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393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

《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分析报告.docx

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12月

一、国内银行业状况

(一)概述

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

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国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推动了我国银行业的高速发展。

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的财富创造积累和近年来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等的快速发展,我国银行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银行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发展、完善投融资体系的作用显著。

2015年,我国GDP达到685,506亿元,较2014年增长6.45%;人均GDP为49,351元,较上年增长6.06%。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较上年增长8.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较上年增长8.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较上年增长8.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0%。

2011年至2015年我国的GDP、人均GDP以及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如下:

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作为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

2008年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整体经济形势对中国银行业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保持盈利能力、加强风险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中国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以促进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

2010年末,为管理通胀预期,防止全面通胀,中国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决定于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2年中国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通胀压力减轻的情形下,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中国人民银行在“稳增长”的背景下两次降息,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首次实施不对称降息以支持实体经济。

2013、2014年,宏观政策转变为“稳增长、调结构”,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同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11年至2015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贷款与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1.39%和10.89%。

下表列示了于所示日期中国银行业以人民币和外币计价的贷款和存款数据:

(二)国内银行业市场格局

1、历史沿革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是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1972年以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相继分设或者成立,逐步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与四大专业银行各司其职的二元银行体制。

1986年,交通银行重新组建。

此后,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相继成立,形成了我国银行业的多元化结构,推动了我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

199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国发[1995]25号),各地城市信用合作社陆续组建城市合作银行。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我国银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逐步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近年来,我国主要商业银行陆续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了资本金补充的多元机制,显著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银行业体系和市场格局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口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法人金融机构、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村镇银行、贷款公司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

截至2015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33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民营银行、859家农村商业银行、71家农村合作银行、1,373家农村信用社、1家邮政储蓄银行、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0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1家中德住房储蓄银行、68家信托公司、224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47家金融租赁公司、5家货币经纪公司、25家汽车金融公司、12家消费金融公司、1,311家村镇银行、14家贷款公司以及4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

大型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在市场规模和经营网点上均占据优势。

与此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大型商业银行。

报告期内,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总资产规模占行业比重不断升高。

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国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及相应占比的情况如下:

大型商业银行:

截至2016年6月30日,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占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38.25%,负债总额占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38.21%,股东权益占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权益的38.86%。

股份制商业银行:

截至2016年6月30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占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52%,负债总额占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18.78%,股东权益占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权益的15.39%。

城市商业银行:

截至2016年6月30日,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占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1.56%,负债总额占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11.67%,股东权益占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权益的10.23%。

农村金融机构:

截至2016年6月30日,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占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2.99%,负债总额占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13.04%,股东权益占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权益的12.43%。

其他类金融机构:

其他类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

截至2016年6月30日,其他类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占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8.67%,负债总额占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18.31%,股东权益占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权益的23.10%。

3、银行业准入政策

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关系到存款人和客户的合法权益。

为加强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秩序,《商业银行法》、《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合作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设置了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和审批程序,例如设立商业银行必须有符合规定的最低实缴资本,具备规定的股东资格,并经中国银监会审查批准。

关于最低实缴资本的要求:

设立股份制商业银行法人机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可兑换货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法人机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且为实缴资本;设立农村信用合作社注册资本为实缴资本,最低限额为100万元人民币。

任何单位和个人购买商业银行股份总额超过5%须经中国银监会或银监局审查批准等。

此外,中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境内外分支机构的新设和变更、新业务的审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许可等市场准入都有较为严格的审慎性规定。

(三)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1、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商业银行前身是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城市信用社,以地方财政、企事业单位为主要投资主体,并吸收当地部分自然人入股。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个体、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信用社迅猛发展起来。

1995年9月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国发[1995]25号),决定在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分期分批组建具有股份制性质的城市合作银行。

1998年3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城市合作银行变更名称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98]94号),将“XX城市合作银行”名称变更为“XX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商业银行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

城市商业银行在成立初期,明确提出了“立足于城市居民、立足于中小企业、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和坚持特色发展的基本策略。

城市商业银行始终坚持“三个立足于”的市场定位和特色发展的基本策略,扎根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中小企业和市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求得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空间,打造了“市民银行”品牌。

2、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国共有133家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额的11.56%和11.67%。

城市商业银行通常在注册地所在省、直辖市或自治区内经营各类商业银行业务。

目前,已有数家城市商业银行获准在注册地所在省、直辖市或自治区以外的区域跨区经营。

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在客户方面、产品方面、经营方式、盈利模式上探索符合各自特色的发展道路,更多的城市商业银行选择以发展区域性银行、做社区的小银行或提供某类专业特色产品作为未来发展方向。

2011年至2015年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相关指标如下:

(四)国内银行业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1、宏观经济对银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银行业的持续发展依赖于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GDP增长目标由8%下调至7%左右,经济形势“新常态”不仅影响银行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也促进了银行业经营管理策略的转变创新。

2015年,我国GDP较上一年度增长6.45%,M2较上一年增长13.3%。

在经济和货币总量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的规模增长也将逐步回归正常,商业银行对于未来发展增速的预期将会更加现实和理性。

此外,商业银行在保持适度规模增长的同时,也将更多的注重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2015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向着“质量更好,结构更优”的方向不断调整转型,商业银行的客户基础、收入来源、资产质量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发展变化。

顺应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趋势,商业银行在金融活动中的角色将从信用中介、资金中介向信息中介、资本中介转变,资产结构将从重资产、资本消耗向轻资产、资本集约转变,经营理念从资金供应商向金融服务提供商转变。

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也要求银行业进一步提高对宏观经济环境、金融政策、行业趋势、客户需求的研究和预判的能力,顺应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客户结构和收入结构。

2、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趋严

自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出台以来,监管机构不断出台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政策法规,加强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水平,逐渐提高对银行业的资本监管要求。

中国银监会于2012年6月正式出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对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的总体原则、监管资本要求、资本充足率计算规则、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评估程序、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内容和监管措施、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等方面重新进行全面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资本监管要求。

201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把2011年以来实施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调整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人民银行对银行业的监管将从狭义信贷管理变为广义信贷管理,从时点管理变为日常管理,从存贷款基准利率定价变为市场化利率定价,进一步强化了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要求。

3、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国银行业的地位日趋重要

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通过深化公司治理改革,改进经营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强化风险管理,增强资本实力,实现了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随着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地方经济作用的发挥和跨区域经营的深化,其资产规模增长速度超出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