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滥用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48773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生素滥用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抗生素滥用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抗生素滥用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抗生素滥用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抗生素滥用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生素滥用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docx

《《抗生素滥用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生素滥用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生素滥用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docx

《抗生素滥用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

《抗生素滥用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

摘要抗生素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我国目前抗生素滥用现象已引起国内外的严重关注,本文综述了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后果、原因及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策略。

从而阐明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需要医生、药师、患者的通力协作,这样才能避免抗生秦的滥用,提高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抗生素

滥用原因危害对策正文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当中所指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病毒微生物的药物,它的种类是相当多的。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杀灭感染我们的微生物,目的是把病原体杀灭,控制疾病,以最终治疗疾病。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偶然发现了最先被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弗莱明和另外两位科学家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把青霉素提取出来制成了制服细菌感染的物资药品。

60到70年代,以抗生素发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的作法蜂拥而起,形成了一股极大的热潮,抗生素开始应用在人与动物身上。

抗生素的应用对控制细菌感染与细菌性传染病及降低病死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也很普遍,不仅造成药品浪费,而且使不良反应增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极大地降低了抗菌药物的疗效。

目前此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引起了政府及医药界的广泛重视。

如何有效地遏制滥用抗菌药物的势头,加强合理用药,控制细菌耐药的流行趋势,是当前医药研究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中国,几乎人人都吃过抗生素。

人们习惯性地称它为“消炎药”,有点儿头痛发热,很多人就自己吃上几片。

中国算是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

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美国仅13克)。

据xx~xx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

而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

中国的妇产科长期以来都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目前青霉素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

而我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

中国内地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死亡占40%。

目前住院患者中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0%,约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

这是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杨志寅近日披露的数据。

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另外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治疗畜禽疾病更加广泛,致使各种肉类及奶制品中抗生素含量常超出规定。

抗生素的滥用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后果。

第一,抗生素滥用会使细菌的耐药性增强,如果人类研制新药的速度赶不上细菌耐药性增强的速度,人类将很快进入没有抗生素使用的所谓“后抗生素时代”,后果非常严重;第二,产生不良反应,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大体上可分为不良作用和毒性反应,其中不良作用是指在正常剂量时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症状较轻,而毒性作用是指由于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患者的高敏感性所引起的对患者造成伤害,所有药物均既可治病也可致病,即任何药物包括抗生素均有不良反应,比如,链霉紊、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都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觉神经,引起耳聋,多黏菌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发育等,据调查,各类抗生素引起的变态反应和皮疹、药物热无论是在不良反应的种类还是发生的例数和次数均处于首位,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和二重感染现象;第三,

造成抗生素滥用的原因是多样复杂的,主要有社会、医方、患者几个方面的因素。

在社会方面,当前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可是国家在这方面重视程度不够,首先社会对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宣传不够,很多人把抗生素作为治病的良药,用量不加以控制,社会对抗生素滥用方面的宣传教育还远远不够,另外,一些商家只注重商业利益,注重宣传疗效,而避开不良反应,误导公众的药品消费,造成极为不利的社会影响。

在医者方面,在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对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不够清楚,未能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和方法。

部分医师在开药时很喜欢用抗生素总觉得不用抗生素就不放心,,不少医师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联合使用2种以上的抗生素,每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不尽相同,若联合用药不当,不仅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反而降低疗效,甚至加重毒副作用。

除此之外,医疗界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事实上,全社会对抗生素滥用的危害认识严重不足,绝不仅仅是老百姓愚昧,而且是有知识专长优势和药方主导权的医疗界缺乏社会责任感而推波助澜所致。

由于医疗机构中相当数量的从业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顾职业道德,隐瞒、回避或淡化抗生素滥用的危害,造成了抗生素滥用的局面,使得全国药品销售量前10名的药品部是抗生素,也导致人们形成滥用抗生素的习惯。

在患者方面,首先大众缺乏对抗生素的正确认识,大量信息表明.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家庭一直或常备抗生素,其中九成以上的家庭都知道抗生素,所用抗生素直接从药店购买,但有将近一半的家庭并不真正了解抗生素的用途,其中部分家庭甚至错误地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可治百病,越新越贵效果越好,对抗生素推崇备至。

有些患者不在医师指导下正确服用,服药不规范、不足疗程、不注意药量,或者为了不影响学习和工作、不降低劳动效率及收入,作为预防用药,也往往要求使用抗生素。

这就造成了抗生素的使用量远远超过需求。

解决抗生素滥用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

首先,社会需要为大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将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宣传到位,国家也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管理力度,依照法律法规来规范药品促销活动并依法严厉惩处违法促销行为,同时制定有关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具体法规,加强对药品使用情况的管理。

另外,要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对一些缺乏对抗生素知识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让医者真正做到为患者健康考虑,不滥用药,医院也要在这方面加强管理,制定相关制度。

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还需要科学家的努力,研制出新药来代替抗生素,让人们摆脱对抗生素的依赖性。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抗生素的正确评价与合理使用,不仅仅是简单的学术问题,还涉及医学、药学、社会学与管理学等,因此需要学术界、有关管理部门及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信随着我国在食品,药品方面管理的不断完善,全体医药工作者及全社会的不断努力,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将逐渐被遏制,使抗生素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何新华李春盛抗生素滥用及其不良反应《中国临床医生》xx年第33卷第2期(总75)11

XX文库对抗生素滥用现象的思考抗生素滥用现象

浅谈抗生素的滥用引起的问题

抗生素滥用论文:

浅谈抗生素的应用原则,论文中国,xx年3月15日

第二篇:

滥用抗生素责任追究办法滥用抗生素责任追究办法

1.对过度医疗行为进行通报制度,对过度用药(尤其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每月进行1次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2.对多次违规、问题较多的医生采取扣除绩效工资、将至低聘、限制处方权、停止处方权、待岗培训学习、调离岗位等处理措施,并记入在医务人员不良行为档案中。

3.对违反用药原则的,将记录医务人员不良业绩,发现2次以上的,责任人考核直接确定为不合格,病记录不良行为1分,暂停其职业活动3个月,对其进行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至少3个月。

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后,再次发现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行为的,给予取消处方资格、调离临床工作岗位等处理,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给予相应处罚,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医师执业证书》。

4.对不重视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工作或违反以上管理要求,因临床抗生素滥用而由此造成纠纷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医师,将依照《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医疗机构和责任人相应的行政处罚,直至吊销其执业证书。

第三篇: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赵恒林

摘要:

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作为最早抗菌药物成功的解决了临床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难题,随后问世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又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

那是,曾有人断言:

人类战胜细菌的时代已经到来。

当时,全球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

但是40年后这一数据猛增至xx万。

老一代抗生素药物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新一代的抗生素药物临床寿命越来越短,院内交叉感染增加,医生被逼到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于是人们愕然了。

世界卫生组织在遏制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全球战略中指出:

全球因感染而造成死亡的病例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麻疹、艾滋病、疟疾和肺结核占85%以上,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药物的耐药性已从零到了几乎100%。

于此同时,新药物来源逐渐枯竭,形式万分严峻,于是又有专家预言:

如此不反,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抗菌药物)时代”,即回到抗菌药物发现前的黑暗时代。

关键词:

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物,耐药性,滥用危害,防治措施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指社会人群对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非理性使用。

在医药界,表现为在无明确目标适应症条件下使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使用的剂量和疗程把握上,未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需疗程”的原则。

对于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非理性用药,使得这类药物成为临床所用药物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

xx年,武汉地区医院用药统计表明;在使用频率最高的前20种药物中,抗生素类药物占15种。

使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经费占各类药品总金额的40.1%。

各级医疗单位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高达60%-90%,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0%以上使用抗菌药物。

曾有对四川巴中地区农村卫生机构处方用药做过调查,在村、乡及县及医疗机构中,80%门诊处方含有抗生素或合成抗菌药物。

由此可知,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在我国城乡都十分严重。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在发达国家同样存在。

本世纪初有报道指出,xx年美国510万病毒感染所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患者中,50%-60%患者的治疗处方中含有抗生素。

美国每年花费150亿美元用于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可见其中有大量不合理用药现象。

1滥用抗生素现象分析

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田常俊举了一组关于抗生素的数据,据调查,我国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这一数字是美国的10倍,全球第一;而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数不到20%,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

1.1抗生素市场占有率过高

中国抗生素销售额占前100位药品销售额的47%,而欧美国家为10%左右。

据统计,在xx年中国医用抗感染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345亿元人民币。

目前国内外滥用抗生素的情况相当普遍,即使在美国,每天大约有1.5亿张处方是抗生素,而其中50%被认为是不必要的。

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每年有约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由此造成的机体损害及其它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1.2医院抗生素使用量过大

我国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则高达95%;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应用率为79%,这一数字远高于英国的22%和各国平均水平的30%。

美国及英国等发达国家医院抗生素使用率为22%~25%,而在中国则为67%~82%,其中有40%以上的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

另外,在预防性用药的病人中半数属于使用不当,使用抗生素病人中1/3以上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1.3畜牧业中使用量过多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治疗畜禽疾病更加广泛,致使各种肉类及奶制品中抗生素含量常超出规定。

我国每年有6000吨抗生素应用于饲料添加剂,占全球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使用量的50%左右。

2滥用抗生素的原因分析2.1社会因素

1)生产厂家过多,竞争过于激烈,造成恶性市场竟争,给医师使用抗生素造成不少困难;

2)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从xx年7月1日起,抗生素必须凭处方购买,但目前仍然可以在药店容易买到抗生素药品,致使抗生素市场泛滥;3)临床药师指导用药不够普及,缺乏临床药师的培训和临床药师指导治疗的制度。

2.2医务人员因素

医师滥用抗生素的原因主要是与未能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和方法有关。

1)经常把抗生素当作安慰剂使用: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疾病,部分医师总觉得不用抗生素就不放心;

2)分不清抗生素和消炎剂的区别。

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

许多医师以为有炎症就应用抗生素,如关节炎多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3)分不清抗生素和抗菌药的区别:

抗菌药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其他微生物感染无效或效果很差,而目前在病毒性感染(如感冒)或在发热时使用抗菌药现象较为普遍;

4)盲目认为价格越贵疗效亦越好:

而事实上药品的疗效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在临床上不少价格便宜的药物,也有明显的疗效,如青霉素等;

5)选用抗生素或联合用药不科学。

不少医师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联合使用2种以上的抗生素。

殊不知,每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不尽相同,若联合用药不当,不仅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反而降低疗效,甚至加重毒副作用;

6)无指征预防性用药:

有的医师为保险起见,随意扩大预防性用药范围或缩短给药间隔时间,在手术前后长时间大量使用抗生素.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预防性用药的指征;

7)无规律用药。

有些医师由于未能掌握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随意延长给药时间,又有些医师看到患者病情缓解,又随意地减少剂量或停药。

给药次数、剂量或疗程的掌握不合理,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病原菌,反而会促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8)局部用药现象比较多见:

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和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等均不宜局部使用抗生素;

9)频繁更换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周期问题,如果疗效暂时不理想,首先应考虑用药时间不足,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频繁更换药物,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10)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倾向较多。

抗窄谱的不用广谱,在未能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应使用窄谱抗生素。

2.3患者因素

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及其家属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习惯性使用抗生素。

例如不少感冒患者或家属到药店自行购买感冒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这是滥用抗生素的常见现象。

3滥用抗生素的危害3.1病原菌产生耐药菌株

耐药菌株的形成与细菌基因突变和产生灭活酶、纯化酶有关,并且与抗生素用量的增加呈平行关系,即抗生素疗程越长愈易引起耐药。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细菌耐药情况如下:

耐药菌株产生速度过快:

人类研制1种新型抗生素大约需要xx年或更长的时间,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时间却不足2年,新药的研制速度远远跟不上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许多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霉素1次剂量只是2万~3万u,而如今则需用几十万、几百万u.病原菌耐药菌株的形成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过警告,抗生素的滥用将意味着抗生素时代的结束,人类有可能再一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

3.1.1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的主要耐药问题是耐苯唑西林(mrs),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scon)。

mrs在住院病人中分离率达80%-92%,我国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青霉素比率已经高达90%。

近年来医院分离的金葡菌对青霉素耐药者占85%以上,对四环素耐药者以接近90%。

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曾报道,1975年182所医院的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总数的2.4%,xx年上升至24.8%,其中尤以500张床以上的教学医院和中心医院为多,因为这些医院里mrsa感染的机会较多,耐药菌株既可由感染病人带入医院,也可因滥用抗生素在医院内产生。

3.1.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酶)和诱导性β-内酰胺酶(c酶)的主要菌株,在我国各地区和单位由于环境压力不同,所以产酶率有差异。

xx年esbls分别为10%和12%;xx年分别为25%和30%;xx年分别为35.5%和32.7%。

现在已分别达48.5%和47.5%。

在7年所收集的1861株大肠埃希菌中,亚胺培南敏感率始终在96%-99.2%之间居首位。

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居第二,为88%-92.4%。

而对环丙沙星和其喹诺酮类的敏感性从54%降至25%。

在144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对除环丙沙星以外的抗生素敏感性基本与大肠埃希菌一致。

近几年由于三代头孢菌素滥用,产esbls菌株检验出逐渐增高,由于esbls是质粒介导的,可通过转化、转导、接合转移等方式传递而造成耐药菌流行,因此控制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可有效抑制esbls的产生。

3.1.3肺炎链球菌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xx年度的研究报告显示:

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的发生率是26.6%,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是73.3%,而xx年和xx年分别是22.5%和40%。

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有20多年,而它的病菌耐药率已达到60%~70%,曾使肺炎及肺结核的病死率降低了80%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目前对70%肺炎球菌无效;耐药菌可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人群中传播的,而且母亲在妊娠期间滥用抗生素,新生儿也可能耐药。

3.2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卫生部一项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8万人左右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

所有药物均既可治病也可致病,即任何药物包括抗生素均有不良反应。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大体上可分为不良作用和毒性反应,其中不良作用是指在正常剂量时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症状较轻,而毒性作用是指由于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患者的高敏感性所引起的。

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死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临床上常见的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如下几种:

3.2.1肝脏损害

通常抗菌药物吸收后经肝脏代谢,抗菌药物所致的肝脏损害约占药物不良反应的24%—26%。

临床表现有:

肝细胞损害和胆汁淤滞。

有慢性肝炎或肝功能异常的病人宜避免使用或慎用在肝内代谢、具有肠肝循环及对肝脏有害的抗生素,如氯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及红霉素等。

3.2.2肾脏损害

经肠道吸收的药物,吸收后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易受到药物损害。

有报道25%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由药物引起。

因此两性霉素及氨基甙类抗生素等,对于肾脏疾病的病人应慎用或禁用。

3.2.3血液系统损害

各类抗菌药物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都可用影响血细胞的生成,至血细胞减少。

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派酮及拉氧头孢等可导致维生素k缺乏,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许多抗生素若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

3.2.4神经系统损害

神经系统损害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听力障碍、视力减退、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等。

我国每年新增聋哑儿3万名左右,50%与药物有关,其中怀疑氨基糖甙类药物者高达83%。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诱发听力障碍和神经传导阻滞,大剂量应用可致神经肌肉传到阻滞而发生肢体瘫痪,甚至呼吸暂停等,而乙胺丁醇则可引起视力减退。

据近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透露,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至40%,而一些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只有0.9%。

我国约有5000万~8000万残疾人,1/3是听力残疾,其中60%~80%的致聋原因与使用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

3.2.5胃肠道反应

常见的胃肠道反应有食欲不振、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约10%-30%的病人可出现腹泻,1%-3%病人可发生伪膜性肠炎。

与药物的直接刺激或肠道菌群紊乱有关。

一项针对701例腹泻病人的调查发现:

91.7%为肠炎或胃肠炎,平均用药3种,平均每张处方使用抗生素1-2种,而且21.6%的病例采用静脉注射。

如金霉素、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红霉素类药物对胃肠道反应较重,而四环素类和利福平等若长期服用可致胃溃疡。

3.2.6过敏反应

是抗生素引起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抗原抗体相互作用而致,青霉素和链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常见,青霉素类皮疹发生率最高约占1%-2%,尤其是氨苄青霉素,一般口服后皮疹发生率3%-8%,注射剂的发生率高达20%-30%。

因此使用前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有统计表明,《中国药学文摘》xx年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共6317例,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者占35.98%,涉及药物71种,具体分析青霉素类最多,共361例,占15.9%。

严重不良反应有535例,其中过敏休克有305例,有34种抗感染药物引起休克的报道。

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2.7二重感染

如果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可引起体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族的缺乏症,还可以引起菌群失调症,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性肠炎或真菌感染等。

二重感染的致病菌常见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剂白色念珠菌等,这类感染因耐药而很难控制,且有较高的死亡率。

3.2.8致癌作用

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长期跟踪研究,该研究比较了2266名乳腺癌患者和8000名对照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发现,xx年内合计使用抗生素超过500天或者超过25次处方使用,那么患乳腺癌的风险将增加2倍。

研究者之一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obertaness博士指出:

这个风险非常大,远远超出使用雌激素导致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30%~40%的水平。

且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早在xx年,芬兰的一项1000名女性的跟踪研究已经得到过相似的结果。

3.3干扰和掩盖病情,延误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由于对感染性疾病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致使对诊断有参考作用的症状和体征被掩盖,给诊断带来困难,而且有时因延误诊断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4菌群的失调人体内各种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一定平衡,对维持人体健康起到一定作用。

人们早就发现应用大量抗生素后在临床上产生白色念珠菌病等现象;在敏感病原菌被抑制的同时对人体有用的双歧杆菌等的繁殖也受到抑制,因此出现了口服双歧杆菌、酪酸菌和乳酸菌等来抑制病菌繁殖的所谓细菌疗法。

在体内引起微生物生态的变化是抗生素疗效使用的负面影响之一。

4防治耐药菌发生和发展的措施

无论是质粒还是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一般只发生在少数细菌内,只有当占优势的敏感菌因抗菌药的选择作用被大量消灭后,耐药菌才得以繁殖并导致感染。

因此,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是抗菌药物广泛应用、特别是无指证滥用的结果。

因此在细菌耐药性的防治中应注意:

4.1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凡有条件的医疗单位都应对临床常见致病菌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掌握重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准确资料,供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参考;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症,用抗菌药前应尽一切可能进行病原学的检查,有条件时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参考;掌握适当的剂量和疗程,要避免剂量过大造成药物浪费和毒性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疗程应尽量缩短,可用一种抗菌药能控制的感染则不任意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可用窄谱则不用广谱抗菌药,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预防应用和联合用药,避免滥用。

但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应用时须联合用药,以减少耐药现象的发生。

4.2争取及早作出病理学诊断有针对性应用抗生素

如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经验治疗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但若患者是支原体、衣原体或军团菌感染,这类抗生素就不会见效,反而诱导产酶菌出现。

4.3医院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对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予隔离,医院中医务人员尤其与患者接触较多的医生护士等,应定期检查带菌情况,发现带菌时应暂时调离病房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