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课题研究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45875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减负增效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减负增效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减负增效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减负增效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减负增效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减负增效课题研究方案.docx

《减负增效课题研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负增效课题研究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减负增效课题研究方案.docx

减负增效课题研究方案

减负增效课题研究方案2011-10-2313:

08:

08|分类:

课题简介、阶段计|标签:

|字号大

小订阅

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也注意到,这些变化大多体现在数学课堂的新授环节。

对于涉及小学数学近二分之一课时的练习活动,大部分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总认为练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教师投入到练习活动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

对于练习活动的设计,教师常常随意为之,通常是拿一些现成的习题应付了事。

就练习的教学来看,在目标上倾向于对新知的巩固加深;在内容上机械重复,缺乏生活性和趣味性;在形式上,“练习——批改——讲评”循环往复,往往纠缠于某一题的对与错。

面对现在的这种教学状况,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子,其核心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练习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由懂到熟,由熟到巧的必由之路。

学有法则,练有窍门。

为此,我们提出了“优化练习设计促进减负增效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小学数学练习活动的方法,力争使数学练习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其强调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决定的,学习具有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2.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

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性于一身的科学,而小学生的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精心设计练习,优化练习设计,使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系统性。

三、课题概念界定

1.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优化:

数学课堂练习的优化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2.减负增效:

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轻负高效。

其实质就是减少直到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减轻学生学习的强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理清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与减负增效的关系,探索通过优化练习设计促进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别探索“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的练习活动中,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与减负增效间的联系,积累一些经典案例。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自己成为一位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际操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的兴趣。

五、研究内容:

1、练习的目的性。

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即通过该题的练习将促进学生深化理解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侧重发展哪些能力等等。

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

2、练习的层次性。

练习的层次性是指一堂课或某一环节的练习,在设计编排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学生认知的有序性,将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依次安排,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拾级而上,一步一步迈向掌握知识的最高点。

通常这样的练习可分为五个层次;基础练习、变式练习、对比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

3、练习的多样性。

少年儿童好奇好动,求新求趣,练习设计一定要生动活泼、有多样性。

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知识采取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组织多样性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效率,达到灵活运用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多样性的练习首先要题型多样化。

编制习题时有填空、选择、判断、证明、改错、计算、趣味应用等。

其次练习方法也要多样化。

应设计有提问、板演、笔答、讨论、游戏等。

4、练习的综合性。

练习的综合性是指练习的编排设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使练习更具有思考性。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横向、纵向联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将各个知识点穿成珠,结成网,形成知识体系,取得举一反三、以一题带一串、以少胜多的练习效果。

5、练习的精练性。

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步步到位。

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的全面掌握,智力、能力的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对课堂教学现状,尤其是练习这一环节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研究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研究阶段指导研究工作。

3.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提倡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的动态研究。

4、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反思,探索数学练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七、研究组织:

由本校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承担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八、研究进度:

1.准备阶段(2010.4-2010.5)

收集相关资料,检索文献,撰写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2.实施阶段(2010.6-2012.8)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进行研究。

3.总结阶段(2012.9-2012.11)

整理研究材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九、成员

组长:

蒋爱萍

主要成员:

史迎霞张兰琴田丽华孙菊曹粉华

一、选题来源:

自选课题

论文类型:

应用研究

二、前言:

课题的研究意义

研究现状:

关于课堂教学环境研究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早期倡导的是法国教育家爱尔维修:

“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所见到的精神上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环境,由于他们所受的不同教育所致。

”提出了“教育万能”,否定了遗传因素的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指出:

“人的性格,即智力、德行和体质决定于人的成长过程、居住地点和生活环境。

”又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一个人永远是他出生前后所存在的周围环境的产物。

”欧文所说的环境主要是指立法和教育。

他又说:

“人可以经过教育而养成任何一种情感和习惯,或任何一种性格。

”欧文形成了“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环境虽然决定人的发展,但环境本身也可以通过革命实践加以改变;教育固然对人的发展有重大作用,但教育本身也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教育者本人也受教育,因而教育也要在实践中接受改革。

“只有改变了环境,他们才会不再是‘旧人’,因此他们一有机会就坚决地去改变这种环境。

在革命活动中,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

比利时教育家、心理家德可乐利认为,应为学生智力的、体力的、社会的和审美的生活服务,他把学校设在一个便于儿童和自然接触、便于充分自由地活动的环境之中。

西汉初年的贾谊认为:

中人之性“似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缁则黑”。

他在谈论太子培养问题时,论述了环境的教育作用。

负责太子教育的三公和与太子朝夕相处的三少要“明孝仁义礼义”,服侍保护太子生活的宿卫应该是“孝悌博闻有道术者”,原因是:

“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

------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无不正也。

”贾谊还认为环境中不仅有人的因素,而且也有物的因素。

环境的布置应富有教育意义,在特定的场合使环境构成特定的教育情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他所谓“舆教之道”强调的就是这点。

古今中外教育家看到了环境对人的成长的深刻影响。

中学教师中的有识之士也对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环境教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从目前学界的研究状况来看,比较关注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重视课堂文化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注重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环境的研究,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课题研究的理由及意义

1.理由

21世纪是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应用知识、创造知识以及科技创新的竞争。

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从考试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发展到开始发动教学模式改革——以“探究性学习”为标志,从传统的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纲要》明确了课程的功能,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与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随着国内基础教育改革的开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改变学习方式已迫在眉睫。

“探究”已经成为帮助学生发展智能和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

优化教学环境的研究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反思,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互相融合,取长补短,达到开发学生潜能、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目标。

2.意义

实践意义:

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者很好地利用广阔的学习时空,充分运用高水平的思维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理论价值:

本课题是对原有课题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它的成果将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理论,并指导教学实践。

三、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预设达到下列目标:

提供学生学习生活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探索出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和思维能力,并逐渐形成具有可操作的模式,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我校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显著的贡献。

主要内容设计

1、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内涵、构成

2、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意义

3、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原则及路径

(1)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原则

(2)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路径

拟解决的关键难题

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不仅优化物质环境、心理环境,更要优化课堂文化环境,以期达到三者的和谐统一,探讨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本研究课题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本研究将以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研究为切入点,试图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并作实证研究和实证操作,努力形成“既有实践支撑的理论”,“又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从而为初中政治学科改革做出示范与贡献。

四、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⑴行动研究法:

在行动的尝试、探索与研究过程中,不断收集、研究反馈信息,调整研究实施的方法与进程,取得课题效益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设计采用至少三个循环的行动研究,极力达成具有实证意义研究目标。

⑵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课堂教学环境有关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⑶经验总结法

在初中政治学科进行有方案、有计划、有措施、有过程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加强反思,用教育理论总结经验,提高教学策略的效度。

⑷综合观察法、个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确保研究过程科学合理。

运用观察法及时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验证假说的必要手段;运用调查法以获得全面的研究资料;运用个案法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五、与本题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我校是常州市先进教科研基地,“十五”期间,针对我校学科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效益、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学习动因、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水平的现状开展了《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其意义》课题的研究,并被列为市级课题,同时本人担任《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整合》课题组长,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课例研究、并开设专题探究性学习的案例教学,每堂课例研究都有预案、教学设计、课堂要素测评、课堂综合评价和研究反思,这些都为我研究本课题打下了实践基础。

六、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参考文献:

1、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教学设计原理》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2、R.M.加涅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9.11

3、林崇德:

《学习与发展》,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美]比尔-约翰逊著,李雁冰译:

《学生表现评定手册——场地设计与前景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任长松著:

《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6、孙培青主编:

《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钟启泉等: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8、吴式颖主编:

《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9、李秉德主编《教学论》

10、班华主编《心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1、浦以安:

《让思想政治课充满活力》,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1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

《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13、杨九俊、吴永军主编《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版。

14、钟启泉总主编,吴铎编著《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15、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16、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一、可行性分析:

(一)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顺利开展本课题研究是完全可能的,这基于以下理性判断。

(1)本人有较高的素质:

经过三年教育硕士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又上升到一个高度。

作为一名江苏省常州市学科骨干教师,长期处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实际教学中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研究,参加市级课题的研究,本人担任政治子课题组长。

撰写的多篇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面的论文在全国、省、市、发表或获奖。

(2)资料准备:

本题研究前期占有的资料较多,从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校资料室及网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基础扎实。

本研究在初中政治课内虽是“新课题”探讨,但决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有所推进与突破。

(3)有先进的教科研基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005年我校大力进行教学硬件建设,建成了学校实验室、微机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一大批现代教育设施,宽带网接进了每一个教室,完成了我校教育设施的现代化。

我校开建校园教科研特色网站,打造我校高层次教科研平台,从而为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4)本课题设计尽量做到科学合理、规范,并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的指导。

在设计课题时参考了大量的资料,经过了笔者缜密的思考;在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常州市教研室、理论组的一批资深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参与“开题论证”,使课题设计日臻完善,这定能为完成本课题奠定基石。

二、与本题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我校是常州市先进教科研基地,“十五”期间,针对我校学科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效益、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学习动因、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水平的现状开展了《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其意义》课题的研究,并被列为市级课题,同时本人担任《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整合》课题组长,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课例研究、并开设专题探究性学习的案例教学,每堂课例研究都有预案、教学设计、课堂要素测评、课堂综合评价和研究反思,这些都为我研究本课题打下了实践基础。

三、本研究课题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本研究将以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研究为切入点,试图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并作实证研究和实证操作,努力形成“既有实践支撑的理论”,“又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从而为初中政治学科改革做出示范与贡献。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第一阶段

A.收集信息;

B.论证研究方案;

C.申报课题;

D.成立课题研究组。

第二阶段

  A.拟订调查问卷方案;

  B.准备调查材料,实施调查;

  C.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材料和结果

D.撰写调查报告

E.初步总结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请专家指导。

第三阶段

A.实施实验;探索对策,落实实验对象

  B.根据方案,实施实验;

  C.收集整理处理实验数据和资料

  D.总结实验结果,撰写与课题导入相关的教学方法和各种课型运用情况分析论文等。

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四阶段

  A.总结研究成果

  B.修改总体研究报告

  C.申请课题鉴定、验收、准备相关材料。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1)最终研究成果形式

A.技术型成果

探索出初中政治教学评价的具体方式、原则,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B.理论型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争取能将教学论文出版。

(2)本课题完成时间:

2012年5月

五、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本人在课堂教学环境理论和实践领域研究不够深入,在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的探索上,有待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不断深化、总结实践经验,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真正有效的指导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1.制定研究方案

2.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

2009年12月

高建文负责制定研究方案,组员周颖、王长军、蒋娴、李剑波、郭敏昱、李锁芳高琳、毛德庆协助

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进行实践研究,整理资料,同时撰写相关论文初稿

2009年12月到2010年12月

高建文、周颖、王长军、蒋娴、李剑波、郭敏昱开始实施;

李锁芳、高琳、毛德庆在河海校区实践研究

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行动

与导师加强联系,在导师指导下对课题进行论证,达到研究的要求。

2010年12月到2011年8月,

周颖、王长军、郭敏昱、李锁芳、高琳开课,高建文、毛德庆准备专题报告

进行材料分析,加工提炼思想,形成初步的理论成果。

成果展示,准备答辩。

2012年5月

周颖、王长军、郭敏昱、李锁芳、高琳、高建文、毛德庆专题报告

论证、验收。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论文、(5篇左右)

公开课、(3—5节)(市或校)

有关研究报告等形式

希望通过此研究活动,提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改进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高建文周颖 王长军蒋娴李剑波郭敏昱

李锁芳高琳

毛德庆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

2012年5月

减负增效”课题组个人总结

“减负增效”也就是“减负,不减质”。

减负是手段,增效是目的。

减负是一个缩写词,其全称是“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

”仔细分析这个全称,可以看出它至少蕴含以下几个意思:

一是它承认学生要有必要的负担;二是表明学生的负担应当有一个“度”,不能过重;三是暗示:

过重的负担应当减轻,不足的负担也应当给学生加上。

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学生在某些方面负担过重,必然在某些方面负担不足。

学生的各项负担只有在一个均衡的、相对平衡的“度”的范围内浮动,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才不会导致学生的负担进一步失衡,素质进一步降低。

遗憾的是,人们往往走入误区,对“减负”缺乏深入的思考。

认为“减负”就是没有作业,学生不考试。

我认为“减负”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完全让学生没有一点负担,而是让全体学生在合理负担的基础上都得到健康的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应有的张扬,都能够成为他应当而且可能成为的人才。

减负的关键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学生的心理负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得轻松愉快,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既要减负但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

对于教师来说,减负不仅仅是减一些作业,减一些教辅,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际上“减负增效”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

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白,不出错误;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

这首先就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教学方法更是不断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

本学期,我参加了省级课题“基于‘减负’的学生课外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组。

在学习研究过程中,我认真贯彻“减负”工作的指示精神,推进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做好“减负”的规定,初步做到减负增效。

一、通过学习“减负”精神,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明确“减负”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自身从教素质,以素质教育指导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

二、“减负增效”。

我在业务上认真钻研,自觉增负,勇挑重担,不负重托,在业务上的各个环节上扎实做好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工作。

我在努力实践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1.精讲、精练,以训练为主。

课堂上尽量缩短教师的讲授时间,给学生留出尽量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连续授课时间不超过5分钟,以学促讲。

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减轻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