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过秦论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43006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过秦论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1过秦论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1过秦论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1过秦论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1过秦论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过秦论导学案.docx

《11过秦论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过秦论导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过秦论导学案.docx

11过秦论导学案

11、过秦论

一、课内基础知识整理

(一)课文挖空练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翻译:

)。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翻译:

)。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翻译:

),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翻译: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翻译: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翻译: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翻译:

)。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翻译:

)。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翻译:

)。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翻译: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翻译: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翻译: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二)通假字

1合从缔交(“”通“”,)

2百有余年(“”通“”,)

3陈利兵而谁何(“”通“”,)

4倔起阡陌之中(“”通“”,)

5赢粮而景从(“”通“”,)

(三)解释字词

1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3以致天下之士()

4约从离衡()

5赵奢之伦制其兵()

6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7逡巡而不敢进()

8振长策而御宇内()

9赢粮而景从()

10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席卷、包举、囊括(名词作状语)

②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

③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

④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名词作状语)

⑤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作动词)

⑥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作动词)

⑦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词作动词)

2.动词的活用

①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

②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用法)

③约从离衡(使动用法)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动用法)

⑤外连横而斗诸侯(使动用法)

⑥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动用法)

3.形容词活用

①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使动)

②以弱天下之民(形容词使动)

③以愚黔首(形容词使动)

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作动词)

(五)一词多义

①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

②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

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①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

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④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过秦论》()

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封神演义》()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③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

(六)语句翻译

1.翻译原则

(1)、忠于原文(不能错译漏译,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字;尽量直译)。

例句: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译成:

不爱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错因:

(2)、文中如果出现特殊用法的词(如:

通假、活用等),译文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例如:

例句:

外连衡而斗诸侯。

错译:

对外采取连衡的策略来拼斗诸侯。

错因: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文言中,不及物动词的后边有宾语时,这种不及物动词大都是使动词。

这里,在“斗”的后边带有宾语“诸侯”。

译文:

(3)、文中如果出现特殊句式(如:

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

例句:

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错译:

锄头、枪把并不锋利于钩戟长矛呀!

错因:

于,介词,在形容词之后引出比较对象,相当于“比”。

这是个介宾短语后置的句子,翻译时应把介宾短语提前做状语。

译文:

2.难句翻译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于是:

连词,相当于“因而”“之”,助词,的。

译文:

(2)会盟而谋弱秦

会盟:

聚在一起订立盟约.“盟”,动词,订立盟约.文言中,当用“而”把动词(或动词短语)和名词连接起来时,这种名词就用作动词。

弱:

使动用法,使……弱。

译文:

(3)追亡逐北

亡:

逃亡的败兵。

北:

败逃,这里指溃败的军队。

这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追”和“逐”为互文,“亡”和“北”为互文。

译文:

(4)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臣:

可靠的大臣。

陈:

陈列,布置。

利兵:

锐利的兵器。

而谁何:

喝问,盘查

译文:

(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为:

当作。

云:

作“集”的状语,应译为“像云一样”。

景:

像影子一样。

译文:

 

二、写作素材 

是谁灭掉了秦朝

“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凭借谁的力量灭掉六国,统一天下?

拥有整个天下的强大秦朝却二世灭亡,这又是谁的原因?

《过秦论》中贾谊历数了秦统一天下的过程,分析了秦亡的原因后说道: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是秦的教训,也应是世代为官执政之人的铭言。

谁施仁政,谁得民心,谁有天下;反之,谁失民心,谁失天下。

任你有坚船利剑、雄兵百万、长江天堑。

秦王朝的例子,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的反对。

【适用话题】可用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反腐倡廉”“关心百姓”“少一点形象工程,多一点民心工程”“创业”“仁政”“人才”“民心”“民生”“国策”“教训”“态度”“赤诚”“诫奢”“仁爱”“以民为本”“民心向背”“勿以出身论英雄”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有如下运用角度:

角度一:

创业的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先人经过艰辛的努力,慢慢打下了基业,“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秦始皇之所以能创造如此辉煌的局面,得力于先祖打下的坚实根基。

任何时代的创业都是如此,都是经历过漫长的跋涉、探索甚至倒退才最终达到成功的顶点的。

角度二:

贵在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者,人心齐也。

人心齐,泰山移。

人心涣散,则万事难成。

九国兵多将广,谋士如云,可各怀私心,在秦咄咄逼人的攻势下,终至纵散约败,束手就擒。

究其根本,在于缺乏统一的指挥、统一的领导,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所以无论国家或集体,都必须上下团结一心,唯有人和,才能产生真正坚不可摧的力量。

角度三:

治国也需要能臣。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秦孝公能取得改革的胜利是因为他拥有一位奇才——商鞅。

商鞅眼界开阔,气魄超人,内政外交,奇招迭出,很快使秦国脱颖而出,进而称霸天下。

毫无疑问,商鞅是秦帝国大厦的奠基人,没有商鞅,就没有秦的兴盛,更没有秦始皇的煊赫一时,中国的历史也要重新书写。

一人之力关乎百姓安危、国家命运,甚至历史的进退,人才之重要可想而知。

能臣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国家富强的保证。

角度四:

施行仁政方能赢得民心。

作为统治者,应该心怀天下,心忧苍生,才能赢得百姓的爱戴和支持。

而秦始皇骄奢淫逸,一味地膨胀自我欲望,用残酷的手段对待天下士民,导致失去民心,进而失去了天下。

 

三、牛刀小试

    魏征,巨鹿人也。

近徙家相州之内黄。

武德末,为太子洗马。

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

“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

“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

“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

太宗曰:

“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

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

帝极欢,谓侍臣曰:

“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

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

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

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

后数日,薨。

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

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

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

太宗后尝谓侍臣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因泣下久之。

乃诏曰:

“昔惟魏征,每显予过。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

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

自斯已后,各悉乃诚。

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B.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C.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D.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以及对必修四古文单元涉及的古文化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谥:

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B.在《过秦论》中,作者贾谊有“合从缔交,相举为一”的表述,“合从”指的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政策。

C.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说颛臾“是社稷之臣也”。

社稷:

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

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国家在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后,就要“谨庠序之教”,庠序:

是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和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B.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C.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D.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2)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

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参考答案

三、课内基础知识整理

(一)课文挖空练

(二)通假字

1合从缔交(“从”通“纵”)2百有余年(“有”通“又”)

3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

(三)解释字词

1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取)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3以致天下之士(招纳)

4约从离衡(约:

结离:

使离散)

5赵奢之伦制其兵(统领,统率)

6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弱点,毛病)

7逡巡而不敢进(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

8振长策而御宇内(振:

举起御:

驾驭、统治)

9赢粮而景从(担负)

10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相当)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席卷、包举、囊括(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②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③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④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向南)

⑤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作动词招致)

⑥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作动词登上)

⑦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词作动词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2.动词的活用

①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

②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用法使……退却)

③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动用法使……朝拜)

⑤外连横而斗诸侯(使动用法使……争斗)

⑥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动用法使……灭亡)

3.形容词活用

①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使动使……弱)

②以弱天下之民(形容词使动使……弱,削弱)

③以愚黔首(形容词使动使……愚蠢)

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

(五)一词多义

①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控制)

②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统率、指挥)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规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丢失、失去)

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

①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

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坚持、坚决)

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固然、诚然)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锐利、锋利)

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有利、条件好)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有利的形势)

④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利润)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过秦论》(丢失)

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封神演义》(丢失的东西)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给予)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规章、制度)

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风度、常态)

③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量、计算)

(六)语句翻译

1.翻译原则

(1)、忠于原文(不能错译漏译,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字;尽量直译)。

例句: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译成:

不爱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错因:

“爱”没有翻译出来,应译为“吝惜”。

(2)、文中如果出现特殊用法的词(如:

通假、活用等),译文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例如:

例句:

外连衡而斗诸侯。

错译:

对外采取连衡的策略来拼斗诸侯。

错因: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文言中,不及物动词的后边有宾语时,这种不及物动词大都是使动词。

这里,在“斗”的后边带有宾语“诸侯”。

译文:

对外采取连衡的策略来使(其他六国)诸侯相互争斗。

(3)、文中如果出现特殊句式(如:

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

例句:

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错译:

锄头、枪把并不锋利于钩戟长矛呀!

错因:

于,介词,在形容词之后引出比较对象,相当于“比”。

这是个介宾短语后置的句子,翻译时应把介宾短语提前做状语。

译文:

锄头、枪把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呀!

2.难句翻译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于是:

连词,相当于“因而”“之”,助词,的。

译文:

这样一来,秦国就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魏国)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2)会盟而谋弱秦

会盟:

聚在一起订立盟约.“盟”,动词,订立盟约.文言中,当用“而”把动词(或动词短语)和名词连接起来时,这种名词就用作动词。

弱:

使动用法,使……弱。

译文:

(他们便)聚在一起订立盟约来谋划削弱秦国(的势力)。

(3)追亡逐北

亡:

逃亡的败兵。

北:

败逃,这里指溃败的军队。

这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追”和“逐”为互文,“亡”和“北”为互文。

译文:

追逐逃亡的败兵。

(4)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臣:

可靠的大臣。

陈:

陈列,布置。

利兵:

锐利的兵器。

而谁何:

喝问,盘查

译文:

用忠臣的臣子,带领精锐的士兵,陈列着锐利的武器,缉查盘问往来的人们。

(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为:

当作。

云:

作“集”的状语,应译为“像云一样”。

景:

像影子一样。

译文:

(他们砍伐树木作为武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人像浮云一样聚集起来响应(他们的号召),(大家)担着粮食像影子随形那样跟着(他们起来造反)。

三、牛刀小试

1D  “也”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排除A;“朕”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B;“故”表总结,位于句首,其前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

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

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

2C   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3B   A.“一开始”不正确,根据原文“召征责之曰”可知,一开始并不是对魏征礼遇有加C.“假托生病”错误,根据原文“寻以疾乞辞所职”可知,是真的生病了;D.“放弃自己建造小殿”错误,文中只是说“辍其材为造”,意思是“就留下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并没有说“放弃自己建造小殿”.

4

(1)所谏:

谏诤的事情;称:

称合;非:

如果不是;若是:

像这样.

句子翻译为:

你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如果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像这样?

(2)独:

难道;为…所:

表被动;宝:

名词作动词,看做宝贝.

句子翻译为:

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

经过良匠锤炼为宝器,就被人看做宝贝。

参考译文:

       魏征,是河北巨鹿人.不久前搬家至河北相州内黄.武德末年,他担任太子洗马,看见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已经杀了隐太子,召见魏征责备他说:

“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

”旁人都为他的处境担心,魏征镇定自如,缓缓回答说:

“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难,太宗听后肃然起敬,给他优厚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太宗每次与他谈论,没有不高兴的.魏征也很高兴遇到赏识自己的明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太宗又慰劳他说:

“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若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

”贞观三年,一直升为秘书监,参与朝政,深谋远虑,对朝廷有很大帮助.

      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琏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解除职务,只挂一个散官的头衔.太宗说:

“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拔出来,委任你中央枢要之职.你见我的过错,没有不谏诤的.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

经过良匠锤炼为宝器,就被人看做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子,把你当做好的工匠.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能让你就这样辞职呢?

”魏征才停止辞职申请.

      贞观十二年,太宗因为皇孙诞生而设宴招待公卿.太宗非常高兴,对侍从的大臣说:

“贞观之前,跟随我扫平天下,历尽艰辛,房玄龄的功劳最大.贞观之后,对我竭尽心力,提出忠正的意见,安定国家造福人民,成就我今天的丰功伟业而被天下人所一直称道的,那就只有魏征了.古代的名臣,又有什么地方超过他们呢?

”于是亲自解下佩刀来赐给二人.

      不久魏征生病了.魏征家里本来没有正厅,唐太宗当时原想自己建造一座小殿,就留下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五天就完工了.又派使者送去布被和白色的褥子,成全他朴素节俭的风范.过了几天,魏征病逝.太宗亲自到他家哭悼,追赠魏征为司空,谥号文贞.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又亲手写在碑石上,还特别赐给魏征家享受的租户为九百户.太宗经常对左右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