的情况下,只能人为地创造假想的市场来衡量环境质量及其变动的价值。

此类方法可广义、广泛性运用,但也会因此歧义解读。

从另一个意义上,也会因此具挑战性──技巧性。

该法的主要代表是意愿调查法

1、意愿调查法

含义:

通过调查,直接向有关人群样本提问,推导出人们对环境

资源的假想变化的评价。

问卷、面询…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乃此法特点。

──也乃缺点所在。

依赖看法而非行为,故有偏差可能。

而评估结果还有赖于所理解的环境危机及危机对其影响。

所以假定受过教育及具意识(日填海,若填湖?

)所以更适估区域环境问题而非全球的。

注意:

假设事项──1’环境变化;2’及反映它们价值的市场。

故又被称为假想评价法

为得准确答案,此法应建立在两个条件之上:

1’环境收益具有“可支付性”特征(挂钩上支付意愿)2’“投标竞争”特征(自愿非强制)

此法已演变出若干种技术,其中一些常见于商业市场研究中。

所有这些技术都试图弄清人们对特定环境状况所赋予的货币价值。

许多情况下乃唯一法。

如评环境资源的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2、意愿调查法的分类

直接询问支付意愿:

1’投标博奕2’比较博奕

询问选择的数量:

1’无费用选择法2’优先评价法

征询专家意愿:

专家调查法(Delphi法)

3、投标博奕法

要求调查对象根据假设的情况,说出他对不同水平的环境物品或服务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

广泛应用于对公共物品的价值评估。

(1)单次投标博奕(“一口清”)

步骤:

①解释要估计的环境物品或服务的特征及变动的影响。

②保护这些环境物品或服务的具体办法。

(如清淤、换水、增养环保水生生物…。

又如大理石边坡、水泥砌底、增氧机…)

③询问改进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

即自行说出一个数额。

(2)重复投标博奕(收敛投标博奕)

被调查者不必自行说出一个确定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数额。

即由调查者问各数额而被调查者只用答是或否。

10元?

…√20元?

…√25元?

×…22元?

用上述调查得来的信息被用来建立总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函数(总价值评价)。

(“同水平态,重复投标”)

4、比较博奕法(权衡博奕法)

要求被调查者在不同的物品与相应数量的货币之间进行选择,以确定个人对物品的评价。

先组合好“物品与服务(含环境不同水平)+相应数量货币”

──水平与价值逐步升级,直到找不到更好的替代为止。

“无所谓”无区别、无差异(不好,但不花钱。

好了,但太花钱)

特征:

具组合方案(“异水平态,预组供选”)

(1)选定被调查者。

(2)详介要评价的环境物品与服务的属性。

(3)向被调查者提供各套选择方案。

(4)选择净效益最大的方案。

如1级变化,与初始组合方案比选,

一……10元“可以”;二……15元“可以”;三……20元“无所谓”(取得结论)?

继续改变,……………

与重复投标博奕法区别:

自己挑(高效);当场反复问(时间久)

5、无费用选择法eg:

南湖的价格

含义:

通过询问个人在不同的无费用物品之间的选择来估价环境物品的价值。

该法模拟

市场上购买商品的选择方式。

此法给调查者两个以上选择,每一个都不用付钱。

*无费用选择法与投标博奕法区别:

选择时不必支付即可得所供选择的物品。

即超然,简单直接,避免了其他方法产生的一些策略性偏差。

*注意:

(1)此法可对环境价值的范围(最低和最高)作出大致估计,但无法求出平均价值。

(2)被调查者的回答不一致时,该法谨慎使用。

6、意愿调查法的局限性

意愿调查法仅提供询问而没观察人们实际行动,它的最大问题是

(1)调查(设计两假设及关联性──环境及变化假,行为假)是否准确模拟了现实世界?

(2)被调查者的回答是否反映了他们的真实想法、行为?

于是,可能出偏差。

附一:

意愿调查法的适用范围与条件

此法适于评价下述物品或服务:

(无市场性或与个人极相关事物)

1、空气和水质量2、休闲娱乐(包括钓鱼、狩猎、公园、野生生物)

3、无价格的自然资产的保护,如森林和原始区域4、生物多样性的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5、生命和健康影响或风险6、交通条件改善7、供水、卫生设施和污水处理

当具备以下条件时,可采此法:

1、环境变化对市场产出没有直接的影响2、难以直接通过市场获取人们对物品或服务的偏好信息3、样本人群具代表性,对调查问题感兴趣并相当了解4、有充足资金、人力和时间进行研究

附二:

环境影响及其价值评估技术选择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选择

生产力直接市场价值评估法

防护支出法

重置成本法

机会成本法

健康影响人力资本法

疾病费用法

防护支出法

意愿调查法

舒适性旅行费用法

内涵资产价值法

意愿调查法

存在价值意愿调查法

第5章可再生和非再生资源:

总论

一、存量与流量

1、自然资源的存量:

是指(某时点)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可以被利用的资源储量。

2、自然资源的流量: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源流入量和流出量。

如可更新资源的再生量;可耗竭资源的开采量。

3、影响因素包括

①自然的新陈代谢;②人为的干预(如若乱采滥伐、竭泽而渔……)

4、资源净流量=期内流入量-期内流出量,可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

注意:

1、与其他量不同,资源总量乃所有有用资源最高极限,与价格无关。

是一个物质──地质学概念而非经济学概念。

2、过于悲观:

当前储量当最大潜在储量

3、过于乐观:

总储藏量当特定价格下潜在储量

*资源分类(非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混合资源)必要性:

需要分类。

因为资源性质不同则配置原则不同。

而且时序稀缺程度会导致边际使用者成本不同。

三、N个时期的资源配置(资源的跨时间有效配置:

即使边际开采成本没增,有效配置,也能使资源逐步耗竭,避免突然耗竭。

四、可耗竭资源之间的替代

每种资源边际总成本=不变的边际开采成本+(上升的)边际使用者成本,

第一种曲线升到二者转折点,优配而均使用便宜资源。

五、实现可更新资源接替图(资源的跨时间有效配置:

转移到可再生替代资源的情况)

边际使用者成本:

非再生资源有;可再生资源无

六、边际开采成本不断增加:

Eg:

大庆等老油田:

深钻,注水

*注意:

在经济性均衡中,

1、固定边际开采成本下,边际使用者成本在时间当期上是以百分率r增加的。

2、当边际开采成本随开采量增加而增加时,边际使用者成本随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直至过渡到可再生资源时降为0。

——新规律

边际使用者成本降到0,总边际成本=边际开采成本。

本质性原因:

技术性,即,虽留省可采,但已增大未来开采成本。

故与代际公平无关。

留了:

极可误解为“假腥腥地留”(为何不留好矿)

结论:

不是决策不公,而是技术经济局限,可视为时效逻辑。

*注意:

开采可耗竭资源储量时,

边际开采成本不变──会采完。

;边际开采成本逐增──倒可能因成本太高而不采完。

*综述以上各配置过程:

1、边际开采成本不变,可耗竭资源的数量有限时,①若有效替代品出现,应向替代品平稳过渡,②若无替代品则应更重视节约资源。

2、当边际开采成本不断上升时,情况较复杂,因它改变了边际使用者成本的时间轮廓。

(但正因此可耗竭资源能得“相对可持续”利用反而不致绝对耗竭)

七、资源勘探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储采不减反增是因为勘探和技术进步

如可由地理位置优越和高品位资源扩转到位差品低的资源。

如海底、地深处。

涉及边际勘探成本、边际开采成本。

第六章非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