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3908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尔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尔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尔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尔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尔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尔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考试.docx

《尔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尔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考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尔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考试.docx

尔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

2021尔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

2021尔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20)

姓名:

班级:

默认班级成绩:

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

50,共50.0分)

下面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依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0分

人的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需要发展到理性认识

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

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力的自由只能体现在()。

能够自由地拥有生产资料

能够自由地拥有生活资料

能够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能够自由地创造剩余价值

要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理论要转化为能够指导实践的具体理念

一定的物质条件

理论要被群众掌握

以上都是D、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平等不包括()。

在对真理的认识上人人平等

在真理标准面前人人平等

获得真理的人地位都是平等的

真理的作用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体现的是一种()。

真理原则A、

客观原则B、

价值原则D、

()认为实践是一种客观精神活动。

()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创造历史A、

资本主义垄断下竞争的特点是()。

竞争的目的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竞争手段除了经济手段,还有各种非经济手段,竞争更复杂、激烈

竞争范围扩展到国际市场,包括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

以上都对D、

下面能够提高剩余价值的手段不包括()。

延长工人劳动时间

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本书的作者是()。

下面关于科学与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

技术的主要任务是改造世界

技术是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

科学是从一般到个别

从1935年到1976年中国的历史打上了毛泽东的个人印迹,体现了()。

1.0分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组织者、策划者、指挥者

历史人物能够加速历史的进程

历史人物能够延缓历史的进程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下面不是认识主体的限制因素的是()。

身体素质A、

精神素质B、

科技水平C、

物质世界的多变性

比萨斜塔试验体现了()。

理论不重要,实践才重要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需要

蔡元培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关于取材的评价是()。

中世纪把《圣经》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当成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体现了()。

1.0分

权威标准A、

实用标准C、

实践标准D、

垄断价格是获得垄断利润的手段,其公式是()。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第一次提出了“存在”的概念。

巴门尼德C、

意识形态对社会及个人的调控有四个基本环节,其中第三个环节是()。

1.0分

现开花再结果实体现了时间的()。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服务方式体现在()。

马克思的“三形态理论”的内容不包括()。

人的依赖性社会

物的依赖性社会

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

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下,允许少数人保留自己的意见,体现了民主的()。

1.0分

多数原则A、

少数原则B、

程序原则C、

权利原则D、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总共含有()条提纲。

空间的广延性和并存秩序简单来说就是指事物的()。

长度、宽度、高度

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

下面说法不属于形而上学不变论的是()。

外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

飞矢不动B、

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的追龟辩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不包括()。

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

提出了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的学说

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一种()。

唯心史观A、

英雄史观B、

唯物史观C、

下面关于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哲学研究世界的一般规律,具体科学研究部分世界的特殊规律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指导具体科学

具体科学依赖于哲学

从注重物质到注重休闲、学习体现了科学技术对我们()的改变。

生产方式A、

生活方式B、

思维方式C、

道德理念D、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出版的著作不包括()。

《德意志意识形态》

《共产党宣言》

“哲学是飘浮在空中的学科”体现了哲学的()。

不切实际B、

相对生活来说的间接性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是8小时,那么剩余价值率是()。

1.0分

只有()可以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

下面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

藐视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规律可以创造和消灭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的主要理论成果是()。

《自然辩证法》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价值规律给商品经济带来的消极作用不包括()。

社会资源的浪费

造成社会两级分化

社会劳动的损失

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商品流通公式中,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造成人的认识能力差别的最根本原因是()。

人的天赋D、

黑格尔把()看作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因。

绝对精神D、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上千万百姓的血汗换来的,体现了()。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领导军队取得了胜利

中国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唯物主义是()。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近代朴素唯物主义

下面关于国家的政治统治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0分

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前提

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是国家政治职能的实现方式

政治职能的实现靠暴力,公共管理职能的实现方式靠服务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创作于()年。

1929A、

1931B、

1938D、

下面关于经验哲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0分

经验哲学主要为宗教神学作论证

托马斯·阿奎纳是代表人物之一

经验哲学所争论的问题都是脱离实践的思维

经验哲学争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从实践到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是()。

1.0分

从实践到感性认识

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哲学基本问题之所以成为基本问题,下面不是决定因素的是()

∙A、哲学的研究对象

∙B、人自身的存在及其特点∙C、人的认识和实际的本质∙D、人的主观意志

()提出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1.0分

帕斯卡尔A、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于()完成。

1.0分

1932年A、

1931年B、

1929年D、

二、判断题(题数:

50,共50.0分)

货币有五种职能,但基本职能只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

()

我的答案:

数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既属于意识形态,又属于社会意识形式。

()

我的答案:

×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直线发展的,要克服悲观论、循环论的错误历史观。

我的答案:

×

费尔巴哈批评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提出了抽象唯物主义的观点。

()

我的答案: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技管理等实体性因素。

()

我的答案:

×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并不是商品。

()

我的答案:

×

不可知论否认了人的认识有无限可能性,对人们的认识活动毫无益处。

()

我的答案:

×

人脑的重量在达到一定程度后,智力就依靠劳动产生差别。

()

我的答案:

×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

()

我的答案:

亚里士多德的本体指的是存在于现实事物之外的“事物本身”。

()

我的答案:

×

辩证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积极的能动的,是因为它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1.0分

我的答案:

自然资源只有进入到社会生产中才能够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

我的答案:

人的认识过程只能借助理性的思维方法,非理性因素得出的结论并不可靠。

()1.0分

我的答案: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诗人陶渊明。

()

我的答案:

根据唯物史观,国家的命运前途是受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

我的答案:

×

鲁迅说对于《红楼梦》,经学家看到的是《易》,才子看到的是宫闱秘事。

()1.0分

我的答案:

×

人的内在尺度指的是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

()

我的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次把科学性和无产阶级利益统一起来。

()

我的答案:

评价历史人物的阶级分析方法体现在要注意同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作用。

()1.0分

我的答案:

×

农业社会中没有信息的交流。

()

我的答案:

×

《本草纲目》是在李时珍花费大量时间心血积累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成书的。

()1.0分

我的答案: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体现在直观性、机械性。

()

我的答案:

×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一种精神关系的集合体。

()

我的答案:

×

劳动力创造的超出自身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

我的答案:

价值的主体是人,价值的客体只能是物。

()

我的答案:

×

“天时地利人和”体现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相互联系。

()

我的答案:

中国的耕地资源排世界第67位。

()

我的答案:

×

事物的永恒运动不代表事物任何时候都是发展的。

()

我的答案:

马克思认为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

()

我的答案:

社会意识形态对人们意识的巨大影响要求我们抵制外来文化的输入。

()

我的答案:

×

意识的创新功能更重要的是用新观念来指导实践活动。

()

我的答案:

人的双重性指的是肉体和灵魂的统一。

()

我的答案:

资本主义的股权分散化现象是垄断资本加强金融寡头势力的手段。

()

我的答案: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也是其它矛盾的基础。

()1.0分

我的答案:

老子和苏格拉底都对普通常识提出了质疑,但是受众人意见标准的影响都被判了死刑。

()1.0分

我的答案:

×

否认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就是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会导致唯心史观。

()1.0分

我的答案:

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这几个过程。

()

我的答案:

×

感知是实践的出发点和基础。

()

我的答案:

×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我的答案:

国体一样的国家政体可以完全不同,政体相同的国家则国体必须一样。

()

我的答案:

×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成果集中在列宁对马克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

我的答案: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具有促进的作用。

()

我的答案:

×

经济结构建立在政治结构的基础之上。

()

我的答案:

×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之前的三种国家起源说都认为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是永恒存在的。

()1.0分

我的答案:

×

自然界的发展过程是自发的。

()

我的答案:

剩余价值规律能够概括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全部方面。

()

我的答案:

经济理论不能直接指导经济活动,需要与实践结合形成经济政策。

()

我的答案:

中国哲学走向成熟是在陆王心学时期。

()

我的答案:

×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区别是是否用联系的、运动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1.0分

我的答案:

×

恩格斯明确表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属于马克思的,自己并没有独立参加理论的创立。

()1.0分

我的答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