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勋讲座510岁孩子如何教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46737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子勋讲座510岁孩子如何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李子勋讲座510岁孩子如何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李子勋讲座510岁孩子如何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李子勋讲座510岁孩子如何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李子勋讲座510岁孩子如何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子勋讲座510岁孩子如何教育.docx

《李子勋讲座510岁孩子如何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子勋讲座510岁孩子如何教育.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子勋讲座510岁孩子如何教育.docx

李子勋讲座510岁孩子如何教育

李子勋讲座-------5--10岁孩子如何教育

我们来详细谈一下孩子的学习。

家长最头疼的是孩子不爱学习,喜欢玩,尽管我们说玩是学习,但是孩子毕竟要和社会发生一个真实的关系,就是孩子要和社会形成饱满的接触,和社会接触就要学会社会文化,就要学习人类的音乐、绘画艺术、建筑学等等,孩子5-10岁以后,他的右脑机能已经形成,左脑也开始发展,5-10岁孩子的自我认知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认同。

家长在5-10岁这个重要期有很多办法来为孩子做些事情,是因为孩子对父母的信息一般比较接受,这个期间是见证孩子喜欢学习、喜欢知识的最佳时期,过了这个时期,你希望你的孩子爱学习就很困难了,这段时间爸爸妈妈很容易影响孩子。

    有些策略我们是可以来思考,首先看看5-10岁的孩子干什么不会被批评,干什么会被批评?

很多孩子可以在家里玩,可以自由自在的看电视,但是学习的时候爸爸妈妈会陪着,你们有这种情况吗?

学习时候你会让他坐直了,手要放好,眼睛离书远一点,不然会近视,还有字写错了就会骂他,要是作业没做完就会打他。

但,他玩的时候你会去伤害他吗?

你会去教导他怎么玩吗?

你会去批评他吗?

假如一个孩子做一件事可能要遭受指责,而做另外的事情他就充满着快乐和自由,你猜他会喜欢什么呢?

家长从来就是这样想的,作为心理医生我有责任提醒家长,5-10岁是孩子形成一个行为习惯的时候,是形成一个内部规则的时候。

在这个阶段,很多家长谈起儿子满面春风,说我的宝贝多么聪明、多么漂亮、多么能干,但你问他学习怎么样?

他就不高兴了,说我儿子就是不爱学习,聪明不往正路上走。

家长平时从来不教导他、在别的方面不打他,但就在学习上要打他,这样做恰好破坏了孩子的动力。

这个时候的孩子没有道理可讲,他还不知道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部好,他的善辨力、左脑还没有形成,他的结构系统没有完整的结构,这个时候他更关注妈妈的表情和态度,如果总是在学习上骂他,一遇到学习孩子的自我感会非常的糟糕,他会很紧张。

当孩子玩的时候,爸爸妈妈会随着他玩,会喜笑颜开,孩子无意识的觉得在玩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快乐,孩子喜欢爸爸妈妈快乐,所以他拼命的玩时你不要骂他,因为他玩的时候你才高兴嘛,既然他玩了你就高兴,孩子当然喜欢玩了。

    反过来,我们再来谈,孩子5-10岁时学习、看书时,当然不仅仅是看书,但看书是重要的标志,孩子听音乐、弹钢琴、画画都可以,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要让他得到绝对的好感,每当他读书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要高兴,不管他歪着看、倒立着看都不要管他,看到他看书就高兴。

他字写歪了也高兴,只要他写字,因为他总会写正的,孩子不愿意模仿别人,你别让他痛苦。

孩子可以做错题的,老师不就是改题嘛,家长着什么急啊。

孩子在家里面,不管他在看书还是研究蚂蚁爬,他都是有绝对权利的,但是他看电视时就不一样了,你让他坐直了,像我儿子,我告诉他看电视坐直了,要不然你腰弯了怎么办?

对你身体发育不好啊!

吃东西的时候不要教训孩子,反正,你要改变他的习惯,但不要在学习上使劲,要在学习外使劲,只要他在疯玩的时候你告诉他,儿子你要怎么样,儿子你必须怎么样等,让他建立起好的习惯。

学习上不告诉他,当你在别的地方建立习惯时,他会过渡在学习上,恰好在他在学习上不批评他,一定不要在学习行为上批评他,孩子在10岁的时候懂事了,他知道你为他好。

5岁他不懂得这件事情好不好,他只是觉得这件事情不好,他一做这件事情妈妈就生气。

    父母在孩子在看书时,天大的事都不要打扰他,如果家里面发生火灾时一定要打扰他。

比如说,有人打电话,你会说我儿子正在学习等会儿再打过来,他会得到一个环境,学习很重要。

如果孩子觉得读书、学习、写作业时很重要,爸爸妈妈不看电视或者带着耳机看,为什么?

因为学习很重要,爸爸妈妈不打扰他。

同样,爸爸看书的时候也要让儿童安静,不要打扰他。

5-10岁是非常有用的,如果这段时间孩子觉得学习是个美事,只要看书他充满了自由,他用什么造型都行,记住这在其它时候是绝不允许的,只在学习上允许,他就会建立一个学习的神圣感,学习就成了快乐的事情。

假如小孩子在玩游戏时,不要反对他,可以让他玩,但告诉他坐的时候要坐直了,手放在哪里,眼睛要呈多少的直角,妈妈拿着尺子比画着,他很快就不玩游戏了,他觉得玩游戏老是错。

你可以教导他怎么做、怎么玩,你可以教导他别的规则,干嘛非要在他读书时管他。

  

深度学习

    5-10岁的孩子最好以敏感的方式刺激他学习,不要说今天学什么、明天学什么,一定要用同时刺激多种知识系统,不只是书本知识,我可以告诉你们,6年级以下的孩子在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他学习的是社会能力、交往、社会情感、心理发展结构、游戏,这是儿童在12岁以前重要的发展。

我现在只讲心理学,儿童的智力发展主要是靠知觉的饱满,如果他从小受到大量的自然信息刺激和科学信息刺激,这种心理刺激有一个特征:

每个家长要发展孩子的一个兴趣,而这个兴趣不管是什么兴趣,哪怕是研究蚂蚁,他要让他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因为智力总是从某一个点开始提高,然后波及的其他的类别。

现在大家知道这一点后,我就建议,孩子在5-10岁一定要帮助他学习某一个知识,也许是历史学、色彩、钢琴等等,反正在某一个点上要把他的智力提高的一个高度,这样孩子应付小学的学习会非常简单,因为这个智力是有一个等级的,如果小时候只是喜欢孩子“面面好”那就是“面面温”,因为他没有一个智力设计的高峰。

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玩模型、拼图,很多妈妈不让孩子玩,觉得这会影响学习,但是现在的观念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做一种游戏,这种游戏也是学习,学习他对这个东西的把控和抽象的理解,包括记忆都在齐头并进的发展着他的智力能力。

如果那个时候孩子喜欢一个东西家长就要帮助他,但不要逼迫他,而是要不停的放一些资料、资讯在那里,让他看到他会发展成更深度的思考和理解,这种理解放到其他形式上,他的学习会更好。

    我们在北京高中做了一个调查,北京四中学习好的孩子玩游戏都是高手,为什么?

学习高手都是游戏的高手,这是智力等级决定的,学习好的孩子恰好在某一方面比别人突破的智力深度大,学习轻松也可以玩,学习轻松就会玩,所以他哪面都好。

千万不能让孩子上了学就什么都不能干,不能画画,不能弹琴,不能拼图……本身他的发展智力很高,你要他放弃适应的结构,结果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作为家长,你一定要知道,孩子具有很多个别性,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适应学校的学习,学校学习是通约、齐头并进的方式来传输知识,但很多孩子的智力具有他的特点,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孩子做的很好,就是学习不好,没关系,人的知识结构成长从学习里得到的连1/10都不到,大量的成长是在学校外面进行的,所以很多孩子非常的聪明,但在学校不行,是因为他的智力不适应这种刻板化的灌输方式,他可能喜欢一种自我思考的方式。

  在整个小学和中学这一段,小学就是让孩子喜欢学习的时候,不是光看分数,孩子并不是小学优秀才优秀,到30-40岁优秀的人才是真的优秀,小学优秀有什么用,为什么因为小学的学习把孩子打压的非常厉害。

很多孩子智力水平发展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我曾经和师大的老师交谈,小学老师一定是孩子喜欢的老师,孩子小时候喜不喜欢学习和学习的环境显著性相关,因为孩子喜不喜欢这个学校取决于这个学校的环境,喜不喜欢老师取决于老师的人格和心理学水平,老师没有魅力,老是凶巴巴的,孩子辛辛苦苦在家里建立的对学习的好感都会被老师破坏掉。

  我曾经在北京发表一个言论,老师要选美、要好看,尤其是四年级以前的老师不能是长相有麻烦的人,因为老师是学校的象征,学习的象征。

我们从东方和西方来调查,7-9岁的人评价一个人就是“好看”,什么叫“好看”?

就是温和、微笑,假设一个老师凶巴巴的,一会儿让孩子跪着,一会儿让孩子站着,孩子能喜欢吗,他不喜欢老师就不喜欢学习。

在中学有一个特征,如果老师不喜欢他,他的这门课题就要会差,为什么?

我们要回到孩子的思想水平上想,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给身上,孩子不懂这个老师是好的,老师教课很好,但是他就是很凶,他不去理解孩子,结果孩子学习就不好。

温和的老师是永远被学生喜欢的老师,拥有母性的老师在小学非常重要,因为妈妈上班了,孩子还很依恋妈妈,结果老师比妈妈还好,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舒服,他不会遭到阻隔,他不会遭受心理方面的痛苦,他就在学校和老师套近乎。

  如果老师懂一些心理学,待学生就像妈妈一样,尤其是低年级的老师一定要温和、好看,至少整理得比较舒服,让孩子有一个好感觉,让所有的好感都集中在学习上,他不去学习是不可能的。

要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如果你在孩子5-10岁期间,要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孩子是不可能不学习,因为人总是去做快乐的事,不去做痛苦的事,如果学习成了他最痛苦的事,就算打死他,他也不学,他觉得你打我现在是短痛,以后是长痛,你打吧,我熬过去你就不管我学习了。

这就是人性,我们必须用一个更安全的方式去思考儿童发展,儿童不是哲学家,他不知道什么不好,他的智慧体现到当下,他学习妈妈会很生气,他不学习妈妈会高兴。

像低年级的儿童,学校要成为孩子喜欢去的地方,当然,我们现在没法改变中国深厚教育思想的现实,不过我们的教育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

  有些时候我们考虑到特性儿童,有的孩子不能适应模式化的学习,但他却是一个重要的人,中国有一个话说“贵人语迟”,聪明的孩子说话慢,为什么他说话慢?

因为当他说话慢时,右脑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智力主要是右脑,知识结构是左脑,理解知识结果并运用它是右脑的功能,过去我们错误理解以为右脑不重要,其实右脑很重要,右脑比左脑要“年老”,更有经验。

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知道,对言语刺激是可以,但是拼命的刺激就不好了,自然生成的言语就很好,但如果你要逼着他认字,像幼儿园老师,孩子学会一个字家长多交50块,老师就来劲了,他天天带着孩子认字,这多可怕。

所以我看了这个消息全身发冷汗,真要这样干孩子就更惨了,这样子孩子(智力水平方面)不可能成为一个很有深度的人。

我们也看到,很多左脑发达的人生活很差,他只知道线性的事件,真实事件对他不重要,抽象的以线性模型为结构的事件他觉得很舒服,但他走路会碰到电线杆,遇到沟会掉进去,为什么?

因为他右脑没有了,右脑是空的,他就不是正常的人。

从心理学判断大部分有情绪障碍,这里包括一些伟大的人,但有一些人的右脑已经废弃了,有的连太太都娶不着,科学是让人脱离一个存在的真实,因为它是抽象的。

建立规则

    建立规则很有意思,我们今天着重谈5-10岁,5-10岁是儿童建立规则的重要时期,5岁前不准他做这做那有些残酷,只要不是太大问题的事情就让他做,5岁开始我们要建立规则,5岁的时候他生气妈妈会说你生气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撕爸爸的书,那些书是爸爸的宝贝,你撕了爸爸会生气的,会打你。

那个时候可以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有一个前提是,我们比较关心孩子,我们给孩子制订了很多安全规则,我们努力让5-10岁的孩子学习到成人的意识,什么是不能做的,给他规定很多规矩,这不能做,那不能做,反正爸爸妈妈就这样教育他。

  在现代知识里面认为,在5-10岁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决策和承担行为责任的机会,怎么来达成这些的目的?

我们只给孩子制订一个规则,在家庭里面只定一个规则,在社会里面也只定一个规则,孩子就有很多的能力和力量来形成他的内部规则,这就是属于孩子自身的规则。

比如说,这个孩子在家庭里面只有一件事情是尊重爸爸妈妈,只要求他这一点,他可以干任何事。

比如说,他去摸电,妈妈会说,这会让妈妈担心,而且会打到你。

这并不是指使他去做,而是说这件事情妨碍了谁,孩子有一条规则是要爱爸爸妈妈,他就不去做,他也知道做了会很危险,对爸爸妈妈不好,他不去做并不是爸爸妈妈的强行规定,而是他自己生成的很多规则,包括吃饭等,因为他要尊重爸爸妈妈,尊重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儿童理解尊重。

 社会只有一条规则是你的行为要不影响他人为前提

  人类社会非常简单是因为只有一条规则人人记住,如果规则太多人都记不住,我们在中学调查,发现中学有200多条校规,师大只有8条校规,你明显感觉到两个学校的秩序是不同的。

师大只有八条校规,还不算前面的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内容,它很好记,就是这几条孩子就记住了,他们见到老师会行礼,他们会形成自己的规则,因为他很清晰。

中学是很混乱的,因为太多了记不住,200多条校规老师都记不住,就像以前是皇帝对一些规则也记不住,会找一个太监来翻书找出来才会理解。

规则到了那么复杂的地步哪个孩子记得住,社会规则如果过多就无法形成内部规则。

  孩子形成规则是在5-10岁,一个孩子模仿社会的规则形成的内部规则会终身的约束他,如果小时候定了大量的规则,他已经完全没有能力形成自我的规则,就一切都是服从,在东方确存在着教育是需要某种服从的隐藏语言。

内部不能形成规则的孩子只能够依赖外部规则,他到任何地方对规则敏感,他渴望规则,但是有一点,当没有规则的时候,他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因为他没有内部约束,他是从小被外部约束着,当外部的约束不对他的控制的时候,他就变得没规则了。

像很多大学生,很多孩子在家里面被很多规则控制住,学习很好,但是一到大学、爸爸妈妈不在了,爸爸妈妈代表了规则,规则丧失了,他内部没有形成掌控的规则,他突然不学习了,他不知道干什么,因为过去学习了是妈妈让他学习,但是没有提醒他他就不知道自己,所以在5-10岁时期,爸爸妈妈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孩子有自由度的形成内在规则,首先爸爸妈妈要做好,儿童的内在规则是通过模仿的,是通过学习的,不是强制的,是他自然的需要,并不是谁让他怎样做的,过度的外部规则他就会服从规则,会失去自己的能力。

      我哥哥的孩子从加拿大回来开车很麻烦,他老是让行人,我说中国不让行人的。

他说那不行,我不让行人开车会难受。

我们当时在三亚,那里的行人都是乱过马路,他就没法开了,但只有一个车道,后面的车都在按喇叭。

我说算了,你下来还是我开吧,我没有内部规则。

所以,规则的建立是需要技术的,我们把规则的建立分成温柔的坚持和摇摆,一个是稳定,既不能太严酷,太严酷孩子会受伤,我们要建立一两条规则,怎么建立一个好规则?

就是温柔的坚持,允许孩子在特定的时候例外,过年、生日会是例外,但是规则一定要少,对孩子的规则要有一两条,更多的规则是内部形成,这样的孩子会自觉,在哪各地方都会自觉,通过在学习上好,他会形成自在规则,他一学习就放松的,他觉得学习是安全的,如果学习是最不安全的,他到哪里学习都不自在。

    在建立规则方面有很多技术,我的给大家讲一些大概的内容,在建立规则时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如果孩子不爱干净,千万不要提醒他是不爱干净的人,妈妈会“好心帮倒忙”,妈妈喜欢孩子爱干净,不要老是提他不干净的地方。

10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提,那个时候他理解你,10岁以前就不行,为什么?

5-10岁时是建立关系,你需要他爱干净,你总提醒他干净的部分,不要提醒他不干净的部分。

比如今天我们说,宝贝今天你的脸怎么那么脏啊?

孩子可能想,妈妈生气了,赶快把脸给洗干净了。

第二天妈妈又说,你脖子好脏,脸干净了不行,脖子还是脏的。

第二天回家一看,孩子又把脖子弄得干干净净。

你看到又会说,你看你的小手黑的,这时孩子还是以为自己是脏的,他又赶快把小手弄干净,结果妈妈又发现他膝盖上是脏的,反正妈妈老是看到他不干净的地方,结果当他到8-9岁时就会放弃,孩子不停的证明自己不是一个脏孩子,可妈妈看到他什么地方都是脏的,孩子所有的努力告于失败,最后这个孩子就不做了。

5岁的孩子会说今天这里干净了,他做了所有的努力,但是妈妈就认为小孩子是脏的,孩子的所有努力都告以失败,结果他就认同了,他就不管了,他最终成为邋遢的孩子。

这是妈妈建立的相反结果,就是搞错了,如果孩子的脸是脏的,你可以说,哇你的小鼻子好白的,我要亲一下,我儿子的鼻子像“白雪公主”一样白,这样子他明天会把脸洗干净让你亲了。

  这只是针对5-10岁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你这样他就愤怒了,5岁的孩子如果你亲他的鼻子,他会把脸洗白了让妈妈亲脸,结果他全部都干净了,为什么?

他太高兴了,他妈妈很高兴,妈妈没有说他脏,他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干净的孩子,到了8-9岁时孩子会自我认同,我是一个爱干净的孩子。

如果孩子是小气的,你就要找机会夸他是大方的,只要他把一个东西送给别人,哪怕是他不要的,你就夸奖他,我的儿子好棒,那么大方,妈妈小时候都做不到。

那他下次就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别人,因为他太喜欢妈妈高兴了。

    心理学有一个惯常的说法,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想老虎,就千万不要提老虎这个东西。

比如说,今天早上你对孩子说,儿子,妈妈给你讲,你今天千万不要想老虎,什么东西你都可以想,唯一不能想的是老虎。

当孩子背着书包上学,你在后面追着他说,儿子今天你要记住什么?

儿子回答,不要想老虎。

回到家里,妈妈问,想老虎没有?

儿子说,想了。

妈妈问为什么想?

他当然想了,你整天提醒他,他能不想吗?

  所以,我们希望孩子5-10岁这个阶段有一个好的行为,我们可以在最初时无中生有,在慢慢强化的过程在行为阶段进行正强化,儿子就会变成这样一个人。

妈妈首先要决定你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你会看到这个东西,如果假定孩子是撒谎的人,你觉得每句话都撒谎。

父母在5-10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孩子的撒谎击中了妈妈的撒谎焦虑,她觉得诚实是最重要的,妈妈就对撒谎敏感,由于今天这件事情妈妈生气了,他就激发了她内心的焦虑,她就把这种焦虑投诉到孩子身长,孩子说话变成非常大的麻烦。

孩子说任何话妈妈都要盯着孩子看他是不是在撒谎,孩子就在挣扎,他每次证明自己没有撒谎,妈妈就要找证据证明孩子说话不老实,结果这个孩子会放弃抵抗,到了10岁以前,他就接受了自己是一个撒谎的人,孩子长大以后到了青春期、到了过渡期骗人被抓了,妈妈会“骄傲”的说,我在他5岁就知道他是一个骗子。

 5-10岁是一个孩子形成行为模型、情感模型体系的掌控时期。

让孩子理解情绪,不要对情绪做价值判断,不要说这个是好事情,那个是坏事情。

孩子10岁以后,社会文化会告诉孩子这个提议是糟糕的,但由于5-10岁妈妈给了孩子强大的知识,哭、悲伤、愤怒是人自然发生的,要教育孩子学会认识到这些情绪,不要批判他,不要说愤怒是错的,不要说对人有敌意是错的,你在原始森林里面没有敌意都不行,什么东西都可以伤到你。

  儿童的情绪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家长不要做“二分”,中国人最麻烦、中国的文化最麻烦就是“二分”,总是以对立的方式看这个世界,这是造成中国文化很糟糕的东西,我们总是把事物分成好坏两方面,当你的观念不支持时,你就觉得这是冲着你来的,儿童也是一样,儿童在5-10岁形成一个交流最重要的时候,要引领孩子说自己喜欢说的话,交流是什么?

交流首先是跟孩子平等才是交流,妈妈把一个想法告诉孩子不是交流而是教育,很多妈妈说我的交流很好,我从孩子一睁开眼睛到闭眼睛都在和孩子说话,但是妈妈说的是她的想法,孩子的想法就是闭嘴,他不想说,孩子任妈妈说,这不是交流而是伤害。

    在这个阶段,使孩子对情绪进行识别,认识情绪的角色,比如说,你告诉儿子,你可以哭但是不要像女孩哇哇的哭,这样别人会笑你的,这是可以的。

5-10岁是建立孩子的心理结构发展期,也是人际、社会、能力行为发展的重要期,这个重要期很多爸爸妈妈就忽视了,孩子10岁之后你再去补救、教育就难了。

妈妈和孩子共生的阶段会产生共情,但有些妈妈没有在孩子5-10岁发展孩子的共情,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要心疼小动物,孩子把小草折断后,妈妈会说小草会疼的等等,这是很好的,孩子通过这种投入去感觉别人,这个孩子就比较善良,他不会去伤害别人。

  在情感上要允许孩子的情感流动,让孩子知道愤怒不会永远的愤怒,高兴也不会永远的高兴,情绪像水一样是流淌的,允许孩子的情绪流动,不要说你不能这样,你只能高兴、你只能笑,那怎么可能,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快乐的情绪。

最后是管理,孩子在5-10岁时,如果爸爸脾气不好,一定不要在儿童面前发脾气,要学会自我克制和管理。

5-10岁是孩子习性的形成期,这段时间是形成孩子很多东西的关键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